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頓,又道:「對了,蘇寶樂,讓他提前單獨來見我。」


    「是。」布政使應下。


    康琦年改變不了政令,便憂慮施行,「這租歲收取之度是不是太苛刻了,下去收租的稅吏但凡有一個手腳不幹淨,多征濫征,隻怕立時就要引起民怨。」


    許輕名道:「這就是按察司要做的,收租歲期間,你們上下多辛苦些,帶著各縣的衙門捕快一起,做好監察。若有人中飽私囊,即刻革職,發配苦役。稅吏之間,也要互相監督,舉發貪汙屬實者,記其一功。」


    按察使起身道:「製台放心,下官必教他們不敢動一根手指頭。」


    幾道政令布置下去,遣退眾人,許輕名絲毫沒有輕鬆之感,心中反而更加沉重。


    不多時,胥吏來報:「江與疏求見。」


    他昨日派人去叫江與疏,這會兒到,想必是一大早就趕過來了。遂不再考慮前麵的事,及時宣見。


    這是江與疏來到江南路的第四年,已全權主管太平大壩的修建,帶著千餘號工匠民夫,以太平盪為家,幾乎全年無休的忙碌在江水與山石之間。


    他和民夫們居住的地方,甚至因此興起了集市,已隱約有小鎮規模,大家不時開玩笑叫他「裏長」。


    然而麵對提拔過他的一路長官,他依然很是拘謹,行過禮便叉著手不知該如何開口。


    許輕名一眼便能看透這青年的為人,直接開門見山:「以你切身之見,太平大壩是否能夠暫停修建?」


    太平大壩的重建,原本是江南官府與蘇氏商行合修,商行出大頭。但蘇寶樂是個逐利的商人,自西北戰火一起,他的產業受損,便逐漸減少出資。不論布政司如何威逼利誘,蘇寶樂都不肯多掏錢,他們又不能撕破臉動手,也就作罷。


    好在江南路這兩年略有起色,能夠承擔大半的耗用,才不至於停擺。但如今,內外壓力之緊張,讓許輕名不得不再一次考慮這個問題。


    江與疏好一會兒沒說話。他不是呆子,也沒有完全愣神,他知道江南官府款項緊張,這幾年一直都提心弔膽,害怕下一刻就被叫停。


    如今就要應驗了,卻隻是有種身在雲裏霧中、仿若做夢一般的感覺。


    「如果停下,什麽時候重啟呢?」他緩慢地問出來,才似迴過神,又趕忙補充說:「不是質問大人的意思,下官是想說,隻要有個日期,下官就可以等。」


    今行在信裏說,如果憂慮戰事與流民會分散他的精力,妨礙他做好手頭上的事,那就什麽都不想,隻管眼前。他知道自己不是能麵麵俱到的人,所以他朝思夜想,都隻想著怎麽修好這一座大壩。


    可一旦停下,誰知道何時才能重啟?


    隻要國庫虧空的難題不解,不影響生死存亡的,都可以無限期地往後推延。


    光等是等不到的,許輕名無聲嘆息。少頃,艱澀道:「你且估一估,還有多久能竣工?」


    江與疏立刻迴答:「主體大約還需一年半。」隨即領會到話中暗含的猶豫,又道:「主體完成即可通航,到時候不管現在花掉多少錢,一定都能賺迴來的!」


    他意識到自己或許可以勸說製台大人迴心轉意,忙忙地說了許多大壩建成的好處。


    「也罷。」許輕名止住他,「你且迴去,隻管好好建造大壩,若能加快一些速度最好,但首要的還是要建得牢靠。」


    「是!」江與疏高興地大聲道,臨走前深深作揖:「多謝大人!」


    那鬥誌昂揚的背影讓許輕名也振作兩分,既下定了決心,那就不能瞻前顧後、畏首畏尾。遂親自動手鋪紙磨墨,先寫迴信,再寫奏摺——他是先斬後奏,需得向朝廷解釋。


    自黃樹石過世之後,他便再沒有近身的心腹,許多思慮隻能訴與他的老師。然而政見的不同,又令他感到矛盾與糾結。


    老師啊老師,我是不是做錯了?如果當初按照您所說,勸商務農,江南魚米之鄉,又如何會落到讓治下子民艱難果腹的境地。


    可如果不這麽做,又能有哪路來頂這戶部劃下的高額稅入?


    不論如何,隻要熬過這一劫,江南,定將迎來更好的江南。


    窗外天色不知不覺變得陰沉,不消幾時,風夾著雨來,打得芭蕉葉顫。


    立夏的時光就在信紙上匆匆溜走。


    顧橫之坐在長滿青草的山坡上,很快把十多頁的信看完,便盯著信上的字跡發呆。


    半晌,從信封裏拈出一粒花瓣,放進嘴裏,含在舌尖。而後仰倒於草野,手垂下來,信紙連封蓋住心口。


    今行。


    今行。


    天邊好似有火追著雲燒,攜著溫度的餘暉落到臉上,耳畔蟲鳴聲聲,於和風煦日裏肆意萌動。


    在他斜前方起伏的山包上,旌旗飄揚,間雜著寥寥幾縷炊煙升起。


    「公子!」楊弘毅從一座山包後麵爬上來,看到他,加快速度趕過來。「大營那邊說沒糧了,所有糧草都發給第一防線的兄弟們了。我們第二、第三防線都得等衷州那邊的糧征齊了再送過來,起碼還得等個三四天。」


    這已經是最快的速度,還多虧方大帥原本是衷州衛的指揮使,在衷州乃至甘中路吃得開。


    顧橫之聞言,一挺腰便站起來,一邊把信裝迴信封揣進懷裏,一邊向著楊弘毅走過去。


    「我們還剩多少?」


    「就今晚這一頓了。」後者專管輜重後勤,今日為此事往中軍大營來迴跑了兩趟,熱出一身汗,取下頭盔提在手裏,滿頭火氣:「說用家書安撫,但再厚的家書也不能當飯吃啊,我看頂不了兩天,就要鬧起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州歌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謜並收藏六州歌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