幾人同行一段,於端門南楹分開。
何萍帶著兩個小內侍去樂陽長公主府,忠義侯正在府上,便先行拜見。
忠義侯聽說他們的來意,擱下手頭事務,道:「公公稍坐,本侯去叫他出來。」
他找到顧蓮子的時候,後者正倚坐水榭欄杆,望著池中成片的蓮葉發呆。周圍一個侍從也看不見,唯有銀環盤在他肩臂上,不時吐一下舌尖。
哪怕禁足早已解除,少年除了必要的事,不再熱衷出門遊樂,也自然地和從前一塊兒跑馬打球的紈絝們斷了來往。
嬴淳懿先說皇帝有召,然後說:「上午你該去的。畢竟你兄姊都不在,晚了方子建半個時辰才到,你去了也碰不上他們。」
顧蓮子茫然了一會兒,眉目間浮現鬱色,「方子建故意的?」
「未必。」嬴淳懿走到他身旁,看盛放的蓮花,「他實打實地給你兄長請了功,何必在這種事情上落人口實。」
「不是方子建,那就是陛下的意思了?」顧蓮子豁然起身,攥緊雙拳。
嬴淳懿注意到,拍拍他的胳膊叫他放鬆,「他現在召你,就算是好事,也未必真有好意。你憤怒傷心都沒有關係,但最好別叫人看出來。」
顧蓮子長吐出一口濁氣,一言不發地去打整好儀容,跟內侍進宮。
他們剛走,謝靈意就上門,屏退侍從,向忠義侯耳語道:「方子建派他手下傳了口信,想見您一麵。」
忠義侯思索一刻,搖頭道:「方帥現在炙手可熱,門庭不會冷一刻,本侯就先不去湊熱鬧了。過幾日塵埃落定,再見不遲。」
「那我請他們稍安勿躁。」謝靈意對此事的看法相同,隻是仍有些猶豫,說:「侯爺,屬下還是認為,我們可以多加嚐試與南方軍合作。有顧蓮子在,不是毫無機會。」
「本侯不是沒有找過顧元錚,結果你也知道。」忠義侯道:「顧氏世代盤踞南疆,與宣京之間山高路遠,皇帝是誰對他們可有什麽影響?隻要這天下還姓嬴,隻要他們不出劍南路,那就會永遠地相安無事下去。而方子建是新晉的總兵,要和西北軍爭奪邊境的地盤,在朝中也沒有根基,正是亟需助力的階段。與哪邊更容易合作,你應該明白。」
謝靈意說:「屬下覺得方子建不好,就在於他根基淺薄,未必能對您產生多少助力。要打動顧氏是難上許多,但迴報肯定也會豐厚許多。」
這個道理,忠義侯不是不知,但是……他凝眉道:「且看今日蓮子進宮,有什麽說法罷。」
顧蓮子一路上思緒紛雜猶如一團亂麻。他並不喜歡甚至可以說是討厭顧橫之,他聽到顧橫之被排擠被冷待,他應該感到快意才對。然而事實上,他沒有絲毫愉悅之感,隻有完全的憤怒。
憤怒過頭,他心中又湧起巨大的無力感。血緣終究斬不斷,羞辱顧橫之就像是羞辱他。
而皇帝並不在乎——不止皇帝,長居京城的大人物們一直旁觀,也沒有一個在乎。
眼看著就要到抱樸殿,走在前麵的何萍突然停下轉身,顧蓮子差點撞到他,驚道:「你幹什麽?」
何萍掩著袖子,一指宮牆下盛水的大缸,「顧少爺,以水觀麵,可視儀表。」
顧蓮子霎時意會,羞惱道:「關你一個太監什麽事?」
何萍麵色不改地說:「出宮時,小賀大人托奴婢照看您一二,現在奴婢提醒您,就算守諾了。至於這份好心是否被您接受,確實不關奴婢的事。」
顧蓮子聽說緣由,心中陡然被觸動,鼻頭一酸。
他吸了吸鼻子,拿出手帕對著水鏡仔仔細細地擦幹淨臉,神色恢復如常,才去麵聖參拜。
皇帝示意平身之後,顧橫之主動喊他:「蓮子。」
顧蓮子隻在進殿時看了他一眼,就再也不正眼看他,此時盯著禦座下的台階說:「叫我『常明』吧。『知常曰明』,這是陛下給我取的字。」
「常明」嗎?顧橫之才知道這個表字,輕輕「哦」一聲,麵朝皇帝抱拳道:「末將謝過陛下對常明的關照。」
明德帝擺擺手,語氣輕緩:「這孩子在朕身邊這麽多年,朕看他就和看淳懿一樣,都是朕的親子侄。朕如何能不上心?」
而後看著顧蓮子,「朕叫你來,是因為你母親近年多病,病中時常思念你,你兄長想讓你迴蒙陰探親,你可願意?」
迴蒙陰,迴家嗎?
