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軍,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


    天下最難的事情是什麽?就是上了戰場,雙方紮下大營,麵對麵一決勝負。


    與人相對而爭利,天下至難事也。


    周義來到這個時代也沒少打仗,但是真正的與敵軍擺開陣勢對決,嚴格意義上是第一次。無論是之前的突襲匈奴,火燒王庭;還是臨危受命,平定黃巾,都有很多計謀的成分。是在占據了比較有利的條件下才出征的,是做到了先勝後戰的。


    可是這次不同,一對一,正麵剛。


    和門相對,將合而爭利,兵家難事也。


    到了這個時候,兵法基本山都是扯淡。


    兵法說什麽,先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不用出兵,讓他自己投降。


    即使非打不可,也要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先預演,用五事七計來計算,贏麵比較大的時候再打。


    上戰場之前也要排兵布陣,應用奇正之變,使自己的軍勢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變幻無窮,把敵人搞得暈頭轉向。


    還要應用虛實之道,調動敵人在自己規定的時間,行軍到自己規定的地點,我軍以逸待勞,以實擊虛,以石擊卵,打敵人個落花流水。


    可是這怎麽可能,你懂得,敵人也懂;你會的,敵人也會;你在做的,敵人也在做。無論戰前怎麽的排兵布陣,鬥智鬥勇,到最後上了戰場,還是要真刀真槍剛上一場。


    就好比足球比賽,無論你射門前假動作再多,動作在華麗,晃到了多少人,如果臨門一腳踢飛了,一切白搭。沒有人可以靠假動作贏得比賽。


    所以太祖說過:“上了戰場,兵法全忘了。”


    狹路相逢勇著勝,敢於亮劍,正麵剛,莫認慫。


    遼西軍要為主帥報仇,求戰心切;


    遼東軍初入戰場,如初生牛犢;


    右北平飽受烏桓侵擾,為平邊患士卒視死如歸。


    三軍氣勢如虹,鬥誌高漲,此時不戰,更待何時。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白馬為證!


    白馬軍團首先發起衝鋒,遼西騎兵緊隨其後,伴隨著衝鋒的是漫天的箭雨。三千弩兵兩輪騎射之後,衝鋒的部隊就會短兵相接。


    如過可以從戰場上的上空俯瞰,就會看到兩支大軍,如衝擊波一樣相撞在一起,然後泯滅,泯滅,直到相容在一起互相廝殺起來。


    “真猛士也,白馬義從不愧是公孫將軍帶出來的騎兵。”中軍台上,周義看著英勇衝鋒的白馬義從,由衷的發出一聲敬畏的感歎。


    “德仁兄過獎了,此戰還要仰仗德仁兄。”公孫瓚閑不住,非要和周義一起觀看戰鬥。這畢竟是關乎公孫瓚命運的一場戰鬥,周義也就隨了公孫瓚的要求。並且公孫瓚畢竟是白馬義從的主帥,也能提高士氣。


    兩輪箭雨射完之後,周義傳令,弓弩部隊前移到剛才騎兵所在的位置。用拋物射法攻擊烏桓人的後軍和中軍。


    烏桓的中軍中,丘力居看到大漢的弓弩如蝗蟲一樣從天上飛來,忍不住的直罵髒話:“什麽時候漢人的弩箭可以用射這麽遠了。可惡的姓周的漢家小子,三番五次壞我好事。”


    心中咒罵歸咒罵,也得下令讓後軍兵線散開,密集的衝鋒陣型就是弩箭的靶子。可是中軍無法移動,隻得用盾牌死死的頂住。


    至於漢人的弩箭為什麽射的遠了,當讓是周義到了遼東之後,除了改善羊毛製品的工藝之外。周義還把弓弩的製作工藝做了小小的改動,沒太大的功效,就是弩箭可以在天上多飛一會。


    騎兵的衝鋒優勢被對衝掉之後,右北平的步兵也迅速被周義派上戰場。


    烏桓人後軍的衝鋒陣型已經散開,衝鋒的威力不如原來,步兵足矣可以應對。


    指揮右北平軍隊進入戰場的並不是之前周義見到的陳姓將領,而是一個更為年長的都尉。


    騎兵速度降下來之後,也隻是靠著個人的能力在戰鬥,可是右北平步兵不同。進入戰場,就是以一個小隊一個小隊為單位的。每個士兵之間配合,更為默契,結為戰陣。而小戰陣匯成一個大戰陣。有條不紊,進退有序。


