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半路母子,倒也母慈子孝,這些年來,馬家不留餘力地扶持二殿下,而二殿下亦不負眾望,於朝野中積攢了不容小覷的勢力,如今正值而立之年,在外人看來蔣文崢是個不爭不搶的溫潤君子,但孟漁知曉他的二哥有怎樣遠大的抱負。
「二哥。」孟漁喚著,走到窗邊,將手中的布老虎遞出去,「給嘉彥的。」
孟漁的幾位兄長除了五哥外皆已婚配,嘉彥是他二哥與二皇嫂的獨子,夫妻二人伉儷情深,兩人婚成多年,蔣文崢身邊始終隻有這麽一個妻子,並無側妃與妾室。
半年前,二皇嫂誕下小世子,取名嘉彥。
布老虎有圓滾滾的肚子,孟漁一見到這玩意就想到了吃飽奶的小嘉彥,即刻買下送禮。
蔣文崢笑著接過在手中把玩了會,「有心了。你二皇嫂知曉你喜歡吃她做的蓮藕桂花羹,今個兒特地讓我帶過來給你。」
孟漁眼睛發亮,走到食桌旁,果然見到了心心念念的美食,冰鑒裏還擺著滿滿的半融化的冰塊,他自個兒動手磨成冰碎,又加了蜂蜜攪進蓮藕桂花羹裏,吃起來冰涼滑膩,頓時解了他一路過來的燥熱。
他邊吃邊誇,含混道:「二皇嫂的手藝越發精進了。」
「你若是喜歡吃,改明兒到我府裏吃個夠。」
「我正好要去看看嘉彥,好幾天不見,不知他是不是又長大了?」
嬰幼兒一天一個模樣,談起兒子,蔣文崢越發溫和,「是長胖了些。」
兄弟二人入座,圍繞嘉彥說了些家常話,待孟漁吃了兩碗涼羹,卻遲遲不見今夜宴食的另一主角登場,頻頻地看向大門的方向。
蔣文崢笑言,「吏部事務繁多,至景耽擱了些時辰,應當快到了。」
孟漁心思被看透,不大好意思地笑笑,「我沒問他。」
蔣文崢不拆穿他的口是心非,見他又想拿勺子,抬手攔了下,「美食雖好,但蓮藕性寒,不可多貪。」
孟漁聽話地放下了手,喝了口涼水潤喉。
蔣文崢提起傅至景,就不得不講兩年多前的一樁往事。
那會兒孟漁認祖歸宗不到三個月,冬去春來,迎來新一屆的科舉。
傅至景自幼天資過人,書法、文章、體貌、談吐皆出類拔萃,是宜縣私塾裏老學究掛在嘴邊的得意門生,是同窗好友們奉為楷模的卓越學子,十二歲過府縣童試,成為方圓百裏最年幼的生員,十七歲參加鄉試,一舉拿下經魁,此乃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景,連宜縣的縣令都親自登門拜訪,祝賀其中舉。
傅家設宴款待鄉親,鞭炮響了一整天,街頭看相的先生說傅至景有狀元之貌,來日科考定當榜上有名。
孟漁時時刻刻記著這話。
二月末,春雨綿綿,三年一次的科舉來臨,考生如雨後春筍般匯聚在貢院門前。
依照大衡律例,科考共兩天一夜,考生需執布政使例文、鄉試文書、公據和路引證明身份,提前一天進入貢院候考。
傅至景在貢院裏大展身手,孟漁在府裏坐立難安,特地去了號稱最為靈驗的寺廟祭拜,求文曲星保佑傅至景高中,還求了簽。
第一支的簽文一看就不是什麽好話,孟漁覺得不可作數,添香油錢耍賴塞了迴去。
第二支簽文曰「開天闢地作良緣,日吉時良萬物全。若得此簽非小可,公行忠正帝王宣」。
樂嗬嗬的廟祝大讚乃上上好的好簽,「此簽萬事求謀俱吉利也。」
無論是算命先生的預言還是簽文註解,皆寓意著傅至景前程似錦,有萬裏之望。