顧蓮子眨了眨眼,萬萬沒有想到皇帝召見他,是為了問他這樣一句話——他下意識的,竟然覺得可笑。
他當然想迴去,白日裏發呆想,夜裏做夢想。可他記不得他娘的模樣,同樣也記不起家鄉的山水,日思夜夢皆是一片模糊。年歲越長,他就越像是把感情寄托在了虛空,沒有一點可以深入落腳的地方。
現在突然問他要不要迴家,就像指著一道無底的深淵,問他要不要跳下去。
他當然無條件地願意跳下去,可稍一細想,又不敢跳。怕這深淵也是幻障,他一縱身,就碎了。
日後不止更難歸家,還要牽連到他抱病的娘。
他隻覺自己眼眶發熱,想起自己特意擦幹淨了臉才進來的,便死死咬住唇肉,把淚意憋迴去。而後彎曲左腿,再跪右腿,答:「陛下,我不迴去。」
明德帝麵露訝異,奇道:「哦?朕記得你小時候總盼著蒙陰來人,奶娘走了都要鬧著跟她一塊兒。現在你長大了,能自己一個人走長途,怎麽又不願意迴去了?」
何萍帶著兩個小內侍去樂陽長公主府,忠義侯正在府上,便先行拜見。
忠義侯聽說他們的來意,擱下手頭事務,道:「公公稍坐,本侯去叫他出來。」
他找到顧蓮子的時候,後者正倚坐水榭欄杆,望著池中成片的蓮葉發呆。周圍一個侍從也看不見,唯有銀環盤在他肩臂上,不時吐一下舌尖。
哪怕禁足早已解除,少年除了必要的事,不再熱衷出門遊樂,也自然地和從前一塊兒跑馬打球的紈絝們斷了來往。
嬴淳懿先說皇帝有召,然後說:「上午你該去的。畢竟你兄姊都不在,晚了方子建半個時辰才到,你去了也碰不上他們。」
顧蓮子茫然了一會兒,眉目間浮現鬱色,「方子建故意的?」
「未必。」嬴淳懿走到他身旁,看盛放的蓮花,「他實打實地給你兄長請了功,何必在這種事情上落人口實。」
「不是方子建,那就是陛下的意思了?」顧蓮子豁然起身,攥緊雙拳。
嬴淳懿注意到,拍拍他的胳膊叫他放鬆,「他現在召你,就算是好事,也未必真有好意。你憤怒傷心都沒有關係,但最好別叫人看出來。」
顧蓮子長吐出一口濁氣,一言不發地去打整好儀容,跟內侍進宮。
他們剛走,謝靈意就上門,屏退侍從,向忠義侯耳語道:「方子建派他手下傳了口信,想見您一麵。」
忠義侯思索一刻,搖頭道:「方帥現在炙手可熱,門庭不會冷一刻,本侯就先不去湊熱鬧了。過幾日塵埃落定,再見不遲。」
「那我請他們稍安勿躁。」謝靈意對此事的看法相同,隻是仍有些猶豫,說:「侯爺,屬下還是認為,我們可以多加嚐試與南方軍合作。有顧蓮子在,不是毫無機會。」
「本侯不是沒有找過顧元錚,結果你也知道。」忠義侯道:「顧氏世代盤踞南疆,與宣京之間山高路遠,皇帝是誰對他們可有什麽影響?隻要這天下還姓嬴,隻要他們不出劍南路,那就會永遠地相安無事下去。而方子建是新晉的總兵,要和西北軍爭奪邊境的地盤,在朝中也沒有根基,正是亟需助力的階段。與哪邊更容易合作,你應該明白。」
