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高位手握重權,沒有人比閆閣老更懂朝廷這台政治機器的可怕。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中土九州之內沒有人可以抵禦皇權的威嚴,一旦朝堂勝負底定,輸家甚至沒有資格討饒。想要苟延殘喘,唯有揚帆遠行於海,逃竄異域他鄉——換言之,潤。


    但可惜,現在不是潤人大行其道的年代。無牽無掛的人可以拍拍屁股就走,閆閣老這樣家大業大的重臣卻必須考慮一家子的生計,子子孫孫長遠的後路。尋後路的第一要義是隱匿財產,而先前放眼四方,則根本沒有可以寄託他萬貫家財之地。高麗封閉保守,見到大安逃人怕不是立刻就得扭送迴國;東瀛倒是和大安不睦,但據說島上窮得盪氣迴腸見之落淚,連高麗使臣都要嫌棄倭國沒有肉吃——混到連高麗都要嫌棄夥食的地步,這悽慘程度當真也是獨步亞洲天下罕見了。閆家與其投奔此處,還不如乖乖就在京中坐牢呢。


    直到如今天書垂憐,更好,更完美,更貼切的選項才終於出現了——呂宋,偏遠、富饒、美麗,又被西班牙人治理得整整有條,儼然頗有章法的呂宋,大量財富及資源淤積的貿易聖地,中原朝廷隔閡陌生而難以管理的異域。還有比這更妥帖、更合適的後路嗎?


    所以,在十幾日的長久思索中,閆分宜已經暗自下定了決心。隻要驅逐走西班牙人,他就立刻說動皇帝,以羈靡的名義將呂宋劃歸大安版圖,算是開疆拓土一大功績;而後再以改土歸流為名,將中土流民分批遷徙至這富饒土地之上;而閆家轉移資產的後手也就可以混在流民之中,趁亂小心布局了。


    這個計劃需要時間,需要精力,需要運氣,需要中樞權力小心翼翼的配合。閆閣老現在還掌握著中樞權力,勉強還能保駕護航;但宦海沉浮風浪不知何時,皇帝的心意更是難以揣測;所以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推動計劃實施。而這計劃實施的第一步,就是拿下呂宋島。


    財富依附於暴力而存在,隻有驅逐走西班牙人的暴力換之以中國人的暴力,閆閣老轉移過去的財富才能安全,不會淪為他人案板上的肥豬。當然,朝廷總是要改土歸流,將羈縻的土地逐漸轉化為實控。但以閆分宜的經驗,這中間少說也得有三五十年的蹉跎。


    三五十年滄海桑田,皇帝搞不好都已經換了幾個,就算真有什麽風波巨浪,想來也能一筆勾銷。等到風平浪靜,將來的閆家子孫再從呂宋洗腳上岸,所謂光鮮轉身,豈不美哉?


    這是比什麽祭田隱產和珠寶金銀都更穩妥的保險,牽涉到閆家百年基業的大事。即使以閆閣老的城府,提到這種大事,神色也不由微微鄭重。他直起身來,注目凝視著兒子。


    「隻有甲寅變法成功,呂宋之戰才能成功,隻有呂宋之戰成功,我們的後路才能從容布局。一環扣一環,絲毫差錯不得。」他緩緩道:「所以,甲寅變法的進度絕不許出一丁點毛病,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閆東樓愕愕不知所措,到底還是隻有點點頭。


    「那就好。」閆閣老平靜道。


    他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遞給了猶自呆楞的小閣老:


    「這裏麵是歐陽進剛剛送來的信,你馬上派人用快馬送給那姓穆的。不必交代信的來歷,就說你是你從我書房裏偷來的,知道了沒有?」


    「……啊?!」


    第84章 南下


    收到閆東樓快馬加鞭送來的緊要書信時, 穆祺已經跨過了黃河,於風陵渡換乘馬車,改道往浙江而去。


    拜託海商轉交書信之後, 與葡萄牙的戰爭便再不可避免。所以海剛峰先行一步,帶著大量的火器火箭迴上虞預做布置,充分發揮主場的地利優勢。而穆祺則遲緩一步, 押運的是某些足以扭轉戰局的秘密武器——雖然係統遲緩、愚蠢, 常常出一些匪夷所思的bug,但該有的功能還是有的, 隻要穆祺願意消耗他來之不易的偏差值, 依舊可以兌換出某些極為驚人的東西。


    譬如現在這幾十口用濕潤棉花嚴密包裹,印著「輕拿輕放」的大木箱。


    國公府的人口風極嚴, 被僱傭來的馬夫和力工都渾然不知端倪,還以為隻是達官貴人們運行李,隻不過押送的東西格外精貴, 需要貴人親自看管而已。這一列車隊浩浩蕩蕩上百人,大概隻有一同南下的儒望心頭有數,曉得穆國公世子八成又憋了個什麽大的。


    沒錯, 雖然儒望想方設法給自己尋了個替手, 不用親自麵對葡萄牙人的怒火。但穆國公世子收拾東西準備動身之時,他思索良久,還是死皮賴臉跟了上來, 打算實時窺伺事態的發展——中國與葡萄牙大打出手, 無論最終勝負如何,都會極大的改變亞洲海貿的局勢。身為精明老辣的商人, 他當然不能錯過這樣的一線情報。


    穆國公世子倒沒有拒絕這位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隻不過該說的說該藏的藏,一路上東拉西扯含沙射影, 了不得就裝瘋賣傻直接發癲,基本沒吐露出什麽有用的消息。這一迴被快馬送來的書信也是同樣,儒望旁敲側擊的要探問書信內容,穆祺卻隻微微一笑:


    「這是朝中重臣送來的信,信中對在下似乎頗有不滿。等到返迴京城之後,在下還要設法一一解釋呢。」


    儒望喔了一聲,立刻就有些心動了。他到大安也有幾年了,對此處的風土人情多有了解,知道在科舉製加持下,當今的中土才真正是政治鬥爭的熱土,卷王的應許之地,迥非尋常可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傻二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傻二瘋並收藏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