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到此處,閆閣老再次擦拭紅腫的老眼,低頭不語。
如此委婉,如此含蓄,如此情真意切,仿佛真是犬馬戀主之情,全然出於至誠;大抵先帝泉下有知,也該感動;而其言下之意,同樣昭然若揭——顯然,皇權更迭後朝局必然巨變,一向與裕王往來不多的閆黨已經要思危思變,從風口浪尖退步抽身而去。
數年首輔,獨掌大權(好吧,有世子拚命內卷,閣老不掌權也不成),閆分宜也算是富貴尊榮之至,足可告慰平生;而先前哭靈之時搶先擁立的功勞,就算裕王上位,大概也不能平白抹殺。如此一來,前後的事體都已安置妥當,那思來想去,當然要迅速開溜,將遺詔這燙人的山芋甩出去才算妥當。
殿閣中靜了片刻,裕王終於開口:
「那就請閣老先休息吧;閣老是前朝的老臣,正要為國珍重才是。」他低聲道:「至於遺詔的事情,就煩請許閣老掌總,會同內閣……內閣及外事處商議,先擬一個稿子來我看。」
在此頃刻之間,裕王已經做好了謀劃。閆閣老退後內閣就不能再有大動作,讓許少湖接替首輔,也算是平穩過渡的良策。當然,以他本心而言,肯定是希望自己貼心貼腸的好老師高肅卿能立刻上任秉持朝政;但高肅卿到現在也隻有個「內閣行走」的名分,並非正式的內閣閣員,還得讓許少湖過渡幾年,才能順利上位。
……至於所謂「外事處」嘛,則純粹隻是酬功而已。如今哭完了裕王腦子也清醒了,知道沒有世子沒有張太嶽拚死拚活及時傳信,今日的結局還很難預料。如今大局已定,當然要犒賞有功之臣。考慮到張太嶽那年輕得實在過分的年紀(三十幾歲!),在遺詔名單中單獨排列實在過於驚人,所以幹脆將外事處全部拉進起草小組,正好遮人耳目。
當然,這樣一來,外事處的地位就未免大大加強,強得實在有些過頭了……從高祖皇帝設立大學士諮政開始,到宣宗末年三楊當軸執政,內閣花了五十年才登堂入室,居中用事,定六部於一尊;而如今,外務處這個小小的臨時機構才成立五年不到,居然也同樣擁有了參預大事的權限!
一念及此,許閣老百感交集,真是莫辨滋味。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縱使如今心願得償,已然有了問鼎首輔的資格,但看一眼跪伏在眾人之後,嫩得好似一把水蔥的張太嶽,許閣老仍舊大覺惆悵。
不過,現在是沒有還價的餘地了。許閣老垂下頭來:
「臣遵旨。」
·
遺詔需要仔細斟酌,所以一幹人等退入寢殿外的小小耳房,將主殿讓給天家兄妹。現在,先帝的子女要擦幹悲痛欲絕的眼淚,開始商議如何保住這天下獨一份的家業了——這是朱家自己的家事,外人當然不方便旁聽。
寢殿的耳房是飛玄真君修道的密室,精緻華美之至;因為事出突然,各種裝飾來不及撤去,還能看到屏風後供奉著的三座煊赫神牌,依舊是金雕玉飾,龍飛鳳舞,恭敬陳列著飛玄真君萬壽帝君清妙帝君三個神號,極有居高臨下的氣勢;隻不過想一想如今還躺在隔壁的大行皇帝,諸位重臣也隻有默然垂頭不語;如若環視四麵的香爐葉冠,再稍稍迴憶當初侍奉先帝恭撰青詞、服用丹藥的光輝歲月,那尷尬詭異之情,大概就要油然而生了。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嗚唿!
