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不生氣不生氣,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想想銀礦想想銀礦,想想無窮無盡的收益——
「……還有呢?」
「後續的撫恤,恐怕也要銀子……」
別著急別著急,別人著急我不急;我若急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老子又不是急急皇帝!想想打贏之後的萬古流芳,想想海外可能有的仙方——
皇帝咬緊了牙齒,終於還是憋了下去:
「……罷了!統統從內庫支領,年前報銷了算了。」
不過,錢都已經花出去了,當然要大大的見成效,才對得起心中這沸騰一般的情緒。皇帝咬牙片刻,又補了一句:
「……這麽多的銀子,你們總要好自為之;將來料理倭寇,絕不能心慈手軟,匹夫之仁!」
世子:?!!!
——誒不是,老子啥時候對倭寇心慈手軟了?
世子還想爭辯一二,但皇帝已經閉上了眼睛。他悻悻然忍耐片刻,還是隻能忍氣吞聲,行禮告退了事。
·
皇帝的囑託果然不是無的放矢。正月初五,內閣再被急召入宮,見到了錦衣衛探測到的第二份情報。相比於先前含糊不清的消息,第二份情報要準確明白得多,詳盡的指出了沿海倭寇集結的地點與時間,並由此推斷出了入侵可能的地點——相較於往常時時襲擾的江、浙,這一次倭寇的目的相當偏北,幾乎已經深入山東境內,接近於青島的方位。山東的官吏對防備倭寇經驗甚少,所以對敵的形勢亦格外微妙而危險,不能不依賴於中樞的指導。
中樞的指導當然非常簡單。皇帝這麽多天見招拆招殺伐果斷四處出擊,隻要稍有常識的重臣都能夠看出上麵的心意,絕不會在這種政治正確的大事上添堵。所以內閣會議毫無遲疑,立刻就通過了出兵剿匪痛打的決議,非得好好泄一泄皇帝從年前以來積蓄的邪火不可。
至於派誰領兵,人選亦是理所應當,不做他想。禦前開會的當然都知道宮中的形勢,曉得飛玄真君急召戚元靖入京,十幾日內在西苑見麵了三次,除夕晚上親自賞賜年節佳物,寵幸莫可比擬。這樣青雲直上恩遇優渥的皇帝自己人,下麵的怎麽會沒有眼色白白阻止?所以參與會議的重臣異口同聲,都舉薦戚元靖統領抗倭的大計。
有了大家的眾口一詞,就顯得皇帝陛下虛懷若穀,兵戈大事慎之又慎,並非一人獨斷專行。真君欣然接受了這個舉薦,派李再芳去傳來了戚元靖,到禦前接受命令。
不得不說,隻要聰明的智商再次占領高地,飛玄真君的表現還是很有人樣的。在戚元靖這種懵懂無知的微末武將麵前,真君一改往日陰陽怪氣不說人話,以非常和煦的態度殷殷垂問過年的景況,還親自唿喚他的名字,格外親切:
「……原本正在年節中,是該讓元靖你好好休息,領略領略京中的風光。隻是軍情如火,不能不辛苦一二。有勞了!」
在場的重臣哪一個不是皇恩優渥?在彼此君臣相得的時候,又有誰沒聽過皇帝禮賢下士的甜言蜜語?如今一代新人換舊人,小甜甜成了牛夫人;看著皇帝這般情誼殷殷,大家心裏都有那麽點微妙。
