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執行度的提升會優化整個係統運轉速度,而不僅僅局限於財政一隅;實際上,當變法全麵鋪開之後,新製度的嫩芽就已經露出了苗頭……
】
【以下涉及歷史敏感內容,不適宜播放】
真君砸了砸嘴,頗為不耐的劃了一劃,卻見那大紅字號的提醒依然頑固懸在空中,絲毫沒有消失的意思,不覺大為掃興。也不知道這天書是什麽個標準,莫名其妙總會屏蔽一些所謂的「敏感內容」,拒不播放,無論如何費力,亦毫無作用。
——有什麽是他飛玄真君萬壽帝君都不能看的呢?未免也太過見外了!
所幸四麵趴了一地,沒有人敢抬頭窺伺聖意;所以皇帝可以盡情的顯擺臉色,發泄被隱瞞的不快。
當然,這不快也隻是一閃而過。作為一個即將有錢有權且永垂不朽的皇帝,真君保持了充分的大度。不會在乎這一點小小的敏感內容。他嘩啦啦向下翻了好幾頁,終於看到了沒有屏蔽的內容
【……近代化的要義之一,就是打破各地封閉保守的自然經濟,建立統一的全國市場。而在甲寅變法中,這艱難的進程被以某種古怪的形式達成了——自然經濟當然抗拒外力,卻絕對拒絕不了白花花的銀子;封建製度下地方勢力保守頑固,牢牢把握著當地一切財源;但再怎麽樣金山銀山的財源,能比得上中央上百萬兩銀子的撥款?
若有阻力,白銀橫掃;阻力加大,白銀加多。甲寅變法所有的思路,不過如此。
所以,歷史真是詭異得無法言說。從大安高祖朱重八以來,歷代名臣夙興夜寐,窮盡手腕與地方勢力爭奪權威;而最終這持續數百年的央地矛盾,竟爾在甲寅之後迎刃而解,再不值一提。而這樣光輝宏偉的功業,並非是出自於政治的清明或者人性的蛻變,而純粹隻是因為錢——甲寅變法中的官場同樣是因襲數百年貪汙腐化的官場,但朝廷灌下來的錢實在是太多了,多得是大水漫灌洶湧澎湃,多得超乎了想像超乎了經驗,乃至於朝野官吏上下其手之後,居然都還能留下足夠的錢給可靠的人辦實事。
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僅此而已。
當然,任何一個稍有常識的政客都能看出這種模式下巨大的隱患:變法的成功純粹依賴著超乎想像的巨大現金流;一旦現金流稍有阻遏,變法都會立刻遭遇挫折。所以,在變法派整出白銀橫掃戰術之後,保守派雖然大受打壓,但心中仍然存有極大的希望。他們在私下裏稱變法派為「桑弘羊」,皇帝為「漢武」,認為此竭澤而漁的招數絕不長久;隻要財政斷絕,就是翻盤的良機。
應該說,這個推測其實是相當有道理的。在變法派窮兇極惡的花錢效率下,東瀛不到九年就被颳了精光,「活像榨汁後的爛橙子」(出自英吉利銀行的精妙比喻);五年破家九年亡國,速度之快超乎常理,絕非正常體製可以承受——但問題是,世界上難道隻有一個橙子嗎?
