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番話如雷霆如暴風,不但迎麵給了禮部侍郎一記耳光,還摟草打兔子,將眾多禮部的官員共同牽連在內!更何況言語惡毒之至,居然譏諷大儒們狗屁不通——說實話,你就是跳起來問候大儒全家,大概激發的怒氣值也不會有這樣的猛烈。
事到如今,不能不痛加反擊了。隨侍在側的禮部右侍郎憤然開口:
「臣等從科場磨礪出的學問,恐怕不是黃公公可以隨意評判的。」
禮部的官吏,好歹也是兩榜進士、天子門生,清貴之至的文官高層,是你一個淺薄浮躁的閹人能譏諷的麽?也不瞧瞧自己那點墨水!
往日裏這一招學歷歧視格外管用,由上到下一路通殺,往往能噎得太監勛貴和錦衣衛都噎得直翻白眼(當然,在穆國公世子這種恬不知恥的瘋批麵前,嘲諷就沒那麽好使了)。但今日黃公公顯然是有備而來,他冷笑了一聲:
「禮部堂官的學問確實是大。我依稀記得,兩位侍郎十幾年前還曾點過翰林吧?」
高手過招,一擊必殺。僅僅是輕飄飄一句點破,兩位侍郎的臉色便由白轉綠,霎時間難看得都不像是活人了。
為了《元史》的案子,飛玄真君罷廢了琉璃蛋,軟禁了翰林院,綿延遷怒的官吏更不知凡幾。但一本官修史書居然爆出這種驚天巨雷,過錯總不能是區區一個琉璃蛋能承擔下來的吧?
——還是那句話,有些事情不上稱隻有二兩,上了稱千斤也打不住。禮部這麽多兩榜進士,怎麽在翰林院混了大半輩子的資歷,連個「賊」字都糾不出來?
要是強調自己飽學博聞,通曉古今,那就是蓄意放縱高皇帝當了這上百年的賊僧,隻怕九族會很有意見。所以思來想去,還不如承認自己是個狗屁不通的文盲,因為失誤了沒有看出來呢。
因此,黃公公雖然著意譏諷,內在卻委實是一片好意,建議禮部大儒不要不識抬舉。
一句話將滿朝的博學大儒堵得直翻白眼,黃公公施施然轉身,恭敬下拜:
「為解君父之憂,臣下何敢辭勞苦!東廠與錦衣衛這幾日也抄了八十餘萬銀子的家,都聽憑聖上處置。」
飛玄真君的狂怒無人可當,東廠和錦衣衛都下了死手,但凡與倭人牽連的官吏統統送進詔獄榨幹底褲,才能在數日間有如此豐厚的收成。要是後麵牽連到幾條大魚,總數大概還能漲上一漲。
白花花銀子堆積如山,飛玄真君立時微覺心痛,但還是決然開口:
「在大內找一個倉庫,先把銀子清點進去,每年撥三十萬出來做海防的專款,也算解戶部燃眉之急。閆東樓,你與穆祺聯名上的摺子,說廣開海貿後『收穫必豐』,大概能有多少?」
閆東樓趕緊磕頭。他對海貿實在不甚了了,隻能按穆國公世子的估計上奏:
「迴聖上的話,這獲利也是逐年變動;早年未必有多少,但日後總會逐漸增加。以臣等的見解,開海之後,一年七八十萬兩的純利總是有的。」
飛玄真君點頭:「那就按七十萬兩算。如此一來,一百萬兩的空便算是補上了。李閣老,該想的法子朕替你想了,戶部還能出多少?」
逼到了這個地步,李閣老不能不吐露底線:
「陛下,戶部款項,確實是處處短少,難以趁手。臣就是東拆西補,一年也隻能擠出九十萬兩……」
話音一出,上下百官的唿吸都暫停了片刻。戶部隻能擠出九十萬兩,那就還有一百萬兩的虧空沒有著落。這種數目絕不是任何小手段可以敷衍過去的,要想填坑,必得下重手不可。
開源節流,開源節流,以往日的經驗,那要麽便是砍官員的俸祿,要麽便是加征百姓的稅賦了。
而同樣以往日的經驗,在幹了這種缺德冒煙生孩子沒屁眼的齷蹉事情之後,至聖至明之飛玄真君清妙帝君萬壽帝君也是決計不會承擔責任的。他隻會苦一苦百姓再苦一苦小官,然後罵名全讓大臣們來擔!
天殺的,又要背鍋了!
大臣們的心態崩潰之至,而飛玄真君的臉色也漸漸沉重了下來,仿佛又要效仿歷次撈錢時的做派,要以精湛的演技表達不得不增加賦稅的悲哀與沉痛:
「府庫竟空虛到了這個地步。朕敬天修身,節用以愛民,實在料不到朝廷的開銷居然如此的大。罷了,大不了宮裏的開支省一點,宮中的人都穿著破衣服上街討飯去……」
這是照例的訴苦加甩鍋,表示虧空絕不是君上的責任。而大臣們就該配合著表演,大力頌揚君父如天之仁,風風光光遮掩爛瘡。但到了現在嘛,有些東西可不會慣著他:
【要飯?這不整挺好,祖宗的手藝不能丟嘛!我看以老登的賣相,要飯也能要個三菜一湯。】
飛玄真君的麵色驟然扭曲,險些沒一口氣憋死在當場!
他媽的,就算把天書裏的詈罵當作謫仙人的考驗,這考驗也太破他道心了!
仙人也能這麽嘴臭的嗎?你們天庭要不要管一管啊?人身攻擊,撒潑打滾!瘋到這個地步,還有沒有天理,有沒有王法!
