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這樣的手腕相比,儒望這樣的銀行高層,怎麽能不在惶恐之餘,由衷的感到愧悔?、
事實證明,當金融吸血鬼也是要天賦的。與小閣老相比,儒望的確還遜色三分。如他所言,要是閆東樓真願意往金融界發展,恐怕東印度公司董事會主席的位置,就由不得他妄想了。】
飛玄真君皺了皺眉。
在經過天書的長久薰陶之後,他已經練就了某種能力,即繞開那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詞語,迅速提取文章的中心。而現在,他就發動了這種能力,捕捉到了關鍵:
第一、閆分宜的兒子很能撈錢;第二,閆分宜的兒子可以在未來幫他撈很多錢。
——你不早說!
某種程度上,飛玄真君對閆家父子還是非常之信任的——當然,這種信任並非基於忠誠,而是基於人品;像閆分宜閆東樓這種厚顏無恥之至的角色,那真是千夫所指人人唾罵,離開了皇權的庇護後連路過的狗都得尿上兩泡。所以,皇帝可以放心的讓他們掌握內閣掌握財權,而絕不憂慮會有什麽奪權架空的事體。唯一可以擔心的,大概就是這兩父子撈得實在過頭,把朝廷攪得房倒屋塌綱紀掃地,連累得真君亦不能安穩。
但現在,閆黨最後的缺陷也被彌補了。這兩父子在中原上下其手,一個搞不好就會激起民變逼反士卒,將皇帝掛到老歪脖子樹上去;但如果轉換思路,讓閆東樓在東瀛施展他罕見的才華……就算把東瀛的地皮刮到天上,難道倭寇還能遊過海峽,咬皇帝兩口不成?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誠哉斯言。
皇帝思路電轉,暗暗已經下了決心,決定今晚召閆分宜到宮中賜一頓晚飯,順帶著談談分成的事情。他不是高祖皇帝,眼裏不是揉不得沙子,隻要分成合適,事情完全可以詳談嘛。
【當然,僅僅製度上的創新並不能彰顯閆東樓的天賦(事實上英吉利銀行很快將拍賣製度與氪金製度原模原樣的搬了過去,以至於中原大為不滿,一直指責英國人不講道義),真正體現才能的是閆東樓對金融本質的敏銳洞察。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在推出借貸製度的第二年,閆東樓已經開始思考一個可以稱之為偉大的問題:
「到底要怎麽確定借貸的利息和年限,才能在人死之前把利潤全部榨幹呢?」
榨幹利潤當然是所有銀行家的夢想;但與以往僅僅局限於直覺的貪婪不同,閆東樓敏銳的意識到了:借貸的風險與期限,其實是可以量化計算的。
——簡單來說,金融問題的本質,其實是數學問題。
現在看起來輕描淡寫,但在大航海時代的初期,人類迷茫混沌的黑暗世紀,無論怎麽形容這個問題都不足以窮盡它的意義。歷史往往依賴於關鍵的抉擇,而閆東樓恰恰在此合適的時機做出了最合適的抉擇——在長久思索無果後,他與穆國公府及宮廷共同出資,以一萬兩白銀懸賞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此種慣例延續已久,即為後來「金陵獎」的前身。
沒錯,作為數理領域的最高獎項,「金陵獎」的誕生其實並不怎麽體麵。
當然,閆氏的影響不僅於此。在當政九年的時間裏,為了加大力度開採礦山獲取黃金白銀,閆東樓還曾大力投資於化學及物理領域,極大程度的推進了工業化的進展——說實話,如果說海剛峰是紡織業的有力推動者;那麽採礦業及化學重工業最早的天使投資人無疑就是閆東樓;沒有汞齊采銀法以及蒸汽粉碎機等一係列的技術革新,即使以閆東樓的才華橫溢,想必也是刮不出一千兩百萬兩白銀的;全新的技術創造出了財富,而閆東樓天才的大腦則能確保將財富一分不少的搜刮上來。天作之合,無過如此。
