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帝捏著鼻子讓順喜取了奏疏上來,握在手裏卻沒看,而是先發製人:「若是五城兵馬司與順天府勾結為禍之事,卿這兩日連上三道彈劾的摺子,朕已知曉,也已著賀卿去查,此時便不必再說了。」說罷給底下的刑部尚書使了個眼色。
賀鴻錦便道:「孟大人,刑部奉陛下之命,已在昨晚將齊子彥等順天府與五城兵馬司的一應涉事官吏革職查辦,清出的諸多冤假錯案也已在重審之中。」
「既然陛下已將其法辦,那臣便按下不表。」孟若愚抬頭盯著皇帝,肅容道:「但臣要參的不隻是這兩司。」
明德帝將他的摺子放到禦案上,示意他可以開始說了。
孟若愚雙手持笏,再度躬身行禮。
「順天府與五城兵馬司,最高官員品級不過五品,在朝官遍地的京城可謂不值一提。是誰給他們的權力,能如此貪贓枉法,草菅人命?是誰給他們的底氣,敢官官串通成奸,結黨為營?又是誰給他們的蔭蔽,為非作歹數載,百姓怨聲載道,卻沒有半點消息上達朝廷?」
「你的意思是,這兩司背後還有主使?」皇帝捏起一枚銅錢,轉於指尖。
「是。齊、秦已為國賊,但與其背後之人相比,猶如蚊蠅與虎豹之別。齊、秦雖革職下了獄,而這些更大的國賊卻尚在朝中,就站在這座殿裏。」
「孟若愚,你休得胡說!」傅禹成出言駁道:「什麽蚊蠅虎豹,五城兵馬司與順天府諸罪員有罪,又與我等何關?你空口白牙就要將『國賊』之名扣到在場所有人頭上,真是可笑!你若有指認什麽『背後主使』的證據,當堂拿出來便是,我傅禹成還能替你參上一本;若是沒有證據,就休要在此胡言亂語,藉機影射同僚。」
孟若愚仍然看著皇帝,沉聲道:「陛下任命臣為右都禦史,身兼正君道、明臣職、砭時事之責,臣為何不能言?臣所言皆出事實,一字一句發自肺腑,無一絲一毫誇大,臣有何不敢言?」
他冷眼瞧向傅禹成,再環視列位同僚。
「倒是你,傅大人,還有諸位大人,你們敢捫心自問,五城兵馬司裏就沒有一個與你們沾親帶故的兵員,掛著職,吃著餉,不為宣京城治出半分力,還要橫行霸道欺壓鄉裏?順天府就沒有一次為你們家人親眷徇過私,違了律犯了法,卻明著暗著輕輕放過,甚至還要對受害的普通百姓倒打一耙?」
「滿廷朝官,食君祿,攫民膏,有幾個是真正為君分憂、為民謀福,而不是為一己之私慾,來爭權奪利?」他慢慢轉了一圈,目光迴到龍椅之上,「陛下,難道我不該參劾他們?」
「這滿朝文武皆由科舉考評取賢而來,在朕眼裏不乏國之棟樑,大宣的柱石。可在你孟若愚看來卻都是虎豹豺狼,難道隻有你孟若愚一個人是忠臣良臣?」皇帝把銅錢捏在手心,磨著牙道:「好一個忠良,口口聲聲為朕分憂,就是在此抨擊朕的班底?」
「那臣敢問陛下,什麽是忠良?難道捧著順著陛下,將奢靡成性誇做仁德,將寵信奸佞誇做仁德,將懶功怠政誇做仁德,就是忠良,就是為陛下分憂?陛下好仁德,以致於皇天腳下竟有如此多冤假錯案,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卻求告無門,登聞鼓、禦史台猶如虛設,高官要員以權謀私禍亂朝綱,還要表現出一副歌舞昇平的氣象。」