道長在上獨自淩亂,下麵的官僚則匍匐跪地屏息留神,沒有一個敢窺伺君上的容顏。就連世子——就連剛剛一記吐槽,大破真君道心的世子,此時其實也是低頭憂慮,惶恐之情,難以盡述,生怕老登真會作出什麽大妖來。
事到如今,不能不痛加反擊了。隨侍在側的禮部右侍郎憤然開口:
「臣等從科場磨礪出的學問,恐怕不是黃公公可以隨意評判的。」
禮部的官吏,好歹也是兩榜進士、天子門生,清貴之至的文官高層,是你一個淺薄浮躁的閹人能譏諷的麽?也不瞧瞧自己那點墨水!
往日裏這一招學歷歧視格外管用,由上到下一路通殺,往往能噎得太監勛貴和錦衣衛都噎得直翻白眼(當然,在穆國公世子這種恬不知恥的瘋批麵前,嘲諷就沒那麽好使了)。但今日黃公公顯然是有備而來,他冷笑了一聲:
「禮部堂官的學問確實是大。我依稀記得,兩位侍郎十幾年前還曾點過翰林吧?」
高手過招,一擊必殺。僅僅是輕飄飄一句點破,兩位侍郎的臉色便由白轉綠,霎時間難看得都不像是活人了。
為了《元史》的案子,飛玄真君罷廢了琉璃蛋,軟禁了翰林院,綿延遷怒的官吏更不知凡幾。但一本官修史書居然爆出這種驚天巨雷,過錯總不能是區區一個琉璃蛋能承擔下來的吧?
——還是那句話,有些事情不上稱隻有二兩,上了稱千斤也打不住。禮部這麽多兩榜進士,怎麽在翰林院混了大半輩子的資歷,連個「賊」字都糾不出來?
要是強調自己飽學博聞,通曉古今,那就是蓄意放縱高皇帝當了這上百年的賊僧,隻怕九族會很有意見。所以思來想去,還不如承認自己是個狗屁不通的文盲,因為失誤了沒有看出來呢。
因此,黃公公雖然著意譏諷,內在卻委實是一片好意,建議禮部大儒不要不識抬舉。
一句話將滿朝的博學大儒堵得直翻白眼,黃公公施施然轉身,恭敬下拜:
「為解君父之憂,臣下何敢辭勞苦!東廠與錦衣衛這幾日也抄了八十餘萬銀子的家,都聽憑聖上處置。」
飛玄真君的狂怒無人可當,東廠和錦衣衛都下了死手,但凡與倭人牽連的官吏統統送進詔獄榨幹底褲,才能在數日間有如此豐厚的收成。要是後麵牽連到幾條大魚,總數大概還能漲上一漲。
白花花銀子堆積如山,飛玄真君立時微覺心痛,但還是決然開口:
「在大內找一個倉庫,先把銀子清點進去,每年撥三十萬出來做海防的專款,也算解戶部燃眉之急。閆東樓,你與穆祺聯名上的摺子,說廣開海貿後『收穫必豐』,大概能有多少?」
閆東樓趕緊磕頭。他對海貿實在不甚了了,隻能按穆國公世子的估計上奏:
「迴聖上的話,這獲利也是逐年變動;早年未必有多少,但日後總會逐漸增加。以臣等的見解,開海之後,一年七八十萬兩的純利總是有的。」
飛玄真君點頭:「那就按七十萬兩算。如此一來,一百萬兩的空便算是補上了。李閣老,該想的法子朕替你想了,戶部還能出多少?」
逼到了這個地步,李閣老不能不吐露底線:
「陛下,戶部款項,確實是處處短少,難以趁手。臣就是東拆西補,一年也隻能擠出九十萬兩……」
話音一出,上下百官的唿吸都暫停了片刻。戶部隻能擠出九十萬兩,那就還有一百萬兩的虧空沒有著落。這種數目絕不是任何小手段可以敷衍過去的,要想填坑,必得下重手不可。
開源節流,開源節流,以往日的經驗,那要麽便是砍官員的俸祿,要麽便是加征百姓的稅賦了。
而同樣以往日的經驗,在幹了這種缺德冒煙生孩子沒屁眼的齷蹉事情之後,至聖至明之飛玄真君清妙帝君萬壽帝君也是決計不會承擔責任的。他隻會苦一苦百姓再苦一苦小官,然後罵名全讓大臣們來擔!
天殺的,又要背鍋了!
大臣們的心態崩潰之至,而飛玄真君的臉色也漸漸沉重了下來,仿佛又要效仿歷次撈錢時的做派,要以精湛的演技表達不得不增加賦稅的悲哀與沉痛:
「府庫竟空虛到了這個地步。朕敬天修身,節用以愛民,實在料不到朝廷的開銷居然如此的大。罷了,大不了宮裏的開支省一點,宮中的人都穿著破衣服上街討飯去……」
這是照例的訴苦加甩鍋,表示虧空絕不是君上的責任。而大臣們就該配合著表演,大力頌揚君父如天之仁,風風光光遮掩爛瘡。但到了現在嘛,有些東西可不會慣著他:
【要飯?這不整挺好,祖宗的手藝不能丟嘛!我看以老登的賣相,要飯也能要個三菜一湯。】
飛玄真君的麵色驟然扭曲,險些沒一口氣憋死在當場!
他媽的,就算把天書裏的詈罵當作謫仙人的考驗,這考驗也太破他道心了!
仙人也能這麽嘴臭的嗎?你們天庭要不要管一管啊?人身攻擊,撒潑打滾!瘋到這個地步,還有沒有天理,有沒有王法!
道長在上獨自淩亂,下麵的官僚則匍匐跪地屏息留神,沒有一個敢窺伺君上的容顏。就連世子——就連剛剛一記吐槽,大破真君道心的世子,此時其實也是低頭憂慮,惶恐之情,難以盡述,生怕老登真會作出什麽大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