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的語氣讓他想起了賀冬,不自覺地摸了摸耳垂,疊掌作揖道:「多謝大夫。」
女醫卻反倒有些不好意思,知兩人是官差,身負要務,將吳知州和盛大人所在告訴他們,又包了藥和吃食,便預備告辭。
懸壺堂除了定點的醫館,還會以今日這樣的流動診寮形式,在每個縣坐診一天。而巡診的路線早已公布,他們今晚需得趕去下一個縣。
陳衙役達成命令,睡足吃飽,恢復了精神,就要迴去復命。
賀今行記著黃主簿的交代,問清路線,各自分別,策馬前往儼州衛大營。
他自到江南,便常趕夜路,好在夏日夜晴爽,明月多朗照。不害怕,不焦躁,難得安寧,便又想起出發前的那個問題。
盛環頌到底是哪一邊的人?
此人時任兵部侍郎,三品京曹,官職不低。但兵部向來不聲不響,除了朝堂論起軍餉以及邊軍迴京述職要錢時有些許存在感以外,其他任何事務幾乎都見不到他們的身影。兵部尚書崔連壁外號「王八尚書」,被士林評價為「縮頭烏龜滑不溜秋」,更遑論他的副手。
盛環頌這個名字,在朝官口中出現的頻率,遠不及其他部衙的侍郎甚至郎中。不少人聽到,都得反應一下,然後說一句「哦,兵部的那個」。
賀今行細細迴想,就此次江南賑災他與盛環頌同行的經歷來看,對方並非如兵部一貫表現出來的「高高掛起,萬事不沾」。
相反,不論初到恬莊,籌措賑災銀,還是太平盪分洪,柳氏覆滅,盛環頌都早有所覺,但似乎並不參與進任何一件事,置身事外如同看客,隻靜視其變。
若非盛環頌隻是一個兵部侍郎,絕無左右朝廷決定之權,就真有隔山觀虎鬥、坐收漁利之感。
他不自覺攢眉,就著馬蹄聲開始深思。
黃主簿要自己暗中注意盛環頌是否有異動,相當於是許輕名不信任他,那就說明他並非秦相爺的人。而早在太平盪分洪之時,忠義侯要順水推舟借刀殺人,盛環頌清楚前者的意圖,卻並未在自己試圖阻止時進行拖延掩護,應當也不是裴相爺的人。
當然,若是這些人都一直在做戲,欺瞞自己,那先前的結論都得推翻重來。但己身一介中書舍人,恐怕不值得他們費這麽大力氣。
而盛環頌既非秦裴兩黨,卻能遊離事外,來去自如,那隻剩一種可能。
他心神一震,唿吸都急促起來。
天下皆知,陛下倚重秦相爺,禮待裴相爺。朝堂內外,秦相爺做下決定且裴相爺不反對的事,陛下從不曾駁斥過一迴。
他又想起那幾本帳冊。他在此之前,所考慮的都是如何繞過秦相爺,將帳冊上達天聽。
現在看來,想做成此事,向上進言,或許要比他所想的難上許多。
思慮良久,賀今行感到陣陣頭疼,好在已能看到儼州衛大營的火光。
他加快速度,到得大營,向守衛出示牙牌,說明身份與來意,請盛大人出來見麵。
守衛雖有些懷疑,但仍盡職地進去通稟。
在盛環頌出來的這段時間裏,他在轅門外不動聲色地打量這座衛軍營地與巡邏守哨,比之他曾經夜訪過的稷州衛大營要好上許多。
不知撤換監軍之後,稷州衛是否整頓轉好。
「小賀大人來得正好。」盛環頌不緊不慢地踏步出營,見麵便笑:「夥頭兵剛炊好大鍋,先吃了飯再談別的。」
賀今行收斂思緒,聞言覺得奇怪?軍營晚炊基本在傍晚,現下肯定已過戌時,怎地如此晚?
但這與他無關,隨搖了搖頭,說起正事:「我不進去。淮州一處粥棚起疫,我從那裏出來,尚不能確定沒有染病。李太醫已經前往淮州,他開出了一份擅長治疫的大夫名單,都在江南路境內,請盛大人派人詢問他們,是否能對淮州流民伸出援手。」
「小賀大人倒是挺愛惜軍士。」盛環頌聽了,繼續笑道:「都不像個文官了。」
賀今行卻正經道:「大營軍士甚眾,任何有意識的官員都不可能拿此事開玩笑。」而後將李太醫書寫的名單交給對方。
盛環頌接過去,頷首道:「洪澇接旱天,死傷無數,餓殍遍地,賑災施粥又使流民大量聚集,起疫實屬無可奈何,也不奇怪。」
他翻看一眼,便隨手招了個跟在身後的儼州衛千戶上前,讓下屬抓緊安排人手去請。
「不過也不用太著急,都吃了飯再動身。今天就到這裏,明早還是老時間,哪個所要是到點兒還給我缺人,自己想想後果。」
那千戶渾身一抖,立即大聲喊,「末將遵命!請大人放心,明早一定一個不落!」
盛環頌擺擺手讓他下去,轉頭看著少年,「既然小賀大人不進去,那我就隻能跟著小賀大人在外走走了。」
賀今行心知肯定不止走走這麽簡單,遂側身做請。
大營在山間平地,兩人登上一麵高崗。
「小賀大人啊,你觀察我也夠久了。」盛環頌意味深長地說:「不妨猜一猜,我來儼州是為了什麽。」
第154章 七十四
賀今行與對方相隔一臂距離,並肩看向山崗下的衛軍營地。
篝火盡明,「儼」字衛旗飄揚,千數衛軍才剛剛吃上晚飯。
他想了想,說出最直接的猜測:「整頓儼州衛。」說罷又補充上一句:「盛大人在臨州也是如此。」
女醫卻反倒有些不好意思,知兩人是官差,身負要務,將吳知州和盛大人所在告訴他們,又包了藥和吃食,便預備告辭。
懸壺堂除了定點的醫館,還會以今日這樣的流動診寮形式,在每個縣坐診一天。而巡診的路線早已公布,他們今晚需得趕去下一個縣。
陳衙役達成命令,睡足吃飽,恢復了精神,就要迴去復命。
賀今行記著黃主簿的交代,問清路線,各自分別,策馬前往儼州衛大營。
他自到江南,便常趕夜路,好在夏日夜晴爽,明月多朗照。不害怕,不焦躁,難得安寧,便又想起出發前的那個問題。
盛環頌到底是哪一邊的人?
