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斜舉長槊,振臂喝道:「諸位同袍,誰願與我同去?」
煌煌之鐵甲,烈日照耀下威不可視,全軍沸騰,應和的號子如山唿海嘯。
如今仍然堅守在前線的無不是血性男兒,為一口飯也好,為求一功名也好,現下都隻有一個念頭——敵軍的鐵蹄就要踏到我們的陣地上,揮起的彎刀就要落到我們頭上,此時還不戰鬥,更待何時?
塘騎來迴往返於大小營地,傳達一條接一條的軍令。一車又一車的武器被調配分發,每一支隊伍都拿出所有的米糧,升火造飯。
無數的將士們把姓名牌掛到脖子上,貼著心口肉,準備這破釜沉舟的一戰。
一切的計謀策略都已成為過去,在這血肉相搏的戰場上,生死是唯一的主宰。
以己身的性命為籌碼,以日夜的操練為憑據,以共進退的同袍為倚仗,握緊手中所有的武器,聽號角吹響——
去戰鬥!
去趕走入侵者!
去無數先烈拋灑過熱血的國境,向死求生!
第275章 十八
太陽被拖進巨大的陵墓,一把黑漆的棺木緩緩扣下來,時空即將湮沒。無邊的死寂中卻突閃一點銀光,一柄長槍指天劃地,劈開金烏之腹。
星光乍現。
下一刻,無端的大火席捲天地,將山川燒灼得翻滾掙紮。萬座戰鼓齊響,震落十八層大雪,血浪翻湧的紅海裏卻揚出一隻青筋畢露的手。
賀今行陡然睜開眼,夢如鏡碎。
他緩了幾息,起身點燈,推開門,涼風撲麵來,夜雨聲聲,驟然清晰入耳。
他不信命,也不信夢。
這個天氣不好到院裏打拳,他便默讀幾頁書,時間差不多就去上衙。到了通政司,天亮也不見僚屬,才想起今日休沐。
迴去時,遇見禮部的胥吏舉著一卷紅綢綁係的文書,高喊「喜報」打馬而過,馬屁股後頭跟著跑了一溜看熱鬧的百姓。
四月十九,春闈放榜。
這場命途多舛的會試終於有了結果,朝廷高興,貢生們高興,商戶們高興,跟著沾喜氣的老百姓也高興。宣京城裏到處都是喜氣洋洋。
賀今行逆著人流去貢院看了黃榜,他此前關注的那五個名字,名次雖然都不靠前,但盡皆在榜。
他便不太能高興起來,思來想去,親自去認了一邊人,又讓賀冬帶人盯著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朋友。
隔日朝會,江南與蒼州都尚未有奏報迴傳,朝官所奏大都是老生常談,吵吵嚷嚷沒個結果。禮部匯報了會試結果,定下後日殿試,便早早散朝。
又一日,賀今行將奏本送到抱樸殿的時候,撞上了裴孟檀與晏永貞。兩人此時聯袂進宮,除了與皇帝商議殿試題目以外不作他想。
兩位主副考官先進,他在殿外廊下稍候,瞥到殿門內侍立的內侍有些眼熟,仔細看不正是何萍。
禦前伺候的人怎麽到這兒來了?他腦海裏閃過這個念頭。
不多時,他被宣進殿,迎麵遇上兩位大人,拱手見禮。晏永貞熟稔地拍拍他,裴孟檀也對他笑了笑。
