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私塾學究誇讚「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傅至景拿到信的那一刻難得麵色驟變。
衡國人才如過江之鯽,探花郎三年一有,六公主卻是衡帝的掌上明珠,若真看上了傅至景,沒有靠山且未站穩腳跟的他再不願當這個駙馬爺也隻有認命的分。
既一定要當駙馬爺,為何不能是孟漁?
孟漁生怕被六公主搶先了,當即就要去殿前稟明父皇他與傅至景情意深重,請衡帝成全。
他不料會被傅至景攔下,驚慌之下愣愣地問:「你不願意與我結契?」
傅至景沉默片刻,將他抱在懷中安撫,一雙眼沉沉浮浮不知想的什麽。
斷絕如流的傅至景翌日便暗中約見了蔣文崢,一碰麵便掀袍跪地,擲地有聲道:「臣願一生追隨殿下,盡忠竭節,為殿下效犬馬之勞。」
孟漁不明所以地望著他的兄長,蔣文崢微笑地將他扶起來,「九弟,我知你二人兩情繾綣,但傅至景乃棟樑之材,來日定當出將入相,豈可庸碌一生?六妹一事你不必擔心,隻是往後也要委屈你,莫要阻了傅至景的大好前程。」
他已然忘記那日是何種心境,隻覺得他的二哥雖是笑著,卻叫人不寒而慄。
迴去的路上,傅至景同他道六公主的母家與馬皇後乃是遠房姻親。
孟漁在殿試對傅至景的一番誇讚卻惹來禍事,不僅暴露他與傅至景的匪淺關係,更令傅至景不得不向二殿下投誠,為二殿下所用——蔣文崢拿捏住傅至景的把柄,也就間接獲得了孟漁的站隊,而最緊要的是孟漁背靠劉家,此後起碼可以獨絕一貫保持中立的劉震川支持其他皇子的可能。
話雖如此,但也算因禍得福,有了二殿下相助,傅至景確實結交了不少同僚,行事亦便捷了許多。
而初識人心難辨的孟漁往後說話學會留三分餘地。
不過這兩年多來,蔣文崢對他倒是很不錯,所以他喚的每一句二哥是真心實意。
閑話家常,蔣文崢提起宗室裏有位侯爺前些日子指了門不錯的親事,半是玩笑半是試探地問道:「不知我可否能見到你與至景結契那日?」
孟漁警惕地抿了抿唇,笑著揚聲說:「我才不想與他結契呢,如今自由自在多快活。」
蔣文崢正欲開口,雅房的門傳來動靜,一眨眼的功夫,這場食宴的最後一個主人翁姍姍來遲。
傅至景還穿著朝服,顯然一結束公務就匆匆趕來,「讓二位殿下久候,臣來遲了。」
說著目光悠悠地掠了孟漁一眼,孟漁避開了他的視線,不知方才的話傅至景聽去了多少,但他說得應當無錯,傅至景既然要功名利祿,不甘心做庸庸碌碌的駙馬,他定令之遂心如意,親眼見證傅至景在大衡國高飛遠翔。
作者有話說
傅至景你小子不想結婚是吧,行,別後悔哦。
第4章
傅至景此番西下收穫頗多,不但擒了幾個貪官、繳獲大量白銀充盈國庫,還發現臨近西北一帶的一樁人參走私案似乎與五皇子有關。
人參量少而價昂,向來由國家統一出麵販售,但因利潤極高,民間不乏有為了錢財鋌而走險者。
傅至景奉皇命下各地補繳稅收虧空,抓了兩個揮霍民脂民膏的地方官,結果兩人態度囂張不知悔改,還一口一個在京都有人關照,威脅傅至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否則就要他丟了項上烏紗帽。
一路走來,傅至景不知被威逼利誘多少次,甚至幾次遇埋伏想要他知難而退,可受皇命鐵麵無私的傅按察使可不吃他們這一套,當即將兩人收監,親自嚴刑逼供,浸了鹽水的鞭子每打一下,貪生怕死的地方官就吐一點東西。
