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句話停頓了幾迴,最終仍是不曾言明。
「下官立刻向許大人上書。」賀今行卻明白對方的顧慮,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凍也非一日之功。
但是,他目光堅毅,認真道:「我們不一定能完全杜絕貪腐,但一定要盡可能地去防止。若冷眼旁觀,放任自流,這一次是賑災,下一次尚不知是什麽,那做這個官又有什麽意思?」
「是啊。」樹影蟬鳴裏,康知州長長地嘆了口氣,「讀書做官,做成這樣,有什麽意思呢?」
好友拍拍他的手背,勸道:「老康,日子還長著呢,別多想,啊。」
康大人搖了搖頭,拋下自嘲的神色,起身說:「許製台比我等有魄力得多,應當不會不同意小賀大人所請。既然要做,不如提前準備。」
他振作極快,絕不是自怨自艾的人,倒令賀今行有些佩服。
在齊宗源治下做透明人也需要本事。且被架空未必就隻是壞事,在前者風光時雖分不到好處,但鋃鐺入獄時同樣也不會被牽連。
少年思及此,想到自己身負的另一項任務,猶豫片刻,仍決定開口:「康大人,下官還有一請。」
「小賀大人請講,康某能辦到的,必定竭盡所能。」
賀今行便說:「處理完現下四路送來的物資之後,下官需得前往稷州一趟。但鬆江、寧西、江北、京畿以及廣泉路送來的物資還在路上,不日抵達臨州,下官恐趕不及迴來,不知康大人是否願意代替下官主持對接與發放事宜?」
「我?」康知州愣了一下,說:「這可是你立功的機會。」
還是許製台特意準備的。
「這也是得罪人的時候,不知大人是否願意替下官分擔一些罵名?」
「小賀大人肯信我?」他仍難以置信。
「下官相信康大人想要做個好官,所以才甘願在臨州沉寂。」賀今行笑了笑,真心實意地向他作了一揖。
「也請大人相信,隻要為民為公,實心做事,定然有出頭的一天。」
第163章 八十三
眼下事暫且議定,賀今行當即便寫了兩封呈奏,一封致欽差,一封致總督,同時送往淮州,在第二日上午同時收到批覆。
許輕名果然不反對,隻針對性地提出了幾條建議,並派來一名屬官協助。他與康知州便前往總督府調出各州災情相關案卷,參照上峰意見做出最終計劃,而後再聯繫其他衙門進行動員落實。
如此腳不沾地忙了一晝夜,終於在第三日做齊準備,將第一批捐贈物資裝船開運。
一行人在碼頭目送一條條貨船駛向江南各地,日晴風正好,哪怕出了一身大汗,心中仍覺十分暢快。
康知州感慨道:「有朝廷扶持,有各方相助,我江南的民生一定能快速地恢復過來。」
「一定會的。」賀今行亦感到高興。
他這些時日走了不少地方,所見所聞開闊許多。江南雖商人眾多,但絕大多數商人同農人一樣,辛勤而堅韌,靠雙手賺血汗錢。他毫不懷疑,隻要他們能熬過這一段災難,就一定能從頭再起。
就像原上青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港口另一邊,前往稷州的糧船預備出發。王老伯一大早就帶著行李在碼頭外等著,賀今行請他過來,就要再次上路。
康知州順道給他們送行,拱手道:「我會隨時注意各州縣的反饋,並切實進行調整,有什麽問題也會及時請示許大人與侯爺,小賀大人不必擔心。某不多言,就預祝小賀大人此行一帆風順。」
「借大人吉言。」賀今行還禮,「下官亦祝願康大人暢行無礙。」
前者似有動容,嘴唇張了幾迴,但最終什麽都沒有說,隻是看著他們登船,待航船出港才歸。
船隊過白浪磯,便轉向淮州,繞行進漢中。
貨船沒有單獨的客艙,但貨艙都空著,賀今行特意找到最大的舷窗,遠遠地望向太平盪。
同船而行的還有漢中路布政使,跟他一道看了半晌,才說:「琦年能遇到小賀大人,是他的幸事。他一貫謹小慎微,雖未明言,但心底是十分感激你的。小賀大人勿要見怪。」
「下官隻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順手而為,不足掛齒。」賀今行並不在意對方是否感激他,隻要能好好做官為民辦事就行,況且他隻是起個助推的作用,「若非康大人始終不渝,也不會有厚積薄發的機會。」
「時來運轉,有時候需要的正是一個契機,不論大小,但一定要有。」布政使為好友打了圓場,見他真的不放在心上,便也不再多提。轉而看著窗外的山水道:「太平大壩垮了,往來總是沒有以前便利啊。繞淮州這一大圈,起碼要多出半日的行程。」
「航運是其一。沒了大壩攔截,日後再起洪水,從漢中下來,就是一馬平川。若洪峰猛烈,直接淹到臨州也未必不可能。」賀今行正是為此而擔憂。
據他所知,許輕名與嬴淳懿皆提過重修大壩的想法,也應該向朝廷上過奏摺,然而直到目前為止,都尚未有任何相關的後續。
雖然朝廷應當不可能放著大壩不管,但隻要沒有具體的章程落實下來,那所有說辭都算不得數。
可為什麽朝廷遲遲沒有提起呢?
因為國庫虧空,拿不出錢?抑或還有其他原因?
