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之下,隱約可見瀑布兩邊的崖壁上有許多細小的黑點。
鑿石搬山,需日復一日,久久為功。
賀今行這一迴不從那裏經過,隻能在心中默默地與自己的同窗江與疏打了個招唿。
抵達稷州境內的汕浪磯之後,布政使換船續行迴遂州,他則帶著王老伯上岸。
碼頭仍是糧袋堆成山,挑夫排著隊喊著號子來迴搬運,過往旅人依舊不耐炎熱神色疲累。
日頭十分毒辣,往邊上的茶棚歇歇腳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選擇。
賀今行付了茶錢,轉頭就見王老伯端著一碗茶,倏忽間老淚縱橫。
往事難堪迴首,愁如江水東流。
他自然知曉原因,心也隨之變得沉重,正搜腸刮肚如何才能安慰老人,卻聽身後傳來一聲「賀大人」。
是在此押糧的蘇寶樂。對方一麵拿絲帕擦著腦門兒上的汗水,一麵打量著他說:「上一趟我在稷州還有些事,就沒跟著去,聽說賀大人差點出事了,現在看,沒事兒吧?」
賀今行不明所以,如實答道:「多謝你的關心,我沒事。」
「那就好,你在這兒歇,我還得去看著裝船。」蘇寶樂說完,高聲叫茶棚掌櫃讓其把兩人的花費都算在自己帳上,便再度離開。
行色匆匆,言語直接,似乎當真隻是單純地來打個招唿。
他不多想,把注意力放迴王老伯身上,後者已經揩去了眼淚。
「我記得去年在這裏遇到的,除了小賀大人,還有個年輕人。我和孫孫們就是坐他的船到江南,也是個好人吶。」老人嘆了一聲。
賀今行想到他說的那個年輕人,竟不知該怎麽接話,最終隻輕輕點頭,陪著對方靜坐半晌。
待歇夠了,便出碼頭租輛馬車,順著黍水下遙陵。
六月正是夏稻收成的時節,重明湖千頃碧水蕩漾,沿岸廣袤的農田一片金黃,隨處可見打穀的隊伍。
賀今行循著記憶指路,找到王老伯所在的村子;到了地方,再跟著老人去找村長。
村長一大把白髮,已揮不動鋤頭,在院子裏紮竹筐。兩人看到對方,皆是又驚又喜。
聽王老伯將遭遇說完,村長涕淚漣漣,拉著王老伯的手說:「老弟啊,生死富貴都是命,過去的就讓它都過去吧啊。你能迴來就好,迴來就好啊。」
敘完舊,村長便和王老伯細細碎碎地說起村裏的安排。
去歲官府幫著重新蓋了房,王老伯走了,他家就沒重蓋完全,隻起了一間,收存舊物;但一直空著,沒其他人占住。而他的田地則分給了村裏其他人種,但村長分田時和大傢夥說好隻是在王老伯一家不在時耕種,且要交一部分糧食充到村屯裏。王老伯現在迴來,今年交到村裏的那部分糧食就直接給他,明年想種就收迴,不種也可以繼續像現在這樣。
大家都是鄉裏鄉親,其他還有什麽都可以慢慢商量,總之虧不了誰。
說著說著就走到一間單獨的屋子前,村長把鑰匙給了王老伯,讓他自己開門。
賀今行跟著進屋,將王老伯的行禮放下,便抓緊時間打掃房屋。
屋子不大,但能遮風避雨,床櫃也還能使用。
而行禮裏有江陰縣的百姓送的衣裳和小型家什,也有在臨州被算作災民而發放的一些救濟物資,還有忠義侯贈與的五十兩白銀。加上村裏給的糧食,生活應當也不成問題。
他放心了許多。
「這後生看著怎麽有些眼熟?」村長看著少年忙進忙出,才想起來問是誰。
「哦,這是小賀大人。」王老伯擦著自己的櫃子,說話似乎都更有力氣,「就是去年大湖漲水那迴,來叫我們趕緊跑那兩個中的一個。」
「是他?那你們可真有緣分吶。」村長以十分稀奇的語氣說。
「小賀大人跟著欽差侯爺來江南賑災的。」王老伯仿佛是在說自己的孫子一般,與榮有焉,「他可厲害啦,之前還考上了狀元呢。」
「這我知道,今科有兩個狀元,聽說是考得太好,皇帝都評不出優劣,所以幹脆好事成雙,封了兩個。最重要地是兩個都是我們稷州出去的……」
作為談論對象的賀今行挑著兩桶水迴來,就看到兩位老人都笑眯眯地看著他,仿佛遇到了什麽喜事一般臉上光彩熠熠。
他不知道為什麽,但卻莫名有些不好意思,而後抑不住地跟著笑起來。
一切安頓好,便到了分別的時刻。王老伯十分不舍,送出老遠,才慢慢地往迴走。
這方山水都是老人熟悉的故土,賀今行不擔心會出事,但看著對方佝僂伶仃的背影,心中仍覺酸澀。
然而他不能不走。
月亮已經爬上山坡,他一路疾行到官道上,挎著藥箱不離身的郎中正駕著馬車候他。
郎中的麵容上也是他熟悉的關切的笑容。
「冬叔。」賀今行伸臂抱了抱對方。
「幾天不見,又瘦了。」賀冬迴以擁抱,然後拉他上車。要牽動韁繩的時候,卻猶豫道:「賀夫人的墓一切都好,可要去看看?」
賀今行愣了一會兒,轉頭看向馬車背後。
暮色爛漫,地平線上山影迷離,襯得通往彼方的大道有種奇異的荒涼。
如星穀距此還有幾十裏的距離,而千裏之外的禹州灣,下西洋的船隊正等著起航。
賀冬不需明言便知他決定,低叱一聲,拉車的馬兒飛馳向稷州城。