可惜,戚元靖並不知道這個沿用已久的套路,所以被皇帝幾句話感動得涕泗橫流,幾乎禦前失態;士為知己者死,他叩首領命之時,還竭盡忠貞,小心翼翼提了好幾個建言。而皇帝略無遲疑,統統答應,更令官場萌新戚指揮心潮起伏不能自已,於是一時膽大包天,竟然硬著頭皮提出了一個頗為冒昧的建議:
「……微臣這幾日演練火槍火箭,確是盡善盡美,天下利器。但搬動運輸之間,難免會有些小小的故障。能否請陛下委派某位精通火器的大臣隨行指點,以防萬一……」
這話說到後麵,戚元靖聲音越來越小,自己都有些底氣不足。當朝精通火器的大臣,除了一門心思鑽研丹藥嘔心瀝血疊代出飛玄真君號的穆國公世子,再不作第二人想。但穆國公世子油是什麽身份,又是什麽地位?你大過節的把人拎著背井離鄉顛沛流離 ,說實話實在有點僭越——更不用說穆國公世子還是他的舉主,身份上格外不同。
果然,此語一出,殿閣內都稍稍安靜了下來。贊同戚元靖的話就等於把世子往外麵送;雖然大家心裏未必不樂意,但總不好當麵講出來;隻有皇帝自己下令。所以,飛玄真君稍一猶豫,眼神已經在人群中遊移:按照國朝慣例,一般是讓勛貴與太監隨同監軍;人選上還要稍稍斟酌——
在此一片寂靜之中,世子忽然向前一步:
「臣對火器略知一二,鬥膽請隨戚指揮南下。」
這樣的主動請纓,就非常懂事,但皇帝總還要做做樣子:
「總是在年節下,你京中沒有其他的大事了麽?」
「還有不少的事,但其實可以拖一拖。」世子如實迴話:「主要是逢年過節,請客擺席的開銷太大了,國公府倉庫幹幹淨淨,不能想辦法到南邊避一避。」
飛玄真君:?!!
「你在胡說八道些什麽!」
——這特麽都是些什麽瘋話?這種瘋話也可以在禦前講的嗎?!
「臣說的是實話。」
的確是實話。皇帝要整兵要經武,要火箭要火槍要新式武器要將倭人的老巢剿個幹幹淨淨,樣樣都是大事正事不容推脫的要事,世子不能不捨命陪君子,拚命搞研發;幾個月以來火箭更迭了三代,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是金山銀山一樣的開銷。公家的預算暫且不論,就是國公府自己貼進去的花銷就不在少數——這個數字花下來,府庫耗竭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不生氣不生氣,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想想銀礦想想銀礦,想想無窮無盡的收益——
「……還有呢?」
「後續的撫恤,恐怕也要銀子……」
別著急別著急,別人著急我不急;我若急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老子又不是急急皇帝!想想打贏之後的萬古流芳,想想海外可能有的仙方——
皇帝咬緊了牙齒,終於還是憋了下去:
「……罷了!統統從內庫支領,年前報銷了算了。」
不過,錢都已經花出去了,當然要大大的見成效,才對得起心中這沸騰一般的情緒。皇帝咬牙片刻,又補了一句:
「……這麽多的銀子,你們總要好自為之;將來料理倭寇,絕不能心慈手軟,匹夫之仁!」
世子:?!!!
——誒不是,老子啥時候對倭寇心慈手軟了?
