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年他堂哥武宗皇帝在病重後是怎麽被勛貴和文官吃絕戶的, 飛玄真君一五一十都還記著呢!
但現在,要是叫人聞出他身上的牛奶氣味,猜測出他在用什麽大劑量的補藥, 那飛玄真君經營半輩子的龍精虎猛人設,便要就此毀於一旦了。
一個病秧子皇帝與一個身強力壯的皇帝,能享受到的權威是完全不一樣的, 飛玄真君很明白這一點。為了他那絕不容質疑的皇權, 也就隻有苦一苦閆閣老了——當然,罵名他肯定是不會擔的,還得閆閣老自己背好。
傳臚大典的儀式頗為無趣, 除文臣案例排班以外, 一群年輕的勛貴子弟還要身著華服駕馭駿馬,列開陣勢護送新科進士出入宮門聽旨受賀;大抵也是以強兵壯馬重威, 展示朝廷文武並重的意思,藉此震懾震懾剛入職的萌新, 算是個大規模的團建運動。
若在高祖、太宗朝時,勛貴子弟大概還真有點功夫,但到了現在文恬武嬉,能安穩騎一圈馬不當場翻車,已經可以算是勛貴中的佼佼者。所以穆國公世子這種還認真練點馬上功夫的老實人,就成了每次典禮必然被抓差的壯丁,躲也是躲不掉的——至於所謂炫示軍威,那就連皇帝自己都不敢有這個奢望。
這樣敷衍塞責的例行公事,當然讓人無聊透頂;穆祺強打著精神聽太監們解釋儀式上的安排,卻忽然聽到李再芳出列傳旨,又大聲將他宣到禦座之前。
穆祺趨前數步,老老實實行禮;皇帝端坐於輕紗之後,還是拿腔拿調,用那口蹩腳的鳳陽官話問他:
「穆國公世子,朕且問你。你與閆東樓每(們)上了奏疏,說那倭國的使節要留下來給朕賀壽,還要在傳臚大典及榮恩宴觀禮,可有這等事體?」
穆祺恭敬作答:
「確有此事。」
先前他用丹藥威嚇倭人使節楠葉西忍,逼迫他留下給皇帝賀壽;原本也隻是想拖延時日,順便從倭人手中敲一點賀禮。但後來經閆小閣老建議,又特意請楠夜西忍參觀科舉大典,也算滿足滿足皇帝在開科取士時萬國來朝的虛榮心。如今看來效力確實不錯,飛玄真君雖然高居西苑,仍然派了親信的太監數次垂詢禮部,調取有關的公文以供聖覽,看來是很想在傳臚上裝一波大的,殷殷的心情非常迫切。
考慮到海貿後續的種種事體,此時他務必竭盡全力把老道士舔高興,盡力騙到人力財力和做事的權限。所以世子絞盡腦汁想了片刻,決定發揮自己並不熟悉的舔功:
「……這都是陛下威德所至,遠人莫敢不服;倭人懾於聖威,才有此百年未得的曠典,臣謹為陛下賀。」
所謂「百年未得」雲雲實在有些吹噓,百年前叫門天子還在漠北草原搞野外求生呢,但要說是罕見的曠典,其實問題也不大——在中原這一圈屬國之中,高麗、琉球等屬於「孝子」,千依百順傾心畏服,朝廷交託的事情樣樣辦的很妥當;緬甸、暹羅屬於「驕子」,非得連哄帶騙才能驅使,有時候還要鬧點麽蛾子;至於一衣帶水的倭國交趾等,則是不折不扣的「逆子」,貪婪狂妄自尊自大,乃至有忤逆犯上分庭抗禮的舉止,當然更不會恭敬參加中原的重大典禮,恪盡自己做臣邦的本分。
所以,從宣宗縮邊,永樂朝的功業漸漸暗淡之後,倭人對上國的態度就敷衍了起來;至英宗朝皇帝勛貴武將集體漠北自助遊,倭國的態度就近乎於冷漠傲慢,不可一世了。如今皇帝能重新逼迫倭人使節履行藩屬國的職責,怎麽不是一件曠世的盛典呢?
