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力量變了心態也就變了。飛玄真君當然清楚,他這樣不分青紅皂白一通猛錘,是很可能會逼反一群人的。但往常京師連戍衛軍隊都湊不齊,老登自然忌憚著謀反的可能;現在火槍火箭在手,他隻怕下麵不造反——造了反正好一網打盡,還不留半點汙名;引蛇出洞,求之不得。
而事實也正是照著他的想像發展了。在過年的前三天,江浙等地終於緊急送來了線報;稱錦衣衛安插的密探在沿海收到了確切的消息,倭寇似乎正在迅速集結,籌謀著新一輪大規模的入侵。
倭寇劫掠都是在夏秋兩季,風向適宜之時;如今驟然改變常例,顯然是收到了什麽關鍵的消息。但飛玄真君絲毫不懼,迴之唯有冷笑:
早就等著你了!
第104章 抗倭
因為皇帝驟然表現出的狠戾果斷, 這個年節過得相當之沉悶。往年臣子們承歡於君父膝下,都要費盡心思的搜羅各方各處的祥瑞密術,供飛玄真君一朝之歡。但現在方士們橫屍當場, 淋漓血跡尚未晾幹,誰又敢捋這個虎鬚?所以隻是行禮如儀,老老實實走流程完事。
不過, 飛玄真君的態度也非常奇怪。當今皇帝外假仁義而內多欲, 雖然口口聲聲四季常服不過八套,其實實心裏頭還是非常喜歡那種浩大鋪張踵事增華的調調;今冬天降瑞雪氣候適宜, 裏裏外外都算平順, 天時地利齊備,原本正是老巨嬰大肆揮霍享受, 盡情顯擺天家氣象滿足虛榮心的好時候。但年節前後宮中的儀注下來,居然還隻是一板一眼、照章辦事,並無額外的增添。這樣一份古怪的克製, 難免就讓朝中大臣驚愕之至,完全不可理喻了。
當然,皮褲套棉褲, 必定有緣故。飛玄真君非同尋常的克製與忍耐, 自然不是因為良心突發的節儉愛民,而是因為某些現實限製的迫不得已——比如說,年節將至追繳欠款, 他終於收到了這大半年來訓練火槍兵以及製造火箭火雷各種火器的詳細清單, 還有欠帳的帳目。
「一百八十萬兩!」飛玄真君將帳單直接扔到了地上,語氣頗為不善:「如今練出的火槍兵也就八千多九千多, 每個人一年要花兩百兩嗎?我朝一個大學士的俸祿,也不過就兩百兩而已!」
一語既出, 被劈頭責問的世子倒不覺得如何,在旁細聽的諸位大學士先就有些繃不住了:
……不是,一個大學士的俸祿為什麽隻有兩百來兩,你們老朱家心裏沒點數嗎?
