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真了。」柳從心打斷他,沒有強塞,卻鄭重道:「你此時不需要,什麽時候需要了再開口,我絕不說一個『不』字。」
賀今行聽完這話,知他認真,自己不該輕待,唯有疊掌低眉致意。
在角落坐著的晏塵水迴頭看了一會兒,舉起手說:「嘿,柳大少爺,我也缺錢,能不能讓我去取?」
「你先打借條。」柳從心冷漠道。
「呿,我就知道。」晏塵水撇嘴做了個鬼臉,縮迴手撐著下頜,「今行,你們通政司還缺人嗎?你把我要過去,讓我跟你幹得了。我們這個月也不發餉,愁死幾個人。」
賀今行笑著點頭:「行啊,隻要你真的樂意來。」
晏塵水當然隻是說說而已,插科打諢兩句,又趴在桌上百無聊賴地翻新出的探案話本。他這個人,忙的時候嫌沒時間歇息,真閑下來又覺得渾身不得勁兒,借了話本專找其中故事的漏洞。
賀今行知道他這毛病,也沒較真,到方桌坐下。他正對的那邊本來是裴明憫的常座,自那天相談之後,後者就沒再出現。
人沒來,但兩邊的物品仍然放得很收斂,空出了一片。他對著空座稍稍出神,隨即鋪開紙筆,給他寫了多日的諫文收尾。
隔日休沐,他帶著一遝草稿,借了晏塵水的小黑驢,趁著晨陽晃去至誠寺。
夏日的氣息已經十分濃鬱,山野間鬱鬱蔥蔥,滿目青綠。
上山拜佛的善男信女不少,賀今行順著人流牽驢而行,也猶如一名虔誠的信徒。唯有他自己心中知曉,他來拜的不是佛祖。
寶殿裏傳誦出雄渾厚重的經聲,賀今行就在殿外的丹墀下取了一支線香,慢慢點燃。
他百期前後就想來,耽擱至今日,才得在此時注視著殿內釋迦牟尼的尊像,由衷地禱祝。
願先父母安息,願爹娘如願再相逢。
他將燃香插進石雕的大香爐,轉眼看到接待其他香客的小沙彌,不經意地想起秦幼合。那個少年來日將在此剃度受戒,不知那時又是怎樣的情景?
他不太放心,算了算時間,打算到時候悄悄來看看。
後山依然是舊模樣,走到那間熟悉的禪房外麵,經聲已然消隱,能清晰地聽見弘海法師的聲音。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就如祂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
賀今行在門口頓住,想等法師講完再敲門。
眼睛瞟著窗外的張厭深卻一下瞧見了他,抬手招他進去,弘海緘口,跟著看過來。他隻得進去,見了老師,又向法師行禮抱歉。
「這有什麽不好意思的?學生你來得可算正好。」張厭深指著弘海笑道:「他是禪宗徒,卻摻講《法華經》。你說說,他是不是靈台不淨,不能專注用功?」
賀今行眨眨眼,「老師,學生不通經書,不知從何作答。」
弘海法師仍然平和如初,說道:「皆是我佛門經籍,有何看不得、說不得、講不得?正是因其不同,恰可佐見我宗真義。若是在比對中,證悟本心,覺出佛性,那便是大造化。若是受其迷惑,疑慮己身,不能自洽,那便說明非我道中人,不必強參禪。所謂『禪』之一字,就在這念念之間。」
賀今行聽完,隻覺法師以別宗經典來論證己宗教義,很有超脫萬物的膽魄。他合掌道:「主持心懷寬廣,就如海一般包容萬法。」
弘海法師看著他,無聲輕嘆,起身道:「你這學生來了,今日就到此為止吧。」
這話自然是對張厭深說的,老人眼裏帶著笑意,道:「那你快走。」
賀今行送法師出門,心中卻不解,既然不必強參禪,那法師又為何日日在此講經,甚至時間似乎變長了?
張厭深站起來活動筋骨,同時道:「我聽說你們這段日子忙得緊,竟有時間過來,可是遇到了什麽難解之疑?」
賀今行不再多想,拿出攜帶的草稿交給對方。
張厭深倚坐到窗下,借著天光細看,開頭便微微擰眉,「論食貨之積弊?」
「是。」賀今行正襟危坐,答道:「學生據近年曆聞,總結拙見。國庫之困境,究其原因,在於歲入不足,在於庫案眾多,在於天災頻發而賑濟頻支,再加上這兩年外戰靡費,本就貧弱的國庫不堪重負,已有卯糧不濟的崩潰之兆。迴首舊日,自庚子年間至今百年,田地、丁口有增,而課稅之戶口無增;稅賦名目有增,而入戶部之稅額無增;隱匿田畝、蓄養佃奴之風愈演愈烈,貪腐庫案屢禁不止。私以為朝廷當立時扼腕剜瘡,革舊推新……」
這篇奏疏他寫了十來個晚上,每一句都反覆斟酌,成篇幾乎倒背如流。他將草稿內容精簡道來,山風吹響鬆柏,送來隱約的經誦,猶如應和。
張厭深用了兩刻時間才看完,其後久久無言。陽光斜灑在他拿著稿紙的手上,使起皺的皮膚、星點的褐斑以及凸起的血管,都變得明亮。
他看著自己最年輕的學生,先是欣慰,而後感到哀傷,嘆道:「吾主龍章鳳姿,唯一的缺憾就是沒有一個足夠優秀的子嗣。如果你是他的孩子,而我也能在壯年成為你的老師,何至於抱憾至今。」
他稍舉起草稿,「你是覺得寫得不夠全麵、深刻,還是在猶豫——該不該進這一封諫疏?」