飛玄真君丹藥的威懾當然也是皇帝的威懾,世子所謂「懾於聖威」,一點也沒有說錯。
這個馬屁拍得恰到好處,飛玄真君露出了舒心滿意的笑容,頗為自矜於他超邁前代的功業。為了嘉獎這獨具匠心的奉承,也為了嘉獎自己忠心耿耿的臣子,他再開金口,拋出了早就斟酌好的獎勵:
「既是這等,一事不煩二主。你與閆東樓每便把這外藩觀禮的事體接了,一併妥當辦好,無負朕望。」
這是把接待外藩及安排後續典禮的職責一併交予穆國公世子了。招待賓客安排典禮是朝廷的臉麵,能經手的無一不是真君心腹國家棟樑,上下其手自行其是的空間相當之大。這樣一份上上榮寵,當然哄得世子眉開眼笑,當即下拜謝恩。
但真誠謝恩之後再次起身,卻見前麵的幾位大太監直勾勾盯著自己,神色非常之明顯——皇帝在大庭廣眾以高祖厘定的「正音」公然宣示任命,那就不隻是簡單的口諭,而近乎於正式的旨意了。
私下裏的隨口諭令,你拜一拜謝恩,咱家不挑這個理;如今當著這麽多大臣,你小子該做什麽?
穆祺的臉僵了一僵,還是隻能甩動衣袖搖擺腰肢,開始熱情洋溢的「揚塵舞蹈」,跳舞跳得塵土都飛揚起來,表達他對飛玄真君祖上十八代的感激之情
·
從西苑排練結束迴府,張、海兩位也從整整三日會試的虛耗中緩了過來,換了衣服來感謝世子周旋顧全的恩德。兩張ssr聯袂拜訪,世子欣喜非常,立刻就讓府中預備了一桌席麵,要熱熱鬧鬧的為兩位先生慶賀慶賀。
都是同一科趕考的舉子,麵臨的還都是顧尚書不做人的題目,彼此又是神交許久的知音,會麵時本該有說不盡的話題才是。但這一場席卻吃的頗為沉悶。
海剛峰張太嶽都是情商極高的人物,哪怕是考慮到穆國公世子的文化水平,也不好在今日的主家麵前高談闊論什麽八股起興的十八種寫法;更不必說主家今日的態度也頗為奇怪,世子在喝了兩杯酒後總是莫名發出嘿嘿古怪的笑聲,還以意味深長而心滿意足的眼光來迴打量他們,露出一種仿佛左擁右抱後別無所求的奇特神情,看得兩人不時一陣惡寒。
但現在,要是叫人聞出他身上的牛奶氣味,猜測出他在用什麽大劑量的補藥, 那飛玄真君經營半輩子的龍精虎猛人設,便要就此毀於一旦了。
一個病秧子皇帝與一個身強力壯的皇帝,能享受到的權威是完全不一樣的, 飛玄真君很明白這一點。為了他那絕不容質疑的皇權, 也就隻有苦一苦閆閣老了——當然,罵名他肯定是不會擔的,還得閆閣老自己背好。
傳臚大典的儀式頗為無趣, 除文臣案例排班以外, 一群年輕的勛貴子弟還要身著華服駕馭駿馬,列開陣勢護送新科進士出入宮門聽旨受賀;大抵也是以強兵壯馬重威, 展示朝廷文武並重的意思,藉此震懾震懾剛入職的萌新, 算是個大規模的團建運動。
若在高祖、太宗朝時,勛貴子弟大概還真有點功夫,但到了現在文恬武嬉,能安穩騎一圈馬不當場翻車,已經可以算是勛貴中的佼佼者。所以穆國公世子這種還認真練點馬上功夫的老實人,就成了每次典禮必然被抓差的壯丁,躲也是躲不掉的——至於所謂炫示軍威,那就連皇帝自己都不敢有這個奢望。
這樣敷衍塞責的例行公事,當然讓人無聊透頂;穆祺強打著精神聽太監們解釋儀式上的安排,卻忽然聽到李再芳出列傳旨,又大聲將他宣到禦座之前。
穆祺趨前數步,老老實實行禮;皇帝端坐於輕紗之後,還是拿腔拿調,用那口蹩腳的鳳陽官話問他:
「穆國公世子,朕且問你。你與閆東樓每(們)上了奏疏,說那倭國的使節要留下來給朕賀壽,還要在傳臚大典及榮恩宴觀禮,可有這等事體?」
穆祺恭敬作答:
「確有此事。」