作為訓練火槍隊的第一責任人,穆國公世子恭敬行禮,老老實實迴話:
「臣愚魯蠢鈍,有負聖上所託,罪在不赦;但這一百八十萬兩,一分一厘都是花下去了的。」
皇帝哼了一聲,沒有接話。作為事關皇權威嚴的重要項目,穆國公世子在郊外招募工人製造火器訓練軍隊,樣樣都有錦衣衛東廠隨時盯防。所以飛玄真君可以百分百確定,世子是肯定沒有在項目中漁利的;甚至於這一百八十萬兩,都算是他走了閆東樓閆小閣老的門路,設法在巨商手上拿到了大量折扣,才勉強壓下來的預算;否則上個兩百二三十萬都是輕輕鬆鬆。無論錢花了多少,人家這「一分一厘」,總是不參假的。
也正因為如此,皇帝才隻哼了一聲略表不快,而沒有其他更激烈的表示——否則真君總會讓你知道,他的錢可是不好撈的。
「難道以後年年都是這個開銷?」皇帝冷冷道:「海防幾百萬,火槍又是幾百萬,家底都要掏幹了。」
那老登你修個宮殿都還每年幾百萬呢,怎麽沒見著反思反思?世子不動聲色:
「迴聖上的話,前期要造火槍、造火箭,投入當然要大一些。但現在工廠都已經辦好了,後續的開銷肯定能降下來。」
工業化的要義就是流水線生產後降低成本。即使京郊那點僅存的工業仍然相當之初級、原始,大量的依賴於熟練工人而非機器,隻能隱約看到一點蒸汽與水力驅動的影子。但無論如何,新的生產方式就是強而有力,性價比足以吊打穆國公府後院小作坊的產品。
「可以降到多少?」
「火槍隊每年總要訓練,怕也要六十萬兩上下。」
再先進的武器也是要人來操作的。如果按邊境衛所兵的辦法整,那湊再多人頭也隻是養豬而已;就算新式的火槍火箭不需要太過複雜的戰術,隔三差五搞點演練試試手還是必不可少的;軍餉軍備外加每年的損耗與升級,六十萬不是什麽誇張的數字。
飛玄真君的臉色有些陰晴不定了。人的標準總是很難統一的,從國庫裏刮六十萬來修宮殿輕輕鬆鬆,自己腰包裏掏六十萬就實在是天難地難,咬牙切齒般的痛苦——更不必說,這筆錢還是每年限定,一分都短少不得!
可縱使如此,想一想將來癱在床上口水亂流的日子,有些狠心還是不能不下。再說了,倭國不是還有銀礦麽?隻要打贏之後條約一簽銀礦一開,飛玄真君就不信不能把東瀛人骨頭裏的油給榨出來!
哪裏有金礦銀礦銅礦,哪裏就有大安軍隊的旗幟。這是自太宗皇帝以來朝廷世代相傳銘刻於心的傳統。而如今皇帝終於要撿起這久違的祖傳手藝,光復祖宗的舊製;所謂重鑄大安榮光,我輩義不容辭嘛!
所以,飛玄真君的臉色變幻片刻,到底隻是吸了口氣:
「六十萬就夠了?」
「這隻是日常駐紮的開支。」世子小心道:「如果要開拔作戰的話,開銷起碼還要添上五成。」
而事實也正是照著他的想像發展了。在過年的前三天,江浙等地終於緊急送來了線報;稱錦衣衛安插的密探在沿海收到了確切的消息,倭寇似乎正在迅速集結,籌謀著新一輪大規模的入侵。
倭寇劫掠都是在夏秋兩季,風向適宜之時;如今驟然改變常例,顯然是收到了什麽關鍵的消息。但飛玄真君絲毫不懼,迴之唯有冷笑:
早就等著你了!
第104章 抗倭
因為皇帝驟然表現出的狠戾果斷, 這個年節過得相當之沉悶。往年臣子們承歡於君父膝下,都要費盡心思的搜羅各方各處的祥瑞密術,供飛玄真君一朝之歡。但現在方士們橫屍當場, 淋漓血跡尚未晾幹,誰又敢捋這個虎鬚?所以隻是行禮如儀,老老實實走流程完事。
不過, 飛玄真君的態度也非常奇怪。當今皇帝外假仁義而內多欲, 雖然口口聲聲四季常服不過八套,其實實心裏頭還是非常喜歡那種浩大鋪張踵事增華的調調;今冬天降瑞雪氣候適宜, 裏裏外外都算平順, 天時地利齊備,原本正是老巨嬰大肆揮霍享受, 盡情顯擺天家氣象滿足虛榮心的好時候。但年節前後宮中的儀注下來,居然還隻是一板一眼、照章辦事,並無額外的增添。這樣一份古怪的克製, 難免就讓朝中大臣驚愕之至,完全不可理喻了。
當然,皮褲套棉褲, 必定有緣故。飛玄真君非同尋常的克製與忍耐, 自然不是因為良心突發的節儉愛民,而是因為某些現實限製的迫不得已——比如說,年節將至追繳欠款, 他終於收到了這大半年來訓練火槍兵以及製造火箭火雷各種火器的詳細清單, 還有欠帳的帳目。
「一百八十萬兩!」飛玄真君將帳單直接扔到了地上,語氣頗為不善:「如今練出的火槍兵也就八千多九千多, 每個人一年要花兩百兩嗎?我朝一個大學士的俸祿,也不過就兩百兩而已!」
一語既出, 被劈頭責問的世子倒不覺得如何,在旁細聽的諸位大學士先就有些繃不住了:
……不是,一個大學士的俸祿為什麽隻有兩百來兩,你們老朱家心裏沒點數嗎?