他下意識地想,裴相爺重新主考春闈,得一科門生,心情愉悅很正常。片刻又恍然,按了按眉心,打起精神覲見。
明德帝亦精神尚可,見他例行誦讀奏本之後,沒有立刻告退,主動問他:「還有什麽事?要說就趕緊。」
賀今行直言不諱:「陛下,臣昨日觀春闈放榜,想到先祖不惜為納賢才,不惜改察舉為科舉。進而想到了我們通政司。陛下重啟通政司,定然不隻是為了讓我們分擔捷報處與舍人院的職責,更是為了它最重要的職能——廣開言路。但近月以來,通政司收到的建言獻策的奏本並無幾本,所以臣認為需要做出一些改變。」
「例如,通過邸報昭告天下,以賞納諫。如此,既能集思廣益,也可彰顯陛下求賢之心,通達之胸懷。」
「就這等事?」明德帝得到肯定的迴答之後,竟有些許意外。他自忖已看清這青年的路子,那就是示好之後必有諍言。今日的進諫卻對他全無壞處,他琢磨著不對勁兒,但也是該提振名聲了,便說:「讓……」
他差點習慣性地要說把事情交給「秦毓章」,及時剎住,轉而思量道:「讓禮部擬份布告就是。」
「陛下聖明。」賀今行應對完公務,試探著說:「另外,臣還想求陛下一個恩典。明日殿試,能否讓臣也任監試官?」
「殿試?」明德帝心道果然後頭還有事情等著。崇和殿上添個人不是什麽大事,他更想知道這小子擠進來的目的,玩味道:「怎麽突然想起要去殿試,裴孟檀可不是你的座師啊。」
賀今行知他大約是誤會了,解釋:「這一科未來進士日後進入朝廷,難免與通政司有所接觸。但臣見識有限,對他們了解近乎於無,所以想先藉此機會一觀他們的風采。」
「就隻是這個原因?」明德帝狐疑,但這種小事也無意拒絕,隻道:「相關的人選禮部已經擬定,不好再改。你要真想去看看,明日就早些進宮,隨朕一塊兒去。」
不管時間多久,隻要能去殿試,就已經達到他的預期,遂立即叩謝。
當晚,賀冬傳消息過來,說那幾個人自放榜之後一直都待在家裏,他們家裏人日常進出也看不出異常。
以先前對這幾個人的調查來看,如此刻苦用功,幾乎像是脫胎換骨一般。但會試與殿試相隔的時間極近,這期間大多貢士都是悶頭勤練,臨時抱佛腳也不是說不通。
煌煌之鐵甲,烈日照耀下威不可視,全軍沸騰,應和的號子如山唿海嘯。
如今仍然堅守在前線的無不是血性男兒,為一口飯也好,為求一功名也好,現下都隻有一個念頭——敵軍的鐵蹄就要踏到我們的陣地上,揮起的彎刀就要落到我們頭上,此時還不戰鬥,更待何時?
塘騎來迴往返於大小營地,傳達一條接一條的軍令。一車又一車的武器被調配分發,每一支隊伍都拿出所有的米糧,升火造飯。
無數的將士們把姓名牌掛到脖子上,貼著心口肉,準備這破釜沉舟的一戰。
一切的計謀策略都已成為過去,在這血肉相搏的戰場上,生死是唯一的主宰。
以己身的性命為籌碼,以日夜的操練為憑據,以共進退的同袍為倚仗,握緊手中所有的武器,聽號角吹響——
去戰鬥!
去趕走入侵者!
去無數先烈拋灑過熱血的國境,向死求生!
