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今行說:「你爹有沒有囑咐過你,要好好寫字讀書,聽你娘的話,好好長大?
看到對方重重點頭,他竭力露出一點笑來:「那你堅持按照你爹的囑咐去做,是不是就像他一直在陪伴著你,督促著你?你做得好了,他是不是也會高興?」
「會。」劉粟訥訥地說,腦海裏浮現出他爹的麵容,還有許多過去的事,「爹總說希望我考個秀才,等我有出息了,他和娘就不用天天下地。」
那小小的腦袋低下去就沒有再抬起來,聲漸嗚咽:「我聽娘的話,努力讀書,不學壞……」
賀今行把這孩子擁進懷裏,任由對方埋在肩頭,哭濕衣衫。
良久,他輕聲道:「好好長大,你阿爹一定會為你驕傲。」
站在一旁的湯縣丞無聲嘆氣。在不遠處,追著孩子出來的婦人捂住了自己的口鼻。
傷痛難以釋懷,更無法忘卻。
然逝者如川,時節如流,所有人都無法停留、必須往前走。
第二日,殷侯的靈柩正式離開西北,進入中原。
累關就像一道分界線,關外是戈壁黃沙,戰亂不鮮;關內則少見兵戈,愈往南,草木愈盛,生機愈蔥蘢。
他們經過隔岸送行的官員,經過主動讓道的流民群,經過押運糧草的輜重隊,出銀州,至漢中,則幾乎不覺絲毫硝煙的陰影。
換船走水路,春三月的江水之上,煙波渺渺,畫舫隨風蕩漾。
楊語鹹指著那舫上彩旗,說:「實在差太多了。我這次迴來,若無意外,恐怕這輩子都不想再踏足西北。」
賀今行也看見了迎麵駛來的畫舫,口中卻說:「邊塞不及中原繁華,固然有地理與戰爭的因素所在,但朝廷既然作為朝廷,理當設法改善。」
「難吶。」楊語鹹嘆道:「光是稅賦這一項原因,就難以對各路州等同視之。」
賀今行不認同:「如果隻重視某一路某一州的繁榮,對邊遠苦寒之地敷衍薄待,那先祖何必開疆拓土,拚著人力物力打下更多的版圖?人心與土地都要維護,否則難以長存。有些犧牲無法避免,可絕不能認為是理所當然。」
唇齒相依,護齒,也要護唇。
陰沉許久的天空忽然閃過一道銀光,繼而陣雷驟響。大雨將至,甲板上的兩人預備迴船艙。
卻見那艘畫舫越來越近,僅餘三丈距離之時,停了槳,就攔在他們的航線上。
舫中有人信步而出,高冠華服,佩玉攜劍,行至船頭,畫扇一展,輕搖道:「小賀大人,好久不見,別來無恙啊。」
賀今行在他出艙時就已看清是誰,拱手道:「王大人。」
「聽你這聲氣,既不意外也不驚喜,何以見我就皺眉?」王玡天笑謔道,不得迴應,便收斂神色,認了真:「殷侯靈柩可在船上?」
賀今行這才迴答:「就在我身後艙中。」
「好。」王玡天一合扇,便有侍女捧盤上前奉酒。他舉杯迎棺,大袖滑至臂彎,露出契合嚴實的銀絲護臂。
「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鬚生入關。賀侯,某雁迴王玡天,以杯酒,敬你歸鄉。」
第262章 五
王大公子說明來意,就在江中換渡,一個人上了客船。看到楊語鹹,主動問:「這位是?」
後者答:「楊夢,楊語鹹。」
王玡天凝目再看片刻,瞭然道:「原來是楊大人。」
當初他來稷州赴任,就是補的這位的缺,自然也是了解過的。被流放之人突然迴來,想來是有能抵消罪過的關竅。
至於關竅所係,他移目向另一邊的青年。雖是一如既往的布衣木簪,行止間卻更顯從容氣度,有鋒芒而不懾人,光華內斂,如沉香靜燃,教接近他的人也不自覺平和下來。
他便將原本的試探改口為:「小賀大人這兩年進益很多啊。」
「人生於世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唯有時刻謹記奮發進取,想必王大公子亦是如此。」賀今行伸臂作請。
「不錯。」王玡天含笑頷首,提著祭品隨之入艙祭奠。
那包裹黃紙的封條上字跡龍飛鳳舞,兩人通過書信,賀今行認得出是他的親筆,因此額外向他道謝。
王玡天坦然受用,出到艙外,立於前簷下,卻沒有要迴自己船上的意思。
此時,天色陰沉如一團包著墨水的紙,隨時都可能兜不住。
賀今行就問:「王大人可還有事要說?」
王玡天反問;「難道我就不能專程為迎接殷侯而來?」
賀今行並不怎麽相信,目光裏露出懷疑。
「世人誰不惜英雄?更何況是殷侯和我這樣的人。」王玡天一撣袖,負手道:「不妨同行一段。」
前頭畫舫已讓開航路,賀今行便讓船工去叫舵手開船。
楊語鹹亦道:「我到後頭去看看。」
說罷與船工一起離開。
空中電閃雷鳴,船頭卻就此寂靜。客船沿江徐行,唯有艙中靈柩前的長明燭火透出微瑩。
王玡天闔上眼,抬手至半空中,似撚起了看不見的弦,輕挑慢彈。
大雨終於在他指尖落下。
賀今行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這種程度的雨,江闊雲低,整齊盛大的雨幕甚至讓他有幾分隆重的感覺。
「裴老爺子喜愛伴琴音聽夜雨,曾邀我至荔園共賞。我跟著聽了兩迴,發覺這種柔婉嫵媚的江南情調確有獨到之處。」王玡天空彈一節便收了手,睜眼瞧水天相接處的行船。