揭榜那日,孟漁比傅至景還要激動,奮力擠到最前頭去,一眼就在紅榜上的前三甲看到了傅至景三個大字。
傅至景雖出身寒微,但天恩厚重,定不叫他明珠暗投。
殿試時已是九皇子的孟漁得了父皇恩準,躲在側殿看大殿上的傅至景揮毫潑墨,對答如流,彼時他的二哥和五哥亦在,皆在端詳新一批的進士。
二殿下蔣文崢待人接物仁厚不薄,孟漁與相識不久的二哥最為要好,挨著對方,問什麽就答什麽,把傅至景吹得天花亂墜,引得有一顆七竅玲瓏心的蔣文崢意味不明地問他,「真有那麽好?」
傅至景的好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但孟漁撞進兄長探究的視線裏,心底猛地跳一下,悻悻地道:「他是我的好友,我自然覺著他哪哪都好。」
好友——這便是、也隻能是孟漁和傅至景明麵上的關係。
衡國民風開放,男子與男子亦可婚配,稱之為結契,孟漁十七歲就與傅至景定情,也許更早,是以他一直以為總有一天他會與傅至景拜高堂喝合巹酒。
這一切都隨著孟漁成為皇子而改變。
衡國有律例,凡與皇子公主成婚者終生隻能做些文翰或禮儀之事,雖官拜三品,但並無實權,是地地道道的富貴閑人。
傅至景有淩雲意氣、風雲之誌,孟漁不忍他蹉跎一生,因而對外隻稱好友,絕不敢讓旁人知曉他們真正的情意。
半個時辰的功夫,殿試告一段落,傅至景被衡帝欽點為探花郎,任翰林院七品編修。
即便未能如同算命先生所言成為狀元,孟漁亦真心為傅至景感到歡喜,還沒高興幾天,一樁出乎預料的事件猶如晴天霹靂,把二人都打了個措手不及。
六公主自打遠遠在宮裏見了探花郎一麵,竟一見傾心,芳心暗許,差宮婢給傅至景送信,信中聊表仰慕之意。
「二哥。」孟漁喚著,走到窗邊,將手中的布老虎遞出去,「給嘉彥的。」
孟漁的幾位兄長除了五哥外皆已婚配,嘉彥是他二哥與二皇嫂的獨子,夫妻二人伉儷情深,兩人婚成多年,蔣文崢身邊始終隻有這麽一個妻子,並無側妃與妾室。
半年前,二皇嫂誕下小世子,取名嘉彥。
布老虎有圓滾滾的肚子,孟漁一見到這玩意就想到了吃飽奶的小嘉彥,即刻買下送禮。
蔣文崢笑著接過在手中把玩了會,「有心了。你二皇嫂知曉你喜歡吃她做的蓮藕桂花羹,今個兒特地讓我帶過來給你。」
孟漁眼睛發亮,走到食桌旁,果然見到了心心念念的美食,冰鑒裏還擺著滿滿的半融化的冰塊,他自個兒動手磨成冰碎,又加了蜂蜜攪進蓮藕桂花羹裏,吃起來冰涼滑膩,頓時解了他一路過來的燥熱。
他邊吃邊誇,含混道:「二皇嫂的手藝越發精進了。」
「你若是喜歡吃,改明兒到我府裏吃個夠。」
「我正好要去看看嘉彥,好幾天不見,不知他是不是又長大了?」
嬰幼兒一天一個模樣,談起兒子,蔣文崢越發溫和,「是長胖了些。」
兄弟二人入座,圍繞嘉彥說了些家常話,待孟漁吃了兩碗涼羹,卻遲遲不見今夜宴食的另一主角登場,頻頻地看向大門的方向。
蔣文崢笑言,「吏部事務繁多,至景耽擱了些時辰,應當快到了。」
孟漁心思被看透,不大好意思地笑笑,「我沒問他。」
蔣文崢不拆穿他的口是心非,見他又想拿勺子,抬手攔了下,「美食雖好,但蓮藕性寒,不可多貪。」
孟漁聽話地放下了手,喝了口涼水潤喉。
