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今行再次迴看他們的履歷,陷入沉思。
第二日淩晨又開始下雨,他打著傘步行到通政司點卯過後,便早早進宮。
到抱樸殿,何萍依然侍立在殿門處。
通傳過後,出來迴他的內侍卻是常謹,笑眯眯地迎他:「小賀大人趕得巧,陛下剛用過早膳呢。」
正好擋在何萍身前,仿佛沒有看到這人一樣。
賀今行這會兒覺察到,這兩名內侍之間大約存在這一些摩擦,便什麽也沒說,隻跟著進殿。
明德帝正被順喜伺候著喝藥,有名小內侍附耳在旁說些什麽。
等人退下,賀今行才上前見禮,看到對方皺著眉,麵色不太好。
「你倒是挺急切。」明德帝不輕不重地說了一句,神色恢復如常,漱了口道:「不過朕還要去給太後請安,你且先去崇華殿,找裴孟檀報到。」
「是。」賀今行應道。
順喜走到他麵前,低聲和煦地說:「從抱樸殿到崇華殿,小賀大人想必還沒有走過……」
這是要給他安排內侍引路,他想了想,在對方指人之前說:「總管說得是。前次何萍何公公引我覲見,我觀他性子穩重,行事妥當,不如讓他再引我一迴?」
明德帝聞言,往殿裏掃視一圈,奇道:「何萍人呢?」
順喜躬著腰側身迴道:「這混奴上迴記錯了陛下午睡的時辰,正罰他守門呢。」
「有這事兒?」明德帝顯然記不得這種小事,迴憶片刻,「朕就說好幾天沒看到他。罰得差不多就行了,還是迴禦前伺候吧。」
「陛下仁心。」順喜欣喜道,轉而命人去喚何萍進來謝恩。
賀今行則向皇帝行禮告退,目光瞥過大總管身後的常謹,撞到一縷收迴不及的目光。後者臉上依然掛著賣好的笑,但這笑意就隻是浮在表麵了。
皇帝擺駕長壽宮,何萍進來之後,隻來得及向背影叩頭。
常謹擎著拂塵站在他側前方,俯視著他說:「老祖宗讓你把小賀大人帶到之後,就去禦用監取一套新的硯台迴來——可不能亂跑啊。」
帶著笑意咬著字句說完,才轉身跟上禦駕。
何萍起身後,隻低著頭對賀今行伸臂作請。一路沉默,送到崇華殿前,才躬身告退。
賀今行也一拱手,權作道謝。再迴頭,晏永貞站在丹墀上的白玉欄杆後麵,朝他招了招手。
左右禁軍離得遠,他說話便親近許多:「晏大人,近來身體可還好?」
「好得很,晏塵水那小子不氣我就更好了。」晏永貞仍像從前那般玩笑道,等他走到身邊,才壓著聲音說:「你就任通政司之後,日日進出皇宮,有些事須得注意。皇城裏這些太監之間亦是暗流洶湧,他們為了生存,為了往上爬,拜高踩低乃是常態。我們作為文官,雖然免不了常和他們打交道,但切忌和他們走得太近,也不要太沒有架子。否則隻會讓這些太監覺得你性子軟弱,可欺壓利用;也容易招同僚彈劾,告你結交內宦,居心不良。」
一番話語重心長,全然為他考慮。饒是賀今行並不認同其中一些說法,也仍然為之感動,疊掌拜道:「多謝大人提點,下官日後必會更加謹言慎行。」
晏永貞笑道:「我對你是放心的,再注意些就好。」
二人一起進入偏殿,主考與多位同考已在其中。裴孟檀看到賀今行出現在此處,有一瞬的錯愕,轉瞬便如常地照麵,隨後與晏永貞一起檢查殿試的安排。
一番確認過後,禦駕姍姍來遲,將將趕上吉時。
天色陰陰,雨勢比晨間更大了些。