看到對方重重點頭,他竭力露出一點笑來:「那你堅持按照你爹的囑咐去做,是不是就像他一直在陪伴著你,督促著你?你做得好了,他是不是也會高興?」
「會。」劉粟訥訥地說,腦海裏浮現出他爹的麵容,還有許多過去的事,「爹總說希望我考個秀才,等我有出息了,他和娘就不用天天下地。」
那小小的腦袋低下去就沒有再抬起來,聲漸嗚咽:「我聽娘的話,努力讀書,不學壞……」
賀今行把這孩子擁進懷裏,任由對方埋在肩頭,哭濕衣衫。
良久,他輕聲道:「好好長大,你阿爹一定會為你驕傲。」
站在一旁的湯縣丞無聲嘆氣。在不遠處,追著孩子出來的婦人捂住了自己的口鼻。
傷痛難以釋懷,更無法忘卻。
然逝者如川,時節如流,所有人都無法停留、必須往前走。
第二日,殷侯的靈柩正式離開西北,進入中原。
累關就像一道分界線,關外是戈壁黃沙,戰亂不鮮;關內則少見兵戈,愈往南,草木愈盛,生機愈蔥蘢。
他們經過隔岸送行的官員,經過主動讓道的流民群,經過押運糧草的輜重隊,出銀州,至漢中,則幾乎不覺絲毫硝煙的陰影。
換船走水路,春三月的江水之上,煙波渺渺,畫舫隨風蕩漾。
楊語鹹指著那舫上彩旗,說:「實在差太多了。我這次迴來,若無意外,恐怕這輩子都不想再踏足西北。」
賀今行也看見了迎麵駛來的畫舫,口中卻說:「邊塞不及中原繁華,固然有地理與戰爭的因素所在,但朝廷既然作為朝廷,理當設法改善。」
「難吶。」楊語鹹嘆道:「光是稅賦這一項原因,就難以對各路州等同視之。」
賀今行不認同:「如果隻重視某一路某一州的繁榮,對邊遠苦寒之地敷衍薄待,那先祖何必開疆拓土,拚著人力物力打下更多的版圖?人心與土地都要維護,否則難以長存。有些犧牲無法避免,可絕不能認為是理所當然。」
唇齒相依,護齒,也要護唇。
陰沉許久的天空忽然閃過一道銀光,繼而陣雷驟響。大雨將至,甲板上的兩人預備迴船艙。
卻見那艘畫舫越來越近,僅餘三丈距離之時,停了槳,就攔在他們的航線上。
舫中有人信步而出,高冠華服,佩玉攜劍,行至船頭,畫扇一展,輕搖道:「小賀大人,好久不見,別來無恙啊。」
賀今行在他出艙時就已看清是誰,拱手道:「王大人。」
「聽你這聲氣,既不意外也不驚喜,何以見我就皺眉?」王玡天笑謔道,不得迴應,便收斂神色,認了真:「殷侯靈柩可在船上?」
賀今行這才迴答:「就在我身後艙中。」
「好。」王玡天一合扇,便有侍女捧盤上前奉酒。他舉杯迎棺,大袖滑至臂彎,露出契合嚴實的銀絲護臂。
「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鬚生入關。賀侯,某雁迴王玡天,以杯酒,敬你歸鄉。」
第262章 五
王大公子說明來意,就在江中換渡,一個人上了客船。看到楊語鹹,主動問:「這位是?」
後者答:「楊夢,楊語鹹。」
王玡天凝目再看片刻,瞭然道:「原來是楊大人。」
當初他來稷州赴任,就是補的這位的缺,自然也是了解過的。被流放之人突然迴來,想來是有能抵消罪過的關竅。
至於關竅所係,他移目向另一邊的青年。雖是一如既往的布衣木簪,行止間卻更顯從容氣度,有鋒芒而不懾人,光華內斂,如沉香靜燃,教接近他的人也不自覺平和下來。
他便將原本的試探改口為:「小賀大人這兩年進益很多啊。」
「人生於世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唯有時刻謹記奮發進取,想必王大公子亦是如此。」賀今行伸臂作請。
「不錯。」王玡天含笑頷首,提著祭品隨之入艙祭奠。
那包裹黃紙的封條上字跡龍飛鳳舞,兩人通過書信,賀今行認得出是他的親筆,因此額外向他道謝。
王玡天坦然受用,出到艙外,立於前簷下,卻沒有要迴自己船上的意思。
此時,天色陰沉如一團包著墨水的紙,隨時都可能兜不住。
賀今行就問:「王大人可還有事要說?」
王玡天反問;「難道我就不能專程為迎接殷侯而來?」
賀今行並不怎麽相信,目光裏露出懷疑。
「世人誰不惜英雄?更何況是殷侯和我這樣的人。」王玡天一撣袖,負手道:「不妨同行一段。」
前頭畫舫已讓開航路,賀今行便讓船工去叫舵手開船。
楊語鹹亦道:「我到後頭去看看。」
說罷與船工一起離開。
空中電閃雷鳴,船頭卻就此寂靜。客船沿江徐行,唯有艙中靈柩前的長明燭火透出微瑩。
王玡天闔上眼,抬手至半空中,似撚起了看不見的弦,輕挑慢彈。
大雨終於在他指尖落下。
賀今行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這種程度的雨,江闊雲低,整齊盛大的雨幕甚至讓他有幾分隆重的感覺。
「裴老爺子喜愛伴琴音聽夜雨,曾邀我至荔園共賞。我跟著聽了兩迴,發覺這種柔婉嫵媚的江南情調確有獨到之處。」王玡天空彈一節便收了手,睜眼瞧水天相接處的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