許閣老在神位下立了一陣,似乎是在追憶往昔與閆閣□□同逢迎先帝的崢嶸歲月;如此醞釀了片刻情緒,方才慢慢開口:
「大行皇帝禦極五十年,聖文神功,嘉謨嘉讞;盛德巍巍,民不能名。我等秉承嗣皇帝的意思恭撰遺詔,還是要說公道話才好。」
聽到這一句話,大家神色各異,表情都頗為古怪。李句容李閣老城府深厚,倒還能夠調和;如高肅卿張太嶽等閱歷稍淺的,那真是忍耐不住,直接望向了剛剛接任首輔的許少湖,幾乎要閃出驚駭詫異的神色。
——不是吧,您老這要清算先帝了?
大家都是文字裏滾出來的,千年的狐狸誰也別和誰談聊齋,當然立刻就能聽懂許少湖文字裏的陰陽怪氣。聖文神功之類的廢話不必細數,什麽由叫「民不能名」?——「民無能明」者,本是孔子稱讚堯帝的話,說堯以無為而治天下,處處都符合大道;百姓雖然蒙獲庇佑,卻不能說出天子具體的功業;所謂蕩蕩巍巍,則天法道。但以此而稱頌大行皇帝,那又是在暗示什麽?
大行皇帝的功德實在太偉大了,大到天下人都不知道先帝有何德行?
無論怎麽說,這個評價,這個評價,也實在太——太合適了!
敗則含恨於心,勝則反攻倒算;在被飛玄真君摧折侮辱十餘年後,在被迫寫青詞服丹藥虛與委蛇十餘年後,在臨淵履薄戰戰兢兢十餘年後,圓滑老辣、笑麵迎人,看似已經被打磨得絕無一絲稜角的許少湖終於發起了絕地反擊,為真君送上了終結的大招。
——看好了先帝,這就是許閣老最後的波紋!
磨牙吮血、含羞忍辱,在皇帝的威嚴下苦苦忍耐到今日,真不知許閣老深自壓抑,費了幾多養氣的功夫!但無論如何,許閣老的試探達到了預料中的效果,在聽到這樣明白無疑的陰陽怪氣後,在場眾人沉默片刻,居然沒有人開口反駁。
如此委婉,如此含蓄,如此情真意切,仿佛真是犬馬戀主之情,全然出於至誠;大抵先帝泉下有知,也該感動;而其言下之意,同樣昭然若揭——顯然,皇權更迭後朝局必然巨變,一向與裕王往來不多的閆黨已經要思危思變,從風口浪尖退步抽身而去。
數年首輔,獨掌大權(好吧,有世子拚命內卷,閣老不掌權也不成),閆分宜也算是富貴尊榮之至,足可告慰平生;而先前哭靈之時搶先擁立的功勞,就算裕王上位,大概也不能平白抹殺。如此一來,前後的事體都已安置妥當,那思來想去,當然要迅速開溜,將遺詔這燙人的山芋甩出去才算妥當。
殿閣中靜了片刻,裕王終於開口:
「那就請閣老先休息吧;閣老是前朝的老臣,正要為國珍重才是。」他低聲道:「至於遺詔的事情,就煩請許閣老掌總,會同內閣……內閣及外事處商議,先擬一個稿子來我看。」
在此頃刻之間,裕王已經做好了謀劃。閆閣老退後內閣就不能再有大動作,讓許少湖接替首輔,也算是平穩過渡的良策。當然,以他本心而言,肯定是希望自己貼心貼腸的好老師高肅卿能立刻上任秉持朝政;但高肅卿到現在也隻有個「內閣行走」的名分,並非正式的內閣閣員,還得讓許少湖過渡幾年,才能順利上位。
……至於所謂「外事處」嘛,則純粹隻是酬功而已。如今哭完了裕王腦子也清醒了,知道沒有世子沒有張太嶽拚死拚活及時傳信,今日的結局還很難預料。如今大局已定,當然要犒賞有功之臣。考慮到張太嶽那年輕得實在過分的年紀(三十幾歲!),在遺詔名單中單獨排列實在過於驚人,所以幹脆將外事處全部拉進起草小組,正好遮人耳目。
當然,這樣一來,外事處的地位就未免大大加強,強得實在有些過頭了……從高祖皇帝設立大學士諮政開始,到宣宗末年三楊當軸執政,內閣花了五十年才登堂入室,居中用事,定六部於一尊;而如今,外務處這個小小的臨時機構才成立五年不到,居然也同樣擁有了參預大事的權限!