崇華殿極其寬闊,窗扇皆閉,兩邊連枝燈樹列如叢林,桌案縱橫排開。百餘名貢士們肅立桌邊,跟隨大太監的唱引齊拜大禮,將雨聲壓得一絲也無。
賀今行跟隨明德帝過來之後,就自覺站在金台下一階的角落,不動聲色地掃視台下這些衣袍尤帶雨水汽的貢士們。
他也曾坐於此間奮筆疾書,那時站在高台之上主持大考的乃是秦相爺、孟禦史與王侍郎,他緊張而又激動。如今三載過去,他站在這裏,居高臨下觀今科黃榜,念起往事故人,再無當年隱秘而真實的緊張、激動與期盼。
禮畢,裴孟檀展開一卷明黃捲軸,高聲誦題:「……秦甘之地,幾二十年一亂,每城破地失,民生泣血,朕亦哀戚難眠。何以應付鄰封,致其不敢來犯,使我邊疆長治久安,官民兩不受苦累……」
讀罷,貢士們或提筆躍躍欲試,或沉思著打腹稿,或喜或愁,皆沉浸而生動。
賀今行找到那幾個人的位置,一邊來迴關注,一邊下意識地想破題之法。
明德帝隻坐了一點鍾,便起身對眾人道:「朕也想看看今科進士們是何等風采,你們隨朕一塊兒罷。」同時往後睨了一眼。
賀今行和他對上視線,忙拱手做口型無聲說:「多謝陛下。」
明德帝一頓,隨即轉過身,背著手率先走下去了。
君臣連帶內侍們穿行在考案之間,考生之間本就緊張的氣氛更上一層。賀今行經過那幾名貢士,發現他們都已經動筆寫出了開頭,又無一例外地在發現皇帝過來的時候停滯下來,有甚者差點提不住筆。
怕成這樣?他大概記下這幾個文段,再在腦海裏反覆迴想加強記憶。這幾個開頭段用詞用典皆不相同,細讀下來並非言之無物,行文習慣以及破題手法卻隱隱有些相似。但光憑一段開頭,無法揣測全文,他也無法留下來看著他們寫完。
第二日淩晨又開始下雨,他打著傘步行到通政司點卯過後,便早早進宮。
到抱樸殿,何萍依然侍立在殿門處。
通傳過後,出來迴他的內侍卻是常謹,笑眯眯地迎他:「小賀大人趕得巧,陛下剛用過早膳呢。」
正好擋在何萍身前,仿佛沒有看到這人一樣。
賀今行這會兒覺察到,這兩名內侍之間大約存在這一些摩擦,便什麽也沒說,隻跟著進殿。
明德帝正被順喜伺候著喝藥,有名小內侍附耳在旁說些什麽。
等人退下,賀今行才上前見禮,看到對方皺著眉,麵色不太好。
「你倒是挺急切。」明德帝不輕不重地說了一句,神色恢復如常,漱了口道:「不過朕還要去給太後請安,你且先去崇華殿,找裴孟檀報到。」
「是。」賀今行應道。
順喜走到他麵前,低聲和煦地說:「從抱樸殿到崇華殿,小賀大人想必還沒有走過……」
這是要給他安排內侍引路,他想了想,在對方指人之前說:「總管說得是。前次何萍何公公引我覲見,我觀他性子穩重,行事妥當,不如讓他再引我一迴?」
明德帝聞言,往殿裏掃視一圈,奇道:「何萍人呢?」
順喜躬著腰側身迴道:「這混奴上迴記錯了陛下午睡的時辰,正罰他守門呢。」
「有這事兒?」明德帝顯然記不得這種小事,迴憶片刻,「朕就說好幾天沒看到他。罰得差不多就行了,還是迴禦前伺候吧。」
「陛下仁心。」順喜欣喜道,轉而命人去喚何萍進來謝恩。
賀今行則向皇帝行禮告退,目光瞥過大總管身後的常謹,撞到一縷收迴不及的目光。後者臉上依然掛著賣好的笑,但這笑意就隻是浮在表麵了。
皇帝擺駕長壽宮,何萍進來之後,隻來得及向背影叩頭。
