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黃主簿頷首道:「能找到其他明麵上不相關但又方便查探的事情做遮掩最好。」
「要做到毫無痕跡怕是有些難。」
「隻要不是明擺著告訴他『咱們不信任他』就行。」
賀今行開口時便習慣性地考慮起問題的解決辦法,聞言更是皺眉沉思。
兩人皆安靜下來,恰此時,他對麵走來一位著藍色官袍的縣官,稍近一些便向他招手。
「小賀大人!」
「莫大人。」他眼睛一亮,黃主簿顯然和他想到一塊兒去了,兩人相視一笑,聯袂迎了上去。
莫棄爭再向黃主簿行過禮,才對賀今行說:「聽說是小賀大人前往稷州借的糧,真是辛苦你了。我縣義倉告罄,這批糧食能及時運來,就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啊。」
他語氣感慨,麵上仍是一派嚴肅,又問:「你現下是否急著趕迴臨州?」
「多虧稷州王知州慷慨又爽快,我才能不費功夫地迅速趕迴來。稷州一共借了江南五十萬石糧食,還有兩批在途,莫大人不必擔憂。」
賀今行先解釋了借糧之事,才悠悠地露出笑容:「我和黃大人還有許製台交代的任務在身,一時半會兒不會離開淮州,所以不算著急。」
莫棄爭道:「是這樣,縣裏的百姓都想感謝你,讓我有機會代表大家請你去江陰縣做客。你來兩迴,都沒見過縣城吧,這迴可以好好看看。我們江陰縣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百姓們都熱情好客,非常值得一遊。」
「這……」賀今行用眼神詢問黃主簿的意見。
「看來你倆早有交情。」後者意有所指地說:「小賀大人,咱們這是想打瞌睡就有人遞枕頭啊。」
莫棄爭左右看看,問:「兩位的公務可是需要下官協辦?」
各地對自身整體受災情況最了解的自然是執政的父母官,隻要立場沒有問題,向他們了解災情就是最快的方法。賀今行也笑道:「是有一些事需要莫大人相助。」
而後將此行的任務和盤托出。
莫棄爭聽罷,細思道:「這倒不難。先前澄河下遊的地縣要來領我江陰的儲糧,我對他們的情況都是核實過才給糧,現下雖過了幾日,但也能大致估計,我迴去後便整理成文交給你們。至於其他地方,才將出走的流民嘴裏的話或許比官府要真實一些,先問過他們再行調查,應該能八九不離十。」
「此言有理。現在的淮州,我隻對莫大人遞上來的公文,能放一百個心。」黃主簿說完,覺得有些不對,因這話不久前才有人說過,他輕咳一聲:「我的意思是咱們打過幾年交道了,我和製台大人對莫大人的人品官風都是信得過的。」
莫棄爭不明就裏,肅容對答:「這些都是為官的基本要求,不值一提。」
「若淮州,不,江南諸官皆如莫大人,那也就不需要咱們製台勞心勞神啦。」黃主簿忍俊不禁,拍拍他的肩膀,「莫大人,好好幹,你啊,升遷在即。」
「這,考評還未至啊……」莫棄爭甚少被上峰如此直白地誇獎,一時有些無措,趕緊轉移話題:「我縣的糧船已經裝好,兩位既不急著走,那就一同隨我迴江陰縣吧?」
賀今行卻想起一件事來,問他:「九峰崖下的傷患收容營可還在原處?」
「當然,營地一紮就不好再拔遷。」
「那就好。我先前還有一位鄉親留在那裏,想趁此機會接他出來。」
賀今行將自己在澄河被泄洪之後前往傷患營的遭遇說給他們,不論是背了幾座山才送過去的人第二日就沒了,還是眼睜睜看著親子遺體被焚的百姓,都令聞者嘆息。
三人隨後搭江陰縣的運糧船一起順流而下,到九峰崖,莫棄爭交代好屬官,便隨他二人下船登山。
群山依舊濃綠如墨彩,坐落在山穀裏的傷患營也似賀今行上迴離開前一般擁擠。
焚燒病亡遺體的土坑不知換了幾個,總之運屍的板車駛向了另一座山。
莫棄爭嘆道:「不知淮州那邊的收容營情況如何。」
「明日去看看便知。」黃主簿亮明身份帶兩人進去。
正值午時,營帳外的空地上排著打粥的長龍,彎來繞去擠得摩肩接踵。他們不好往裏,便就近找了一位精神好些的傷患攀談起來。
賀今行的目光卻在萬頭攢動裏來迴,想要找到王老伯。
半晌無果,他正要暫且放棄,等午時過後再仔細找,卻由遠及近響起一陣吵嚷。似乎有什麽橫向穿破人山人海,那沙啞的嘶喊也越來越清晰,「勞你們讓一讓!讓一讓!有人來接我啦!」
少頃,一個幹瘦的老頭從人群裏鑽出,同他麵對麵的剎那,卻仿佛不可思議般呆愣在原地。
半晌才囁嚅道:「你真的來接我啊?」
分別未至半月,老人還裹著那件衣裳,已卻是滿頭花白。
賀今行隻覺心酸,撈住對方沒拿穩的粥碗,笑著點頭:「對。」
王老伯迴過神,抹了把眼睛,雙手抓住他,久久無言。
「前幾日有要務在身,去了稷州一趟,所以今日才來。」他知道老人肯定怕他不來,看著對方的眼睛,輕聲把借糧的事簡單說了一遍。
「小老兒曉得,你們辦的都是大事,關係到咱們吃的米糧。」王老伯連連點頭,「大事要緊,大事要緊,晚些來也沒事的。」
