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使團進入南越地界,南方軍不能過邊境,但一定會做好隨時支援的準備。以明憫與橫之的能力,若是搭檔,定能事半功倍。」賀今行鋪開一張空白的信紙,提筆良久,隻寫了四個字,「見信如晤」。


    說些什麽呢?他猶豫再三,還是以公事開頭,以祝願和談成功、使團平安歸來收尾。然而一切說盡了,他的手仍不肯擱筆。


    罷了,他的心與手達成和解,末尾再添一句:你迴去可還順利?


    翌日出去寄信,湯縣丞便知道縣尊迴來了,專門和周碾等人一起來幫忙打掃後衙。


    大家隻當他出遠門尋親訪友,歸來後還是他們所敬愛的縣尊。宣京的風起雲湧未有一絲流傳到這個邊陲小縣,人們興致盎然談論的依舊是身邊接觸到的話題。


    湯縣丞計劃著元宵辦個燈會,開年就在準備。賀今行聽他說了,在元宵那天,特地把帶過來的那盞滾燈,掛到了縣衙大門外。


    蠟燭點上,便和一整條街的花燈融匯成一條光河。


    燈會沒有幾個項目,花樣都在燈籠的造型上,但整座小城都被妝點得很漂亮,很熱鬧。


    「宣京是樣樣都不簡單,但誰說在宣京就一定比在這裏過得高興?」賀冬感慨完,也提了盞燈上街去。


    賀今行留在縣衙,漫無邊際地想,宣京雖然實施了宵禁,但上元節應該會有特赦吧。


    路過的大人們都向他打招唿,小孩子則跑過來給他看自己的燈,來一個他就發一塊糖出去。最後湯縣丞過來陪他坐一會兒,指著頭上那隻燈籠說:「縣尊,這是滾燈吧?怎麽翻動都不會熄滅,單掛著可惜了。」


    「但燈籠本來就是照明用的,掛著又何妨?」他看著湯縣丞一臉的不信,摸了摸耳垂,不好意思地說出實情:「好吧,這燈是……一位很好的朋友送的,我怕放下來,不小心就弄壞了。」


    不想藏起來,想拿出來,點上燈給所有人看。但因這燈很特別,又怕過往那些孩童玩兒的時候手重,把裱紙戳破,把竹骨碰折。


    所以高高掛起來,讓路過的人們能一眼瞥到,然後以為是一盞普通的燈籠,又很快移開目光。


    誰知湯縣丞聽了,表情由狐疑變成豁然開朗,甚至帶上了幾分調侃,湊過來悄悄問:「縣尊,您是不是迴家相親去了?」


    「就您這位朋友吧。」湯縣丞捂著嘴笑,又擺手說:「我懂,我懂。」


    「不是。」賀今行哭笑不得,澄清完自己真沒去相親,忽道:「我問一個問題,你別被嚇到。」「就是,你見過,一個男人,喜歡另一個男人嗎?」


    「啊?」湯縣丞呆了一下,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沒有,這真沒有。」


    賀今行看著他的反應,也緩緩笑道:「我以前也沒有。書上說,這個世界裏,男為陽,女為陰,陰陽敦倫調和才是常理。我就想,如果不和呢?」


    律法裏沒有提及非男女的夫妻關係,就連婚嫁二字,搭配的字眼也往往是男婚、女嫁。兩個男人,兩個女人,如果想要成親,姻親怎麽結、名分怎麽定,甚至還有孩子、繼承權、對雙方家族責任等等問題,都沒有任何明文的規定。


    這是否代表著這樣的事情十分少見,或者並不被世俗倫理接受?


    如果堅持打破世俗陳規,那麽會得到什麽樣的結果?


    這個問題他想了許久,但他不好問冬叔,也不好問持鴛姑姑。他們太看重他,就免不了想太多,徒增更多的擔憂。而湯縣丞與他熟識,又不了解他的過往與背景,反倒成了適合傾訴的對象。


    湯縣丞目瞪口呆半晌,才迴過味兒來,咂摸道:「縣尊,我大概明白您的意思了。但如果是您的話……您看咱們縣衙現在也近百號人,誰沒被人拉著打聽過您有沒有家室?想嫁給您的人那麽多,這些人裏出現一兩個男的,也是很、應該是正常的吧?」


    他看賀今行沒有說話,又聯想到另外一種可能,驚訝之餘,搜腸刮肚地勸解:「其實和誰過日子這個事兒吧,那都得自個兒一天一天地去試,試過了才知道合適不合適。光是一個口味鹹淡輕重的問題,就能拆散一對神仙眷侶。但有些看起來不合適的,關起門來偏生就能把日子過得很好。這個不講道理的,您也不用,呃,想太多……」


    賀今行認真聽他說完,想了一會兒,起身作揖:「多謝縣丞。」


    待到燈會結束,他把那盞滾燈取下來,抱迴房裏放妥當了,躺上床仍在想先前的問題。


    就算不顧忌世俗。他已獨自走過很長的路,見過很多的人,經歷過很多的事,能把自己照顧好,處世也越漸得心應手。和某個人在一起,未必比他一個人輕鬆便利。那麽他還需要另外一個人嗎?


    更何況結合的意義,應當包括責任。以他現在以及未來的情況,能對另外一個人完全的負責嗎?他這一生還能有多少時間,來換那個人的一輩子?


    元宵一過,縣衙再度開衙,賀今行忙著處理累積的公務,不再去想其他。


    天氣漸漸迴暖,又一年春耕將要開始,城牆也繼續修築起來。


    商旅帶著貨物來往雲織,規模比去年冬天又要大一些,裏麵不少新麵孔,都是其他地方聽說了此地商機而來的商人。


    他們讓雲織更加活躍,但也帶來了很多變化,賀今行因此帶著官府重新製定了更加合適的規則。


    到月底,新的消息被流民帶進雲織。寧西路開始全境徵調徭役,集中到荼州,加大新鐵礦的開採力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州歌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謜並收藏六州歌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