左吐一點,右吐一點,就是說不到點子上,傅至景沒耐心陪他們兜圈,剛拿燒紅的烙鐵靠近他們的眼睛,兩個貪官褲子就濕了大一片,終於肯說出庇護他們的京都高官是何人。
此人是京都都護府一個四品長史,傅至景曾與之打過照麵,對其印象並不深。
再往下審,牽扯出了走私案。
西北產人參,這兩個地方官暗中集結了一個挖采小隊,採得的人參據不上報,私下運到南方高價售賣,獲得的錢財拿來採購大批的江南織錦和刺繡品運迴西北兜售,這一來一迴兩頭賺錢,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此事非同小可,傅至景怕打草驚蛇,壓下了此次的審問結果,把兩人秘密關押,當即修書將長史的名字加急送往蔣文崢的手中,直至今日,才順藤摸瓜查出此長史與五皇子私下有往來。
雖然並無直接證據證明走私案與五皇子有關,但明日早朝,傅至景就會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麵呈上嚴審得來的口供,斬斷五殿下的一條尾巴,斷了他斂財的財路。
蔣文崢和傅至景在談公事,孟漁卻另有著重點,「你什麽時候遇的埋伏,有沒有受傷?」
他語氣焦急,惹得蔣文崢輕笑,「九弟關心則亂,至景身手敏捷,如何會遭了下等賊人的暗算?」
孟漁的眼睛在傅至景身上轉啊轉,想到前晚傅至景迴京,二人早已坦誠相見,他雖時不時閉著眼沒仔細看,但若對方受傷了,他定也能第一時間知曉。
他塞了滿滿一嘴魚肉低下了眼眸,「我隻是問問……」
二人談公事時大多數會避著孟漁,一來事關機密,多一人知曉就多一分危險,二來孟漁心性單純,不必要將他卷進這些風波當中,但今日談論之事隻差臨門一腳,因而並沒有太多的避忌。
衡國人才如過江之鯽,探花郎三年一有,六公主卻是衡帝的掌上明珠,若真看上了傅至景,沒有靠山且未站穩腳跟的他再不願當這個駙馬爺也隻有認命的分。
既一定要當駙馬爺,為何不能是孟漁?
孟漁生怕被六公主搶先了,當即就要去殿前稟明父皇他與傅至景情意深重,請衡帝成全。
他不料會被傅至景攔下,驚慌之下愣愣地問:「你不願意與我結契?」
傅至景沉默片刻,將他抱在懷中安撫,一雙眼沉沉浮浮不知想的什麽。
斷絕如流的傅至景翌日便暗中約見了蔣文崢,一碰麵便掀袍跪地,擲地有聲道:「臣願一生追隨殿下,盡忠竭節,為殿下效犬馬之勞。」
孟漁不明所以地望著他的兄長,蔣文崢微笑地將他扶起來,「九弟,我知你二人兩情繾綣,但傅至景乃棟樑之材,來日定當出將入相,豈可庸碌一生?六妹一事你不必擔心,隻是往後也要委屈你,莫要阻了傅至景的大好前程。」
他已然忘記那日是何種心境,隻覺得他的二哥雖是笑著,卻叫人不寒而慄。
迴去的路上,傅至景同他道六公主的母家與馬皇後乃是遠房姻親。
孟漁在殿試對傅至景的一番誇讚卻惹來禍事,不僅暴露他與傅至景的匪淺關係,更令傅至景不得不向二殿下投誠,為二殿下所用——蔣文崢拿捏住傅至景的把柄,也就間接獲得了孟漁的站隊,而最緊要的是孟漁背靠劉家,此後起碼可以獨絕一貫保持中立的劉震川支持其他皇子的可能。
話雖如此,但也算因禍得福,有了二殿下相助,傅至景確實結交了不少同僚,行事亦便捷了許多。
而初識人心難辨的孟漁往後說話學會留三分餘地。
不過這兩年多來,蔣文崢對他倒是很不錯,所以他喚的每一句二哥是真心實意。
