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淳懿垂眼盯著帳本,沉吟片刻道:「太平盪分洪一事,是我考慮不周。」
若早能想明白太平大壩潰壩的所有幹係,何須畫蛇添足,做這些多餘的布置。他始終堅持「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也並不願意看到沒有意義的生命消亡。
縱要人死,也要讓人死得其所,才是真正的不拘小節。
賀今行看著他,「侯爺這句話,不應該對我說,而是要對與疏,還有澄河沿岸因此而喪命、失去親友的人說。」
「那你不該把這本帳給我。」嬴淳懿抬眼與之對視。
賀今行坦言:「我官卑職低,無法請求麵見陛下,思來想去,這本帳似乎無人能給。但我知侯爺有抱負在,或可嚐試一請。」
「交給陛下倒是不難,我晚上帶著入宮就是。」理由並不複雜,但他知道對方不會說謊,伸出兩指按著帳本轉了個方向,同時思索道:「江與疏應該是想參與到重修太平大壩的工程中,有機會,我會推他一把。」
他不可能向江與疏做出任何類似道歉的舉動,但其他地方,可以補償一二。
賀今行也深知這一點,遂什麽都沒說,隻是抬臂一拱手。
嬴淳懿坦然地受了他的虛禮,繼續道:「秦幼合與傅景書的婚期定在明年春天。」
「很正常的時間。」
「這兩家越走越近,而宮裏那位已滿九歲,據說前兩日背了一段《孝經》,背得很好,太後因此要請名家專門為他上課。」嬴淳懿在意的當然不是單純的嫁娶,哼笑一聲,「上個月京中恰好來了一位大儒,錦州路雲時,名滿天下的孔孟荀儒正統大家,絕對有教導皇嗣的資格。我打算在宮宴上舉薦。」
他上半截話一出口,賀今行就覺不好,聽完果然如此,蹙額道:「雲時先生品性淡泊,來京隻為讀書研學,恐怕請不動。」
「我隻是提出建議,可能再跑兩趟腿而已,並不保證就一定能請動。」嬴淳懿停頓少許,說:「請不動更好。」
賀今行瞬間領會了對方的意圖,驚訝地問:「你想讓雲時先生做什麽?」
「我不需要他做什麽。路先生入京,想必是為了一館一閣而來。我動不了萃英閣,但薈芳館在我手裏,我可以請他來研讀藏書。」嬴淳懿不憚於向他說出自己的計劃,言辭間頗有幾分睥睨之意,「薈芳館藏書數十萬,不缺孤本珍籍,價值無量。然而因中慶年間諸王之爭,寥落多年,令滿館寶藏蒙塵。現如今讀書向學的風氣起伏不定,正該讓薈芳館之名重響天下士林。」
「侯爺為江南賑災出力的監生在薈芳館立碑,已經揚名。」
「一次怎麽夠?碑要立,名士也得有。若是有路雲時坐鎮館中,定能吸引更多的士人學子前來。到那時,滿館藏書才能真正算作重見天日。」
「侯爺已經胸有成竹,想必很快就能一舉兩得。」賀今行見他早有謀算,便祝他成功。
至於宮裏的小皇子,他還未來得及去想,便聽嬴淳懿嗤笑道:「哪個世家大族正經培養的繼承人不是三歲開蒙,五歲讀經。嬴旭身為皇家子弟,本該更加嚴格要求,卻被縱容多年,九歲才開始起步,學得出個什麽?」
太後溺愛,遲遲未能過繼名分未定,都是學業進度被拖延的原因。賀今行心想,也不能完全怪罪於小孩子不盡心上學。
但淳懿顯然隻是拿舉薦做個接觸路雲時的由頭,太後娘娘若是對小皇子的課業水平心裏有數,想必不會答應。若是答應了,先生三番兩次請不來,折了麵子,虧了名聲,那也無法。
不論如何,翰林院詹事府多得是能為皇子講學的人。
「你曾是路雲時的學生,可知他有什麽喜好與忌諱?」嬴淳懿出聲再問。
賀今行迴神,仔細想了一會兒,搖頭說:「雲時先生雖外表冷淡,但其實是個很好說話的人。隻要你開誠布公,直言請他入薈芳館研學,想必他不會拒絕。」
「當真?」嬴淳懿早看過路雲時的資料許多遍,大致了解此人。淡泊名利是一代大家應有的品德,但這也意味著尋常條件怕是打動不了對方,他為順利說動對方想過多種辦法,卻不想竟如此容易。
「當然,先生潛心向學,這就是他入京的目的。薈芳館麵向天下學子重新開館也是好事,他不會猶豫,更不會欲擒故縱。」賀今行想起路雲時的事情越多,就越發篤定。
身後響起敲擊門框的聲音,他沒有迴頭,而是直接站起來,「若是沒有其他事,我就先告辭了。那本帳冊,勞你多費心。」
「你放心就是。」嬴淳懿也看到殿門外的人,不多留。
他逕自走出去,跨過門檻時同對方打招唿:「蓮子。」
幾個月未見,少年好像一下子竄高了許多,原來要比秦幼合矮上一兩寸,現下看竟要比後者高上一兩寸了。那張無害的娃娃臉長開了些,下巴卻變得更尖。
顧蓮子穿著一襲窄袖窄身的單袍,在這裏吹了好一會兒的風,吹得嗓音都帶上了涼意:「明知不會有結果,為什麽一定還要冒著被訓誡、貶斥的風險去做呢?你明明不是會白費功夫的人啊,還是你握著什麽能絕地翻盤的手段沒使出來?」
「我要有這等手段我早就用了,還等什麽翻盤。」賀今行失笑,隨即正色道:「但這不是白費功夫。我能做到就要去做,不管結果如何,至少來日不會後悔。」
