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知州「哦」了聲,一麵慢慢地點頭,一麵同另一側的漢中路布政使對了個眼神。而後又問:「那小賀大人完全可以上書詢問製台大人,怎地問起我來?」
「許大人遠在淮州,文書去來少說一天,多有不便。而兩位大人既是官長,又在下官眼前,下官自然要向你們請教。」賀今行保持著拱手的禮節解釋。
據他所觀察,臨州雖作為江南路治,但有一府二司壓在頭上,臨州府著實毫不起眼,這段時日裏也未見任何動作。而這座府衙是尋常布置,算不得樸素,卻並無任何出格之處。康知州應當是個謹慎的人,且要麽能隱忍,要麽夠淡泊。總之不大可能刻意與他為難。
現下為何會有如此反應?
「小賀大人別多想,老康他是受寵若驚啊。」漢中路布政使與康知州是舊識,察覺到他的疑惑,出言玩笑道:「知臨州這麽久,難得有人把他當迴事兒。」
畢竟在這官場上行走,看的可不是一時的官職高低。能進出政事堂、被委任為欽差副使的年輕的中書舍人,和無甚實權、就等著熬日子的地方知州相比,任誰也能看出哪個前途更好。前者雖品級低,但少有人敢輕視;後者雖品級略高些,但偏偏是在臨州,治下都未必有多少百姓認識。
而他自己雖是漢中路一級的官,但漢中與江南不同。江南布政司光捏著「商稅」這一條就能拿捏整個江南路,而漢中路商業不興,重耕種,靠糧食買賣上稅,各州的糧食握在各知州手裏。他這個布政使的處境則與老友類似。
就比如稷州,作為天下糧倉,地位一直淩駕於包括路治州在內的其他三州。王大公子知稷州後,更是超然。
無他,州府度支足夠富足,知州背景足夠硬氣而已。
賀今行眨眨眼,慢了一拍才反應過來,初時有些哭笑不得,很快卻斂容肅然道:「下官與兩位大人同朝為官,不論官職品級,都是為朝廷為百姓做事。現下天災未平,更該齊心協力,隻要對賑災有用,何須在意其他?」
「小賀大人胸襟之寬廣,怪不得秦相爺和許大人都器重您啊。」康知州看著他,心中升起幾分感慨,又有幾分不甘心,遂也認真道:「既然小賀大人問到我,那我也不能輕率待之。隻是,尚不知小賀大人有什麽想法?」
賀今行便將自己的顧慮與初步打算和盤托出。
康知州沉思許久,說:「按需分配倒是不難,主要在於提前了解各州縣需求,做好分裝,再盡快運送過去。要特別注意的就是聯繫及時,不能混裝、錯送、漏送。」
「押送第一批賑災糧時,許大人曾讓我們勘察各州民情。」賀今行忽然想到這事,「或許可以作為參考,以免某些地縣誇大其詞。」
「有章程,緊的就隻是人手和時間。」布政使也幫著參謀道:「但要杜絕發放過程中的貪汙之舉,不亞於登天之難,畢竟我們不可能親眼盯著每一批物資發到需要的百姓手中,也不可能在事後進行調查。從物資離開臨州,要經過數道關口,轉過數道人手,一關一人貪一點,到最終發放下去,剩得下三四成就算多的。」
他說起來平淡得緊,隻因這些是稍微有些資歷的官吏都知曉的事實。
就算朝廷一貫倡廉,三令五申,但底下陽奉陰違,不在少數。
「層層盤剝,著實可惡。」賀今行皺眉沉思,一時想不到好的解決辦法,目光在院中遊離,繼而看到了安靜坐在一旁的王老伯。
老人一直跟著他們,聽不懂他們說的什麽,更不敢胡亂插嘴,但一直用慈祥的目光注視著他。
他不自覺地迴以微笑,忽地靈光一閃,立刻轉頭對另一邊的兩位大人說:「既然我們不能一直盯著,那就讓百姓們自己盯著,如何?」
康知州與好友麵麵相覷,再看向他,「小賀大人的意思是,讓百姓自己監督?」
賀今行把那一摞捐贈清單抱起來,「既然是捐贈給江南路的,那所有江南路的百姓都應該知曉被捐贈了什麽東西。我們就把這份清單內容公之於眾,讓百姓們自己看,其他路州的同胞捐贈給他們的東西是到了他們手中,還是被某些貪官汙吏昧下。」
「分配給各地縣的物資都需州府記錄在案進行公示,領到物資的地方官府也得在城門、官衙前、菜市口等人流多的地方張貼布告,時限至少一個月,期間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止百姓查看,州府可不時派人暗中巡察。若施行時還有其他缺漏,也可再行補充。」
漢中路那位布政使說:「萬一你們江南的某些州府上下沆瀣一氣,串通作假呢?」
賀今行稍作思索,便有了想法,「這整份清單,可由總督府或是布政司與江南的書坊小報合作,印刷成小冊子,放於民間低價流傳。好奇者甚眾,願買的人應當不少,不至於付出太多成本。」
隻要百姓有知曉捐贈物資內容多少的渠道,就有比對所得物資是否相差太多的可能,以減少中間官吏暗箱操作兩頭欺瞞的機會。
他緩了口氣,繼續道:「這是其他路州無數百姓的心意,不論捐贈者身份,都可看作血汗所得,不可以被挪用,更不可以被浪費。公之於天下,不止是為了防範貪腐,也是為了讓所有人知道,善意不會被掩蓋,也不會被糟蹋。哪怕隻一分一厘,也會有人看到、記得這份情意。」
廊下安靜許久,康知州才說:「或許可行。但江南路風氣……總之許久不曾如此……牽涉動員範圍太廣,必須徵得製台大人的首可才行。」
「許大人遠在淮州,文書去來少說一天,多有不便。而兩位大人既是官長,又在下官眼前,下官自然要向你們請教。」賀今行保持著拱手的禮節解釋。
據他所觀察,臨州雖作為江南路治,但有一府二司壓在頭上,臨州府著實毫不起眼,這段時日裏也未見任何動作。而這座府衙是尋常布置,算不得樸素,卻並無任何出格之處。康知州應當是個謹慎的人,且要麽能隱忍,要麽夠淡泊。總之不大可能刻意與他為難。
現下為何會有如此反應?
