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周義還沒有想好要給女兒取個什麽樣的名字,遼東來信說烏桓蠢蠢欲動,朝廷準備要對烏桓用兵,這事管寧處理不了,要周義盡快歸還。


    周義屬於擅離職守,這要是出點什麽事情,周義不在任可是要被朝廷問責的。


    這個烏桓人也真是的,淨給周義找麻煩,好不容易迴趟家,前腳剛到家,後腳催歸的文書就到,還讓不讓人活了。牢騷歸牢騷,身為朝廷命官,肩負守土安民的責任,不是說撂挑子不不幹就可以撂挑子不幹了的。


    給典家娘子報了平安之後,周義幾人連忙啟程。


    等周義趕到遼東,幽州牧劉虞出兵的文書已經下達,離出兵的時間也隻有三日。好在這段時間劉備,典韋,張飛等人並未鬆懈,一直加緊練兵。大量流民擁入遼東,並不缺少兵源。


    “管先生,這次烏桓人為何進兵,你可知道?”剛迴來,許多情況需要了解。


    “府君,聽說是劉州牧許諾烏桓人的條件沒有達到。幽州因為要處理百萬災民的事情,消耗資源頗多,沒有能力再完成結盟時的承諾。所以烏桓人非常不滿,加上現在張純還在烏桓境內,蠱惑烏桓丘力居南侵。雖然單於踏頓並不讚同,可是也並未阻止。”管寧解釋說道。


    “這樣說,烏桓人就是喂不熟的狼,一旦滿足不了胃口,就提兵犯境。真當大漢是軟柿子捏了,看來要好好教訓教訓他們。”上次公孫瓚被圍時間不長,沒有耗盡烏桓人的資源,還有能力發動戰爭。


    任何事情都是有雙麵的影響,上次大漢固然沒有太大的損失,烏桓人同樣也沒有損失。不像曆史上丘力居因為圍困公孫瓚,弄得烏桓也筋疲力盡,不得不接受劉虞的詔安。


    “不過我還聽說,這次烏桓人南犯更主要是年初的時候被突厥人搶了一次,損失不小。所以想要在大漢這邊彌補損失。劉虞懸賞張純人頭,可是烏桓人包庇張純日久。劉州牧這才上書朝廷決定出兵烏桓。”管寧補充道。


    突厥人不好惹,大漢就好惹啦。大漢在這個時代有著絕對的自信,我不惹事,但是,你也別來惹我,要不然,要你好看。


    此次出兵,以公孫瓚為主,白馬義從加上騎兵共計三萬人馬。遼東出兵五千,右北平出兵一萬。右北平的兵馬都是步兵,遼東還好一些,兩千騎兵,三千步兵。


    為配合大漢出征,管寧在周義迴來之前已經決定不再從烏桓人手裏交易羊毛,把交易的對象主要放在鮮卑,扶餘等少數民族。


    經濟的戰爭也是戰爭的一部分,並且往往是先於軍事戰爭開打。軍事隻是最後的解決辦法。古代還沒開始打仗就先實行堅壁清野,就是經濟戰爭的開始。


    不過無論是經濟戰爭,還是軍事戰爭,都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個時候就看誰體量大,扛得住了。


    遼東這邊帶誰出征是個問題,大家都想要隨軍出征,競爭不下。


    誰給你們的自信,認為可以在烏桓人麵前討到便宜。


    可是也要留下人守衛遼東,遼東現在是剛剛起步,要是誰在此時給遼東捅一刀,對遼東就是個致命的打擊。遼東的邊疆形式複雜,周邊至少和五六個少數民族接壤,最怕的就是前麵打仗,後院起火。


    周義最後決定,典韋和劉備留下協同管寧守護遼東,其餘人出征。留下典韋純粹是典韋馬上功夫有所欠缺,典韋塊頭實在是太大了,騎馬趕路還行,在馬上打仗還是算了吧。


    劉備是武藝不行,並且劉備的工廠此時正在擴張,還需要劉備主持。這可都是劉備的心血,誰要是在此時破壞遼東的大好局麵,劉備第一個不答應。


    此次進兵是分頭出擊,說白了就是讓公孫瓚單幹,遼東和右北平的軍隊是為了牽製烏桓人兵力,讓烏桓人無法全力對付公孫瓚,起到分兵的目的。


    要不然讓步兵去追公孫瓚的輕騎,累死也追不上。


    周義一邊行軍,一邊思考著烏桓人的狀況。


    烏桓人的生存條件比大漢要惡略的多,北邊的匈奴人和烏桓人是世仇。


    烏桓人原來是匈奴人的奴隸,後來在大漢的幫助下遷徙到長城定居。條件就是要幫助大漢對付匈奴人。所以匈奴人最恨的不是漢朝人,而是烏桓人這個叛徒,時不時的會教訓一下烏桓人。這幾乎都成每一代匈奴單於的慣例了。