鑿石搬山,需日復一日,久久為功。
賀今行這一迴不從那裏經過,隻能在心中默默地與自己的同窗江與疏打了個招唿。
抵達稷州境內的汕浪磯之後,布政使換船續行迴遂州,他則帶著王老伯上岸。
碼頭仍是糧袋堆成山,挑夫排著隊喊著號子來迴搬運,過往旅人依舊不耐炎熱神色疲累。
日頭十分毒辣,往邊上的茶棚歇歇腳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選擇。
賀今行付了茶錢,轉頭就見王老伯端著一碗茶,倏忽間老淚縱橫。
往事難堪迴首,愁如江水東流。
他自然知曉原因,心也隨之變得沉重,正搜腸刮肚如何才能安慰老人,卻聽身後傳來一聲「賀大人」。
是在此押糧的蘇寶樂。對方一麵拿絲帕擦著腦門兒上的汗水,一麵打量著他說:「上一趟我在稷州還有些事,就沒跟著去,聽說賀大人差點出事了,現在看,沒事兒吧?」
賀今行不明所以,如實答道:「多謝你的關心,我沒事。」
「那就好,你在這兒歇,我還得去看著裝船。」蘇寶樂說完,高聲叫茶棚掌櫃讓其把兩人的花費都算在自己帳上,便再度離開。
行色匆匆,言語直接,似乎當真隻是單純地來打個招唿。
他不多想,把注意力放迴王老伯身上,後者已經揩去了眼淚。
「我記得去年在這裏遇到的,除了小賀大人,還有個年輕人。我和孫孫們就是坐他的船到江南,也是個好人吶。」老人嘆了一聲。
賀今行想到他說的那個年輕人,竟不知該怎麽接話,最終隻輕輕點頭,陪著對方靜坐半晌。
待歇夠了,便出碼頭租輛馬車,順著黍水下遙陵。
六月正是夏稻收成的時節,重明湖千頃碧水蕩漾,沿岸廣袤的農田一片金黃,隨處可見打穀的隊伍。
賀今行循著記憶指路,找到王老伯所在的村子;到了地方,再跟著老人去找村長。
村長一大把白髮,已揮不動鋤頭,在院子裏紮竹筐。兩人看到對方,皆是又驚又喜。
聽王老伯將遭遇說完,村長涕淚漣漣,拉著王老伯的手說:「老弟啊,生死富貴都是命,過去的就讓它都過去吧啊。你能迴來就好,迴來就好啊。」
敘完舊,村長便和王老伯細細碎碎地說起村裏的安排。
去歲官府幫著重新蓋了房,王老伯走了,他家就沒重蓋完全,隻起了一間,收存舊物;但一直空著,沒其他人占住。而他的田地則分給了村裏其他人種,但村長分田時和大傢夥說好隻是在王老伯一家不在時耕種,且要交一部分糧食充到村屯裏。王老伯現在迴來,今年交到村裏的那部分糧食就直接給他,明年想種就收迴,不種也可以繼續像現在這樣。
大家都是鄉裏鄉親,其他還有什麽都可以慢慢商量,總之虧不了誰。
說著說著就走到一間單獨的屋子前,村長把鑰匙給了王老伯,讓他自己開門。
賀今行跟著進屋,將王老伯的行禮放下,便抓緊時間打掃房屋。
屋子不大,但能遮風避雨,床櫃也還能使用。
而行禮裏有江陰縣的百姓送的衣裳和小型家什,也有在臨州被算作災民而發放的一些救濟物資,還有忠義侯贈與的五十兩白銀。加上村裏給的糧食,生活應當也不成問題。
他放心了許多。
「這後生看著怎麽有些眼熟?」村長看著少年忙進忙出,才想起來問是誰。
「哦,這是小賀大人。」王老伯擦著自己的櫃子,說話似乎都更有力氣,「就是去年大湖漲水那迴,來叫我們趕緊跑那兩個中的一個。」
「是他?那你們可真有緣分吶。」村長以十分稀奇的語氣說。
「小賀大人跟著欽差侯爺來江南賑災的。」王老伯仿佛是在說自己的孫子一般,與榮有焉,「他可厲害啦,之前還考上了狀元呢。」
「這我知道,今科有兩個狀元,聽說是考得太好,皇帝都評不出優劣,所以幹脆好事成雙,封了兩個。最重要地是兩個都是我們稷州出去的……」
作為談論對象的賀今行挑著兩桶水迴來,就看到兩位老人都笑眯眯地看著他,仿佛遇到了什麽喜事一般臉上光彩熠熠。
他不知道為什麽,但卻莫名有些不好意思,而後抑不住地跟著笑起來。
一切安頓好,便到了分別的時刻。王老伯十分不舍,送出老遠,才慢慢地往迴走。
這方山水都是老人熟悉的故土,賀今行不擔心會出事,但看著對方佝僂伶仃的背影,心中仍覺酸澀。
然而他不能不走。
月亮已經爬上山坡,他一路疾行到官道上,挎著藥箱不離身的郎中正駕著馬車候他。
郎中的麵容上也是他熟悉的關切的笑容。
「冬叔。」賀今行伸臂抱了抱對方。
「幾天不見,又瘦了。」賀冬迴以擁抱,然後拉他上車。要牽動韁繩的時候,卻猶豫道:「賀夫人的墓一切都好,可要去看看?」
賀今行愣了一會兒,轉頭看向馬車背後。
暮色爛漫,地平線上山影迷離,襯得通往彼方的大道有種奇異的荒涼。
如星穀距此還有幾十裏的距離,而千裏之外的禹州灣,下西洋的船隊正等著起航。
賀冬不需明言便知他決定,低叱一聲,拉車的馬兒飛馳向稷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