先前他用丹藥威嚇倭人使節楠葉西忍,逼迫他留下給皇帝賀壽;原本也隻是想拖延時日,順便從倭人手中敲一點賀禮。但後來經閆小閣老建議,又特意請楠夜西忍參觀科舉大典,也算滿足滿足皇帝在開科取士時萬國來朝的虛榮心。如今看來效力確實不錯,飛玄真君雖然高居西苑,仍然派了親信的太監數次垂詢禮部,調取有關的公文以供聖覽,看來是很想在傳臚上裝一波大的,殷殷的心情非常迫切。
考慮到海貿後續的種種事體,此時他務必竭盡全力把老道士舔高興,盡力騙到人力財力和做事的權限。所以世子絞盡腦汁想了片刻,決定發揮自己並不熟悉的舔功:
「……這都是陛下威德所至,遠人莫敢不服;倭人懾於聖威,才有此百年未得的曠典,臣謹為陛下賀。」
所謂「百年未得」雲雲實在有些吹噓,百年前叫門天子還在漠北草原搞野外求生呢,但要說是罕見的曠典,其實問題也不大——在中原這一圈屬國之中,高麗、琉球等屬於「孝子」,千依百順傾心畏服,朝廷交託的事情樣樣辦的很妥當;緬甸、暹羅屬於「驕子」,非得連哄帶騙才能驅使,有時候還要鬧點麽蛾子;至於一衣帶水的倭國交趾等,則是不折不扣的「逆子」,貪婪狂妄自尊自大,乃至有忤逆犯上分庭抗禮的舉止,當然更不會恭敬參加中原的重大典禮,恪盡自己做臣邦的本分。
所以,從宣宗縮邊,永樂朝的功業漸漸暗淡之後,倭人對上國的態度就敷衍了起來;至英宗朝皇帝勛貴武將集體漠北自助遊,倭國的態度就近乎於冷漠傲慢,不可一世了。如今皇帝能重新逼迫倭人使節履行藩屬國的職責,怎麽不是一件曠世的盛典呢?
飛玄真君丹藥的威懾當然也是皇帝的威懾,世子所謂「懾於聖威」,一點也沒有說錯。
這個馬屁拍得恰到好處,飛玄真君露出了舒心滿意的笑容,頗為自矜於他超邁前代的功業。為了嘉獎這獨具匠心的奉承,也為了嘉獎自己忠心耿耿的臣子,他再開金口,拋出了早就斟酌好的獎勵:
「既是這等,一事不煩二主。你與閆東樓每便把這外藩觀禮的事體接了,一併妥當辦好,無負朕望。」
這是把接待外藩及安排後續典禮的職責一併交予穆國公世子了。招待賓客安排典禮是朝廷的臉麵,能經手的無一不是真君心腹國家棟樑,上下其手自行其是的空間相當之大。這樣一份上上榮寵,當然哄得世子眉開眼笑,當即下拜謝恩。
但真誠謝恩之後再次起身,卻見前麵的幾位大太監直勾勾盯著自己,神色非常之明顯——皇帝在大庭廣眾以高祖厘定的「正音」公然宣示任命,那就不隻是簡單的口諭,而近乎於正式的旨意了。
私下裏的隨口諭令,你拜一拜謝恩,咱家不挑這個理;如今當著這麽多大臣,你小子該做什麽?
穆祺的臉僵了一僵,還是隻能甩動衣袖搖擺腰肢,開始熱情洋溢的「揚塵舞蹈」,跳舞跳得塵土都飛揚起來,表達他對飛玄真君祖上十八代的感激之情
·
從西苑排練結束迴府,張、海兩位也從整整三日會試的虛耗中緩了過來,換了衣服來感謝世子周旋顧全的恩德。兩張ssr聯袂拜訪,世子欣喜非常,立刻就讓府中預備了一桌席麵,要熱熱鬧鬧的為兩位先生慶賀慶賀。
都是同一科趕考的舉子,麵臨的還都是顧尚書不做人的題目,彼此又是神交許久的知音,會麵時本該有說不盡的話題才是。但這一場席卻吃的頗為沉悶。
海剛峰張太嶽都是情商極高的人物,哪怕是考慮到穆國公世子的文化水平,也不好在今日的主家麵前高談闊論什麽八股起興的十八種寫法;更不必說主家今日的態度也頗為奇怪,世子在喝了兩杯酒後總是莫名發出嘿嘿古怪的笑聲,還以意味深長而心滿意足的眼光來迴打量他們,露出一種仿佛左擁右抱後別無所求的奇特神情,看得兩人不時一陣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