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區也可以慢慢開始建設起來。除開去年賣地的規劃,江南路重修太平大壩的方法又給了賀今行靈感,讓他進一步完善規劃。
同一時段,業餘山上的冰雪開始融化。西麵山麓下,打磨已久的鐵蹄蠢蠢欲動。
仙慈關外,幾匹飛奔的駿馬偏離葉河,北上而去。
——春天就要到了。
第225章 四十七
廣泉路位於大宣版圖最南端,又近海,春天來得格外早。
浮山下桃花出了苞,綠頭鴨不須趕便成群結隊地下了河,沿海的各大鹽場按例也到了燒灰曬土、開始新一年製鹽的時候。
然而到了正月廿三,一溜鹽場依舊靜悄悄的,鹽戶裏的成丁都窩在家中,沒有出門做活。
廣泉一路最大鹽場乃福安縣的海口場,謝靈意自場間穿過,麵無表情地巡視一排排空蕩的溜井槽坑。
鹽茶兩稅,除去江南路,就以廣泉路稅入最多;而在廣泉,每年鹽稅約摸是茶稅的五倍。
這一迴巡查,謝靈意沒有時間徐徐圖之,要動手就先啃最難的,是以專挑廣泉路的鹽稅開刀。
各大鹽場的亭灶、鹵池、槽井、灶房皆由官辦,鹽戶灶丁月例皆由官付,產出成鹽再支給有鹽引的榷商,出價比之成本多的那一層,就是由朝廷所賦的鹽稅。
鹽稅乃僅次於田稅的第二大稅入,朝廷為此命戶部在每處產鹽地設鹽使司管理,又令禦史台增巡鹽禦史監察。
然而不論朝廷如何重視防範,鹽政弊病層出不窮,貪腐成風。
僅謝靈意到此半月,便發現了諸多問題。鹽官或是侵占鹽引,藉此牟利;或是暗調產收,中飽私囊;或與部分鹽戶頭目勾結,偷運轉賣私鹽,不一枚舉。
他這個欽差來巡,此地鹽官們欲拉他下水不成,態度便陡然冷落,配合敷衍,欲令他無法開展公務,知難而退。他堅持到現在,兩方已成水火不容之勢,再下一步,就要拿他人頭來做警告了。
但謝靈意此來並非肅清鹽政,而是清查並催繳鹽稅。同樣是為了錢,鹽官做得的,他又有什麽做不得?
他停下腳步,迴頭吩咐:「出一支小隊,去請這海口場的提舉。無論他在幹什麽,都把人給我帶來。」
藍袍的戶部官員與黑甲的禁軍跟在他身後,百戶親自領一隊禁軍出去,剩餘的都默不作聲。
小半個時辰後,不止整個鹽司的人都來了,還有一大群跟隨而來的約摸三四百人的灶丁。這些平民百姓出身的灶丁皆拿著刮鹽的削刀、掘坑的鐵鍬等物,不僅人數眾多還氣勢洶洶。
但謝靈意若是能被嚇到,也就不會站在這裏。
他抱著尚方寶劍,木木地問:「按律,當於十八便開始鹽課生產,然而已經一個周目過去,為何遲遲不見你們動作?」
「一兩個周目的時差,是在鹽律允許範圍內的。好教欽差大人知道,近年來銀貴銅賤,物價飛漲,這些鹽戶也鬧著要提餉,不然就不事產鹽。下官前幾日忙於核算帳目,今日才有時間來調解。」
提舉扶著肚皮下的腰帶,說著抱歉的話臉上卻帶著不怎麽抱歉的笑。又迴頭向那些灶丁說:「你們求本官可憐,本官是有心無力啊,欽差在此,不如同欽差說罷?」
鹽官對鹽場當然要比欽差熟悉得多。他們按上頭的指示,與幾個鹽戶頭目合計,歪曲事實加帶煽風點火,讓那些普通鹽戶以為欽差來查稅是要再次盤剝他們。
果真有灶丁大聲問:「年前我們已經繳完了稅,怎麽這才過一個月就又要來折騰我們?」
「我們勤勤懇懇製鹽,從來不敢昧下半斛官鹽,憑什麽來查我們!」
