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道上諭依次升級, 邏輯嚴密,環環相扣,盡顯傳統政治的嚴謹與縝密。但這樣精心琢磨的聖旨明發給東南亞的洋人,那就有些俏媚眼拋給瞎子看了;西班牙人倒是通過情報渠道拿到了旨意全文,但費力翻譯之後依舊是一頭霧水,不明所以。
雖然盤踞呂宋已久,但因為外來殖民者對本土帝國某種根深蒂固的輕視,西班牙人並沒有花力氣了解這個盤踞東方,封閉保守已久的霸主;他們往來經商,手上倒也有幾個翻譯,但這一迴的旨意由翰林學士張太嶽精心斟酌而成,駢四驪六,極盡鋪排;用典深奧,文詞淵深;區區尋常文人,不要說讀懂那些動輒《春秋》、《尚書》的典故,就是聖旨中用的字都有大半認不得。南洋的資本家們在這幾篇古文上折騰了很久,但直到大安的艦隊奉命自天津、浙江出發,所有人才恍然大悟:
——喔,要開打了呀。
在這一點上,就能看出消息靈通的好處了。英吉利銀行高級主管儒望先生總領東方各國的商貿事務(沒錯,儒望又升了),對此就深有體會。他當然也讀不懂中國人的古文,但早就從特定渠道收到了消息,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讀到「懸崖勒馬」時,他已經秘密籌集好了資金;讀到「是可忍,孰不可忍」時,開始將本錢分筆投入東南亞及天竺的黃金市場中;等到最後的「勿謂言之不預」明發,儒望終於一擲千金,直接all in!
區區幾場海戰又算得什麽?在浩蕩金融戰場上,大家也要痛痛快快做一場!
事實的發展絲毫不出意料。在正常情況下,南洋的黃金價格非常穩定,大概是一萬錢換一兩黃金,或者說十兩銀子一兩金;但中西開展的消息傳出之後,南洋的金價隨之上揚,在一個月之後就抵達了一萬五千錢的大關。
一萬五千錢一兩黃金!區區一個月之內,儒望投下的本錢就漲了百分之五十!
但這是終點嗎?不,這當然不是終點。四月十六日,自浙江出發的興獻皇帝號與西班牙海軍主力旗艦遭遇,雙方展開激烈炮戰;在被改進型號的飛玄真君號火箭狂猛轟擊兩個半小時之後,西班牙艦隊大敗虧損,五艘主力的風帆戰艦沉沒,三艘巡防艦擱淺,主力艦隊亦受創嚴重,不能不舉白旗請求投降,被直接押赴入福建港口。四月二十五日,戰場結果傳遍南洋上下,頂級資本大為震動;原本已經漸漸平復的金價再次上揚,迅猛突破了一萬八千錢的大關。
五月十日,在廣東一帶為商船護航的興獻皇後號主動追擊前來進犯的西班牙風帆炮艇編隊,於濠江附近海域交戰。因為風向的緣故,此次戰爭持續不久,興獻皇後號也隻是小勝而已;但這場衝突爆發的地點基本就在各殖民資本的眼皮子下頭,效果仍然非同凡響——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身臨其境之後,對戰爭及混亂的恐懼再次激增。黃金等硬通貨第三次上升,金價站穩了兩萬錢的大關。
五月下旬、六月中旬、六月下旬,七月——三個月裏中西方大小海戰將近十次,勝負成算各有計較,但總的來說,還是大安一方占據了巨大優勢。
在正常戰爭的第一階段,作為縱橫四海的無敵艦隊,西班牙人的海軍先前還敢在任何海域肆意進出、耀武揚威,甚至以艦炮炮擊缺乏防備的海岸,力圖逼迫中國屈服;但正麵交鋒慘敗之後,艦隊就不能不集結自保,力圖以數量的優勢來維護軍事上的安全,被迫進入戰爭的第二階段;可數量上的優勢無法抵禦技術上的差距,被塞滿鐵釘火油的萬壽帝君號問候過幾輪之後,西班牙人隻能退守到戰爭的第三個階段——他們龜縮入幾條絕對安全的航線,依靠殖民地火力的支援威懾敵軍,勉強控製著航海的要道。
西班牙人一退再退,中國人一進再進,南洋原有的秩序動盪混亂,金價也水漲船高。一萬八千,兩萬,兩萬三千,兩萬六千——在戰爭進入第三階段時,黃金終於抵達了五十年以來的至高點,匪夷所思的高價:
足足兩萬八千枚大錢,才能換到一兩金子!
