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到這個時候了,您老何苦還跟大家裝什麽聖君仁主,仿唐太宗納諫的範?騙騙大臣們沒事,別把自己也騙了就行。大臣們被騙了也就厚著臉皮舔舔鉤子,但天下可是你們老朱家的天下呀!
再說了,早年倒真些不要命的敢到處講實話,但現在不也早就在背後中了八道勁弩自殺身亡了麽?
在一片默然之中,皇帝幹脆點將了:
「兵部的且迴話!以現在的武備,要將倭寇從海麵驅逐出去,還要再添些什麽?」
兵部陳尚書戰戰兢兢抬頭,哆哆嗦嗦開始答話。兵部辦事一向還是得力的,哪怕在窮的當褲子的當口,依然做得有清理倭寇的預案,準備得還甚為精當。隻不過以朝中眾臣的眼光看來,這一份預案基本是癡人說夢罷了——海戰就是吞金獸;僅僅要維持治安清理海盜,需要置辦的船隻重炮便是天文數字,更不必說還得主動找倭寇決戰。
朝廷裏的聰明人多的是,要是三五個錢就能把海防裱糊上去,何至於沿海爛成這個樣子?大家都對病根心知肚明,隻不過沒人敢說而已。
聽到軍備與人力的數字後,飛玄真君默了一默,又迴頭問戶部:
「置辦這些東西,大概要多少花費?」
戶部尚書李閣老抬起了頭:
「迴皇上的話,要是這個數字的話,那每年少說也要加二百七八十萬的開銷……」
他猶豫片刻,又小聲道:
「陛下,國庫裏現在也隻有三百萬兩銀子了。」
區區三百萬兩銀子兜底,還是靠著抄了地冒煙的家才勉強攢出的一點積蓄,但凡有些什麽天災人禍,立時就是蕩然無餘,連官員的俸祿都未必能發得出來。這種耗子進去都得抑鬱自殺的庫存,哪裏頂得住每年兩三百萬的花費?
雖然沒有明詞拒絕,但話外之音基本也就是昭然若揭了。隻要飛玄真君還沒有煉出點石成金的大神通,那就算撒潑打滾把天翻過來,擠不出來的的銀子還是擠不出來。
一分錢難死滿朝文武,到了這山窮水盡,實在擠不出銀子的時候,即使貴為皇帝,也隻能偃旗息鼓,琢磨著找個台階自己溜達著下去。最多不過事後發幾份旨意,敦促敦促沿海的省份「實心辦事」,抄幾個家罷幾個官敷衍敷衍輿論,然後大家各迴各家各辦各事,全當倭寇不曾存在過。
當然啦,皇帝今天的憤怒還是很有價值的,大臣們心裏也都打算退一步了。如果皇帝不滿足於抄家,那他們也可以貢獻幾個首惡上去,讓陛下迴憶迴憶祖宗大剝人皮的光輝歲月——都已經剝皮實草了,這火氣也該消了吧?
可能是覺得應當緩和緩和氣氛,給皇帝遞個下場的台階了,禮部左侍郎出列下拜,恭敬呈奏:
「幾位閣老的話,在下不敢苟同。聖人雲『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又雲『兵者兇器,不得已而用之』。不教而誅謂之虐,倭寇固然兇惡,卻也該以盛德教化,感動其心,實不宜妄興幹戈;再說,倭國曾蒙太祖列為不征之國,貿然舉措,怕會傷觸外藩之心。陛下聖明燭照,中外皆服,何必與區區倭人,爭此尺寸之利……」
禮部上下都靠著死工資過日子,當然很怕真君一上頭後挪用自己的俸祿,持保守態度毫不為怪,更何況用詞婉轉恭敬,處處都在拍聖上的馬屁。但真君麵無表情聽了片刻,那一張臉卻是越是來越黑,難以忍耐,毫無被舔的喜悅;在聽到這長篇大論的中央,終於是一腔怒火,噴薄而出:
「——修文德,修文德,朕修你奶奶的苕皮!蠻夷傷觸什麽?蠻夷越是反對,越說明朕做對了!要是蠻夷都不反對,更說明朕對得無可挑剔!」
爆吼如雷,震動四野。滿朝文武抖如篩糠,把屁股都夾得死緊,生怕不小心漏出氣來。唯有呆呆站立於後的穆國公世子精神一震,忍不住左右亂瞥:
臥槽,這話怎麽這麽耳熟啊?