    周義眼前一亮,沒想到右北平還有如此人才,步卒還有如此戰力。怪不得,戰前右北平的陳校尉信誓旦旦的說,右北平士卒可以獨當一軍。


    “公孫將軍,你可知右北平指揮戰鬥的是何人。”周不認識那個人,公孫瓚應該認識吧。


    “我也不知識何人,不過看他指揮戰鬥,張弛有度,鎮定自如,應該不是無名之輩。”沒想到公孫瓚也不認識。


    不知道是誰沒關係,這可是大大的加強了漢軍的戰力。足以改變戰場的格局,讓戰場的形式漸漸的向大漢傾斜。


    丘力居幾次想把後軍從新組成衝鋒的戰陣,可是都被周義的弩兵部隊打散。如果以散兵的形式衝進戰場,會被漢人步兵一個一個吃掉。


    最後丘力居狠下心來,帶著多傷亡的決心,讓部隊強行集結。隻要衝鋒起來,進入戰場,和敵人混戰在一起弓弩就不再起作用。


    “德仁,烏桓人的後備力量可是要動了。”公孫瓚對戰場的觀察還是有的,烏桓後軍剛有集結的苗頭,公孫瓚就發現了。


    “伯奎真是好眼力,也到了一絕勝負的時候了。”說完,周義傳令遼東騎兵出擊。


    遼東騎兵不多,隻有兩千人,作為後備力量。趙雲和張飛帶一個千人隊,顏良和文醜帶一個千人隊,早就躍躍欲試,按捺不住。


    趙雲,張飛,顏良,文醜得令,四馬當先,率領手下部隊衝進戰場。遼東騎兵的任務是讓烏桓的騎兵減速,把烏桓人拖入戰場。


    遼東四將,勢不可擋,兩千騎兵硬是抗住五千烏桓騎兵的衝擊,圓滿的完成任務。


    張飛一邊殺敵還一邊挑釁趙雲:“雲小子,上次輸給你,是個意外。我們在戰場上再分個勝負,看誰殺敵數量多。”


    “好,比就比,誰怕誰。”趙雲應答一聲,手底下沒有閑著,說話間又刺死兩個敵人。


    顏良和文醜相視一笑,這兩個人,都是好戰分子,不過咱們兄弟也不弱。


    兵力都投入了戰場,戰鼓擂東,殺聲震天,鮮血染紅了草原。戰場就如一個巨大的磨盤吞噬著雙方士兵的性命。


    中軍台上,周義的目光越過激戰的戰場,落在丘力居的身上。


    “就剩下你我沒有下場了,怎麽樣,對決一場?”


    不知是偶然還是默契,或者是丘力居感受到了周義的挑釁,竟然率領中軍衝了過來。周義也毫不退縮,把指揮權交個公孫瓚,跨上萬裏煙雲,帶上周倉和親衛迎著丘力居衝去。


    胡人都有所謂的群狼戰術,關鍵時刻全線壓上,生死在此一搏。由此可見胡人的作戰風格,強悍不留餘地。勝則生,敗則亡,頗有背水一戰的意思。


    這也是草原的風格,軍隊來自於一個一個的從屬部落,如果戰死,則相當於部落全部失去,女人和牛羊都會別的部落吞噬。即使僥幸逃的性命,迴去沒有實力做依靠,也是死路一條。這就是草原上的生存法則,也是草原胡人戰鬥兇猛的原因之一。


    勝則擁有一切,敗則失去一切。


    丘力居直接對上周義:“遼東太守,我們對決決定這場戰爭勝負如何。”沒想到丘力居漢語說的還不錯,直到現在周義周義對突厥語還是半生不熟。


    “你們挑起戰爭,想要結束就結束。戰爭一旦開啟,就要付出代價。至於你的提議,就是我答應,身後的大漢軍民也不會答應。別妄想了。”雖然周義對自己的武功也有著自信,可是漢朝的決策機製決定,周義沒有辦法答應丘力居。


    “殺!”


    “殺!”


    周義和丘力居同時高喝一聲戰在一起。


    一個是東胡第一猛士,一個是大漢最耀眼的將星。


    丘力居的路數和典韋差不多,不過要比典韋兇狠。典韋天天給周義做陪練,周義對付這類武將的經驗倒是十足。


    以快打慢,不求一次分出勝負,而是要用時間耗死丘力居。


    漸漸的丘力居身上出現傷口,雖然不大也不致命,但是很多。交戰幾招,這個東胡第一猛士的身上就會多出一個傷口。


    丘力居是越打越心煩,不光是自己長久拿不下周義,還受了一身的傷,雖然不致命,可是影響移動。更是因為戰場上烏桓人已經落入下風。等漢人形成優勢兵力,烏桓人落敗也隻是時間問題,而自己落敗也隻是時間問題。


    想到這裏,丘力居幹脆扔下兵器,投降,不打了。


    再打整個部族都要毀滅,投降大漢還有可能有條活路。


    周義當然樂見其成。戰爭已經死了太多的人了,這可都是大漢的精英,死在這裏太虧了。既然丘力居無條件投降,再好不過。


    烏桓人以兩萬傷亡,一萬被俘虜的代價為此次犯邊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漢軍的傷亡雖然不足兩萬,可是公孫瓚的騎兵隻剩下一萬四千人。遼東軍損失倒不是太嚴重,可是右北平的步卒損失有三成。


    戰爭都是殘酷的,種族的生存戰爭更是殘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創業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知識的搬運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知識的搬運工並收藏三國創業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