此人時任兵部侍郎,三品京曹,官職不低。但兵部向來不聲不響,除了朝堂論起軍餉以及邊軍迴京述職要錢時有些許存在感以外,其他任何事務幾乎都見不到他們的身影。兵部尚書崔連壁外號「王八尚書」,被士林評價為「縮頭烏龜滑不溜秋」,更遑論他的副手。
盛環頌這個名字,在朝官口中出現的頻率,遠不及其他部衙的侍郎甚至郎中。不少人聽到,都得反應一下,然後說一句「哦,兵部的那個」。
賀今行細細迴想,就此次江南賑災他與盛環頌同行的經歷來看,對方並非如兵部一貫表現出來的「高高掛起,萬事不沾」。
相反,不論初到恬莊,籌措賑災銀,還是太平盪分洪,柳氏覆滅,盛環頌都早有所覺,但似乎並不參與進任何一件事,置身事外如同看客,隻靜視其變。
若非盛環頌隻是一個兵部侍郎,絕無左右朝廷決定之權,就真有隔山觀虎鬥、坐收漁利之感。
他不自覺攢眉,就著馬蹄聲開始深思。
黃主簿要自己暗中注意盛環頌是否有異動,相當於是許輕名不信任他,那就說明他並非秦相爺的人。而早在太平盪分洪之時,忠義侯要順水推舟借刀殺人,盛環頌清楚前者的意圖,卻並未在自己試圖阻止時進行拖延掩護,應當也不是裴相爺的人。
當然,若是這些人都一直在做戲,欺瞞自己,那先前的結論都得推翻重來。但己身一介中書舍人,恐怕不值得他們費這麽大力氣。
而盛環頌既非秦裴兩黨,卻能遊離事外,來去自如,那隻剩一種可能。
他心神一震,唿吸都急促起來。
天下皆知,陛下倚重秦相爺,禮待裴相爺。朝堂內外,秦相爺做下決定且裴相爺不反對的事,陛下從不曾駁斥過一迴。
他又想起那幾本帳冊。他在此之前,所考慮的都是如何繞過秦相爺,將帳冊上達天聽。
現在看來,想做成此事,向上進言,或許要比他所想的難上許多。
思慮良久,賀今行感到陣陣頭疼,好在已能看到儼州衛大營的火光。
他加快速度,到得大營,向守衛出示牙牌,說明身份與來意,請盛大人出來見麵。
守衛雖有些懷疑,但仍盡職地進去通稟。
在盛環頌出來的這段時間裏,他在轅門外不動聲色地打量這座衛軍營地與巡邏守哨,比之他曾經夜訪過的稷州衛大營要好上許多。
不知撤換監軍之後,稷州衛是否整頓轉好。
「小賀大人來得正好。」盛環頌不緊不慢地踏步出營,見麵便笑:「夥頭兵剛炊好大鍋,先吃了飯再談別的。」
賀今行收斂思緒,聞言覺得奇怪?軍營晚炊基本在傍晚,現下肯定已過戌時,怎地如此晚?
但這與他無關,隨搖了搖頭,說起正事:「我不進去。淮州一處粥棚起疫,我從那裏出來,尚不能確定沒有染病。李太醫已經前往淮州,他開出了一份擅長治疫的大夫名單,都在江南路境內,請盛大人派人詢問他們,是否能對淮州流民伸出援手。」
「小賀大人倒是挺愛惜軍士。」盛環頌聽了,繼續笑道:「都不像個文官了。」
賀今行卻正經道:「大營軍士甚眾,任何有意識的官員都不可能拿此事開玩笑。」而後將李太醫書寫的名單交給對方。
盛環頌接過去,頷首道:「洪澇接旱天,死傷無數,餓殍遍地,賑災施粥又使流民大量聚集,起疫實屬無可奈何,也不奇怪。」
他翻看一眼,便隨手招了個跟在身後的儼州衛千戶上前,讓下屬抓緊安排人手去請。
「不過也不用太著急,都吃了飯再動身。今天就到這裏,明早還是老時間,哪個所要是到點兒還給我缺人,自己想想後果。」
那千戶渾身一抖,立即大聲喊,「末將遵命!請大人放心,明早一定一個不落!」
盛環頌擺擺手讓他下去,轉頭看著少年,「既然小賀大人不進去,那我就隻能跟著小賀大人在外走走了。」
賀今行心知肯定不止走走這麽簡單,遂側身做請。
大營在山間平地,兩人登上一麵高崗。
「小賀大人啊,你觀察我也夠久了。」盛環頌意味深長地說:「不妨猜一猜,我來儼州是為了什麽。」
第154章 七十四
賀今行與對方相隔一臂距離,並肩看向山崗下的衛軍營地。
篝火盡明,「儼」字衛旗飄揚,千數衛軍才剛剛吃上晚飯。
他想了想,說出最直接的猜測:「整頓儼州衛。」說罷又補充上一句:「盛大人在臨州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