僅僅五個月內,黃金已經翻了兩倍有餘!
——當然,在確認了戰爭規模將持續擴大之後,黃金的價格基本就下不來了,高價也在情理之中。但能在短時間內暴漲到這種地步,東南亞混亂的風險固然是主因,但市場的供需卻也是重要的刺激。東亞及東南亞發展了幾千年,能夠開採的金礦基本都被挖掘殆盡,可能也就隻有東瀛能挖一挖潛力,但供應整體並不充足;可西班牙人坐擁新大陸,卻能肆意掠奪美洲土著幾萬年來的財富,源源不斷地向殖民地運輸黃金。如今西班牙人被錘得比孫子還慘,運輸黃金的商路當然隨之斷絕。黃金供應減少、需求暴增,價格不漲到天上才怪。
這樣瘋狂的暴漲當然會吸引前所未有的注意。幾個月的時間裏,膽大不怕死的資本瘋狂湧入東方,藉助各種金融工具強行登陸市場,貪婪的謀求增長中的暴利。僅僅追漲殺跌已經不算什麽了,瘋狂的冒險家們不顧一切,甚至抵押了自己的一切財產,從銀行中貸來巨款,狂唿著投入癲狂的黃金之中!
土地?賣!房產?賣!爵位?賣!——所有資產、所有本錢都可以賣個精光,隻要抵押到現錢投進黃金,登上幾個月立刻就能翻番;這樣的暴利,這樣的前景,誰能不喜歡?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黃金萬兩,抵不上大炮一響!資本家苦心竭力經營幾十年生意,不如海戰上巨炮響上一輪。戰場的血腥隨風飄散,金融的盛宴狂歡卻永不終結。硝煙戰火之上,是金錢與資本狂亂喜悅的呻·吟,無窮盡的欲求:
雖然盤踞呂宋已久,但因為外來殖民者對本土帝國某種根深蒂固的輕視,西班牙人並沒有花力氣了解這個盤踞東方,封閉保守已久的霸主;他們往來經商,手上倒也有幾個翻譯,但這一迴的旨意由翰林學士張太嶽精心斟酌而成,駢四驪六,極盡鋪排;用典深奧,文詞淵深;區區尋常文人,不要說讀懂那些動輒《春秋》、《尚書》的典故,就是聖旨中用的字都有大半認不得。南洋的資本家們在這幾篇古文上折騰了很久,但直到大安的艦隊奉命自天津、浙江出發,所有人才恍然大悟:
——喔,要開打了呀。
在這一點上,就能看出消息靈通的好處了。英吉利銀行高級主管儒望先生總領東方各國的商貿事務(沒錯,儒望又升了),對此就深有體會。他當然也讀不懂中國人的古文,但早就從特定渠道收到了消息,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讀到「懸崖勒馬」時,他已經秘密籌集好了資金;讀到「是可忍,孰不可忍」時,開始將本錢分筆投入東南亞及天竺的黃金市場中;等到最後的「勿謂言之不預」明發,儒望終於一擲千金,直接all in!
區區幾場海戰又算得什麽?在浩蕩金融戰場上,大家也要痛痛快快做一場!
事實的發展絲毫不出意料。在正常情況下,南洋的黃金價格非常穩定,大概是一萬錢換一兩黃金,或者說十兩銀子一兩金;但中西開展的消息傳出之後,南洋的金價隨之上揚,在一個月之後就抵達了一萬五千錢的大關。
一萬五千錢一兩黃金!區區一個月之內,儒望投下的本錢就漲了百分之五十!
