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看著他們,眼底幽深,直到把三人都看得低眉垂眼,才笑道:「硬選讓人頭疼,又不能讓他倆打一架,麻煩。」
他把左右兩張答卷一齊撩在案上,「朕不選了,就兩個並列第一吧。」
「陛下?」王正玄懵了,急切道:「可從未有哪一朝哪一科出過兩個狀元啊。」
孟若愚也道:「這不合禮法,還請陛下三思。」
「不、合、禮、法。」明德帝把這四個字念了一遍,哂笑道:「那又違背了祖宗法製哪一條哪一句?這可是你們十來位考官一起評的結果啊。」
「毓章,你怎麽看?」
秦毓章整袖作答:「穆穆清禁,濟濟群英。鸞翔鳳集,羽儀上親。有群英薈萃,不分伯仲,是好事。」
「陛下乃天子,金口玉言便是天意。」他深深一揖:「陛下聖明。」
第076章 七十三
明德帝看完三甲,又挨著拆視了前十,略做名次變換,便神色疲倦地停下動作。
「不看了,就這樣罷,你們閱的卷,你們盯著拆。」
秦毓章三人領命:「是。」
「陛下歇歇,該進仙丹了。」順喜捧了一隻寶匣出來,輕聲細語伺候皇帝坐下。
內侍們圍著他,取水捧蜜,焚香打扇,持巾端盆,如眾星拱月。
諸吏皆垂目以避,快速地將剩下的答卷拆除彌封,交由考官核卷並登冊記檔。
一縷晨光很快將天色拉得透亮。
今日傳臚大典,朝官一大早便各具各位。
貢士們隨後而至,經儀製司引導,在崇和殿前的廣場上有序站列。
皆戴進士巾,穿大帶青羅袍,蹬皂靴。
隊列兩旁不遠,每隔五步,便有佩刀的黑甲禁軍持旗肅立。
再往上,崇和殿大氣莊嚴,紅牆黃瓦白玉階,涼風裏朝暉跳脫而溫柔。
賀今行站在隊列裏,輕輕唿出一口氣。
「緊張嗎?」與他相鄰的裴明憫輕聲問。前列的江拙也迴過頭來,臉頰帶著羞赧的紅,卻用亮晶晶的眼神看著他。
「這有什麽可緊張的?就是走形式的典禮,早點結束好到晚上鹿鳴宴。」晏塵水也記得壓低聲音。
他點點頭:「我很期待。」
「啪、啪、啪。」
靜鞭三響,前列兩人立即轉迴去,所有人都噤了聲,不自覺打直脊背。
丹陛大樂響起。
宣製官走到殿前黃案後,在所有貢士的仰視裏,展開手裏的帛卷。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歲次戊午年常科殿試,策天下貢士一百二十人,得一甲三人,賜進士及第;二甲三十九人,賜進士出身;三甲七十八人,賜同進士出身。」
洪亮的嗓音落下,進士們便一起整袖提袍,行跪拜大禮。
「學生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禮畢。賀今行隨眾起身,抬頭卻見宣製官仍站在原地,並未離開。
按流程應該到讀卷唱名,他微微皺眉。
卻聽宣製官繼續宣讀——
「今之殿試,鸞翔鳳集,朕心甚慰。漢中路稷州裴澗與漢中路遙陵鎮賀旻,製策各有千秋,難分伯仲;朕斟酌許久,決意不定高下,著二子同為魁首,賜緋羅冠帶。欽此。」
什麽?
賀今行猛地睜大了眼,他怔愣片刻,看向身邊人。
裴明憫綻開一個明朗的笑容:「真好。比我想過的最好的結果還要好。」
他也被帶得笑了笑,對方抬手拉著他的手臂,一齊出列聽宣。
不止進士們,就連朝官班列裏都響起一陣低低的議論。
同為魁首,即是兩個第一。大宣開國近兩百年,從未有哪一朝哪一科同時出過兩個狀元。
裴家小君子也就罷了,另一位卻籍籍無名!
