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說呢,就感覺挺無助的。


    八股文章的事情不好聊,就隻能聊功名上的事。作為聲明卓著的神童,張太嶽很明白一個合格的別人家孩子該有的素質,所以隻是很謙虛的表示名分天定不敢揣測;並沒有露出凡爾賽的嘴臉。而海剛峰倒是很坦率,直接表明這一次科舉的希望實在不大,恐怕又是白費功夫而已。


    這倒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海剛峰的文筆與見識都是上上之選,但惟獨在學派傾向上與官方格格不入。如今科舉取士走的是程朱理學的路子,而海剛峰最為推崇的,卻是紹襲自王守仁心學的「實學」,除了講究「心外無理」之外,還更講求實事求是,關注水利、練兵、修築等實際事務,與虛言「天理」的理學恰恰背道而馳,行文措辭中也常常觸犯禮教的禁忌。這樣的文章,就是風骨再好筆墨再出色,也是絕難入考官法眼的。


    海剛峰當然知道自己的這點弊病,甚至世子也委婉的勸解過數次,勸他事有從經亦有從權,先在科舉中稍微順從一點主流,取得功名後再抒發學術理念也不算遲。可惜,海先生從來都是吾道一以貫之的人物,所謂寧向直中取勿向曲從求,當然不願意為了一場考試扭曲自己的誌向。既然執意如此,那就是誰也沒有辦法了。


    當然,海先生也很豁達,先是鄭重謝過了世子襄助的恩情,又舊事重提,表示願意遵守先前的賭約,到上虞擔任縣令。世子非常高興,連連敬了海先生幾杯酒,又問他有什麽施政的章程,自己一定盡力援手。


    海剛峰是辦實事的人,聞言也不推辭,直接開口,說出了自己這幾日以來思慮多次的方略:


    「以上虞的局勢,還是要遵照高祖皇帝的囑咐,以訓練民兵為要務。在下的意思,在農閑時訓練一二百人也就夠了……」


    世子長長吐出一口酒氣,聞言卻連連搖頭:


    「一二百人?太少太少!決計不夠!以我的看法,至少要招募流民發放武器,弄一支七八百的精兵才好。不必擔心手續的問題,浙江和內閣都會行方便的……」


    若僅僅保護一個縣城,一二百人也就夠了;但以後世的記載來看,上虞卻分明是倭寇登陸的重要據點,雙方反覆易手的關鍵要害——要守住這樣的要害等待救援,就非得近千的精兵不可!


    海剛峰微微一愣,幾乎以為自己聽到了什麽酒醉後瘋話。當然,他倒是不懷疑世子奪權占位在內閣撕資源的本事,也相信地方決計不敢不賣穆國公府的麵子……可是,可是近千的精兵,又哪裏是一個小小上虞可以承受的?


    養兵練兵是天底下最耗錢的事情。海剛峰打算在農閑時弄一二百民兵,就已經是咬著牙關算了又算,把上虞可能的財政收入給榨了個幹淨;甚至搞不好還得舍下臉皮以強力逼迫當地的豪強地主捐獻,留下莫大的隱患;即使如此,也是勉強才能支持——至於近千定時訓練的精兵,還要人人配備武器?那便是把上虞生吞活剝,也未必擠得出這麽多的油水!


    一分錢難死英雄漢,海剛峰不能不開口了:


    「這錢糧上……」


    世子抿了一口黃酒,似乎也沉吟了片刻。然後,他慢慢,慢慢露出了微笑:


    「錢糧的事情不用著急,我一定給剛峰先生一個交代就是了。」


    海剛峰:……啊?


    不是,沒錢就是沒錢,以現在國庫空空蕩蕩的程度,耗子進去也調不出來銀子的。世子就是再如何神通廣大,難道還能點石成金不成?


    所謂大安不滿餉,滿餉不可敵,孝宗之後財政枯竭,歷朝歷代的首輔耗盡了心血也無法解決拖欠的軍餉,隻能眼睜睜看著國家的兵力迅速衰落。要真有哪位財政聖體能解決這個老大難,那活該他在本朝一手遮天好吧?


    什麽「一定有交代」,幾個菜啊喝成這樣?


    可惜,穆祺再沒有解釋他的驚人之語,而是開始興致盎然的給兩位先生推介他心愛的小菜(油潑辣子炸花生米),順帶著轉移了話題,開始勸海剛峰與張太嶽留下來觀禮:


    「今年科舉與萬壽挨得很近,聖上說不好是別有恩旨的。」可能是就著花生米多喝了兩杯,世子醺醺然微有了醉意,話語中也漸漸兜不太住,吐露了自己最近的得意事:「兩位可能不知道,在下蒙聖上的重託,負責辦理外藩隨行觀禮的大事,這樣的事情隻要辦得出彩,很容易就能討到恩典。能在這樣大事中沾一沾光彩,後麵的事情就好辦得多啦!」


    官場辦事最講出身,要是能在朝廷的大典禮中蹭一個恩蔭,入仕的起點便完全不一樣了。這可以說是莫大的機遇,天上白白掉下來的餡餅,但兩個即將跨入官場的萌新ssr卻並沒有什麽喜悅之情,在愕然驚訝片刻折後,反而是麵麵相覷言語不得,神色中露出了一點難以言說的憂慮。


    ……說實話,相處這幾日以來,他們對世子的做派也算有點了解了。高情商的說法是特立獨行不好評價;低情商的說法……低情商的說法實在過於無禮,根本不能宣之於口。但是吧,讓這樣的……奇人負責國家的大典,真的不會有什麽問題麽?


    ·


    不管兩人心中如何的憂慮,第二日一早,世子還是力邀兩位ssr隨同,點齊隨從帶足器具,氣勢洶洶趕赴禮部辦自己的新差事。先前當著各位老登揚塵舞蹈丟的臉也不能白丟,他特意命人刻了個「奉欽命管理典儀事務」的木牌,直接拍到了禮部堂官的桌子上,要求把有關外藩觀禮的一切事務都劃歸自己名下,不得有絲毫遲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傻二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傻二瘋並收藏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