閑話家常,蔣文崢提起宗室裏有位侯爺前些日子指了門不錯的親事,半是玩笑半是試探地問道:「不知我可否能見到你與至景結契那日?」
孟漁警惕地抿了抿唇,笑著揚聲說:「我才不想與他結契呢,如今自由自在多快活。」
蔣文崢正欲開口,雅房的門傳來動靜,一眨眼的功夫,這場食宴的最後一個主人翁姍姍來遲。
傅至景還穿著朝服,顯然一結束公務就匆匆趕來,「讓二位殿下久候,臣來遲了。」
說著目光悠悠地掠了孟漁一眼,孟漁避開了他的視線,不知方才的話傅至景聽去了多少,但他說得應當無錯,傅至景既然要功名利祿,不甘心做庸庸碌碌的駙馬,他定令之遂心如意,親眼見證傅至景在大衡國高飛遠翔。
作者有話說
傅至景你小子不想結婚是吧,行,別後悔哦。
第4章
傅至景此番西下收穫頗多,不但擒了幾個貪官、繳獲大量白銀充盈國庫,還發現臨近西北一帶的一樁人參走私案似乎與五皇子有關。
人參量少而價昂,向來由國家統一出麵販售,但因利潤極高,民間不乏有為了錢財鋌而走險者。
傅至景奉皇命下各地補繳稅收虧空,抓了兩個揮霍民脂民膏的地方官,結果兩人態度囂張不知悔改,還一口一個在京都有人關照,威脅傅至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否則就要他丟了項上烏紗帽。
一路走來,傅至景不知被威逼利誘多少次,甚至幾次遇埋伏想要他知難而退,可受皇命鐵麵無私的傅按察使可不吃他們這一套,當即將兩人收監,親自嚴刑逼供,浸了鹽水的鞭子每打一下,貪生怕死的地方官就吐一點東西。
左吐一點,右吐一點,就是說不到點子上,傅至景沒耐心陪他們兜圈,剛拿燒紅的烙鐵靠近他們的眼睛,兩個貪官褲子就濕了大一片,終於肯說出庇護他們的京都高官是何人。
此人是京都都護府一個四品長史,傅至景曾與之打過照麵,對其印象並不深。
再往下審,牽扯出了走私案。
西北產人參,這兩個地方官暗中集結了一個挖采小隊,採得的人參據不上報,私下運到南方高價售賣,獲得的錢財拿來採購大批的江南織錦和刺繡品運迴西北兜售,這一來一迴兩頭賺錢,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此事非同小可,傅至景怕打草驚蛇,壓下了此次的審問結果,把兩人秘密關押,當即修書將長史的名字加急送往蔣文崢的手中,直至今日,才順藤摸瓜查出此長史與五皇子私下有往來。
雖然並無直接證據證明走私案與五皇子有關,但明日早朝,傅至景就會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麵呈上嚴審得來的口供,斬斷五殿下的一條尾巴,斷了他斂財的財路。
蔣文崢和傅至景在談公事,孟漁卻另有著重點,「你什麽時候遇的埋伏,有沒有受傷?」
他語氣焦急,惹得蔣文崢輕笑,「九弟關心則亂,至景身手敏捷,如何會遭了下等賊人的暗算?」
孟漁的眼睛在傅至景身上轉啊轉,想到前晚傅至景迴京,二人早已坦誠相見,他雖時不時閉著眼沒仔細看,但若對方受傷了,他定也能第一時間知曉。
他塞了滿滿一嘴魚肉低下了眼眸,「我隻是問問……」
二人談公事時大多數會避著孟漁,一來事關機密,多一人知曉就多一分危險,二來孟漁心性單純,不必要將他卷進這些風波當中,但今日談論之事隻差臨門一腳,因而並沒有太多的避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