「工錢那麽少,賦稅卻那麽重,一年到頭根本剩不下錢,還要舉債過日子……」
越訴苦越是激憤,太陽越升越高,把眾人都曬出汗來。有些脾氣爆的舉著削刀就要衝向欽差,幸而被隊伍裏沉穩的漢子攔下。
提舉和一眾鹽司官吏亦做勢攔了攔,迴頭作苦惱狀:「大人吶,您說怎麽辦吧?本來計劃得好好的,元宵一過就開始製鹽,但您一來,把大夥兒一刺激,這……」
謝靈意看向那些鹽戶:「我且問你們,你們一年要在鹽場勞作多長時間?」
鹽官們試圖轉嫁矛盾,妄圖以鹽戶停產來向他施壓,計策不錯,可惜打錯算盤了。
灶丁們安靜些許,那沉穩的漢子答:「咱們曬鹽要看晴雨,晴時忙雨時鬆緩,但沒有一天能停下來的。冬日曬不了鹽,就出海捕魚或者迴鄉裏種地。」
「那你們製鹽這幾個季節收入幾何?」
「一月基本不到一兩。」那漢子有些黯然,若非做工收入不能支撐一家度日,何須冬日出海?要知道,他們家裏還都一直種著地呢。
謝靈意冷冷地說:「我知道日頭越好越適合曬鹽,尤其夏日。你們頂著烈日一擔擔地挑土,肩背壓得皮開肉爛也不敢停,一連六七日,工期緊張還要熬長夜攪鹵。結果一年所得不足十兩,說得不客氣些,就算把你們榨幹了,又能榨出多少油來?朝廷有什麽必要專門派出一個欽差來折騰你們?」
百十來個灶丁皆是一愣,難道欽差不是來找他們這些底層鹽戶的麻煩的?
他握著寶劍,橫劍一指鹽司諸人,「本差要查的是這些欺騙朝廷、截留鹽稅、偷販私鹽的官。而這些大小官吏,平日壓榨你們勞作,剋扣你們的工錢,你們辛苦產出的鹽,不知有多少換成銀子流進了他們的腰包,禍到臨頭了,還要哄騙你們替他們擋禍。你們當真要為他們來衝撞本欽差?」
同一時段,業餘山上的冰雪開始融化。西麵山麓下,打磨已久的鐵蹄蠢蠢欲動。
仙慈關外,幾匹飛奔的駿馬偏離葉河,北上而去。
——春天就要到了。
第225章 四十七
廣泉路位於大宣版圖最南端,又近海,春天來得格外早。
浮山下桃花出了苞,綠頭鴨不須趕便成群結隊地下了河,沿海的各大鹽場按例也到了燒灰曬土、開始新一年製鹽的時候。
然而到了正月廿三,一溜鹽場依舊靜悄悄的,鹽戶裏的成丁都窩在家中,沒有出門做活。
廣泉一路最大鹽場乃福安縣的海口場,謝靈意自場間穿過,麵無表情地巡視一排排空蕩的溜井槽坑。
鹽茶兩稅,除去江南路,就以廣泉路稅入最多;而在廣泉,每年鹽稅約摸是茶稅的五倍。
這一迴巡查,謝靈意沒有時間徐徐圖之,要動手就先啃最難的,是以專挑廣泉路的鹽稅開刀。
各大鹽場的亭灶、鹵池、槽井、灶房皆由官辦,鹽戶灶丁月例皆由官付,產出成鹽再支給有鹽引的榷商,出價比之成本多的那一層,就是由朝廷所賦的鹽稅。
鹽稅乃僅次於田稅的第二大稅入,朝廷為此命戶部在每處產鹽地設鹽使司管理,又令禦史台增巡鹽禦史監察。
然而不論朝廷如何重視防範,鹽政弊病層出不窮,貪腐成風。
僅謝靈意到此半月,便發現了諸多問題。鹽官或是侵占鹽引,藉此牟利;或是暗調產收,中飽私囊;或與部分鹽戶頭目勾結,偷運轉賣私鹽,不一枚舉。
他這個欽差來巡,此地鹽官們欲拉他下水不成,態度便陡然冷落,配合敷衍,欲令他無法開展公務,知難而退。他堅持到現在,兩方已成水火不容之勢,再下一步,就要拿他人頭來做警告了。
但謝靈意此來並非肅清鹽政,而是清查並催繳鹽稅。同樣是為了錢,鹽官做得的,他又有什麽做不得?