賀今行毫無隱瞞:「老師,我在猶豫。」
張厭深問:「為什麽?」
賀今行聽完這話,知他認真,自己不該輕待,唯有疊掌低眉致意。
在角落坐著的晏塵水迴頭看了一會兒,舉起手說:「嘿,柳大少爺,我也缺錢,能不能讓我去取?」
「你先打借條。」柳從心冷漠道。
「呿,我就知道。」晏塵水撇嘴做了個鬼臉,縮迴手撐著下頜,「今行,你們通政司還缺人嗎?你把我要過去,讓我跟你幹得了。我們這個月也不發餉,愁死幾個人。」
賀今行笑著點頭:「行啊,隻要你真的樂意來。」
晏塵水當然隻是說說而已,插科打諢兩句,又趴在桌上百無聊賴地翻新出的探案話本。他這個人,忙的時候嫌沒時間歇息,真閑下來又覺得渾身不得勁兒,借了話本專找其中故事的漏洞。
賀今行知道他這毛病,也沒較真,到方桌坐下。他正對的那邊本來是裴明憫的常座,自那天相談之後,後者就沒再出現。
人沒來,但兩邊的物品仍然放得很收斂,空出了一片。他對著空座稍稍出神,隨即鋪開紙筆,給他寫了多日的諫文收尾。
隔日休沐,他帶著一遝草稿,借了晏塵水的小黑驢,趁著晨陽晃去至誠寺。
夏日的氣息已經十分濃鬱,山野間鬱鬱蔥蔥,滿目青綠。
上山拜佛的善男信女不少,賀今行順著人流牽驢而行,也猶如一名虔誠的信徒。唯有他自己心中知曉,他來拜的不是佛祖。
寶殿裏傳誦出雄渾厚重的經聲,賀今行就在殿外的丹墀下取了一支線香,慢慢點燃。
他百期前後就想來,耽擱至今日,才得在此時注視著殿內釋迦牟尼的尊像,由衷地禱祝。
願先父母安息,願爹娘如願再相逢。
他將燃香插進石雕的大香爐,轉眼看到接待其他香客的小沙彌,不經意地想起秦幼合。那個少年來日將在此剃度受戒,不知那時又是怎樣的情景?
他不太放心,算了算時間,打算到時候悄悄來看看。
後山依然是舊模樣,走到那間熟悉的禪房外麵,經聲已然消隱,能清晰地聽見弘海法師的聲音。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就如祂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
賀今行在門口頓住,想等法師講完再敲門。
眼睛瞟著窗外的張厭深卻一下瞧見了他,抬手招他進去,弘海緘口,跟著看過來。他隻得進去,見了老師,又向法師行禮抱歉。
「這有什麽不好意思的?學生你來得可算正好。」張厭深指著弘海笑道:「他是禪宗徒,卻摻講《法華經》。你說說,他是不是靈台不淨,不能專注用功?」
賀今行眨眨眼,「老師,學生不通經書,不知從何作答。」
弘海法師仍然平和如初,說道:「皆是我佛門經籍,有何看不得、說不得、講不得?正是因其不同,恰可佐見我宗真義。若是在比對中,證悟本心,覺出佛性,那便是大造化。若是受其迷惑,疑慮己身,不能自洽,那便說明非我道中人,不必強參禪。所謂『禪』之一字,就在這念念之間。」
賀今行聽完,隻覺法師以別宗經典來論證己宗教義,很有超脫萬物的膽魄。他合掌道:「主持心懷寬廣,就如海一般包容萬法。」
弘海法師看著他,無聲輕嘆,起身道:「你這學生來了,今日就到此為止吧。」
這話自然是對張厭深說的,老人眼裏帶著笑意,道:「那你快走。」
賀今行送法師出門,心中卻不解,既然不必強參禪,那法師又為何日日在此講經,甚至時間似乎變長了?
張厭深站起來活動筋骨,同時道:「我聽說你們這段日子忙得緊,竟有時間過來,可是遇到了什麽難解之疑?」
賀今行不再多想,拿出攜帶的草稿交給對方。
張厭深倚坐到窗下,借著天光細看,開頭便微微擰眉,「論食貨之積弊?」
「是。」賀今行正襟危坐,答道:「學生據近年曆聞,總結拙見。國庫之困境,究其原因,在於歲入不足,在於庫案眾多,在於天災頻發而賑濟頻支,再加上這兩年外戰靡費,本就貧弱的國庫不堪重負,已有卯糧不濟的崩潰之兆。迴首舊日,自庚子年間至今百年,田地、丁口有增,而課稅之戶口無增;稅賦名目有增,而入戶部之稅額無增;隱匿田畝、蓄養佃奴之風愈演愈烈,貪腐庫案屢禁不止。私以為朝廷當立時扼腕剜瘡,革舊推新……」
這篇奏疏他寫了十來個晚上,每一句都反覆斟酌,成篇幾乎倒背如流。他將草稿內容精簡道來,山風吹響鬆柏,送來隱約的經誦,猶如應和。
張厭深用了兩刻時間才看完,其後久久無言。陽光斜灑在他拿著稿紙的手上,使起皺的皮膚、星點的褐斑以及凸起的血管,都變得明亮。
他看著自己最年輕的學生,先是欣慰,而後感到哀傷,嘆道:「吾主龍章鳳姿,唯一的缺憾就是沒有一個足夠優秀的子嗣。如果你是他的孩子,而我也能在壯年成為你的老師,何至於抱憾至今。」
他稍舉起草稿,「你是覺得寫得不夠全麵、深刻,還是在猶豫——該不該進這一封諫疏?」
賀今行毫無隱瞞:「老師,我在猶豫。」
張厭深問:「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