這說的應該都是我的詞吧?!
他茫然思索片刻,終究是不得要領,隻能歸咎於巧合而已。
皇帝怒氣上頭,口不擇言,完全沒意識到自己無意識中爆出了天書的金句。此時疾風淩厲,萬馬齊喑,眼看君上雷霆之怒將至,禮部侍郎不得不為自己辯護:
「臣冒犯天威,誠是死罪。但臣愚魯迂腐,也隻不過是為國的一片癡心,想追述高皇帝的遺訓而已……」
高祖皇帝曾列東瀛為不征之國,又曾多次下旨,實行海禁。這兩項祖製影響深遠,成為後世議論沿海防務時絕不可繞開的話題。敬天法祖國之根本,往日裏但凡涉及海防,守舊文官們少說也得在祖製上扯他兩三個時辰的淡,非得搞到大家精疲力竭,無力再辯為止。
如今禮部侍郎抬出這道祖製,就是給自己當擋箭牌用。如果隻是愚魯迂腐照搬祖訓,那頂多也就是個不懂變通的小過錯。禮部腐儒如此之多,皇帝也隻能高抬貴手,頂多訓斥了事。
飛玄真君當然不方便與臣下掰扯自己祖宗的訓導。但沒有關係,總有貼心的人要為上分勞。統管東廠的大太監黃尚綱立刻便挺身而出,義憤填膺:
「陛下,奸臣自己跳出來了!這禮部的侍郎便是一個!其餘的怕不是還有!什麽『高皇帝遺訓』?高皇帝傳下來的天下是在聖上的心頭裝著,你們那點狗屁不通的學問,也敢妄議君父,侈談為國?海防成了這個樣子,聖上千方百計的要彌補,你們卻大言炎炎,空談誤事。你們幾時想過這個國,想過這個朝廷!」
再說了,早年倒真些不要命的敢到處講實話,但現在不也早就在背後中了八道勁弩自殺身亡了麽?
在一片默然之中,皇帝幹脆點將了:
「兵部的且迴話!以現在的武備,要將倭寇從海麵驅逐出去,還要再添些什麽?」
兵部陳尚書戰戰兢兢抬頭,哆哆嗦嗦開始答話。兵部辦事一向還是得力的,哪怕在窮的當褲子的當口,依然做得有清理倭寇的預案,準備得還甚為精當。隻不過以朝中眾臣的眼光看來,這一份預案基本是癡人說夢罷了——海戰就是吞金獸;僅僅要維持治安清理海盜,需要置辦的船隻重炮便是天文數字,更不必說還得主動找倭寇決戰。
朝廷裏的聰明人多的是,要是三五個錢就能把海防裱糊上去,何至於沿海爛成這個樣子?大家都對病根心知肚明,隻不過沒人敢說而已。
聽到軍備與人力的數字後,飛玄真君默了一默,又迴頭問戶部:
「置辦這些東西,大概要多少花費?」
戶部尚書李閣老抬起了頭:
「迴皇上的話,要是這個數字的話,那每年少說也要加二百七八十萬的開銷……」
他猶豫片刻,又小聲道:
「陛下,國庫裏現在也隻有三百萬兩銀子了。」
區區三百萬兩銀子兜底,還是靠著抄了地冒煙的家才勉強攢出的一點積蓄,但凡有些什麽天災人禍,立時就是蕩然無餘,連官員的俸祿都未必能發得出來。這種耗子進去都得抑鬱自殺的庫存,哪裏頂得住每年兩三百萬的花費?