世子還想爭辯一二,但皇帝已經閉上了眼睛。他悻悻然忍耐片刻,還是隻能忍氣吞聲,行禮告退了事。
·
皇帝的囑託果然不是無的放矢。正月初五,內閣再被急召入宮,見到了錦衣衛探測到的第二份情報。相比於先前含糊不清的消息,第二份情報要準確明白得多,詳盡的指出了沿海倭寇集結的地點與時間,並由此推斷出了入侵可能的地點——相較於往常時時襲擾的江、浙,這一次倭寇的目的相當偏北,幾乎已經深入山東境內,接近於青島的方位。山東的官吏對防備倭寇經驗甚少,所以對敵的形勢亦格外微妙而危險,不能不依賴於中樞的指導。
中樞的指導當然非常簡單。皇帝這麽多天見招拆招殺伐果斷四處出擊,隻要稍有常識的重臣都能夠看出上麵的心意,絕不會在這種政治正確的大事上添堵。所以內閣會議毫無遲疑,立刻就通過了出兵剿匪痛打的決議,非得好好泄一泄皇帝從年前以來積蓄的邪火不可。
至於派誰領兵,人選亦是理所應當,不做他想。禦前開會的當然都知道宮中的形勢,曉得飛玄真君急召戚元靖入京,十幾日內在西苑見麵了三次,除夕晚上親自賞賜年節佳物,寵幸莫可比擬。這樣青雲直上恩遇優渥的皇帝自己人,下麵的怎麽會沒有眼色白白阻止?所以參與會議的重臣異口同聲,都舉薦戚元靖統領抗倭的大計。
有了大家的眾口一詞,就顯得皇帝陛下虛懷若穀,兵戈大事慎之又慎,並非一人獨斷專行。真君欣然接受了這個舉薦,派李再芳去傳來了戚元靖,到禦前接受命令。
不得不說,隻要聰明的智商再次占領高地,飛玄真君的表現還是很有人樣的。在戚元靖這種懵懂無知的微末武將麵前,真君一改往日陰陽怪氣不說人話,以非常和煦的態度殷殷垂問過年的景況,還親自唿喚他的名字,格外親切:
「……原本正在年節中,是該讓元靖你好好休息,領略領略京中的風光。隻是軍情如火,不能不辛苦一二。有勞了!」
在場的重臣哪一個不是皇恩優渥?在彼此君臣相得的時候,又有誰沒聽過皇帝禮賢下士的甜言蜜語?如今一代新人換舊人,小甜甜成了牛夫人;看著皇帝這般情誼殷殷,大家心裏都有那麽點微妙。
可惜,戚元靖並不知道這個沿用已久的套路,所以被皇帝幾句話感動得涕泗橫流,幾乎禦前失態;士為知己者死,他叩首領命之時,還竭盡忠貞,小心翼翼提了好幾個建言。而皇帝略無遲疑,統統答應,更令官場萌新戚指揮心潮起伏不能自已,於是一時膽大包天,竟然硬著頭皮提出了一個頗為冒昧的建議:
「……微臣這幾日演練火槍火箭,確是盡善盡美,天下利器。但搬動運輸之間,難免會有些小小的故障。能否請陛下委派某位精通火器的大臣隨行指點,以防萬一……」
這話說到後麵,戚元靖聲音越來越小,自己都有些底氣不足。當朝精通火器的大臣,除了一門心思鑽研丹藥嘔心瀝血疊代出飛玄真君號的穆國公世子,再不作第二人想。但穆國公世子油是什麽身份,又是什麽地位?你大過節的把人拎著背井離鄉顛沛流離 ,說實話實在有點僭越——更不用說穆國公世子還是他的舉主,身份上格外不同。
果然,此語一出,殿閣內都稍稍安靜了下來。贊同戚元靖的話就等於把世子往外麵送;雖然大家心裏未必不樂意,但總不好當麵講出來;隻有皇帝自己下令。所以,飛玄真君稍一猶豫,眼神已經在人群中遊移:按照國朝慣例,一般是讓勛貴與太監隨同監軍;人選上還要稍稍斟酌——
在此一片寂靜之中,世子忽然向前一步:
「臣對火器略知一二,鬥膽請隨戚指揮南下。」
這樣的主動請纓,就非常懂事,但皇帝總還要做做樣子:
「總是在年節下,你京中沒有其他的大事了麽?」
「還有不少的事,但其實可以拖一拖。」世子如實迴話:「主要是逢年過節,請客擺席的開銷太大了,國公府倉庫幹幹淨淨,不能想辦法到南邊避一避。」
飛玄真君:?!!
「你在胡說八道些什麽!」
——這特麽都是些什麽瘋話?這種瘋話也可以在禦前講的嗎?!
「臣說的是實話。」
的確是實話。皇帝要整兵要經武,要火箭要火槍要新式武器要將倭人的老巢剿個幹幹淨淨,樣樣都是大事正事不容推脫的要事,世子不能不捨命陪君子,拚命搞研發;幾個月以來火箭更迭了三代,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是金山銀山一樣的開銷。公家的預算暫且不論,就是國公府自己貼進去的花銷就不在少數——這個數字花下來,府庫耗竭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