「小賀大人別多想,老康他是受寵若驚啊。」漢中路布政使與康知州是舊識,察覺到他的疑惑,出言玩笑道:「知臨州這麽久,難得有人把他當迴事兒。」
畢竟在這官場上行走,看的可不是一時的官職高低。能進出政事堂、被委任為欽差副使的年輕的中書舍人,和無甚實權、就等著熬日子的地方知州相比,任誰也能看出哪個前途更好。前者雖品級低,但少有人敢輕視;後者雖品級略高些,但偏偏是在臨州,治下都未必有多少百姓認識。
而他自己雖是漢中路一級的官,但漢中與江南不同。江南布政司光捏著「商稅」這一條就能拿捏整個江南路,而漢中路商業不興,重耕種,靠糧食買賣上稅,各州的糧食握在各知州手裏。他這個布政使的處境則與老友類似。
就比如稷州,作為天下糧倉,地位一直淩駕於包括路治州在內的其他三州。王大公子知稷州後,更是超然。
無他,州府度支足夠富足,知州背景足夠硬氣而已。
賀今行眨眨眼,慢了一拍才反應過來,初時有些哭笑不得,很快卻斂容肅然道:「下官與兩位大人同朝為官,不論官職品級,都是為朝廷為百姓做事。現下天災未平,更該齊心協力,隻要對賑災有用,何須在意其他?」
「小賀大人胸襟之寬廣,怪不得秦相爺和許大人都器重您啊。」康知州看著他,心中升起幾分感慨,又有幾分不甘心,遂也認真道:「既然小賀大人問到我,那我也不能輕率待之。隻是,尚不知小賀大人有什麽想法?」
賀今行便將自己的顧慮與初步打算和盤托出。
康知州沉思許久,說:「按需分配倒是不難,主要在於提前了解各州縣需求,做好分裝,再盡快運送過去。要特別注意的就是聯繫及時,不能混裝、錯送、漏送。」
「押送第一批賑災糧時,許大人曾讓我們勘察各州民情。」賀今行忽然想到這事,「或許可以作為參考,以免某些地縣誇大其詞。」
「有章程,緊的就隻是人手和時間。」布政使也幫著參謀道:「但要杜絕發放過程中的貪汙之舉,不亞於登天之難,畢竟我們不可能親眼盯著每一批物資發到需要的百姓手中,也不可能在事後進行調查。從物資離開臨州,要經過數道關口,轉過數道人手,一關一人貪一點,到最終發放下去,剩得下三四成就算多的。」
他說起來平淡得緊,隻因這些是稍微有些資歷的官吏都知曉的事實。
就算朝廷一貫倡廉,三令五申,但底下陽奉陰違,不在少數。
「層層盤剝,著實可惡。」賀今行皺眉沉思,一時想不到好的解決辦法,目光在院中遊離,繼而看到了安靜坐在一旁的王老伯。
老人一直跟著他們,聽不懂他們說的什麽,更不敢胡亂插嘴,但一直用慈祥的目光注視著他。
他不自覺地迴以微笑,忽地靈光一閃,立刻轉頭對另一邊的兩位大人說:「既然我們不能一直盯著,那就讓百姓們自己盯著,如何?」
康知州與好友麵麵相覷,再看向他,「小賀大人的意思是,讓百姓自己監督?」
賀今行把那一摞捐贈清單抱起來,「既然是捐贈給江南路的,那所有江南路的百姓都應該知曉被捐贈了什麽東西。我們就把這份清單內容公之於眾,讓百姓們自己看,其他路州的同胞捐贈給他們的東西是到了他們手中,還是被某些貪官汙吏昧下。」
「分配給各地縣的物資都需州府記錄在案進行公示,領到物資的地方官府也得在城門、官衙前、菜市口等人流多的地方張貼布告,時限至少一個月,期間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止百姓查看,州府可不時派人暗中巡察。若施行時還有其他缺漏,也可再行補充。」
漢中路那位布政使說:「萬一你們江南的某些州府上下沆瀣一氣,串通作假呢?」
賀今行稍作思索,便有了想法,「這整份清單,可由總督府或是布政司與江南的書坊小報合作,印刷成小冊子,放於民間低價流傳。好奇者甚眾,願買的人應當不少,不至於付出太多成本。」
隻要百姓有知曉捐贈物資內容多少的渠道,就有比對所得物資是否相差太多的可能,以減少中間官吏暗箱操作兩頭欺瞞的機會。
他緩了口氣,繼續道:「這是其他路州無數百姓的心意,不論捐贈者身份,都可看作血汗所得,不可以被挪用,更不可以被浪費。公之於天下,不止是為了防範貪腐,也是為了讓所有人知道,善意不會被掩蓋,也不會被糟蹋。哪怕隻一分一厘,也會有人看到、記得這份情意。」
廊下安靜許久,康知州才說:「或許可行。但江南路風氣……總之許久不曾如此……牽涉動員範圍太廣,必須徵得製台大人的首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