若早能想明白太平大壩潰壩的所有幹係,何須畫蛇添足,做這些多餘的布置。他始終堅持「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也並不願意看到沒有意義的生命消亡。
縱要人死,也要讓人死得其所,才是真正的不拘小節。
賀今行看著他,「侯爺這句話,不應該對我說,而是要對與疏,還有澄河沿岸因此而喪命、失去親友的人說。」
「那你不該把這本帳給我。」嬴淳懿抬眼與之對視。
賀今行坦言:「我官卑職低,無法請求麵見陛下,思來想去,這本帳似乎無人能給。但我知侯爺有抱負在,或可嚐試一請。」
「交給陛下倒是不難,我晚上帶著入宮就是。」理由並不複雜,但他知道對方不會說謊,伸出兩指按著帳本轉了個方向,同時思索道:「江與疏應該是想參與到重修太平大壩的工程中,有機會,我會推他一把。」
他不可能向江與疏做出任何類似道歉的舉動,但其他地方,可以補償一二。
賀今行也深知這一點,遂什麽都沒說,隻是抬臂一拱手。
嬴淳懿坦然地受了他的虛禮,繼續道:「秦幼合與傅景書的婚期定在明年春天。」
「很正常的時間。」
「這兩家越走越近,而宮裏那位已滿九歲,據說前兩日背了一段《孝經》,背得很好,太後因此要請名家專門為他上課。」嬴淳懿在意的當然不是單純的嫁娶,哼笑一聲,「上個月京中恰好來了一位大儒,錦州路雲時,名滿天下的孔孟荀儒正統大家,絕對有教導皇嗣的資格。我打算在宮宴上舉薦。」
他上半截話一出口,賀今行就覺不好,聽完果然如此,蹙額道:「雲時先生品性淡泊,來京隻為讀書研學,恐怕請不動。」
「我隻是提出建議,可能再跑兩趟腿而已,並不保證就一定能請動。」嬴淳懿停頓少許,說:「請不動更好。」
賀今行瞬間領會了對方的意圖,驚訝地問:「你想讓雲時先生做什麽?」
「我不需要他做什麽。路先生入京,想必是為了一館一閣而來。我動不了萃英閣,但薈芳館在我手裏,我可以請他來研讀藏書。」嬴淳懿不憚於向他說出自己的計劃,言辭間頗有幾分睥睨之意,「薈芳館藏書數十萬,不缺孤本珍籍,價值無量。然而因中慶年間諸王之爭,寥落多年,令滿館寶藏蒙塵。現如今讀書向學的風氣起伏不定,正該讓薈芳館之名重響天下士林。」
「侯爺為江南賑災出力的監生在薈芳館立碑,已經揚名。」
「一次怎麽夠?碑要立,名士也得有。若是有路雲時坐鎮館中,定能吸引更多的士人學子前來。到那時,滿館藏書才能真正算作重見天日。」
「侯爺已經胸有成竹,想必很快就能一舉兩得。」賀今行見他早有謀算,便祝他成功。
至於宮裏的小皇子,他還未來得及去想,便聽嬴淳懿嗤笑道:「哪個世家大族正經培養的繼承人不是三歲開蒙,五歲讀經。嬴旭身為皇家子弟,本該更加嚴格要求,卻被縱容多年,九歲才開始起步,學得出個什麽?」
太後溺愛,遲遲未能過繼名分未定,都是學業進度被拖延的原因。賀今行心想,也不能完全怪罪於小孩子不盡心上學。
但淳懿顯然隻是拿舉薦做個接觸路雲時的由頭,太後娘娘若是對小皇子的課業水平心裏有數,想必不會答應。若是答應了,先生三番兩次請不來,折了麵子,虧了名聲,那也無法。
不論如何,翰林院詹事府多得是能為皇子講學的人。
「你曾是路雲時的學生,可知他有什麽喜好與忌諱?」嬴淳懿出聲再問。
賀今行迴神,仔細想了一會兒,搖頭說:「雲時先生雖外表冷淡,但其實是個很好說話的人。隻要你開誠布公,直言請他入薈芳館研學,想必他不會拒絕。」
「當真?」嬴淳懿早看過路雲時的資料許多遍,大致了解此人。淡泊名利是一代大家應有的品德,但這也意味著尋常條件怕是打動不了對方,他為順利說動對方想過多種辦法,卻不想竟如此容易。
「當然,先生潛心向學,這就是他入京的目的。薈芳館麵向天下學子重新開館也是好事,他不會猶豫,更不會欲擒故縱。」賀今行想起路雲時的事情越多,就越發篤定。
身後響起敲擊門框的聲音,他沒有迴頭,而是直接站起來,「若是沒有其他事,我就先告辭了。那本帳冊,勞你多費心。」
「你放心就是。」嬴淳懿也看到殿門外的人,不多留。
他逕自走出去,跨過門檻時同對方打招唿:「蓮子。」
幾個月未見,少年好像一下子竄高了許多,原來要比秦幼合矮上一兩寸,現下看竟要比後者高上一兩寸了。那張無害的娃娃臉長開了些,下巴卻變得更尖。
顧蓮子穿著一襲窄袖窄身的單袍,在這裏吹了好一會兒的風,吹得嗓音都帶上了涼意:「明知不會有結果,為什麽一定還要冒著被訓誡、貶斥的風險去做呢?你明明不是會白費功夫的人啊,還是你握著什麽能絕地翻盤的手段沒使出來?」
「我要有這等手段我早就用了,還等什麽翻盤。」賀今行失笑,隨即正色道:「但這不是白費功夫。我能做到就要去做,不管結果如何,至少來日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