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黃主簿那邊談完,轉頭看了片刻,說:「人找到了就好。老人家,您啊,一看就是否極泰來的麵相。」
他聲音洪亮,還帶了些淮州口音,仿佛拉家常一般,三言兩語就把人哄得喜笑顏開。
說話間,身後隊伍變動不停,王老伯想起自己排的隊,急得立刻轉身要迴,下一刻又迴頭欲拉著他們一起去打粥。
黃主簿和莫棄爭連連拒絕,同賀今行一起把他勸過去,才又找其他傷患了解情況。
他們本還想谘詢李太醫,但各地情況不一,李太醫現下身在儼州,隻得作罷。
半個時辰後,三人連帶王老伯一起離開。守營的軍士才將吃飽換上崗,見狀高聲道:「王老頭,現在怎麽肯走了,賴不下去啦?」
「病好了當然要走!」王老伯精神抖擻地吼迴去。
那軍士便哈哈地笑,叫他走快些,別想著再迴來蹭飯蹭住。
走出幾丈遠,忍不住迴頭的卻是賀今行。木樁圍起來的營地龐大而簡陋,晌午日頭毒,絕大多數人都縮迴了營帳裏,外麵看起來便空空蕩蕩。
山穀裏安靜無匹,就連飛鳥也不會經過。
他沒來由地感到難過,直到抵達江陰,看到恢復生機的小縣城,才好上些許。
第149章 六十九
江陰縣坐落於澄河入江口左岸的原野之上,背靠山丘,麵朝大江。
洪水褪去,秀麗的城池重見天日,以縣城為中心,三麵皆是廣袤的農田。
從碼頭到縣城的官道自田野間穿過,大路兩旁的田地皆已被翻整過。水田裏插著成人半臂高的幼苗,旱地裏堆著一叢叢小土包,有的秧著細芽,有的底下不知埋著什麽種子。
四下散落著忙活的百姓,和著那星星點點生嫩的綠,卻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氣勢。
一行人戴著草帽徒步前往,一邊聽莫棄爭向他們介紹:「我們把洪水沒有帶走的淤泥全都夯進了田地裏,耕土日後就會更加肥沃。保存的稻苗有限,移栽過來也不知能長成多少,所以加緊種了不少甘薯、苞米和各種豆類做備用糧。然後在稍微瘦一些的地裏種了應季的蕹菜、豆角、南瓜、秋黃瓜之類,一兩月就能開始收成。」
他說著說著,頗為感慨:「多虧許大人從廣泉路帶了種子迴來分發給我們,不然我們不會這麽快就能播種下地。」
「製台大人給每個地縣都有預備,但像你們這麽快落實的也是少有。」黃主簿顯然對江陰縣城外的這番景象十分滿意,笑道:「哦對,大人對你從洪泛之後的一係列處理大為讚賞,有意讓你總結經驗具表上書,他好印發給各州縣,讓他們也有個摸索學習的參照。」
「若是能幫到各地百姓,下官肯定是願意的。但各縣地理條件和民生情況都不盡相同,以我縣的辦法去套別縣,是否會水土不服?」
「經驗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是隻會照貓畫虎,那也沒必要再在縣令的位子上賴下去。當然,不隻是你江陰,江南路內其他災後反應迅速、處理有效的都會上這麽一道書。再這之後,大人也會將你們的上表一併遞到宣京,請吏部將其作為考評你們的依據之一。」
莫棄爭拱手稱是,「下官明白了。隻是這些都是身為父母官應該做的,不必多勞許大人特意為我等請功。」
黃主簿「欸「了聲,特意停下腳步,看著對方說:「這就不對了啊莫大人,這些都是政績,你該爭取的就得爭取。恕我直言,也就是許大人做過你的上峰,知道你的心性和能力,不是貪腐庸碌之吏,所以才處處盡力提攜你。若是換成現在這位鄭知州,你要想動一動位置,怕是還有得磨。」
「既有一心為民的抱負,就更得往上爬才是。須知你越往上,你說的話做的決定才越有分量。「他說罷,再看向旁側一直安靜傾聽的賀今行,「小賀大人,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少年微微一笑,「黃大人言之有理。」
他答得認真,不是隨意應承。黃主簿越看越覺順眼,忍不住多加提點道:「相爺派你來,就是對你抱有期許,給你機會讓你多多歷練。我家大人,甚至相爺本人,都是從地縣做起來的。你這麽年輕,更是大有可為。」
「下官明白。」賀今行點點頭,再拱手道:「下官也很感激。」
「我看你是立得起來的,相信你日後也不會讓相爺和我家大人失望。」黃主簿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臂膊,眼含讚許。莫棄爭在旁看著,難得露出一點笑來。
王老伯聽不太懂他們說話,但分辨得出這位長官是在誇獎小賀大人,也跟著笑,笑著笑著忽地嘆了口氣:「若是往年在稷州,這個時候割完麥子該打穀了。」
「老伯原來是稷州人?」莫棄爭問。
「是啊,我老王家上數十幾代祖宗都是土生土長的稷州人氏。」王老伯迴憶起從前,溝壑縱橫的麵容剎那間蒙上一層哀頹,「是我兒子和兒媳說江南這邊更容易賺錢,吃穿住用也都比我們那鄉下好得多,叫我帶著孫子孫女過來。我本不想來,我在黍水邊上還有十幾畝地吶,可是我的孫孫們到了該上學堂的年紀,又想念爹娘,我就來了。」
他比初遭大難時平靜許多,但仍嘆息不止。
老人沒有說重明湖泛濫對他的打擊,但賀今行與他數次相遇,完全清楚地了解他的遭遇。他攙扶著老人,再伸臂攬住對方的肩膀,隻希望自己能給到對方幾分依靠。