明德帝一把扔下手中銅錢,怒目而視,「孟若愚!」
「陛下!」孟若愚的音量更高,「粉飾太平能一時,卻不可能一世,皇城根尚且如此,莫說京畿之外!」
他撩衣下跪,擲地有聲,「重明湖畔本是風調雨順之地,卻有人填沙引洪害民無數,連賑災銀都被貪墨大半,罪魁禍首按律當斬,陛下卻輕輕揭過隻判流放,叫百姓如何能對朝廷信服?邊關將士為國守土,本該優待厚待,軍餉卻一再剋扣拖延,連最基本的溫飽都保證不了,叫將士如何甘心為朝廷賣命?如此種種,數不勝數,皆是沉屙。此時不發作,隻因我大宣國祚綿遠,積累深厚,但長此以往,必有藥石無醫之虞。」
他重重磕頭,「到那時,國將不國啊,陛下!」
裴孟檀打斷他,嚴聲道:「孟大人慎言,國運豈可輕談。」
「我看你是迷障了。」明德帝豁然起身,怒而斥道:「朕身為天子,上承天命,下召萬民,治國理政,自有道理。你一介言官,不識庶務,懂什麽是治國?你身為臣子,讀遍經史,眼裏可還有朕這個君父?如此狂言蔑上,悖逆妄行,與賊子何異!」
天子一怒,滿朝為之震懾,盡皆噤若寒蟬。
隻有立於首位的秦毓章,低眉垂眼,一如朝會開始時的模樣。
孟若愚亦如遭雷擊,靜默良久,才悵然道:「正是臣視陛下為吾君吾父,所以才鬥膽直言諫之。既然陛下視臣為忤逆,臣從此便是有君無父,也不敢再厚顏忝列朝班。」而後磕了一個響頭,「臣孟焉,就此拜別陛下。」
皇帝怒極反笑:「你這是以辭官來威脅朕?孟若愚,你好大的膽子!」
「臣不敢。」孟若愚將官帽取下,放於身旁,再次疊掌磕頭,「是臣不能盡到為臣的責任。」
「陛下,愧殺臣也。」
他慢慢站起來,將脊樑抻直了,卻肉眼可見比來時更加佝僂。
「孟大人……」晏永貞想要拉住他,他輕輕擺手,慢慢地一步一步走出寶殿。
賀鴻錦便道:「孟大人,刑部奉陛下之命,已在昨晚將齊子彥等順天府與五城兵馬司的一應涉事官吏革職查辦,清出的諸多冤假錯案也已在重審之中。」
「既然陛下已將其法辦,那臣便按下不表。」孟若愚抬頭盯著皇帝,肅容道:「但臣要參的不隻是這兩司。」
明德帝將他的摺子放到禦案上,示意他可以開始說了。
孟若愚雙手持笏,再度躬身行禮。
「順天府與五城兵馬司,最高官員品級不過五品,在朝官遍地的京城可謂不值一提。是誰給他們的權力,能如此貪贓枉法,草菅人命?是誰給他們的底氣,敢官官串通成奸,結黨為營?又是誰給他們的蔭蔽,為非作歹數載,百姓怨聲載道,卻沒有半點消息上達朝廷?」
「你的意思是,這兩司背後還有主使?」皇帝捏起一枚銅錢,轉於指尖。
「是。齊、秦已為國賊,但與其背後之人相比,猶如蚊蠅與虎豹之別。齊、秦雖革職下了獄,而這些更大的國賊卻尚在朝中,就站在這座殿裏。」
「孟若愚,你休得胡說!」傅禹成出言駁道:「什麽蚊蠅虎豹,五城兵馬司與順天府諸罪員有罪,又與我等何關?你空口白牙就要將『國賊』之名扣到在場所有人頭上,真是可笑!你若有指認什麽『背後主使』的證據,當堂拿出來便是,我傅禹成還能替你參上一本;若是沒有證據,就休要在此胡言亂語,藉機影射同僚。」
孟若愚仍然看著皇帝,沉聲道:「陛下任命臣為右都禦史,身兼正君道、明臣職、砭時事之責,臣為何不能言?臣所言皆出事實,一字一句發自肺腑,無一絲一毫誇大,臣有何不敢言?」