作為訓練火槍隊的第一責任人,穆國公世子恭敬行禮,老老實實迴話:
「臣愚魯蠢鈍,有負聖上所託,罪在不赦;但這一百八十萬兩,一分一厘都是花下去了的。」
皇帝哼了一聲,沒有接話。作為事關皇權威嚴的重要項目,穆國公世子在郊外招募工人製造火器訓練軍隊,樣樣都有錦衣衛東廠隨時盯防。所以飛玄真君可以百分百確定,世子是肯定沒有在項目中漁利的;甚至於這一百八十萬兩,都算是他走了閆東樓閆小閣老的門路,設法在巨商手上拿到了大量折扣,才勉強壓下來的預算;否則上個兩百二三十萬都是輕輕鬆鬆。無論錢花了多少,人家這「一分一厘」,總是不參假的。
也正因為如此,皇帝才隻哼了一聲略表不快,而沒有其他更激烈的表示——否則真君總會讓你知道,他的錢可是不好撈的。
「難道以後年年都是這個開銷?」皇帝冷冷道:「海防幾百萬,火槍又是幾百萬,家底都要掏幹了。」
那老登你修個宮殿都還每年幾百萬呢,怎麽沒見著反思反思?世子不動聲色:
「迴聖上的話,前期要造火槍、造火箭,投入當然要大一些。但現在工廠都已經辦好了,後續的開銷肯定能降下來。」
工業化的要義就是流水線生產後降低成本。即使京郊那點僅存的工業仍然相當之初級、原始,大量的依賴於熟練工人而非機器,隻能隱約看到一點蒸汽與水力驅動的影子。但無論如何,新的生產方式就是強而有力,性價比足以吊打穆國公府後院小作坊的產品。
「可以降到多少?」
「火槍隊每年總要訓練,怕也要六十萬兩上下。」
再先進的武器也是要人來操作的。如果按邊境衛所兵的辦法整,那湊再多人頭也隻是養豬而已;就算新式的火槍火箭不需要太過複雜的戰術,隔三差五搞點演練試試手還是必不可少的;軍餉軍備外加每年的損耗與升級,六十萬不是什麽誇張的數字。
飛玄真君的臉色有些陰晴不定了。人的標準總是很難統一的,從國庫裏刮六十萬來修宮殿輕輕鬆鬆,自己腰包裏掏六十萬就實在是天難地難,咬牙切齒般的痛苦——更不必說,這筆錢還是每年限定,一分都短少不得!
可縱使如此,想一想將來癱在床上口水亂流的日子,有些狠心還是不能不下。再說了,倭國不是還有銀礦麽?隻要打贏之後條約一簽銀礦一開,飛玄真君就不信不能把東瀛人骨頭裏的油給榨出來!
哪裏有金礦銀礦銅礦,哪裏就有大安軍隊的旗幟。這是自太宗皇帝以來朝廷世代相傳銘刻於心的傳統。而如今皇帝終於要撿起這久違的祖傳手藝,光復祖宗的舊製;所謂重鑄大安榮光,我輩義不容辭嘛!
所以,飛玄真君的臉色變幻片刻,到底隻是吸了口氣:
「六十萬就夠了?」
「這隻是日常駐紮的開支。」世子小心道:「如果要開拔作戰的話,開銷起碼還要添上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