第275章 十八
太陽被拖進巨大的陵墓,一把黑漆的棺木緩緩扣下來,時空即將湮沒。無邊的死寂中卻突閃一點銀光,一柄長槍指天劃地,劈開金烏之腹。
星光乍現。
下一刻,無端的大火席捲天地,將山川燒灼得翻滾掙紮。萬座戰鼓齊響,震落十八層大雪,血浪翻湧的紅海裏卻揚出一隻青筋畢露的手。
賀今行陡然睜開眼,夢如鏡碎。
他緩了幾息,起身點燈,推開門,涼風撲麵來,夜雨聲聲,驟然清晰入耳。
他不信命,也不信夢。
這個天氣不好到院裏打拳,他便默讀幾頁書,時間差不多就去上衙。到了通政司,天亮也不見僚屬,才想起今日休沐。
迴去時,遇見禮部的胥吏舉著一卷紅綢綁係的文書,高喊「喜報」打馬而過,馬屁股後頭跟著跑了一溜看熱鬧的百姓。
四月十九,春闈放榜。
這場命途多舛的會試終於有了結果,朝廷高興,貢生們高興,商戶們高興,跟著沾喜氣的老百姓也高興。宣京城裏到處都是喜氣洋洋。
賀今行逆著人流去貢院看了黃榜,他此前關注的那五個名字,名次雖然都不靠前,但盡皆在榜。
他便不太能高興起來,思來想去,親自去認了一邊人,又讓賀冬帶人盯著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朋友。
隔日朝會,江南與蒼州都尚未有奏報迴傳,朝官所奏大都是老生常談,吵吵嚷嚷沒個結果。禮部匯報了會試結果,定下後日殿試,便早早散朝。
又一日,賀今行將奏本送到抱樸殿的時候,撞上了裴孟檀與晏永貞。兩人此時聯袂進宮,除了與皇帝商議殿試題目以外不作他想。
兩位主副考官先進,他在殿外廊下稍候,瞥到殿門內侍立的內侍有些眼熟,仔細看不正是何萍。
禦前伺候的人怎麽到這兒來了?他腦海裏閃過這個念頭。
不多時,他被宣進殿,迎麵遇上兩位大人,拱手見禮。晏永貞熟稔地拍拍他,裴孟檀也對他笑了笑。
他下意識地想,裴相爺重新主考春闈,得一科門生,心情愉悅很正常。片刻又恍然,按了按眉心,打起精神覲見。
明德帝亦精神尚可,見他例行誦讀奏本之後,沒有立刻告退,主動問他:「還有什麽事?要說就趕緊。」
賀今行直言不諱:「陛下,臣昨日觀春闈放榜,想到先祖不惜為納賢才,不惜改察舉為科舉。進而想到了我們通政司。陛下重啟通政司,定然不隻是為了讓我們分擔捷報處與舍人院的職責,更是為了它最重要的職能——廣開言路。但近月以來,通政司收到的建言獻策的奏本並無幾本,所以臣認為需要做出一些改變。」
「例如,通過邸報昭告天下,以賞納諫。如此,既能集思廣益,也可彰顯陛下求賢之心,通達之胸懷。」
「就這等事?」明德帝得到肯定的迴答之後,竟有些許意外。他自忖已看清這青年的路子,那就是示好之後必有諍言。今日的進諫卻對他全無壞處,他琢磨著不對勁兒,但也是該提振名聲了,便說:「讓……」
他差點習慣性地要說把事情交給「秦毓章」,及時剎住,轉而思量道:「讓禮部擬份布告就是。」
「陛下聖明。」賀今行應對完公務,試探著說:「另外,臣還想求陛下一個恩典。明日殿試,能否讓臣也任監試官?」
「殿試?」明德帝心道果然後頭還有事情等著。崇和殿上添個人不是什麽大事,他更想知道這小子擠進來的目的,玩味道:「怎麽突然想起要去殿試,裴孟檀可不是你的座師啊。」
賀今行知他大約是誤會了,解釋:「這一科未來進士日後進入朝廷,難免與通政司有所接觸。但臣見識有限,對他們了解近乎於無,所以想先藉此機會一觀他們的風采。」
「就隻是這個原因?」明德帝狐疑,但這種小事也無意拒絕,隻道:「相關的人選禮部已經擬定,不好再改。你要真想去看看,明日就早些進宮,隨朕一塊兒去。」
不管時間多久,隻要能去殿試,就已經達到他的預期,遂立即叩謝。
當晚,賀冬傳消息過來,說那幾個人自放榜之後一直都待在家裏,他們家裏人日常進出也看不出異常。
以先前對這幾個人的調查來看,如此刻苦用功,幾乎像是脫胎換骨一般。但會試與殿試相隔的時間極近,這期間大多貢士都是悶頭勤練,臨時抱佛腳也不是說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