    烏桓人本就是在兩大強者之間求生存,一不留意就有滅族之禍。這次南侵也是想向劉虞要更多的好處,沒想到惹毛了劉虞。


    可是周義對此次進兵並不抱樂觀態度。


    孫子兵法曰: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講的是先勝後戰。


    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先獲得勝利條件,才會投入戰鬥。而打敗仗的軍隊總是先衝上去打,企圖在戰鬥中捕捉機會僥幸獲勝。


    雖然不知道具體的情形,可是公孫瓚為此準備了一年多,應該會有幾分把握。周義此次就是個後勤補給,打醬油的。


    這是戰爭前的形勢,是劉虞要考慮的事情。既然決定打,武將們就要全力以赴。雖然說可能是打醬油的角色,也要做完全的準備。戰場上的事情,誰說的準那。


    打仗除了戰前的形勢,臨場的指揮,虛實的判斷也很重要。


    一路上行軍倒是沒有什麽阻礙,順利的和右北平的軍隊會師。跟在公孫瓚的後麵能有什麽阻礙,都被白馬義從清理完了。


    兩軍相距十裏,互為犄角,穩步前進。


    公孫瓚此時是夏風得意馬蹄疾,一日奔行百十裏,漸漸的就和後麵的步軍拉開了距離。周義和右北平的將領也暗自著急,雖然大家都知道是讓你單幹,可是也沒說讓你孤軍深入。


    有心讓部隊輕裝前進,可是步兵就是再輕裝前進,也無法追上騎兵。那隻能看公孫瓚自己了,你要是失敗,說不了自己這一萬五千人也得交代在這裏。


    這日正在行軍,前麵遊騎領迴一人,一看就是白馬義從的裝扮,不過傷痕累累,滿身血跡。一見到周義就單膝下跪:


    “周將軍,救救我家將軍吧。”


    周義連忙問,是怎麽迴事?


    原來,公孫瓚出擊烏桓,連戰連捷,高歌猛進,一路追擊。直到丘力居出現,仇人見麵,分外眼紅。公孫瓚親自帶兵上陣,不成想中了埋伏,身中流矢。


    現在大軍退守白狼山,以險據守,烏桓人圍在山下,白馬義從是冒死衝出重圍求援。


    白馬將軍還真是出師不利,這是怎了?史書上說公孫瓚可是威震塞外,這可與事實不符啊,難道是公孫瓚知恥而後勇?


    管不了那麽多了,還是要把公孫瓚救出來。希望公孫瓚可以多堅持幾天,然後兵合一處,共同抗敵,才有可能全身而退。


    等周義率兵感到白狼山已經是五天之後。


    期間烏桓人也派兵前來阻攔,被趙雲,張飛率騎兵打退。雖然這次周義帶弩箭頗多,可是要用到烏桓主力身上。身處草原,弩箭用完了可是沒有補給的。


    烏桓人派兵前來,也有試探援軍實力的意思。周義令騎兵全力拚殺,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到援軍戰力不凡,烏桓人再想圍困白狼上已經不現實。兩麵對敵,烏桓並沒有那麽多的兵力,隻好從白狼山撤軍了。反而紮下大營,要和漢軍正麵對決。


    公孫瓚的軍隊從白狼山上撤下,兵合一處,將歸一家。


    公孫瓚本來受傷倒是不重,可是拖了十來天沒有處理,現在已經變得非常麻煩。現在的任務是靜養,不適合指揮軍隊了。在場的人中,周義的職位最高,又是朝廷的破虜將軍。軍隊的指揮權就此落在周義的身上。


    公孫瓚此次受傷是報仇心切,身先士卒,中了埋伏。


    白馬義從和遼西騎兵的主力並未損失。現在三方軍馬會與一處,比烏桓的人馬還多一些。


    烏桓人想要正麵對決一場,也整合周義心意。對麵也不是全部的烏桓主力,隻是丘力居的一部,不到三萬人。從各方得到的消息來看,其餘的烏桓部落也沒有前來助戰。


    看來大漢的高層和烏桓的高層已經達成共識,就是讓公孫瓚和丘力居對決一場,來為之前的紛爭畫上句號。


    公孫瓚勝則烏桓老老實實的為大漢抗擊匈奴人,不再犯邊。


    丘力居勝則劉虞要向烏桓許諾更多的條件。


    烏桓人怎麽算都是合適的,都能從大漢得來想要的東西。


    也不知道劉虞是怎麽算賬的,不過東漢一直都是這種戍邊策略。用一定錢財換取邊關安寧,在朝廷眼裏還是很劃算的。


    打仗對烏桓等少數民族來說是淨收益,對大漢來說是淨損失。


    周義很討厭這種被當做棋子的感覺,可是也沒有什麽辦法。


    天地如棋局,大家都是棋子,不過是那顆棋子更重要罷了。


    無論如何,今天都要與烏桓人做過一場。


    會獵白狼山。


    為了大漢邊境數十年的安寧,也為了讓反複的烏桓人付出代價,


    此戰,隻能勝,不能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創業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知識的搬運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知識的搬運工並收藏三國創業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