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詩歌,如詩如歌。


    一首好詩,加上一個好的朗誦者,實在是讓人享受。


    李青蓮這一朗誦,真可謂是石破天驚、驚世駭俗,讓所有人都如癡如醉、如夢如幻,大大地開了眼界。


    那抑揚頓挫、高低起伏的語調,那飽含深情、至真至切的演繹,對於在場的眾人而言,無疑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奇體驗,恰似一陣春風拂過久旱的大地,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驚喜。


    在此之前,這塊大陸在文學領域,尤其是詩歌方麵,尚處於一個相對原始、蒙昧未開的狀態。


    稱得上好的詩歌,除了《詩經》中那些來自民間、不成體係的零散篇章,也就屈原的《離騷》以及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等為數不多的幾部作品能被視為佳作。


    然而,這些作品相較於李青蓮的《將進酒》,無論是在氣勢的恢宏磅礴、意境的深邃高遠還是情感表達的豐富細膩上,都顯得有些相形見絀、黯然失色。


    可以說,此刻李青蓮的出現,就如同在一片荒蕪幹涸的文學沙漠中,突然綻放出了一朵絢爛奪目、嬌豔欲滴的奇葩。


    他直接來了個王炸,給這個尚在蒙昧混沌中的文學世界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震撼,猶如一陣驚雷在平靜的湖麵炸響,掀起了驚濤駭浪。


    前麵那首《將進酒》,由馮去疾朗誦,雖說他也竭盡全力展現其中的韻味,但終究顯得比較呆板生硬,感情色彩相對單一淡薄。


    而後麵這首《將進酒》經由李青蓮親自朗誦,那效果簡直是有著天壤之別、雲泥之分。


    他的聲音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將每一個字都賦予鮮活的生命,讓詩句中的情感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洶湧衝擊著聽眾的心靈,令人心潮澎湃、難以自已。


    感情色彩變化多端且又與詩歌內容完美契合,時而激昂如熊熊烈火,燃燒著每一個人的熱情;時而深沉如幽靜潭水,引人深思;時而歡快如潺潺溪流,令人心生愉悅;時而悲憤如唿嘯狂風,讓人感同身受。


    這種極富感染力、震撼力的朗誦,怎麽能不說是一種極致的享受呢?


    哪怕其中有些詞語可能不大符合這塊大陸的實際情況,但是大多數內容還是能夠深深觸動眾人的內心,引起強烈的共鳴,猶如投石入水,激起層層漣漪。


    特別是那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仿佛一道耀眼奪目的閃電,瞬間照亮了每一個人的靈魂深處,使之熠熠生輝。


    不管是那些性格相對呆板木訥的老秦人,還是思想活躍、流派眾多的諸子百家們,都被這句詩中所展現出的豪放灑脫、不羈無畏的生活態度所折服,心馳神往、沉醉其中。


    老秦人聽著,腦海中浮現出在廣袤無垠的田野上,麥浪滾滾翻騰,他們在豐收的喜悅中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歡樂場景,那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歡樂,正是“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真實寫照。


    而對於諸子百家們來說,這句詩仿佛是對他們追求真理、堅持信念的一種鼓舞激勵,讓他們堅信自己的才華必有施展的廣闊舞台,不必為一時的困境而沮喪消沉。


    這句詩就像一顆充滿生機的種子,在每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蓬勃生長,激發著他們對自由、對理想、對美好生活的無盡向往與追求。


    一時間,整個場地都沉浸在這句詩所營造的豪邁奔放氛圍中,人們的臉上洋溢著激動與憧憬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心中那片廣闊無垠、燦爛輝煌的天地。


    接下來,一場激烈非凡、硝煙彌漫的爭搶環節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帷幕。


    理論上,這首詩該由逍遙子收入囊中,可其他人又怎能不眼紅心熱?前麵麵對馮去疾,他們或許還有所忌憚,不敢輕易爭搶,但麵對逍遙子,他們可就沒那麽多顧慮和忌憚了。


    首先發聲的是儒家代表齊魯三傑,隻見伏念拱手說道:“逍遙子前輩,道家提倡無為,對世俗諸事皆不甚在意,這首詩於道家而言,並無太大的實際用處。而我儒家研習詩書禮易樂,這首《將進酒》正可為我儒家學子提供全新的思考與深刻的感悟,應當歸我儒家所有。”


    逍遙子輕撫胡須,微微一笑,迴應道:“伏念先生此言差矣。道家雖倡導無為,但對於如此精妙絕倫的好詩,我們亦懂得欣賞與珍視收藏。詩歌之美,無分道家儒家,豈能因流派之別而輕易錯失?”


    就在此時,李斯踏入了這紛爭的戰場,他神色嚴肅,振振有詞:“馮去疾身為丞相能得一首詩,我李斯同為丞相,也理應有此同等的待遇。這《將進酒》應當歸我。”


    齊魯三傑聽聞,立刻調轉頭,與逍遙子站在同一戰線反對李斯。


    顏路義正言辭地說道:“李斯,你本為儒家弟子,卻棄儒從法,背信棄義。我儒家與你早已分道揚鑣,此詩斷不能落入你手。”


    張良也附和道:“沒錯,諸子百家在利益麵前當統一陣線,你李斯與我等並非一路人。”


    一時間,以李斯為主的老秦人與以儒家、道家為首的諸子百家展開了一場唇槍舌戰,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李斯目光淩厲,反駁道:“吾雖曾習儒,但如今奉法,法之嚴明,方能定國安邦。此詩於治國理政亦有啟示借鑒之處,當為我所用。”


    逍遙子冷哼一聲:“治國之道,非僅靠法令。詩歌能陶冶情操,滋養心靈,於國於民皆有益處,道家當得此詩。”


    伏念慷慨激昂:“我儒家倡導仁禮,詩歌可助傳播教義,教化萬民。此詩當歸儒家,以育後人。”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各執一詞。


    場麵愈發激烈,聲音此起彼伏,如洶湧澎湃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顏路據理力爭:“詩歌之美,在於其能引發內心的共鳴,儒家注重修身養性,此詩正合我意。”


    李斯毫不退讓:“法令之下,秩序井然,詩歌入秦,當為法治助力。”


    這場激烈的爭論持續不休,每個人都堅定地扞衛著自己的立場,試圖說服對方,將這首《將進酒》收入囊中,氣氛緊張而又充滿火藥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俠之馬甲狂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閑來垂釣碧溪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閑來垂釣碧溪上並收藏武俠之馬甲狂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