雖然沒有明詞拒絕,但話外之音基本也就是昭然若揭了。隻要飛玄真君還沒有煉出點石成金的大神通,那就算撒潑打滾把天翻過來,擠不出來的的銀子還是擠不出來。
一分錢難死滿朝文武,到了這山窮水盡,實在擠不出銀子的時候,即使貴為皇帝,也隻能偃旗息鼓,琢磨著找個台階自己溜達著下去。最多不過事後發幾份旨意,敦促敦促沿海的省份「實心辦事」,抄幾個家罷幾個官敷衍敷衍輿論,然後大家各迴各家各辦各事,全當倭寇不曾存在過。
當然啦,皇帝今天的憤怒還是很有價值的,大臣們心裏也都打算退一步了。如果皇帝不滿足於抄家,那他們也可以貢獻幾個首惡上去,讓陛下迴憶迴憶祖宗大剝人皮的光輝歲月——都已經剝皮實草了,這火氣也該消了吧?
可能是覺得應當緩和緩和氣氛,給皇帝遞個下場的台階了,禮部左侍郎出列下拜,恭敬呈奏:
「幾位閣老的話,在下不敢苟同。聖人雲『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又雲『兵者兇器,不得已而用之』。不教而誅謂之虐,倭寇固然兇惡,卻也該以盛德教化,感動其心,實不宜妄興幹戈;再說,倭國曾蒙太祖列為不征之國,貿然舉措,怕會傷觸外藩之心。陛下聖明燭照,中外皆服,何必與區區倭人,爭此尺寸之利……」
禮部上下都靠著死工資過日子,當然很怕真君一上頭後挪用自己的俸祿,持保守態度毫不為怪,更何況用詞婉轉恭敬,處處都在拍聖上的馬屁。但真君麵無表情聽了片刻,那一張臉卻是越是來越黑,難以忍耐,毫無被舔的喜悅;在聽到這長篇大論的中央,終於是一腔怒火,噴薄而出:
「——修文德,修文德,朕修你奶奶的苕皮!蠻夷傷觸什麽?蠻夷越是反對,越說明朕做對了!要是蠻夷都不反對,更說明朕對得無可挑剔!」
爆吼如雷,震動四野。滿朝文武抖如篩糠,把屁股都夾得死緊,生怕不小心漏出氣來。唯有呆呆站立於後的穆國公世子精神一震,忍不住左右亂瞥:
臥槽,這話怎麽這麽耳熟啊?
這說的應該都是我的詞吧?!
他茫然思索片刻,終究是不得要領,隻能歸咎於巧合而已。
皇帝怒氣上頭,口不擇言,完全沒意識到自己無意識中爆出了天書的金句。此時疾風淩厲,萬馬齊喑,眼看君上雷霆之怒將至,禮部侍郎不得不為自己辯護:
「臣冒犯天威,誠是死罪。但臣愚魯迂腐,也隻不過是為國的一片癡心,想追述高皇帝的遺訓而已……」
高祖皇帝曾列東瀛為不征之國,又曾多次下旨,實行海禁。這兩項祖製影響深遠,成為後世議論沿海防務時絕不可繞開的話題。敬天法祖國之根本,往日裏但凡涉及海防,守舊文官們少說也得在祖製上扯他兩三個時辰的淡,非得搞到大家精疲力竭,無力再辯為止。
如今禮部侍郎抬出這道祖製,就是給自己當擋箭牌用。如果隻是愚魯迂腐照搬祖訓,那頂多也就是個不懂變通的小過錯。禮部腐儒如此之多,皇帝也隻能高抬貴手,頂多訓斥了事。
飛玄真君當然不方便與臣下掰扯自己祖宗的訓導。但沒有關係,總有貼心的人要為上分勞。統管東廠的大太監黃尚綱立刻便挺身而出,義憤填膺:
「陛下,奸臣自己跳出來了!這禮部的侍郎便是一個!其餘的怕不是還有!什麽『高皇帝遺訓』?高皇帝傳下來的天下是在聖上的心頭裝著,你們那點狗屁不通的學問,也敢妄議君父,侈談為國?海防成了這個樣子,聖上千方百計的要彌補,你們卻大言炎炎,空談誤事。你們幾時想過這個國,想過這個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