他冷眼瞧向傅禹成,再環視列位同僚。
「倒是你,傅大人,還有諸位大人,你們敢捫心自問,五城兵馬司裏就沒有一個與你們沾親帶故的兵員,掛著職,吃著餉,不為宣京城治出半分力,還要橫行霸道欺壓鄉裏?順天府就沒有一次為你們家人親眷徇過私,違了律犯了法,卻明著暗著輕輕放過,甚至還要對受害的普通百姓倒打一耙?」
「滿廷朝官,食君祿,攫民膏,有幾個是真正為君分憂、為民謀福,而不是為一己之私慾,來爭權奪利?」他慢慢轉了一圈,目光迴到龍椅之上,「陛下,難道我不該參劾他們?」
「這滿朝文武皆由科舉考評取賢而來,在朕眼裏不乏國之棟樑,大宣的柱石。可在你孟若愚看來卻都是虎豹豺狼,難道隻有你孟若愚一個人是忠臣良臣?」皇帝把銅錢捏在手心,磨著牙道:「好一個忠良,口口聲聲為朕分憂,就是在此抨擊朕的班底?」
「那臣敢問陛下,什麽是忠良?難道捧著順著陛下,將奢靡成性誇做仁德,將寵信奸佞誇做仁德,將懶功怠政誇做仁德,就是忠良,就是為陛下分憂?陛下好仁德,以致於皇天腳下竟有如此多冤假錯案,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卻求告無門,登聞鼓、禦史台猶如虛設,高官要員以權謀私禍亂朝綱,還要表現出一副歌舞昇平的氣象。」
明德帝一把扔下手中銅錢,怒目而視,「孟若愚!」
「陛下!」孟若愚的音量更高,「粉飾太平能一時,卻不可能一世,皇城根尚且如此,莫說京畿之外!」
他撩衣下跪,擲地有聲,「重明湖畔本是風調雨順之地,卻有人填沙引洪害民無數,連賑災銀都被貪墨大半,罪魁禍首按律當斬,陛下卻輕輕揭過隻判流放,叫百姓如何能對朝廷信服?邊關將士為國守土,本該優待厚待,軍餉卻一再剋扣拖延,連最基本的溫飽都保證不了,叫將士如何甘心為朝廷賣命?如此種種,數不勝數,皆是沉屙。此時不發作,隻因我大宣國祚綿遠,積累深厚,但長此以往,必有藥石無醫之虞。」
他重重磕頭,「到那時,國將不國啊,陛下!」
裴孟檀打斷他,嚴聲道:「孟大人慎言,國運豈可輕談。」
「我看你是迷障了。」明德帝豁然起身,怒而斥道:「朕身為天子,上承天命,下召萬民,治國理政,自有道理。你一介言官,不識庶務,懂什麽是治國?你身為臣子,讀遍經史,眼裏可還有朕這個君父?如此狂言蔑上,悖逆妄行,與賊子何異!」
天子一怒,滿朝為之震懾,盡皆噤若寒蟬。
隻有立於首位的秦毓章,低眉垂眼,一如朝會開始時的模樣。
孟若愚亦如遭雷擊,靜默良久,才悵然道:「正是臣視陛下為吾君吾父,所以才鬥膽直言諫之。既然陛下視臣為忤逆,臣從此便是有君無父,也不敢再厚顏忝列朝班。」而後磕了一個響頭,「臣孟焉,就此拜別陛下。」
皇帝怒極反笑:「你這是以辭官來威脅朕?孟若愚,你好大的膽子!」
「臣不敢。」孟若愚將官帽取下,放於身旁,再次疊掌磕頭,「是臣不能盡到為臣的責任。」
「陛下,愧殺臣也。」
他慢慢站起來,將脊樑抻直了,卻肉眼可見比來時更加佝僂。
「孟大人……」晏永貞想要拉住他,他輕輕擺手,慢慢地一步一步走出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