他聲音洪亮,還帶了些淮州口音,仿佛拉家常一般,三言兩語就把人哄得喜笑顏開。
說話間,身後隊伍變動不停,王老伯想起自己排的隊,急得立刻轉身要迴,下一刻又迴頭欲拉著他們一起去打粥。
黃主簿和莫棄爭連連拒絕,同賀今行一起把他勸過去,才又找其他傷患了解情況。
他們本還想谘詢李太醫,但各地情況不一,李太醫現下身在儼州,隻得作罷。
半個時辰後,三人連帶王老伯一起離開。守營的軍士才將吃飽換上崗,見狀高聲道:「王老頭,現在怎麽肯走了,賴不下去啦?」
「病好了當然要走!」王老伯精神抖擻地吼迴去。
那軍士便哈哈地笑,叫他走快些,別想著再迴來蹭飯蹭住。
走出幾丈遠,忍不住迴頭的卻是賀今行。木樁圍起來的營地龐大而簡陋,晌午日頭毒,絕大多數人都縮迴了營帳裏,外麵看起來便空空蕩蕩。
山穀裏安靜無匹,就連飛鳥也不會經過。
他沒來由地感到難過,直到抵達江陰,看到恢復生機的小縣城,才好上些許。
第149章 六十九
江陰縣坐落於澄河入江口左岸的原野之上,背靠山丘,麵朝大江。
洪水褪去,秀麗的城池重見天日,以縣城為中心,三麵皆是廣袤的農田。
從碼頭到縣城的官道自田野間穿過,大路兩旁的田地皆已被翻整過。水田裏插著成人半臂高的幼苗,旱地裏堆著一叢叢小土包,有的秧著細芽,有的底下不知埋著什麽種子。
四下散落著忙活的百姓,和著那星星點點生嫩的綠,卻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氣勢。
一行人戴著草帽徒步前往,一邊聽莫棄爭向他們介紹:「我們把洪水沒有帶走的淤泥全都夯進了田地裏,耕土日後就會更加肥沃。保存的稻苗有限,移栽過來也不知能長成多少,所以加緊種了不少甘薯、苞米和各種豆類做備用糧。然後在稍微瘦一些的地裏種了應季的蕹菜、豆角、南瓜、秋黃瓜之類,一兩月就能開始收成。」
他說著說著,頗為感慨:「多虧許大人從廣泉路帶了種子迴來分發給我們,不然我們不會這麽快就能播種下地。」
「製台大人給每個地縣都有預備,但像你們這麽快落實的也是少有。」黃主簿顯然對江陰縣城外的這番景象十分滿意,笑道:「哦對,大人對你從洪泛之後的一係列處理大為讚賞,有意讓你總結經驗具表上書,他好印發給各州縣,讓他們也有個摸索學習的參照。」
「若是能幫到各地百姓,下官肯定是願意的。但各縣地理條件和民生情況都不盡相同,以我縣的辦法去套別縣,是否會水土不服?」
「經驗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是隻會照貓畫虎,那也沒必要再在縣令的位子上賴下去。當然,不隻是你江陰,江南路內其他災後反應迅速、處理有效的都會上這麽一道書。再這之後,大人也會將你們的上表一併遞到宣京,請吏部將其作為考評你們的依據之一。」
莫棄爭拱手稱是,「下官明白了。隻是這些都是身為父母官應該做的,不必多勞許大人特意為我等請功。」
黃主簿「欸「了聲,特意停下腳步,看著對方說:「這就不對了啊莫大人,這些都是政績,你該爭取的就得爭取。恕我直言,也就是許大人做過你的上峰,知道你的心性和能力,不是貪腐庸碌之吏,所以才處處盡力提攜你。若是換成現在這位鄭知州,你要想動一動位置,怕是還有得磨。」
「既有一心為民的抱負,就更得往上爬才是。須知你越往上,你說的話做的決定才越有分量。「他說罷,再看向旁側一直安靜傾聽的賀今行,「小賀大人,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少年微微一笑,「黃大人言之有理。」
他答得認真,不是隨意應承。黃主簿越看越覺順眼,忍不住多加提點道:「相爺派你來,就是對你抱有期許,給你機會讓你多多歷練。我家大人,甚至相爺本人,都是從地縣做起來的。你這麽年輕,更是大有可為。」
「下官明白。」賀今行點點頭,再拱手道:「下官也很感激。」
「我看你是立得起來的,相信你日後也不會讓相爺和我家大人失望。」黃主簿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臂膊,眼含讚許。莫棄爭在旁看著,難得露出一點笑來。
王老伯聽不太懂他們說話,但分辨得出這位長官是在誇獎小賀大人,也跟著笑,笑著笑著忽地嘆了口氣:「若是往年在稷州,這個時候割完麥子該打穀了。」
「老伯原來是稷州人?」莫棄爭問。
「是啊,我老王家上數十幾代祖宗都是土生土長的稷州人氏。」王老伯迴憶起從前,溝壑縱橫的麵容剎那間蒙上一層哀頹,「是我兒子和兒媳說江南這邊更容易賺錢,吃穿住用也都比我們那鄉下好得多,叫我帶著孫子孫女過來。我本不想來,我在黍水邊上還有十幾畝地吶,可是我的孫孫們到了該上學堂的年紀,又想念爹娘,我就來了。」
他比初遭大難時平靜許多,但仍嘆息不止。
老人沒有說重明湖泛濫對他的打擊,但賀今行與他數次相遇,完全清楚地了解他的遭遇。他攙扶著老人,再伸臂攬住對方的肩膀,隻希望自己能給到對方幾分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