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是什麽?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本來,這場宴會旨在緩和老秦人與諸子百家之間的關係,氣氛原本融洽和諧,大家推杯換盞,相談甚歡,一片其樂融融之景。


    然而,就因為李青蓮這一首驚世駭俗、震撼人心的詩,局麵開始變得微妙起來,隱隱有矛盾爆發的危險苗頭在暗暗滋生。


    華夏人自古以來一直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傳統。


    當人們吃飽喝足,物質需求得到充分滿足之後,自然而然就會追求精神上的滿足與榮耀,這仿佛是刻在骨子裏的一種本能。


    在場的眾人,無論是土生土長的老秦人,還是初來乍到的諸子百家,在物質生活充裕富足的當下,都無比渴望獲得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


    這場宴會本就在青史上必定會留有一抹淡淡的痕跡,畢竟這是一次難得的各方相聚的盛事。


    但是,有了李青蓮這幾首如明珠般璀璨耀眼的詩,那便是濃重墨彩、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與其中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夠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屬於自己的獨特痕跡。


    就像逍遙子和馮去疾,他們直接被寫到詩裏,那他們的名字以後就會隨著這首詩的流傳一直流傳到後世。


    對於他們兩個而言,生前的事業尚未完成,但身後的名聲已然注定流傳千古。


    隻要他們不做那些敗壞名聲的事,那必定能夠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前麵的風光他們已經錯過,無法參與其中。


    但這後續的爭奪,他們卻誌在必得,勢在必爭。


    諸子百家這邊,儒家的代表們聚在一起,小聲商議著對策。


    伏念麵色凝重,說道:“此詩意義非凡,影響深遠,若能為我儒家所得,必能壯大我儒家之聲威,使其更上一層樓。”


    顏路點頭附和:“師兄所言極是,我們當全力以赴,絕不退縮。”


    老秦人那邊,李斯與幾位將領也在低聲交流。


    李斯目光堅定,語氣決然:“這詩必須落入我老秦人之手,絕不能讓諸子百家得逞,否則我等有何顏麵麵對大秦的列祖列宗?”


    將領們齊聲應和:“李大人放心,我等定當竭力爭取,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隨著爭奪的加劇,雙方的話語也愈發激烈尖銳。


    老秦人一方有人大聲說道:“這是在我大秦的土地上,詩自然歸我們!”


    諸子百家這邊立刻有人迴擊:“詩歌乃天下之共賞,豈有地域之分,怎可如此狹隘?”


    老秦人又道:“我大秦一統天下,這等好物自然當由我們優先。”


    諸子百家毫不退縮:“文化無國界,更無地域之限,人人皆有欣賞與擁有之權,怎能厚此薄彼?”


    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針鋒相對。


    話裏話外的火氣越來越重,氣氛愈發緊張。


    眼看局勢就要失控,壓不住了,仿佛一點即燃的火藥桶。


    作為東道主的扶蘇,原本滿心期待這場宴會能夠成為各方和諧交流、共築情誼的美好契機,能夠為大秦的繁榮昌盛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此刻眼前這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爭奪局麵,卻讓他心急如焚,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他深知,若是任由事態這般毫無節製地發展下去,好不容易營造出的和諧融洽氛圍將會瞬間毀於一旦,各方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那點脆弱的信任和友好也將蕩然無存,如同過眼雲煙般消散無蹤。


    扶蘇眉頭緊皺,如兩道緊擰的麻花,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滿心的憂慮都隨著這口氣排出體外,而後快步走到眾人中間,試圖平息這場即將失控、一發不可收拾的紛爭。


    他先是環顧四周,那目光中飽含著憂慮與急切,然後朗聲道:“諸位,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猶如洪鍾大呂,在嘈雜的爭論聲中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如同一股清流注入了混亂的局麵。


    眾人聽到扶蘇開口,都暫時停下了激烈的爭吵,將目光齊齊投向了他,那目光中帶著疑惑、期待與些許的敬畏。


    扶蘇繼續說道:“既然前麵已經說好要給逍遙子前輩,那就不能言而無信。這首詩的原稿理當歸逍遙子前輩。信用乃立身之本,基石之根,若是我們今日在此失了信用,日後又如何取信於天下,讓四海賓服?”


    “可是……”


    李斯欲要反駁,他的臉上滿是不甘,猶如煮熟的鴨子嘴硬,畢竟這樣一首絕妙的詩,他實在不想輕易放棄,那表情仿佛失去了最珍貴的寶物。


    扶蘇直接堵住他的話頭,鄭重說道:“民無信不立。我大秦之所以能有今日之輝煌成就,靠的便是守信二字。當年商君城門立木造就大秦帝國強盛開端,若今日為了一首詩而失信於人,那將來如何治理天下,讓萬民心悅誠服,衷心擁戴?”


    扶蘇的目光堅定而威嚴,直直地盯著李斯,那目光仿佛能洞察一切,看穿李斯內心的糾結。


    李斯以及其他的官員們在扶蘇的注視下,臉上一陣青一陣紅,猶如五彩斑斕的調色盤,心中的糾結與羞愧交織纏繞,讓他們如坐針氈。


    半晌之後,李斯深深地歎了口氣,猶如泄了氣的皮球,躬身一拜:“公子說的對,是李斯孟浪了,一時被豬油蒙了心,還望公子恕罪。”


    隨後,李斯又向逍遙子躬身一拜,誠懇說道:“李某失禮了,不該跟逍遙子前輩爭奪,還請海涵。”


    逍遙子撫著胡須笑嗬嗬道:“李大人能有此覺悟,給老夫麵子,那是老夫的榮幸。”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對於扶蘇的調解和李斯的認錯,表現出了寬容與大度,仿佛一位慈祥的長者。


    以儒家為首的諸子百家原本也在為這首詩據理力爭,但見局勢已經得到控製,並且詩能留在他們這邊,倒也沒有繼續爭奪。


    伏念拱手說道:“公子處事公正,不偏不倚,我等佩服。”


    扶蘇看到雙方的態度逐漸緩和下來,心中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如春風拂麵,溫暖人心。


    他高聲說道:“接著奏樂,接著舞,今天晚上不醉不歸。”


    隨著音樂再次響起,如仙樂飄飄,舞姬們重新翩翩起舞,那身姿婀娜多姿,如彩蝶紛飛。


    宴會的氣氛又逐漸熱鬧起來,如煮沸的開水一般。


    眾人推杯換盞,歡聲笑語,仿佛剛剛的爭執從未發生過,一切都恢複了和諧美好。


    扶蘇穿梭在人群中,與各方人士交談,進一步鞏固著這來之不易的和諧局麵,猶如辛勤的蜜蜂在花叢中忙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俠之馬甲狂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閑來垂釣碧溪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閑來垂釣碧溪上並收藏武俠之馬甲狂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