直到讀卷官按例當場宣讀完兩份答卷,議論聲才漸漸消下去。
賀今行與裴明憫謝過天恩,站直身,禮官上前引兩位新科狀元入殿。
登上禦階,禮樂聲漸大。
沿路幾乎所有人都在打量兩人。
賀今行遇事總習慣多想兩分,他自認做文章不及明憫,也猜不透皇帝此舉用意。
但不管怎樣,路就在他腳下,他一步一步踏得穩當。
到得簷下丹陛,主考並兩位副考在這裏等他們。
一旁黃案上的銀盤裏盛著一枝枝粉白相間的桃李,怒放的花朵上猶帶晨間清露。
兩人拜過座師,秦毓章撿起花枝,插在了少年們的紗帽上,同時勉勵幾句。
身後讀卷官繼續唱道:「一甲第三名,江南路清河縣謝矜!」
及至殿內,行至禦階前,裴明憫與立於百官之首的裴孟檀對上視線,孺慕地笑了笑。
父親亦麵帶微笑,目光卻含著一絲隱憂。
他心下生出疑惑,麵上笑容不變,與賀今行一齊叩拜皇帝。
大殿華麗而威嚴,明間高台之上,明德帝倚於禦座,精神比早間好上許多。
「平身。」他把兩人叫起來,居高臨下打量一番,滿意地點頭:「不錯,都是年紀輕輕,一表人才。賞。」
兩個小內侍便端著托盤上前,盤裏是一套文房四寶。賀今行一直低眉垂眼,隻作拘謹狀,此刻也恭敬地接過,如蚊吶般道一聲「多謝公公。」
一甲第三名入殿,亦得了一模一樣的賞賜。
明德帝笑道:「謝家終於又出了個能看看的男兒郎啊。」
他把左右兩張答卷一齊撩在案上,「朕不選了,就兩個並列第一吧。」
「陛下?」王正玄懵了,急切道:「可從未有哪一朝哪一科出過兩個狀元啊。」
孟若愚也道:「這不合禮法,還請陛下三思。」
「不、合、禮、法。」明德帝把這四個字念了一遍,哂笑道:「那又違背了祖宗法製哪一條哪一句?這可是你們十來位考官一起評的結果啊。」
「毓章,你怎麽看?」
秦毓章整袖作答:「穆穆清禁,濟濟群英。鸞翔鳳集,羽儀上親。有群英薈萃,不分伯仲,是好事。」
「陛下乃天子,金口玉言便是天意。」他深深一揖:「陛下聖明。」
第076章 七十三
明德帝看完三甲,又挨著拆視了前十,略做名次變換,便神色疲倦地停下動作。
「不看了,就這樣罷,你們閱的卷,你們盯著拆。」
秦毓章三人領命:「是。」
「陛下歇歇,該進仙丹了。」順喜捧了一隻寶匣出來,輕聲細語伺候皇帝坐下。
內侍們圍著他,取水捧蜜,焚香打扇,持巾端盆,如眾星拱月。
諸吏皆垂目以避,快速地將剩下的答卷拆除彌封,交由考官核卷並登冊記檔。
一縷晨光很快將天色拉得透亮。
今日傳臚大典,朝官一大早便各具各位。
貢士們隨後而至,經儀製司引導,在崇和殿前的廣場上有序站列。
皆戴進士巾,穿大帶青羅袍,蹬皂靴。
隊列兩旁不遠,每隔五步,便有佩刀的黑甲禁軍持旗肅立。
再往上,崇和殿大氣莊嚴,紅牆黃瓦白玉階,涼風裏朝暉跳脫而溫柔。
賀今行站在隊列裏,輕輕唿出一口氣。
「緊張嗎?」與他相鄰的裴明憫輕聲問。前列的江拙也迴過頭來,臉頰帶著羞赧的紅,卻用亮晶晶的眼神看著他。
「這有什麽可緊張的?就是走形式的典禮,早點結束好到晚上鹿鳴宴。」晏塵水也記得壓低聲音。
他點點頭:「我很期待。」
「啪、啪、啪。」
靜鞭三響,前列兩人立即轉迴去,所有人都噤了聲,不自覺打直脊背。
丹陛大樂響起。
宣製官走到殿前黃案後,在所有貢士的仰視裏,展開手裏的帛卷。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歲次戊午年常科殿試,策天下貢士一百二十人,得一甲三人,賜進士及第;二甲三十九人,賜進士出身;三甲七十八人,賜同進士出身。」
洪亮的嗓音落下,進士們便一起整袖提袍,行跪拜大禮。
「學生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禮畢。賀今行隨眾起身,抬頭卻見宣製官仍站在原地,並未離開。
按流程應該到讀卷唱名,他微微皺眉。
卻聽宣製官繼續宣讀——
「今之殿試,鸞翔鳳集,朕心甚慰。漢中路稷州裴澗與漢中路遙陵鎮賀旻,製策各有千秋,難分伯仲;朕斟酌許久,決意不定高下,著二子同為魁首,賜緋羅冠帶。欽此。」
什麽?
賀今行猛地睜大了眼,他怔愣片刻,看向身邊人。
裴明憫綻開一個明朗的笑容:「真好。比我想過的最好的結果還要好。」
他也被帶得笑了笑,對方抬手拉著他的手臂,一齊出列聽宣。
不止進士們,就連朝官班列裏都響起一陣低低的議論。
同為魁首,即是兩個第一。大宣開國近兩百年,從未有哪一朝哪一科同時出過兩個狀元。
裴家小君子也就罷了,另一位卻籍籍無名!
直到讀卷官按例當場宣讀完兩份答卷,議論聲才漸漸消下去。
賀今行與裴明憫謝過天恩,站直身,禮官上前引兩位新科狀元入殿。
登上禦階,禮樂聲漸大。
沿路幾乎所有人都在打量兩人。
賀今行遇事總習慣多想兩分,他自認做文章不及明憫,也猜不透皇帝此舉用意。
但不管怎樣,路就在他腳下,他一步一步踏得穩當。
到得簷下丹陛,主考並兩位副考在這裏等他們。
一旁黃案上的銀盤裏盛著一枝枝粉白相間的桃李,怒放的花朵上猶帶晨間清露。
兩人拜過座師,秦毓章撿起花枝,插在了少年們的紗帽上,同時勉勵幾句。
身後讀卷官繼續唱道:「一甲第三名,江南路清河縣謝矜!」
及至殿內,行至禦階前,裴明憫與立於百官之首的裴孟檀對上視線,孺慕地笑了笑。
父親亦麵帶微笑,目光卻含著一絲隱憂。
他心下生出疑惑,麵上笑容不變,與賀今行一齊叩拜皇帝。
大殿華麗而威嚴,明間高台之上,明德帝倚於禦座,精神比早間好上許多。
「平身。」他把兩人叫起來,居高臨下打量一番,滿意地點頭:「不錯,都是年紀輕輕,一表人才。賞。」
兩個小內侍便端著托盤上前,盤裏是一套文房四寶。賀今行一直低眉垂眼,隻作拘謹狀,此刻也恭敬地接過,如蚊吶般道一聲「多謝公公。」
一甲第三名入殿,亦得了一模一樣的賞賜。
明德帝笑道:「謝家終於又出了個能看看的男兒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