沒錯,這就是變法漸入佳境之後,內閣開始四處出擊的根本原因。東瀛榨幹了要換西班牙,西班牙榨幹了要換荷蘭,荷蘭榨幹了要換法蘭西。必須以閆東樓開發出的全新技術不斷榨汁不斷吸取,要抽取到足夠多足夠豐美的汁液,才能供應內閣揮霍無度的變法政策。
這種吸取甚至並不是有意識的。穆祺曾經在多個場合為朝廷辯解,稱自己及自己的同僚「一向愛好和平」、「無意戰事」,每次都會引來樂不可支的哄堂大笑,甚至誕生了俗語「穆祺許諾的和平」;但從當時內閣的檔案看,穆祺的辯詞其實並不是完全虛妄。如果說中倭、中葡之戰都明確的受到了國家意誌的影響,那中西呂宋之戰等就基本沒有內閣指使,純粹是因為商人爭奪市場,各自購入武器火拚,將事情鬧大了之後才捅到了內閣。麵對這樣的自行其是,內閣當然大為不滿,一開始甚至是嚴詞拒絕,試圖保持距離;直到事態持續發展,才不得不接下了這個盤。
至於內閣為什麽非得接盤嘛……這麽說吧,呂宋之戰涉及的那批貨物裏,有當時的皇帝及司禮監掌印合計八百三十萬兩的投資,要是內閣不下場翻盤,皇宮今年就隻能喝西北風了。
所以你說有辦法嗎?其實就是沒有辦法。穆祺可能是熱愛和平的,內閣可能也是熱愛和平的。但變法走到了後期,已經是每年數以千萬計的利潤,皇帝太監及顯要官員在沿海工廠裏數百萬兩上千萬兩的投資。誰能對這樣的力量說不呢?
近代化的齒輪一但運轉,就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止的,哪怕是它的締造者。
題外話:在中西呂宋海戰中,內閣順利解救下了中方商人的貨物,為皇帝贏得了巨額的利潤。但戰爭也帶來了意料不到的結果:相當多鬱鬱不得誌的保守派在此戰中終於徹底破防;大概是覺得此生再也看不到變法派翻車的時候,或者是因為投資了西班牙國債賠光了褲衩;這些人居然抱團逃往海外,藉助荷蘭人的庇護勉強落腳,然後寫下了大量的謠言辱罵皇帝與內閣官員,至今仍有影響。
不過,其中有關皇帝「癡迷煉丹舉止失措」、「老而不死刻薄寡恩」、穆祺「癲狂錯亂口出妄言」,以及閆東樓「貪得無厭下作敗壞」的記載,大概並不是謠言……
】
皇帝倒吸一口冷氣,猛的從肩輿上坐了起來!
】
【以下涉及歷史敏感內容,不適宜播放】
真君砸了砸嘴,頗為不耐的劃了一劃,卻見那大紅字號的提醒依然頑固懸在空中,絲毫沒有消失的意思,不覺大為掃興。也不知道這天書是什麽個標準,莫名其妙總會屏蔽一些所謂的「敏感內容」,拒不播放,無論如何費力,亦毫無作用。
——有什麽是他飛玄真君萬壽帝君都不能看的呢?未免也太過見外了!
所幸四麵趴了一地,沒有人敢抬頭窺伺聖意;所以皇帝可以盡情的顯擺臉色,發泄被隱瞞的不快。
當然,這不快也隻是一閃而過。作為一個即將有錢有權且永垂不朽的皇帝,真君保持了充分的大度。不會在乎這一點小小的敏感內容。他嘩啦啦向下翻了好幾頁,終於看到了沒有屏蔽的內容
【……近代化的要義之一,就是打破各地封閉保守的自然經濟,建立統一的全國市場。而在甲寅變法中,這艱難的進程被以某種古怪的形式達成了——自然經濟當然抗拒外力,卻絕對拒絕不了白花花的銀子;封建製度下地方勢力保守頑固,牢牢把握著當地一切財源;但再怎麽樣金山銀山的財源,能比得上中央上百萬兩銀子的撥款?