他停下腳步,迴頭吩咐:「出一支小隊,去請這海口場的提舉。無論他在幹什麽,都把人給我帶來。」
藍袍的戶部官員與黑甲的禁軍跟在他身後,百戶親自領一隊禁軍出去,剩餘的都默不作聲。
小半個時辰後,不止整個鹽司的人都來了,還有一大群跟隨而來的約摸三四百人的灶丁。這些平民百姓出身的灶丁皆拿著刮鹽的削刀、掘坑的鐵鍬等物,不僅人數眾多還氣勢洶洶。
但謝靈意若是能被嚇到,也就不會站在這裏。
他抱著尚方寶劍,木木地問:「按律,當於十八便開始鹽課生產,然而已經一個周目過去,為何遲遲不見你們動作?」
「一兩個周目的時差,是在鹽律允許範圍內的。好教欽差大人知道,近年來銀貴銅賤,物價飛漲,這些鹽戶也鬧著要提餉,不然就不事產鹽。下官前幾日忙於核算帳目,今日才有時間來調解。」
提舉扶著肚皮下的腰帶,說著抱歉的話臉上卻帶著不怎麽抱歉的笑。又迴頭向那些灶丁說:「你們求本官可憐,本官是有心無力啊,欽差在此,不如同欽差說罷?」
鹽官對鹽場當然要比欽差熟悉得多。他們按上頭的指示,與幾個鹽戶頭目合計,歪曲事實加帶煽風點火,讓那些普通鹽戶以為欽差來查稅是要再次盤剝他們。
果真有灶丁大聲問:「年前我們已經繳完了稅,怎麽這才過一個月就又要來折騰我們?」
「我們勤勤懇懇製鹽,從來不敢昧下半斛官鹽,憑什麽來查我們!」
「工錢那麽少,賦稅卻那麽重,一年到頭根本剩不下錢,還要舉債過日子……」
越訴苦越是激憤,太陽越升越高,把眾人都曬出汗來。有些脾氣爆的舉著削刀就要衝向欽差,幸而被隊伍裏沉穩的漢子攔下。
提舉和一眾鹽司官吏亦做勢攔了攔,迴頭作苦惱狀:「大人吶,您說怎麽辦吧?本來計劃得好好的,元宵一過就開始製鹽,但您一來,把大夥兒一刺激,這……」
謝靈意看向那些鹽戶:「我且問你們,你們一年要在鹽場勞作多長時間?」
鹽官們試圖轉嫁矛盾,妄圖以鹽戶停產來向他施壓,計策不錯,可惜打錯算盤了。
灶丁們安靜些許,那沉穩的漢子答:「咱們曬鹽要看晴雨,晴時忙雨時鬆緩,但沒有一天能停下來的。冬日曬不了鹽,就出海捕魚或者迴鄉裏種地。」
「那你們製鹽這幾個季節收入幾何?」
「一月基本不到一兩。」那漢子有些黯然,若非做工收入不能支撐一家度日,何須冬日出海?要知道,他們家裏還都一直種著地呢。
謝靈意冷冷地說:「我知道日頭越好越適合曬鹽,尤其夏日。你們頂著烈日一擔擔地挑土,肩背壓得皮開肉爛也不敢停,一連六七日,工期緊張還要熬長夜攪鹵。結果一年所得不足十兩,說得不客氣些,就算把你們榨幹了,又能榨出多少油來?朝廷有什麽必要專門派出一個欽差來折騰你們?」
百十來個灶丁皆是一愣,難道欽差不是來找他們這些底層鹽戶的麻煩的?
他握著寶劍,橫劍一指鹽司諸人,「本差要查的是這些欺騙朝廷、截留鹽稅、偷販私鹽的官。而這些大小官吏,平日壓榨你們勞作,剋扣你們的工錢,你們辛苦產出的鹽,不知有多少換成銀子流進了他們的腰包,禍到臨頭了,還要哄騙你們替他們擋禍。你們當真要為他們來衝撞本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