謝靈意說:「屬下覺得方子建不好,就在於他根基淺薄,未必能對您產生多少助力。要打動顧氏是難上許多,但迴報肯定也會豐厚許多。」
這個道理,忠義侯不是不知,但是……他凝眉道:「且看今日蓮子進宮,有什麽說法罷。」
顧蓮子一路上思緒紛雜猶如一團亂麻。他並不喜歡甚至可以說是討厭顧橫之,他聽到顧橫之被排擠被冷待,他應該感到快意才對。然而事實上,他沒有絲毫愉悅之感,隻有完全的憤怒。
憤怒過頭,他心中又湧起巨大的無力感。血緣終究斬不斷,羞辱顧橫之就像是羞辱他。
而皇帝並不在乎——不止皇帝,長居京城的大人物們一直旁觀,也沒有一個在乎。
眼看著就要到抱樸殿,走在前麵的何萍突然停下轉身,顧蓮子差點撞到他,驚道:「你幹什麽?」
何萍掩著袖子,一指宮牆下盛水的大缸,「顧少爺,以水觀麵,可視儀表。」
顧蓮子霎時意會,羞惱道:「關你一個太監什麽事?」
何萍麵色不改地說:「出宮時,小賀大人托奴婢照看您一二,現在奴婢提醒您,就算守諾了。至於這份好心是否被您接受,確實不關奴婢的事。」
顧蓮子聽說緣由,心中陡然被觸動,鼻頭一酸。
他吸了吸鼻子,拿出手帕對著水鏡仔仔細細地擦幹淨臉,神色恢復如常,才去麵聖參拜。
皇帝示意平身之後,顧橫之主動喊他:「蓮子。」
顧蓮子隻在進殿時看了他一眼,就再也不正眼看他,此時盯著禦座下的台階說:「叫我『常明』吧。『知常曰明』,這是陛下給我取的字。」
「常明」嗎?顧橫之才知道這個表字,輕輕「哦」一聲,麵朝皇帝抱拳道:「末將謝過陛下對常明的關照。」
明德帝擺擺手,語氣輕緩:「這孩子在朕身邊這麽多年,朕看他就和看淳懿一樣,都是朕的親子侄。朕如何能不上心?」
而後看著顧蓮子,「朕叫你來,是因為你母親近年多病,病中時常思念你,你兄長想讓你迴蒙陰探親,你可願意?」
迴蒙陰,迴家嗎?
顧蓮子眨了眨眼,萬萬沒有想到皇帝召見他,是為了問他這樣一句話——他下意識的,竟然覺得可笑。
他當然想迴去,白日裏發呆想,夜裏做夢想。可他記不得他娘的模樣,同樣也記不起家鄉的山水,日思夜夢皆是一片模糊。年歲越長,他就越像是把感情寄托在了虛空,沒有一點可以深入落腳的地方。
現在突然問他要不要迴家,就像指著一道無底的深淵,問他要不要跳下去。
他當然無條件地願意跳下去,可稍一細想,又不敢跳。怕這深淵也是幻障,他一縱身,就碎了。
日後不止更難歸家,還要牽連到他抱病的娘。
他隻覺自己眼眶發熱,想起自己特意擦幹淨了臉才進來的,便死死咬住唇肉,把淚意憋迴去。而後彎曲左腿,再跪右腿,答:「陛下,我不迴去。」
明德帝麵露訝異,奇道:「哦?朕記得你小時候總盼著蒙陰來人,奶娘走了都要鬧著跟她一塊兒。現在你長大了,能自己一個人走長途,怎麽又不願意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