總的來說,閆東樓搜刮上的財富幾乎立竿見影的穩住了甲寅變法的前景,並給予了保守派沉痛的打擊;他以雄辯的事實向所有人證明,對外擴張不僅有利可圖,而且利潤大得驚人;於是乎,困鎖變法的最後一道枷鎖也被摧毀了,無人可以在白銀麵前爭辯。
而在某種程度上,這恐怕也是儒望生出恐懼的緣由。為了高額的利潤、充分的市場,他手把手將最為寶貴的經驗教會給了中國人,並親眼目睹著閆氏學以致用,推陳出新,成長為莫可抵禦的究極怪物——如果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那他無疑是親手解開了牢籠,讓這頭獅子聞到了最鮮美的血腥氣。
這會是一件好事嗎?儒望並不知道答案。】
第121章 憤怒
飛玄真君非常愉快地換了一個姿勢, 改用另一邊屁股來壓迫肩輿。總的來說,天書對閆東樓的種種誇獎,的確是入木三分地拍到了他心尖尖上, 拍得他神清氣爽、念頭通達,說不出的快意與自得——與一般的官員不同,閆分宜父子之所以能青雲直上, 全仰仗著皇帝一意孤行的拔擢;也正因如此, 閆東樓的才能展現得越為充分、越為驚人,就越證明他飛玄真君眼光獨到深謀遠慮, 絕不是眼光短淺的區區大臣可以比擬。這樣間接的奉承與迎合比直接的馬屁還要有效, 不能不讓真君身心通泰。
不過,在愉快散淡之餘, 真君還微微生出了一點疑慮——如果天書所言無誤,那閆東樓用盡手腕,也不過隻在東瀛幹了九年而已;但以自家那種好用就往死裏用的風格, 不可能會放過這樣的大寶貝呀?
想閆分宜一代豪傑,古稀之年尚能縱橫政壇而巍然不倒,真正是連金丹藥力亦無可如何的天選白手套;難道這閆東樓子不類父, 居然這麽短命不成?
事實證明,當金融吸血鬼也是要天賦的。與小閣老相比,儒望的確還遜色三分。如他所言,要是閆東樓真願意往金融界發展,恐怕東印度公司董事會主席的位置,就由不得他妄想了。】
飛玄真君皺了皺眉。
在經過天書的長久薰陶之後,他已經練就了某種能力,即繞開那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詞語,迅速提取文章的中心。而現在,他就發動了這種能力,捕捉到了關鍵:
第一、閆分宜的兒子很能撈錢;第二,閆分宜的兒子可以在未來幫他撈很多錢。
——你不早說!
某種程度上,飛玄真君對閆家父子還是非常之信任的——當然,這種信任並非基於忠誠,而是基於人品;像閆分宜閆東樓這種厚顏無恥之至的角色,那真是千夫所指人人唾罵,離開了皇權的庇護後連路過的狗都得尿上兩泡。所以,皇帝可以放心的讓他們掌握內閣掌握財權,而絕不憂慮會有什麽奪權架空的事體。唯一可以擔心的,大概就是這兩父子撈得實在過頭,把朝廷攪得房倒屋塌綱紀掃地,連累得真君亦不能安穩。
但現在,閆黨最後的缺陷也被彌補了。這兩父子在中原上下其手,一個搞不好就會激起民變逼反士卒,將皇帝掛到老歪脖子樹上去;但如果轉換思路,讓閆東樓在東瀛施展他罕見的才華……就算把東瀛的地皮刮到天上,難道倭寇還能遊過海峽,咬皇帝兩口不成?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誠哉斯言。
皇帝思路電轉,暗暗已經下了決心,決定今晚召閆分宜到宮中賜一頓晚飯,順帶著談談分成的事情。他不是高祖皇帝,眼裏不是揉不得沙子,隻要分成合適,事情完全可以詳談嘛。
