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無聲地吸了口氣。


    「……那就怪不得了。」他喃喃道。


    是的,這就怪不得了。金融市場的特徵之一就是可以容納巨量的資本。沿海的海商沒有一個能吃下這幾百萬兩銀子的股份,但由英吉利銀行及荷蘭商會等運轉的南洋金融市場,卻可以輕鬆接納這一筆高額的投資。以此看來,什麽邵氏的商船還隻是小打小鬧,估計真君大半的本錢,都投進了相關的股票債券裏。


    所以,這也無怪乎馮太監敢氣勢洶洶,上門逼迫中樞開戰。金融這玩意兒利潤大風險也大,要是操作上一個失誤,不但真君的本錢瞬間輸光光,恐怕還要倒欠上幾百萬兩——到了那個時候,老道士利潤保不住不說,連養老的本錢都要倒折出去。


    先進生產力也有先進生產力的害處,這就是其中之一。


    當然啦,一般的老頭老太被騙了養老金,也就隻能在派出所銀行打打滾;但真君可就不同了,一旦察覺到辛苦投資的養老金有賠本的風險,馬上就可以重拳出擊,叫南洋的金融資本家品嚐品嚐老朱家還不完的恩情。普天之下,有誰能a了皇帝的錢跑路?!


    朕的錢!都是朕的錢!


    ——一念及此,真君那熟悉的怒吼仿佛也在耳邊環繞了。世子緩緩轉頭,看到了神色各異的幾位屬下。


    「……既然如此,那絕不能善罷甘休。」他斟酌良久,低聲開口:「以我的見解,恐怕還是要大打。太嶽,到時候宣戰的文書,多半還要勞煩你,你最好提前有個稿子。」


    張太嶽立刻起身,行禮稱是,又道:


    「稿子的大意,還要請世子指點。」


    「沒什麽好指點的,既然是大戰,就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模版吧,把西班牙的罪行著重敘上幾筆即可。」世子想了想:「寫好之後再發給閆、許、李幾位過目,我就不看了。」


    張太嶽點頭領命。世子又看向高學士:


    「我的這一番意思,還請學士轉告裕王。」


    高學士連連頷首,神色頗為喜悅——願意在大事上互通有無,意味著穆國公府向儲君釋放了極大的友善;在現在皇帝幽閉朝政詭譎的時候,這一點的意味極為重要。


    世子又沉吟了片刻,才看向身側坐立不安的閆小閣老。小閣老趕緊起身,神色頗為尷尬。方才眾人對談,沒有一人提及他閆東樓;但這種迴避卻恰恰是微妙的凸顯,心照不宣的共識——事實上,大家都明白,皇帝久居深宮,又從是哪裏來的渠道,能輕鬆將幾百萬兩轉移在外,大搞金融投機的?


    看來小閣老在英吉利銀行混了一年,手腕的確增長了許多嘛。


    眼見世子默默看來,小閣老有點汗流浹背了:


    「先前,先前聖上的確……」


    「先前的事情已了,現在就不必多提了。」世子揮一揮手,攔住了他的話:「聖上願意嚐試洋人的先進金融,那也是好事嘛。」


    ——當然,皇帝居然膽大到一開就是幾百萬,那也疑似有點太先進了。但幾百萬都扔出去了,臣下又為之奈何?木已成舟,現在重要的是其他的事情。


    世子停了一停,左右一望,高、張二位心領神會,立刻假託內急,紛紛離座出門。等到腳步遠去,穆氏才輕聲開口:


    「……我聽說,英吉利銀行有交易黃金的渠道?」


    閆東樓愣了一愣,才遲疑迴話:


    「的確有,但那都是大宗的買賣……」


    大資本當然不可能做小裏小氣的金銀生意,銀行商會的所謂黃金貿易,同樣也是金融操作的一種。大量資金往來買賣,並不是真的需要黃金,而僅僅隻是借金銀的漲跌牟利而已。


    「那就好。」世子道:「既然如此,就煩請東樓兄留意,在對西班牙開戰的上諭明發之前,買入黃金,買得越多越好,不必吝惜本錢。」


    「為何……」


    閆東樓剛剛說完,便直接咽下了後半句話——亂世黃金,盛世古董;戰亂一起,黃金的需求當然大增;隻要提前摸準了需求,那當然……


    「此外,還請東樓兄把消息轉告給儒望。」世子微笑道:「我想,他應該明白該怎麽做。」


    ·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天下的事情,懂的都懂。


    第142章 交戰(上)


    初春的寒氣剛剛散去, 大安與西班牙之間的火藥味就驟然濃厚了起來。


    按照中原的慣例,在正式撕破臉之前要長篇大論的髮小論文,沉痛陳述自己的寬厚仁德及對手的無恥下流, 籌備輿論挑動士氣,穩穩地站好道德高地。而此次的文宣攻勢由翰林院學士、外務處行走大臣張太嶽總負責,長久構思, 窮盡翰墨, 則更有迴環曲折、盪氣迴腸之精深奧妙。上諭煌煌大作,就是將來史書工筆, 恐怕也能選入經典文集的。


    二月十二日, 內閣、外務處明發上諭,奉勸西班牙人, 「懸崖勒馬」、「勿造大逆」。


    二月二十三日,內閣恭聆聖訓,再發上諭, 列舉西班牙人侵略沿海、扶持倭寇、劫掠商船的種種罪行,痛斥曰:「是可忍,孰不可忍」!齊公復九世之讎, 《春秋》大之;西人跋扈至此, 真以為中夏無人乎?


    三月五日,朝廷的怒氣槽終於蓄滿,果斷髮出最後一道上諭, 相比起先前的洋洋灑灑, 這一次就要簡潔明了許多,隻是聲稱事已至此, 無可迴轉;西人自作自受,勿謂言之不預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傻二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傻二瘋並收藏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