但這是終點嗎?不,這當然不是終點。四月十六日,自浙江出發的興獻皇帝號與西班牙海軍主力旗艦遭遇,雙方展開激烈炮戰;在被改進型號的飛玄真君號火箭狂猛轟擊兩個半小時之後,西班牙艦隊大敗虧損,五艘主力的風帆戰艦沉沒,三艘巡防艦擱淺,主力艦隊亦受創嚴重,不能不舉白旗請求投降,被直接押赴入福建港口。四月二十五日,戰場結果傳遍南洋上下,頂級資本大為震動;原本已經漸漸平復的金價再次上揚,迅猛突破了一萬八千錢的大關。
五月十日,在廣東一帶為商船護航的興獻皇後號主動追擊前來進犯的西班牙風帆炮艇編隊,於濠江附近海域交戰。因為風向的緣故,此次戰爭持續不久,興獻皇後號也隻是小勝而已;但這場衝突爆發的地點基本就在各殖民資本的眼皮子下頭,效果仍然非同凡響——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身臨其境之後,對戰爭及混亂的恐懼再次激增。黃金等硬通貨第三次上升,金價站穩了兩萬錢的大關。
五月下旬、六月中旬、六月下旬,七月——三個月裏中西方大小海戰將近十次,勝負成算各有計較,但總的來說,還是大安一方占據了巨大優勢。
在正常戰爭的第一階段,作為縱橫四海的無敵艦隊,西班牙人的海軍先前還敢在任何海域肆意進出、耀武揚威,甚至以艦炮炮擊缺乏防備的海岸,力圖逼迫中國屈服;但正麵交鋒慘敗之後,艦隊就不能不集結自保,力圖以數量的優勢來維護軍事上的安全,被迫進入戰爭的第二階段;可數量上的優勢無法抵禦技術上的差距,被塞滿鐵釘火油的萬壽帝君號問候過幾輪之後,西班牙人隻能退守到戰爭的第三個階段——他們龜縮入幾條絕對安全的航線,依靠殖民地火力的支援威懾敵軍,勉強控製著航海的要道。
西班牙人一退再退,中國人一進再進,南洋原有的秩序動盪混亂,金價也水漲船高。一萬八千,兩萬,兩萬三千,兩萬六千——在戰爭進入第三階段時,黃金終於抵達了五十年以來的至高點,匪夷所思的高價:
足足兩萬八千枚大錢,才能換到一兩金子!
僅僅五個月內,黃金已經翻了兩倍有餘!
——當然,在確認了戰爭規模將持續擴大之後,黃金的價格基本就下不來了,高價也在情理之中。但能在短時間內暴漲到這種地步,東南亞混亂的風險固然是主因,但市場的供需卻也是重要的刺激。東亞及東南亞發展了幾千年,能夠開採的金礦基本都被挖掘殆盡,可能也就隻有東瀛能挖一挖潛力,但供應整體並不充足;可西班牙人坐擁新大陸,卻能肆意掠奪美洲土著幾萬年來的財富,源源不斷地向殖民地運輸黃金。如今西班牙人被錘得比孫子還慘,運輸黃金的商路當然隨之斷絕。黃金供應減少、需求暴增,價格不漲到天上才怪。
這樣瘋狂的暴漲當然會吸引前所未有的注意。幾個月的時間裏,膽大不怕死的資本瘋狂湧入東方,藉助各種金融工具強行登陸市場,貪婪的謀求增長中的暴利。僅僅追漲殺跌已經不算什麽了,瘋狂的冒險家們不顧一切,甚至抵押了自己的一切財產,從銀行中貸來巨款,狂唿著投入癲狂的黃金之中!
土地?賣!房產?賣!爵位?賣!——所有資產、所有本錢都可以賣個精光,隻要抵押到現錢投進黃金,登上幾個月立刻就能翻番;這樣的暴利,這樣的前景,誰能不喜歡?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黃金萬兩,抵不上大炮一響!資本家苦心竭力經營幾十年生意,不如海戰上巨炮響上一輪。戰場的血腥隨風飄散,金融的盛宴狂歡卻永不終結。硝煙戰火之上,是金錢與資本狂亂喜悅的呻·吟,無窮盡的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