一念及此,許閣老百感交集,真是莫辨滋味。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縱使如今心願得償,已然有了問鼎首輔的資格,但看一眼跪伏在眾人之後,嫩得好似一把水蔥的張太嶽,許閣老仍舊大覺惆悵。
不過,現在是沒有還價的餘地了。許閣老垂下頭來:
「臣遵旨。」
·
遺詔需要仔細斟酌,所以一幹人等退入寢殿外的小小耳房,將主殿讓給天家兄妹。現在,先帝的子女要擦幹悲痛欲絕的眼淚,開始商議如何保住這天下獨一份的家業了——這是朱家自己的家事,外人當然不方便旁聽。
寢殿的耳房是飛玄真君修道的密室,精緻華美之至;因為事出突然,各種裝飾來不及撤去,還能看到屏風後供奉著的三座煊赫神牌,依舊是金雕玉飾,龍飛鳳舞,恭敬陳列著飛玄真君萬壽帝君清妙帝君三個神號,極有居高臨下的氣勢;隻不過想一想如今還躺在隔壁的大行皇帝,諸位重臣也隻有默然垂頭不語;如若環視四麵的香爐葉冠,再稍稍迴憶當初侍奉先帝恭撰青詞、服用丹藥的光輝歲月,那尷尬詭異之情,大概就要油然而生了。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嗚唿!
許閣老在神位下立了一陣,似乎是在追憶往昔與閆閣□□同逢迎先帝的崢嶸歲月;如此醞釀了片刻情緒,方才慢慢開口:
「大行皇帝禦極五十年,聖文神功,嘉謨嘉讞;盛德巍巍,民不能名。我等秉承嗣皇帝的意思恭撰遺詔,還是要說公道話才好。」
聽到這一句話,大家神色各異,表情都頗為古怪。李句容李閣老城府深厚,倒還能夠調和;如高肅卿張太嶽等閱歷稍淺的,那真是忍耐不住,直接望向了剛剛接任首輔的許少湖,幾乎要閃出驚駭詫異的神色。
——不是吧,您老這要清算先帝了?
大家都是文字裏滾出來的,千年的狐狸誰也別和誰談聊齋,當然立刻就能聽懂許少湖文字裏的陰陽怪氣。聖文神功之類的廢話不必細數,什麽由叫「民不能名」?——「民無能明」者,本是孔子稱讚堯帝的話,說堯以無為而治天下,處處都符合大道;百姓雖然蒙獲庇佑,卻不能說出天子具體的功業;所謂蕩蕩巍巍,則天法道。但以此而稱頌大行皇帝,那又是在暗示什麽?
大行皇帝的功德實在太偉大了,大到天下人都不知道先帝有何德行?
無論怎麽說,這個評價,這個評價,也實在太——太合適了!
敗則含恨於心,勝則反攻倒算;在被飛玄真君摧折侮辱十餘年後,在被迫寫青詞服丹藥虛與委蛇十餘年後,在臨淵履薄戰戰兢兢十餘年後,圓滑老辣、笑麵迎人,看似已經被打磨得絕無一絲稜角的許少湖終於發起了絕地反擊,為真君送上了終結的大招。
——看好了先帝,這就是許閣老最後的波紋!
磨牙吮血、含羞忍辱,在皇帝的威嚴下苦苦忍耐到今日,真不知許閣老深自壓抑,費了幾多養氣的功夫!但無論如何,許閣老的試探達到了預料中的效果,在聽到這樣明白無疑的陰陽怪氣後,在場眾人沉默片刻,居然沒有人開口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