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再說了,要是真裝過了界,那穆國公世子可也不是什麽好應付的角色……
思索再三,馮太監的聲勢也自然而然地低下去了:
「這件事,當然還是要皇爺做主,咱家自會如實迴稟。」
「那就有勞公公迴話了。」
眼見無法在穆氏這硬茬手中討到好處,馮公公見機極快,絕不硬頂,隻草草行了個禮,轉身便推門而去。等到腳步聲遠去,站起的幾位編外人員才無言坐下。
大家都是在官場中摸爬滾打過來的,當然知道馮太監的那一肚子算計,一時相對默然。閆東樓張太嶽等也就罷了,高肅卿高學士卻是忍耐不住,到底出聲:
「這樣趨炎附勢的閹宦,居然也到中樞腹心來指手畫腳!朝廷的綱紀真是掃地無餘了!」
高大學士是裕王的恩師,儲君的知己,將來鐵打鐵的朝廷重臣;無論身份地位,都有這個嘴炮的資格;至於其餘外人,當然隻好閉嘴不言,繼續明哲保身。隻有穆國公世子神色怪異,轉頭深深看了他一眼:
「學士還是要慎言。」
「區區一個閹宦而已,世子太小心了吧?」
「小心無大錯嘛。」世子緩聲道:「再說了,宮裏的太監,前途都是很難預料的。如果小看太監,難免會吃大虧。」
太監是皇帝的家奴,是宮廷的走狗。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況下,這些走狗都是絕對的工具人,沒有半分威脅的草芥。但在百分之一的可能中,某些極為幸運的宦官會蒙獲皇權的青目,從此攀龍附鳳而上,竟也能越過那重重龍門,騰飛於青天之外了!
一百年前的三楊何曾瞧得起王振?六十年前的楊廷和又何曾瞧得起劉瑾?但隻要借得真龍一點氣息,那就是土雞瓦狗,也能脫胎換骨,幡然不可複製,攪動得社稷不能安寧。大安數百年天下,實在是見多了這樣的事情。
這是頗為隱晦的警告,也是微妙的提醒。高肅卿不一定能領會其中幽深的暗示,但總該明白世子的善意。他點頭致謝,沉思片刻之後,決定迴報這種進退一致的善意,同時也是代表裕王遞一遞消息:
「……不過說起來,下官倒在裕王府上隱約聽說過邵家海商的來歷。」
穆祺眨了眨眼,隱約有些詫異。說實話,皇帝借親奶奶的娘家當白手套其實不稀奇,但白手套的消息居然會特意告知閉門自守的裕王,那心思可就頗為古怪了——家有長子,號為家督;皇帝將消息通告長子,難道是打算把對外貿易搞成朱家的家傳生意?
老登的思維很先進吶!
「還請學士賜教。」
「不敢。」高學士道:「按裕王殿下的說法,除邵家以外,宮中可能在幾處大海商處都有股份……」
「大概多少?」
「幾—幾百萬兩吧。」
話剛出口,張太嶽立刻倒抽了一口涼氣,世子則略微睜大了眼睛:
「幾百萬兩?哪裏的海商能禁得起幾百萬兩?!」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外路人也就是耳在心不在,被這「幾百萬」的生猛數字震上一震而已;但長久浸淫海貿的內行隻要一聽數字,立刻就能覺察出不對——如今開海已有數年,沿海的商貿也能算繁榮發達;但再怎麽興興向榮,也總該要遵守經濟發展的規律;以當下海商那點積累不久的微薄本錢,又有哪個能吞得下幾百萬兩的股份?
數量級相差實在太大,簡直有古早言情文裏霸道總裁一擲數萬億的美感。要不是甚至高學士的為人,穆祺簡直要以為這是什麽惡劣的玩笑。
「下官並不深知。」高學士道:「不過,裕王說了,這幾百萬兩倒也不全是股份,似乎還有什麽債券、股票一類,下官也不明白……」
張太嶽還是一臉茫然,世子的臉色卻倏然而變了:
股票?債券?這不分明——分明是玩上金融衍生品,開始大搞期貨投資了嗎?
雖然海貿已開,但大安仍然是一個高度保守封閉,傳統習俗根深蒂固的農耕社會。沿海的海商奔波大洋求取重利,好容易積攢了一點家底,卻仍舊要耗費重金兼併土地買賣人口,繼續走封建地主封閉僵化的老路;大量財富淤積於土地及奢侈品之上,牢牢束縛住了整個社會的活力,成為所謂「反動製度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鐵證之一;在這諸多蟲豸之中,極少數願意投資商業、投資工業的開明者,已經是黑暗世界中難得的曙光,先進生產力光輝的代表了……
可以現在的消息看,飛玄真君——飛玄真君居然已經悍然超脫於時代約束之外,既不因循守舊,亦不封閉保守,並沒有走求田問舍的老路,而是將巨額的資金投入到了廣闊的貿易再生產中;甚至敢於藉助全新的金融工具來擴張資本,大膽嚐試人類最先進最高明的金融創新,所謂不拘一格,開拓進取,無可無不可——
這是什麽?這不分明是從封建地主一步躍升到金融資本主義了嗎?
老登這思維是不是也先進得有點太過頭了呀?