若有阻力,白銀橫掃;阻力加大,白銀加多。甲寅變法所有的思路,不過如此。
所以,歷史真是詭異得無法言說。從大安高祖朱重八以來,歷代名臣夙興夜寐,窮盡手腕與地方勢力爭奪權威;而最終這持續數百年的央地矛盾,竟爾在甲寅之後迎刃而解,再不值一提。而這樣光輝宏偉的功業,並非是出自於政治的清明或者人性的蛻變,而純粹隻是因為錢——甲寅變法中的官場同樣是因襲數百年貪汙腐化的官場,但朝廷灌下來的錢實在是太多了,多得是大水漫灌洶湧澎湃,多得超乎了想像超乎了經驗,乃至於朝野官吏上下其手之後,居然都還能留下足夠的錢給可靠的人辦實事。
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僅此而已。
當然,任何一個稍有常識的政客都能看出這種模式下巨大的隱患:變法的成功純粹依賴著超乎想像的巨大現金流;一旦現金流稍有阻遏,變法都會立刻遭遇挫折。所以,在變法派整出白銀橫掃戰術之後,保守派雖然大受打壓,但心中仍然存有極大的希望。他們在私下裏稱變法派為「桑弘羊」,皇帝為「漢武」,認為此竭澤而漁的招數絕不長久;隻要財政斷絕,就是翻盤的良機。
應該說,這個推測其實是相當有道理的。在變法派窮兇極惡的花錢效率下,東瀛不到九年就被颳了精光,「活像榨汁後的爛橙子」(出自英吉利銀行的精妙比喻);五年破家九年亡國,速度之快超乎常理,絕非正常體製可以承受——但問題是,世界上難道隻有一個橙子嗎?
沒錯,這就是變法漸入佳境之後,內閣開始四處出擊的根本原因。東瀛榨幹了要換西班牙,西班牙榨幹了要換荷蘭,荷蘭榨幹了要換法蘭西。必須以閆東樓開發出的全新技術不斷榨汁不斷吸取,要抽取到足夠多足夠豐美的汁液,才能供應內閣揮霍無度的變法政策。
這種吸取甚至並不是有意識的。穆祺曾經在多個場合為朝廷辯解,稱自己及自己的同僚「一向愛好和平」、「無意戰事」,每次都會引來樂不可支的哄堂大笑,甚至誕生了俗語「穆祺許諾的和平」;但從當時內閣的檔案看,穆祺的辯詞其實並不是完全虛妄。如果說中倭、中葡之戰都明確的受到了國家意誌的影響,那中西呂宋之戰等就基本沒有內閣指使,純粹是因為商人爭奪市場,各自購入武器火拚,將事情鬧大了之後才捅到了內閣。麵對這樣的自行其是,內閣當然大為不滿,一開始甚至是嚴詞拒絕,試圖保持距離;直到事態持續發展,才不得不接下了這個盤。
至於內閣為什麽非得接盤嘛……這麽說吧,呂宋之戰涉及的那批貨物裏,有當時的皇帝及司禮監掌印合計八百三十萬兩的投資,要是內閣不下場翻盤,皇宮今年就隻能喝西北風了。
所以你說有辦法嗎?其實就是沒有辦法。穆祺可能是熱愛和平的,內閣可能也是熱愛和平的。但變法走到了後期,已經是每年數以千萬計的利潤,皇帝太監及顯要官員在沿海工廠裏數百萬兩上千萬兩的投資。誰能對這樣的力量說不呢?
近代化的齒輪一但運轉,就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止的,哪怕是它的締造者。
題外話:在中西呂宋海戰中,內閣順利解救下了中方商人的貨物,為皇帝贏得了巨額的利潤。但戰爭也帶來了意料不到的結果:相當多鬱鬱不得誌的保守派在此戰中終於徹底破防;大概是覺得此生再也看不到變法派翻車的時候,或者是因為投資了西班牙國債賠光了褲衩;這些人居然抱團逃往海外,藉助荷蘭人的庇護勉強落腳,然後寫下了大量的謠言辱罵皇帝與內閣官員,至今仍有影響。
不過,其中有關皇帝「癡迷煉丹舉止失措」、「老而不死刻薄寡恩」、穆祺「癲狂錯亂口出妄言」,以及閆東樓「貪得無厭下作敗壞」的記載,大概並不是謠言……
】
皇帝倒吸一口冷氣,猛的從肩輿上坐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