常謹擎著拂塵站在他側前方,俯視著他說:「老祖宗讓你把小賀大人帶到之後,就去禦用監取一套新的硯台迴來——可不能亂跑啊。」
帶著笑意咬著字句說完,才轉身跟上禦駕。
何萍起身後,隻低著頭對賀今行伸臂作請。一路沉默,送到崇華殿前,才躬身告退。
賀今行也一拱手,權作道謝。再迴頭,晏永貞站在丹墀上的白玉欄杆後麵,朝他招了招手。
左右禁軍離得遠,他說話便親近許多:「晏大人,近來身體可還好?」
「好得很,晏塵水那小子不氣我就更好了。」晏永貞仍像從前那般玩笑道,等他走到身邊,才壓著聲音說:「你就任通政司之後,日日進出皇宮,有些事須得注意。皇城裏這些太監之間亦是暗流洶湧,他們為了生存,為了往上爬,拜高踩低乃是常態。我們作為文官,雖然免不了常和他們打交道,但切忌和他們走得太近,也不要太沒有架子。否則隻會讓這些太監覺得你性子軟弱,可欺壓利用;也容易招同僚彈劾,告你結交內宦,居心不良。」
一番話語重心長,全然為他考慮。饒是賀今行並不認同其中一些說法,也仍然為之感動,疊掌拜道:「多謝大人提點,下官日後必會更加謹言慎行。」
晏永貞笑道:「我對你是放心的,再注意些就好。」
二人一起進入偏殿,主考與多位同考已在其中。裴孟檀看到賀今行出現在此處,有一瞬的錯愕,轉瞬便如常地照麵,隨後與晏永貞一起檢查殿試的安排。
一番確認過後,禦駕姍姍來遲,將將趕上吉時。
天色陰陰,雨勢比晨間更大了些。
崇華殿極其寬闊,窗扇皆閉,兩邊連枝燈樹列如叢林,桌案縱橫排開。百餘名貢士們肅立桌邊,跟隨大太監的唱引齊拜大禮,將雨聲壓得一絲也無。
賀今行跟隨明德帝過來之後,就自覺站在金台下一階的角落,不動聲色地掃視台下這些衣袍尤帶雨水汽的貢士們。
他也曾坐於此間奮筆疾書,那時站在高台之上主持大考的乃是秦相爺、孟禦史與王侍郎,他緊張而又激動。如今三載過去,他站在這裏,居高臨下觀今科黃榜,念起往事故人,再無當年隱秘而真實的緊張、激動與期盼。
禮畢,裴孟檀展開一卷明黃捲軸,高聲誦題:「……秦甘之地,幾二十年一亂,每城破地失,民生泣血,朕亦哀戚難眠。何以應付鄰封,致其不敢來犯,使我邊疆長治久安,官民兩不受苦累……」
讀罷,貢士們或提筆躍躍欲試,或沉思著打腹稿,或喜或愁,皆沉浸而生動。
賀今行找到那幾個人的位置,一邊來迴關注,一邊下意識地想破題之法。
明德帝隻坐了一點鍾,便起身對眾人道:「朕也想看看今科進士們是何等風采,你們隨朕一塊兒罷。」同時往後睨了一眼。
賀今行和他對上視線,忙拱手做口型無聲說:「多謝陛下。」
明德帝一頓,隨即轉過身,背著手率先走下去了。
君臣連帶內侍們穿行在考案之間,考生之間本就緊張的氣氛更上一層。賀今行經過那幾名貢士,發現他們都已經動筆寫出了開頭,又無一例外地在發現皇帝過來的時候停滯下來,有甚者差點提不住筆。
怕成這樣?他大概記下這幾個文段,再在腦海裏反覆迴想加強記憶。這幾個開頭段用詞用典皆不相同,細讀下來並非言之無物,行文習慣以及破題手法卻隱隱有些相似。但光憑一段開頭,無法揣測全文,他也無法留下來看著他們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