金融資本當然也吸血,但比起墮落腐朽屁用不頂的封建地主,人家絕對可以挺起胸膛說一句先進生產力。同樣的,願意大筆錢扔到海貿及票據上的飛玄真君萬壽帝君,在歷史站位上確實是比東南西北一切的地主都要更加先進,更加高遠,更加光輝,更能代表人類發展的方向,代表世界的未來——
思索再三,馮太監的聲勢也自然而然地低下去了:
「這件事,當然還是要皇爺做主,咱家自會如實迴稟。」
「那就有勞公公迴話了。」
眼見無法在穆氏這硬茬手中討到好處,馮公公見機極快,絕不硬頂,隻草草行了個禮,轉身便推門而去。等到腳步聲遠去,站起的幾位編外人員才無言坐下。
大家都是在官場中摸爬滾打過來的,當然知道馮太監的那一肚子算計,一時相對默然。閆東樓張太嶽等也就罷了,高肅卿高學士卻是忍耐不住,到底出聲:
「這樣趨炎附勢的閹宦,居然也到中樞腹心來指手畫腳!朝廷的綱紀真是掃地無餘了!」
高大學士是裕王的恩師,儲君的知己,將來鐵打鐵的朝廷重臣;無論身份地位,都有這個嘴炮的資格;至於其餘外人,當然隻好閉嘴不言,繼續明哲保身。隻有穆國公世子神色怪異,轉頭深深看了他一眼:
「學士還是要慎言。」
「區區一個閹宦而已,世子太小心了吧?」
「小心無大錯嘛。」世子緩聲道:「再說了,宮裏的太監,前途都是很難預料的。如果小看太監,難免會吃大虧。」
太監是皇帝的家奴,是宮廷的走狗。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況下,這些走狗都是絕對的工具人,沒有半分威脅的草芥。但在百分之一的可能中,某些極為幸運的宦官會蒙獲皇權的青目,從此攀龍附鳳而上,竟也能越過那重重龍門,騰飛於青天之外了!
一百年前的三楊何曾瞧得起王振?六十年前的楊廷和又何曾瞧得起劉瑾?但隻要借得真龍一點氣息,那就是土雞瓦狗,也能脫胎換骨,幡然不可複製,攪動得社稷不能安寧。大安數百年天下,實在是見多了這樣的事情。
這是頗為隱晦的警告,也是微妙的提醒。高肅卿不一定能領會其中幽深的暗示,但總該明白世子的善意。他點頭致謝,沉思片刻之後,決定迴報這種進退一致的善意,同時也是代表裕王遞一遞消息:
「……不過說起來,下官倒在裕王府上隱約聽說過邵家海商的來歷。」
穆祺眨了眨眼,隱約有些詫異。說實話,皇帝借親奶奶的娘家當白手套其實不稀奇,但白手套的消息居然會特意告知閉門自守的裕王,那心思可就頗為古怪了——家有長子,號為家督;皇帝將消息通告長子,難道是打算把對外貿易搞成朱家的家傳生意?
老登的思維很先進吶!
「還請學士賜教。」
「不敢。」高學士道:「按裕王殿下的說法,除邵家以外,宮中可能在幾處大海商處都有股份……」
「大概多少?」
「幾—幾百萬兩吧。」
話剛出口,張太嶽立刻倒抽了一口涼氣,世子則略微睜大了眼睛:
「幾百萬兩?哪裏的海商能禁得起幾百萬兩?!」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外路人也就是耳在心不在,被這「幾百萬」的生猛數字震上一震而已;但長久浸淫海貿的內行隻要一聽數字,立刻就能覺察出不對——如今開海已有數年,沿海的商貿也能算繁榮發達;但再怎麽興興向榮,也總該要遵守經濟發展的規律;以當下海商那點積累不久的微薄本錢,又有哪個能吞得下幾百萬兩的股份?
數量級相差實在太大,簡直有古早言情文裏霸道總裁一擲數萬億的美感。要不是甚至高學士的為人,穆祺簡直要以為這是什麽惡劣的玩笑。
「下官並不深知。」高學士道:「不過,裕王說了,這幾百萬兩倒也不全是股份,似乎還有什麽債券、股票一類,下官也不明白……」
張太嶽還是一臉茫然,世子的臉色卻倏然而變了:
股票?債券?這不分明——分明是玩上金融衍生品,開始大搞期貨投資了嗎?
雖然海貿已開,但大安仍然是一個高度保守封閉,傳統習俗根深蒂固的農耕社會。沿海的海商奔波大洋求取重利,好容易積攢了一點家底,卻仍舊要耗費重金兼併土地買賣人口,繼續走封建地主封閉僵化的老路;大量財富淤積於土地及奢侈品之上,牢牢束縛住了整個社會的活力,成為所謂「反動製度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鐵證之一;在這諸多蟲豸之中,極少數願意投資商業、投資工業的開明者,已經是黑暗世界中難得的曙光,先進生產力光輝的代表了……
可以現在的消息看,飛玄真君——飛玄真君居然已經悍然超脫於時代約束之外,既不因循守舊,亦不封閉保守,並沒有走求田問舍的老路,而是將巨額的資金投入到了廣闊的貿易再生產中;甚至敢於藉助全新的金融工具來擴張資本,大膽嚐試人類最先進最高明的金融創新,所謂不拘一格,開拓進取,無可無不可——
這是什麽?這不分明是從封建地主一步躍升到金融資本主義了嗎?
老登這思維是不是也先進得有點太過頭了呀?
金融資本當然也吸血,但比起墮落腐朽屁用不頂的封建地主,人家絕對可以挺起胸膛說一句先進生產力。同樣的,願意大筆錢扔到海貿及票據上的飛玄真君萬壽帝君,在歷史站位上確實是比東南西北一切的地主都要更加先進,更加高遠,更加光輝,更能代表人類發展的方向,代表世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