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隻能閉口不言。
這會兒,兩人已經到了靈堂。
但裏頭卻並不安靜,不斷有聲音傳出來。
壽老夫人聲音激動,「將此事壓下去,無異於將行舟的屍體再浸入雒水河裏!這到底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不願意而為之,你心裏讓楚,倒是不用話來支吾我!」
鄔慶川:「可明年開春就是春闈,我是主考官,此次的事情不能鬧大,也不能亂查。」
他無奈的道:「行舟是我看著長大的,雖比不得謝讓,但也算是半個弟子,我難道會不願意為他報仇雪恨嗎?可現在就是找不到任何證據,人家就是說他失足落水,我能有什麽辦法?博遠侯府還有林貴妃和齊王呢。」
齊王是林貴妃的兒子。
壽老夫人:「真的沒有任何證據嗎?」
鄔慶川:「沒有。」
壽老夫人緊緊盯著他,「到底是沒有,還是你怕事情鬧大,藏了起來?」
屋外,謝讓打了個寒顫,碗裏的豆腐盪了盪。
屋內,鄔慶川急急道:「嫂嫂,你怎麽如此看我,我若是會做這些事情,當初還會被貶去蜀州嗎?」
他似乎是怒了,有些口不擇言起來,「當初太子爺那般離世,段伯顏也跟著去了,他們倒是死得幹淨,我呢?我在他們走之後依舊不改其誌,跟齊王鬥來鬥去,最後一個人去蜀州待了十年!」
「我少時就跟著他們變法,未免波及家人,一輩子無兒無女,謝讓和行舟就跟我的兒子一般,我何至於為了一個博遠侯府做這般的事情?」
他失望道:「嫂嫂,你也太看不起我了。」
壽老夫人嘆氣,「我隻是情急之下說了一句,你嚷嚷什麽。」
屋子裏再次安靜下來。
薑姝心中卻開始打鼓。
她雖然不懂朝堂之事,但基本的朝局還是知曉的,至少知道齊王和先太子的爭端。
當今陛下如今已經有六十三歲——十年後,他依舊健在。薑姝從未聽聞過他生過病。陛下的歲數在這裏,齊王作為他的第三子,自然也算不得年輕,已經有四十歲了。
當年,先太子在世的時候,齊王就跟先太子爭功。先太子一死,齊王乘勝追擊,太子黨羽殺的殺,散的散,被貶去了各處。
比如鄔慶川,他就被貶去了蜀州。
但先太子死了,齊王也沒有坐上皇位,陛下立了太子的嫡長子為皇太孫。皇太孫當年隻有九歲,沒有進朝堂,齊王就跟陛下最愛的小兒子魏王爭上了。
爭到今日,他依舊沒有坐上太子的位置。
魏王自然也沒有。
而皇太孫卻長大了,今年已經有二十五歲,慢慢的也加入了他們的爭局裏。
朝堂如今算是三足鼎立。
十年後,依舊是三足鼎立。
那時候,齊王都五十歲了。
薑姝被送走之前,齊王府還沒有落敗,且隱隱有領先的架勢。但魏王和皇太孫麵上也沒有敗下陣來——薑姝當時便覺得,若陛下再活十年——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那齊王說不定都被熬死了。
不過齊王死沒死她是不知道的,她自己卻是先死了。
這倒是人間慘事。
她自嘲一番,又小聲問謝讓,「段伯顏是誰?」
謝讓輕聲迴:「是先太子的舅舅,鎮南大將軍,後來棄武從文,迴朝堂跟先太子一塊支持變法以治。先太子去世後,他也病逝了。」
他承先生的誌向,先生承他們的誌向,所以對這兩個人他知之甚多。
薑姝從未聽聞過此人。但此時也不是想這個的時候,她看謝讓一眼,見他神色已經平靜下來,便先進了屋。壽老夫人看見她來,連忙看向屋外,謝讓端著碗跟了進來。
他道:「老夫人,先生,我想給阿兄含口飯。」
鄔慶川擺擺手,自己去坐在一邊,突然悲戚道:「去吧,我如今是白髮人送黑髮人,你萬不可再出什麽事情了。」
謝讓應了一聲,而後道:「我今日要出去給阿兄在南城那邊先定座小宅院,等擺弄好靈堂就送阿兄過去,便在那邊入葬了。」
壽老夫人詫異,鄔慶川則蹭的一聲站起來,拍桌子道:「你這是什麽意思?你這是怨我了?」
謝讓搖搖頭,「不是我怨先生,是阿兄怨先生。」
鄔慶川一口氣沒上來,直接跌坐在椅子上,抹淚頹然道:「我倒是成了罪人。」
壽老夫人:「行舟連我那裏都不願意去住,你早該知曉他怨你。」
鄔慶川沉默起來,隨後道:「既然如此,那你就扶棺過去吧。」
謝讓哎了一聲。
鄔慶川不願意跟謝讓僵著,有心要化解,走到了棺材邊。
壽老夫人見此,拍拍薑姝的手,「你隨我出去坐坐。」
薑姝點頭,她扶著壽老夫人去了廂房休息,趙媽媽正在裏麵幫著燒茶,見了她們來,連忙上了茶水,道:「可要吃些東西?」
壽老夫人疲憊的擺擺手,趙媽媽便退了出去。
薑姝輕輕為她捶背。
壽老夫人:「今日實在是辛苦你了,待會兒我讓錢媽媽送你迴去。」
薑姝:「嗯……」
又說,「謝大人要買宅子給蘇公子送葬,我有些銀子,已經跟他說好送來了。」
她本隻是來祭奠一次,但要挪棺,按照蜀地的風俗,還是要親人遮黑傘才行。她道,「我已經為他撐過一次黑傘了,便想送到底,那日我還想來一次……」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會兒,兩人已經到了靈堂。