蔣文崢提起傅至景,就不得不講兩年多前的一樁往事。
那會兒孟漁認祖歸宗不到三個月,冬去春來,迎來新一屆的科舉。
傅至景自幼天資過人,書法、文章、體貌、談吐皆出類拔萃,是宜縣私塾裏老學究掛在嘴邊的得意門生,是同窗好友們奉為楷模的卓越學子,十二歲過府縣童試,成為方圓百裏最年幼的生員,十七歲參加鄉試,一舉拿下經魁,此乃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景,連宜縣的縣令都親自登門拜訪,祝賀其中舉。
傅家設宴款待鄉親,鞭炮響了一整天,街頭看相的先生說傅至景有狀元之貌,來日科考定當榜上有名。
孟漁時時刻刻記著這話。
二月末,春雨綿綿,三年一次的科舉來臨,考生如雨後春筍般匯聚在貢院門前。
依照大衡律例,科考共兩天一夜,考生需執布政使例文、鄉試文書、公據和路引證明身份,提前一天進入貢院候考。
傅至景在貢院裏大展身手,孟漁在府裏坐立難安,特地去了號稱最為靈驗的寺廟祭拜,求文曲星保佑傅至景高中,還求了簽。
第一支的簽文一看就不是什麽好話,孟漁覺得不可作數,添香油錢耍賴塞了迴去。
第二支簽文曰「開天闢地作良緣,日吉時良萬物全。若得此簽非小可,公行忠正帝王宣」。
樂嗬嗬的廟祝大讚乃上上好的好簽,「此簽萬事求謀俱吉利也。」
無論是算命先生的預言還是簽文註解,皆寓意著傅至景前程似錦,有萬裏之望。
揭榜那日,孟漁比傅至景還要激動,奮力擠到最前頭去,一眼就在紅榜上的前三甲看到了傅至景三個大字。
傅至景雖出身寒微,但天恩厚重,定不叫他明珠暗投。
殿試時已是九皇子的孟漁得了父皇恩準,躲在側殿看大殿上的傅至景揮毫潑墨,對答如流,彼時他的二哥和五哥亦在,皆在端詳新一批的進士。
二殿下蔣文崢待人接物仁厚不薄,孟漁與相識不久的二哥最為要好,挨著對方,問什麽就答什麽,把傅至景吹得天花亂墜,引得有一顆七竅玲瓏心的蔣文崢意味不明地問他,「真有那麽好?」
傅至景的好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但孟漁撞進兄長探究的視線裏,心底猛地跳一下,悻悻地道:「他是我的好友,我自然覺著他哪哪都好。」
好友——這便是、也隻能是孟漁和傅至景明麵上的關係。
衡國民風開放,男子與男子亦可婚配,稱之為結契,孟漁十七歲就與傅至景定情,也許更早,是以他一直以為總有一天他會與傅至景拜高堂喝合巹酒。
這一切都隨著孟漁成為皇子而改變。
衡國有律例,凡與皇子公主成婚者終生隻能做些文翰或禮儀之事,雖官拜三品,但並無實權,是地地道道的富貴閑人。
傅至景有淩雲意氣、風雲之誌,孟漁不忍他蹉跎一生,因而對外隻稱好友,絕不敢讓旁人知曉他們真正的情意。
半個時辰的功夫,殿試告一段落,傅至景被衡帝欽點為探花郎,任翰林院七品編修。
即便未能如同算命先生所言成為狀元,孟漁亦真心為傅至景感到歡喜,還沒高興幾天,一樁出乎預料的事件猶如晴天霹靂,把二人都打了個措手不及。
六公主自打遠遠在宮裏見了探花郎一麵,竟一見傾心,芳心暗許,差宮婢給傅至景送信,信中聊表仰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