【當然,僅僅製度上的創新並不能彰顯閆東樓的天賦(事實上英吉利銀行很快將拍賣製度與氪金製度原模原樣的搬了過去,以至於中原大為不滿,一直指責英國人不講道義),真正體現才能的是閆東樓對金融本質的敏銳洞察。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在推出借貸製度的第二年,閆東樓已經開始思考一個可以稱之為偉大的問題:
「到底要怎麽確定借貸的利息和年限,才能在人死之前把利潤全部榨幹呢?」
榨幹利潤當然是所有銀行家的夢想;但與以往僅僅局限於直覺的貪婪不同,閆東樓敏銳的意識到了:借貸的風險與期限,其實是可以量化計算的。
——簡單來說,金融問題的本質,其實是數學問題。
現在看起來輕描淡寫,但在大航海時代的初期,人類迷茫混沌的黑暗世紀,無論怎麽形容這個問題都不足以窮盡它的意義。歷史往往依賴於關鍵的抉擇,而閆東樓恰恰在此合適的時機做出了最合適的抉擇——在長久思索無果後,他與穆國公府及宮廷共同出資,以一萬兩白銀懸賞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此種慣例延續已久,即為後來「金陵獎」的前身。
沒錯,作為數理領域的最高獎項,「金陵獎」的誕生其實並不怎麽體麵。
當然,閆氏的影響不僅於此。在當政九年的時間裏,為了加大力度開採礦山獲取黃金白銀,閆東樓還曾大力投資於化學及物理領域,極大程度的推進了工業化的進展——說實話,如果說海剛峰是紡織業的有力推動者;那麽採礦業及化學重工業最早的天使投資人無疑就是閆東樓;沒有汞齊采銀法以及蒸汽粉碎機等一係列的技術革新,即使以閆東樓的才華橫溢,想必也是刮不出一千兩百萬兩白銀的;全新的技術創造出了財富,而閆東樓天才的大腦則能確保將財富一分不少的搜刮上來。天作之合,無過如此。
總的來說,閆東樓搜刮上的財富幾乎立竿見影的穩住了甲寅變法的前景,並給予了保守派沉痛的打擊;他以雄辯的事實向所有人證明,對外擴張不僅有利可圖,而且利潤大得驚人;於是乎,困鎖變法的最後一道枷鎖也被摧毀了,無人可以在白銀麵前爭辯。
而在某種程度上,這恐怕也是儒望生出恐懼的緣由。為了高額的利潤、充分的市場,他手把手將最為寶貴的經驗教會給了中國人,並親眼目睹著閆氏學以致用,推陳出新,成長為莫可抵禦的究極怪物——如果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那他無疑是親手解開了牢籠,讓這頭獅子聞到了最鮮美的血腥氣。
這會是一件好事嗎?儒望並不知道答案。】
第121章 憤怒
飛玄真君非常愉快地換了一個姿勢, 改用另一邊屁股來壓迫肩輿。總的來說,天書對閆東樓的種種誇獎,的確是入木三分地拍到了他心尖尖上, 拍得他神清氣爽、念頭通達,說不出的快意與自得——與一般的官員不同,閆分宜父子之所以能青雲直上, 全仰仗著皇帝一意孤行的拔擢;也正因如此, 閆東樓的才能展現得越為充分、越為驚人,就越證明他飛玄真君眼光獨到深謀遠慮, 絕不是眼光短淺的區區大臣可以比擬。這樣間接的奉承與迎合比直接的馬屁還要有效, 不能不讓真君身心通泰。
不過,在愉快散淡之餘, 真君還微微生出了一點疑慮——如果天書所言無誤,那閆東樓用盡手腕,也不過隻在東瀛幹了九年而已;但以自家那種好用就往死裏用的風格, 不可能會放過這樣的大寶貝呀?
想閆分宜一代豪傑,古稀之年尚能縱橫政壇而巍然不倒,真正是連金丹藥力亦無可如何的天選白手套;難道這閆東樓子不類父, 居然這麽短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