賀今行無言以對,迴握住對方的手臂,一握便握到了骨頭。
「要做到毫無痕跡怕是有些難。」
「隻要不是明擺著告訴他『咱們不信任他』就行。」
賀今行開口時便習慣性地考慮起問題的解決辦法,聞言更是皺眉沉思。
兩人皆安靜下來,恰此時,他對麵走來一位著藍色官袍的縣官,稍近一些便向他招手。
「小賀大人!」
「莫大人。」他眼睛一亮,黃主簿顯然和他想到一塊兒去了,兩人相視一笑,聯袂迎了上去。
莫棄爭再向黃主簿行過禮,才對賀今行說:「聽說是小賀大人前往稷州借的糧,真是辛苦你了。我縣義倉告罄,這批糧食能及時運來,就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啊。」
他語氣感慨,麵上仍是一派嚴肅,又問:「你現下是否急著趕迴臨州?」
「多虧稷州王知州慷慨又爽快,我才能不費功夫地迅速趕迴來。稷州一共借了江南五十萬石糧食,還有兩批在途,莫大人不必擔憂。」
賀今行先解釋了借糧之事,才悠悠地露出笑容:「我和黃大人還有許製台交代的任務在身,一時半會兒不會離開淮州,所以不算著急。」
莫棄爭道:「是這樣,縣裏的百姓都想感謝你,讓我有機會代表大家請你去江陰縣做客。你來兩迴,都沒見過縣城吧,這迴可以好好看看。我們江陰縣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百姓們都熱情好客,非常值得一遊。」
「這……」賀今行用眼神詢問黃主簿的意見。
「看來你倆早有交情。」後者意有所指地說:「小賀大人,咱們這是想打瞌睡就有人遞枕頭啊。」
莫棄爭左右看看,問:「兩位的公務可是需要下官協辦?」
各地對自身整體受災情況最了解的自然是執政的父母官,隻要立場沒有問題,向他們了解災情就是最快的方法。賀今行也笑道:「是有一些事需要莫大人相助。」
而後將此行的任務和盤托出。
莫棄爭聽罷,細思道:「這倒不難。先前澄河下遊的地縣要來領我江陰的儲糧,我對他們的情況都是核實過才給糧,現下雖過了幾日,但也能大致估計,我迴去後便整理成文交給你們。至於其他地方,才將出走的流民嘴裏的話或許比官府要真實一些,先問過他們再行調查,應該能八九不離十。」
「此言有理。現在的淮州,我隻對莫大人遞上來的公文,能放一百個心。」黃主簿說完,覺得有些不對,因這話不久前才有人說過,他輕咳一聲:「我的意思是咱們打過幾年交道了,我和製台大人對莫大人的人品官風都是信得過的。」
莫棄爭不明就裏,肅容對答:「這些都是為官的基本要求,不值一提。」
「若淮州,不,江南諸官皆如莫大人,那也就不需要咱們製台勞心勞神啦。」黃主簿忍俊不禁,拍拍他的肩膀,「莫大人,好好幹,你啊,升遷在即。」
「這,考評還未至啊……」莫棄爭甚少被上峰如此直白地誇獎,一時有些無措,趕緊轉移話題:「我縣的糧船已經裝好,兩位既不急著走,那就一同隨我迴江陰縣吧?」
賀今行卻想起一件事來,問他:「九峰崖下的傷患收容營可還在原處?」
「當然,營地一紮就不好再拔遷。」
「那就好。我先前還有一位鄉親留在那裏,想趁此機會接他出來。」
賀今行將自己在澄河被泄洪之後前往傷患營的遭遇說給他們,不論是背了幾座山才送過去的人第二日就沒了,還是眼睜睜看著親子遺體被焚的百姓,都令聞者嘆息。
三人隨後搭江陰縣的運糧船一起順流而下,到九峰崖,莫棄爭交代好屬官,便隨他二人下船登山。
群山依舊濃綠如墨彩,坐落在山穀裏的傷患營也似賀今行上迴離開前一般擁擠。
焚燒病亡遺體的土坑不知換了幾個,總之運屍的板車駛向了另一座山。
莫棄爭嘆道:「不知淮州那邊的收容營情況如何。」
「明日去看看便知。」黃主簿亮明身份帶兩人進去。
正值午時,營帳外的空地上排著打粥的長龍,彎來繞去擠得摩肩接踵。他們不好往裏,便就近找了一位精神好些的傷患攀談起來。
賀今行的目光卻在萬頭攢動裏來迴,想要找到王老伯。
半晌無果,他正要暫且放棄,等午時過後再仔細找,卻由遠及近響起一陣吵嚷。似乎有什麽橫向穿破人山人海,那沙啞的嘶喊也越來越清晰,「勞你們讓一讓!讓一讓!有人來接我啦!」
少頃,一個幹瘦的老頭從人群裏鑽出,同他麵對麵的剎那,卻仿佛不可思議般呆愣在原地。
半晌才囁嚅道:「你真的來接我啊?」
分別未至半月,老人還裹著那件衣裳,已卻是滿頭花白。
賀今行隻覺心酸,撈住對方沒拿穩的粥碗,笑著點頭:「對。」
王老伯迴過神,抹了把眼睛,雙手抓住他,久久無言。
「前幾日有要務在身,去了稷州一趟,所以今日才來。」他知道老人肯定怕他不來,看著對方的眼睛,輕聲把借糧的事簡單說了一遍。
「小老兒曉得,你們辦的都是大事,關係到咱們吃的米糧。」王老伯連連點頭,「大事要緊,大事要緊,晚些來也沒事的。」
賀今行無言以對,迴握住對方的手臂,一握便握到了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