但裏頭卻並不安靜,不斷有聲音傳出來。
壽老夫人聲音激動,「將此事壓下去,無異於將行舟的屍體再浸入雒水河裏!這到底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不願意而為之,你心裏讓楚,倒是不用話來支吾我!」
鄔慶川:「可明年開春就是春闈,我是主考官,此次的事情不能鬧大,也不能亂查。」
他無奈的道:「行舟是我看著長大的,雖比不得謝讓,但也算是半個弟子,我難道會不願意為他報仇雪恨嗎?可現在就是找不到任何證據,人家就是說他失足落水,我能有什麽辦法?博遠侯府還有林貴妃和齊王呢。」
齊王是林貴妃的兒子。
壽老夫人:「真的沒有任何證據嗎?」
鄔慶川:「沒有。」
壽老夫人緊緊盯著他,「到底是沒有,還是你怕事情鬧大,藏了起來?」
屋外,謝讓打了個寒顫,碗裏的豆腐盪了盪。
屋內,鄔慶川急急道:「嫂嫂,你怎麽如此看我,我若是會做這些事情,當初還會被貶去蜀州嗎?」
他似乎是怒了,有些口不擇言起來,「當初太子爺那般離世,段伯顏也跟著去了,他們倒是死得幹淨,我呢?我在他們走之後依舊不改其誌,跟齊王鬥來鬥去,最後一個人去蜀州待了十年!」
「我少時就跟著他們變法,未免波及家人,一輩子無兒無女,謝讓和行舟就跟我的兒子一般,我何至於為了一個博遠侯府做這般的事情?」
他失望道:「嫂嫂,你也太看不起我了。」
壽老夫人嘆氣,「我隻是情急之下說了一句,你嚷嚷什麽。」
屋子裏再次安靜下來。
薑姝心中卻開始打鼓。
她雖然不懂朝堂之事,但基本的朝局還是知曉的,至少知道齊王和先太子的爭端。
當今陛下如今已經有六十三歲——十年後,他依舊健在。薑姝從未聽聞過他生過病。陛下的歲數在這裏,齊王作為他的第三子,自然也算不得年輕,已經有四十歲了。
當年,先太子在世的時候,齊王就跟先太子爭功。先太子一死,齊王乘勝追擊,太子黨羽殺的殺,散的散,被貶去了各處。
比如鄔慶川,他就被貶去了蜀州。
但先太子死了,齊王也沒有坐上皇位,陛下立了太子的嫡長子為皇太孫。皇太孫當年隻有九歲,沒有進朝堂,齊王就跟陛下最愛的小兒子魏王爭上了。
爭到今日,他依舊沒有坐上太子的位置。
魏王自然也沒有。
而皇太孫卻長大了,今年已經有二十五歲,慢慢的也加入了他們的爭局裏。
朝堂如今算是三足鼎立。
十年後,依舊是三足鼎立。
那時候,齊王都五十歲了。
薑姝被送走之前,齊王府還沒有落敗,且隱隱有領先的架勢。但魏王和皇太孫麵上也沒有敗下陣來——薑姝當時便覺得,若陛下再活十年——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那齊王說不定都被熬死了。
不過齊王死沒死她是不知道的,她自己卻是先死了。
這倒是人間慘事。
她自嘲一番,又小聲問謝讓,「段伯顏是誰?」
謝讓輕聲迴:「是先太子的舅舅,鎮南大將軍,後來棄武從文,迴朝堂跟先太子一塊支持變法以治。先太子去世後,他也病逝了。」
他承先生的誌向,先生承他們的誌向,所以對這兩個人他知之甚多。
薑姝從未聽聞過此人。但此時也不是想這個的時候,她看謝讓一眼,見他神色已經平靜下來,便先進了屋。壽老夫人看見她來,連忙看向屋外,謝讓端著碗跟了進來。
他道:「老夫人,先生,我想給阿兄含口飯。」
鄔慶川擺擺手,自己去坐在一邊,突然悲戚道:「去吧,我如今是白髮人送黑髮人,你萬不可再出什麽事情了。」
謝讓應了一聲,而後道:「我今日要出去給阿兄在南城那邊先定座小宅院,等擺弄好靈堂就送阿兄過去,便在那邊入葬了。」
壽老夫人詫異,鄔慶川則蹭的一聲站起來,拍桌子道:「你這是什麽意思?你這是怨我了?」
謝讓搖搖頭,「不是我怨先生,是阿兄怨先生。」
鄔慶川一口氣沒上來,直接跌坐在椅子上,抹淚頹然道:「我倒是成了罪人。」
壽老夫人:「行舟連我那裏都不願意去住,你早該知曉他怨你。」
鄔慶川沉默起來,隨後道:「既然如此,那你就扶棺過去吧。」
謝讓哎了一聲。
鄔慶川不願意跟謝讓僵著,有心要化解,走到了棺材邊。
壽老夫人見此,拍拍薑姝的手,「你隨我出去坐坐。」
薑姝點頭,她扶著壽老夫人去了廂房休息,趙媽媽正在裏麵幫著燒茶,見了她們來,連忙上了茶水,道:「可要吃些東西?」
壽老夫人疲憊的擺擺手,趙媽媽便退了出去。
薑姝輕輕為她捶背。
壽老夫人:「今日實在是辛苦你了,待會兒我讓錢媽媽送你迴去。」
薑姝:「嗯……」
又說,「謝大人要買宅子給蘇公子送葬,我有些銀子,已經跟他說好送來了。」
她本隻是來祭奠一次,但要挪棺,按照蜀地的風俗,還是要親人遮黑傘才行。她道,「我已經為他撐過一次黑傘了,便想送到底,那日我還想來一次……」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