船隻漸漸改向,與太平盪側身而過。
「下官立刻向許大人上書。」賀今行卻明白對方的顧慮,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凍也非一日之功。
但是,他目光堅毅,認真道:「我們不一定能完全杜絕貪腐,但一定要盡可能地去防止。若冷眼旁觀,放任自流,這一次是賑災,下一次尚不知是什麽,那做這個官又有什麽意思?」
「是啊。」樹影蟬鳴裏,康知州長長地嘆了口氣,「讀書做官,做成這樣,有什麽意思呢?」
好友拍拍他的手背,勸道:「老康,日子還長著呢,別多想,啊。」
康大人搖了搖頭,拋下自嘲的神色,起身說:「許製台比我等有魄力得多,應當不會不同意小賀大人所請。既然要做,不如提前準備。」
他振作極快,絕不是自怨自艾的人,倒令賀今行有些佩服。
在齊宗源治下做透明人也需要本事。且被架空未必就隻是壞事,在前者風光時雖分不到好處,但鋃鐺入獄時同樣也不會被牽連。
少年思及此,想到自己身負的另一項任務,猶豫片刻,仍決定開口:「康大人,下官還有一請。」
「小賀大人請講,康某能辦到的,必定竭盡所能。」
賀今行便說:「處理完現下四路送來的物資之後,下官需得前往稷州一趟。但鬆江、寧西、江北、京畿以及廣泉路送來的物資還在路上,不日抵達臨州,下官恐趕不及迴來,不知康大人是否願意代替下官主持對接與發放事宜?」
「我?」康知州愣了一下,說:「這可是你立功的機會。」
還是許製台特意準備的。
「這也是得罪人的時候,不知大人是否願意替下官分擔一些罵名?」
「小賀大人肯信我?」他仍難以置信。
「下官相信康大人想要做個好官,所以才甘願在臨州沉寂。」賀今行笑了笑,真心實意地向他作了一揖。
「也請大人相信,隻要為民為公,實心做事,定然有出頭的一天。」
第163章 八十三
眼下事暫且議定,賀今行當即便寫了兩封呈奏,一封致欽差,一封致總督,同時送往淮州,在第二日上午同時收到批覆。
許輕名果然不反對,隻針對性地提出了幾條建議,並派來一名屬官協助。他與康知州便前往總督府調出各州災情相關案卷,參照上峰意見做出最終計劃,而後再聯繫其他衙門進行動員落實。
如此腳不沾地忙了一晝夜,終於在第三日做齊準備,將第一批捐贈物資裝船開運。
一行人在碼頭目送一條條貨船駛向江南各地,日晴風正好,哪怕出了一身大汗,心中仍覺十分暢快。
康知州感慨道:「有朝廷扶持,有各方相助,我江南的民生一定能快速地恢復過來。」
「一定會的。」賀今行亦感到高興。
他這些時日走了不少地方,所見所聞開闊許多。江南雖商人眾多,但絕大多數商人同農人一樣,辛勤而堅韌,靠雙手賺血汗錢。他毫不懷疑,隻要他們能熬過這一段災難,就一定能從頭再起。
就像原上青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港口另一邊,前往稷州的糧船預備出發。王老伯一大早就帶著行李在碼頭外等著,賀今行請他過來,就要再次上路。
康知州順道給他們送行,拱手道:「我會隨時注意各州縣的反饋,並切實進行調整,有什麽問題也會及時請示許大人與侯爺,小賀大人不必擔心。某不多言,就預祝小賀大人此行一帆風順。」
「借大人吉言。」賀今行還禮,「下官亦祝願康大人暢行無礙。」
前者似有動容,嘴唇張了幾迴,但最終什麽都沒有說,隻是看著他們登船,待航船出港才歸。
船隊過白浪磯,便轉向淮州,繞行進漢中。
貨船沒有單獨的客艙,但貨艙都空著,賀今行特意找到最大的舷窗,遠遠地望向太平盪。
同船而行的還有漢中路布政使,跟他一道看了半晌,才說:「琦年能遇到小賀大人,是他的幸事。他一貫謹小慎微,雖未明言,但心底是十分感激你的。小賀大人勿要見怪。」
「下官隻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順手而為,不足掛齒。」賀今行並不在意對方是否感激他,隻要能好好做官為民辦事就行,況且他隻是起個助推的作用,「若非康大人始終不渝,也不會有厚積薄發的機會。」
「時來運轉,有時候需要的正是一個契機,不論大小,但一定要有。」布政使為好友打了圓場,見他真的不放在心上,便也不再多提。轉而看著窗外的山水道:「太平大壩垮了,往來總是沒有以前便利啊。繞淮州這一大圈,起碼要多出半日的行程。」
「航運是其一。沒了大壩攔截,日後再起洪水,從漢中下來,就是一馬平川。若洪峰猛烈,直接淹到臨州也未必不可能。」賀今行正是為此而擔憂。
據他所知,許輕名與嬴淳懿皆提過重修大壩的想法,也應該向朝廷上過奏摺,然而直到目前為止,都尚未有任何相關的後續。
雖然朝廷應當不可能放著大壩不管,但隻要沒有具體的章程落實下來,那所有說辭都算不得數。
可為什麽朝廷遲遲沒有提起呢?
因為國庫虧空,拿不出錢?抑或還有其他原因?
船隻漸漸改向,與太平盪側身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