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爻恭敬謝恩,低著頭想:古來「相父」多是難得好死,這一聲「王父」,真是晦氣。
給李爻順完毛,趙晟調頭幫景平將「撐腰」進行到底。
大罵已經被閹了的前大理寺卿逼迫忠臣自證,申斥侍政閣對景平莫須有的汙衊委實可恨,直接以「整肅」之名,跳過前幾天試行法令的步驟,將侍政閣正式從尚書台遷出,徹底交給景平歸整管理。
趙晟本以為景平定怕擺不平坊間的商賈、文人,更怕那些愛嚼舌根子的人精一人一口吐沫星子沾到李爻,好歹會推諉一番。
沒想到,對方一句「臣定不辱命」,接下了這燙手的爛山芋。
趙晟看不懂他葫蘆裏賣什麽藥了,隻得靜觀其變。
時至此時,於皇上而言前麵兩齣都是點心。
他跟著端上主菜——借兵部尚書之口提出徵兵百萬,每戶隻允許留一名男丁。
這風聲其實早傳出去了,但多數人以為是捕風捉影的謠傳,今日大夥兒眼看兵部尚書滿臉是皇上「逼良為匪」的苦澀,又不得不礙著皇上的威逼利誘,將話講完。
終於信了。
話音落,群臣譁然。
「陛下,」戶部尚書任德年出列,「日前大索貌閱,蜀中、幽州、秦川等多地收成不好,已傳匪患橫行,若是征……」
「誒,」趙晟打斷他,「到軍中來吃公糧,豈非是朕對他們的恩賜?」
「陛下,糧作收成不好,除了天時地利還有人和欠缺,農戶本就產力不足,若再將男丁大規模征走,農田無人耕種,我大晉豈非要舉國餓肚子……」
任德年向來左右逢源,今日八成氣糊塗了,話說得很不客氣,就差明言質問「陛下腦子瘸否」了。
群臣難免為他捏一把汗。
不想趙晟樂嗬起來,道:「任愛卿所慮確實。但朕非要讓男耕女織的世道變一變。我南晉將男征女耕的日子過上十年,疆域定能擴充一倍。眼下四夷八荒多國內亂,敵人孱弱之際不一舉拿下,更待何時?」他說到這看向李爻,「哦,對了,朕已經發出調令,讓常健將軍還有江南、鄯州、北域十三道的守將陸續還朝述職。晏初,這事朕還沒來得及同你講。」
李爻站在前排,眼皮都懶得掀,像個木頭樁子特別沒有存在感。
可皇上不讓他將站樁進行到底,非要叫他。
他隻得叉手一禮:「陛下英明。」
趙晟垂眸看他,輕輕笑道:「但你似乎不是這麽想的,是不是覺得朕行事瘋癲、毫無計劃?」
李爻一驚,已經開始在大朝上無理取鬧了麽?
他來氣:何止如此?我恨不能蹦起來給你一大耳光。
但他不能這麽做,躬身道:「微臣惶恐,不敢、也不曾做此念想,不知微臣有何錯漏,讓陛下誤會,還請陛下明示。」
胡攪蠻纏誰不會?
趙晟看著他笑眯眯地不說話。
李爻則低眉順眼——以不變應萬變,你不出聲我絕對不再多說半句。
殿上寂靜無聲,詭異的氣氛中暗藏較勁。
皇上待李爻向來寬和,剛剛還尊其為「王父」,轉眼二人便又當殿僵持。
鬧什麽啊?
時間在過,卻似很慢。
趙晟突然「哈哈」大笑:「朕開懷啊……」他好半天止了笑聲,問道:「諸位愛卿可知朕為何開懷?」他問罷,環視群臣。
滿朝文武,此時皆如縮尾巴鵪鶉,生怕皇上點到自己。
景平站在李爻側後方,想起前幾天陪他在茶館坐,聽說書先生胡說「要我說現實更可怕,諸位聽小老兒說書,是聽個邏輯,可現實呢?很多時候沒有邏輯。」
當時,李爻聽過笑而不語。
而在景平看來,這先生說得對也不對。
正如現在,即便瘋癲不講理如趙晟,也是自有瘋子的邏輯。景平要做的是以瘋子的邏輯抗衡瘋子。
他側跨出列,沉聲道:「微臣鬥膽猜測,陛下向來待臣、民拳拳赤誠,卻不一定能得真心迴報。人身居何位,做何事,哪怕如陛下是至尊之位,依舊不能完全自控。陛下開心,因為康南王待陛下令出必隨。」
他嘴上馬屁拍得利索,心裏卻想:我家將軍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心理防線豈是你片刻的盯視就能撼動的?
趙晟聽罷,眼角笑意濃幾分,正待再說什麽,突然見大殿門口有太監急引一人前來。
那人輕騎戎裝,腰纏黃帶,腰後插著金黃色令旗,是專呈加急文書的驛使。
這小小令官位同正五品武將,山匪不劫、官驛無阻,更有特權能直接入宮登殿。
驛使上殿行禮:「陛下,蜀中急信。」
剛剛,戶部尚書任德年還說多地鬧匪患,現在便來了急信。
不知是山匪肆虐了,還是扯旗造反了。
樊星接信,拆開遞給趙晟。
皇上幾眼看完,示意把信給李爻看。
書信言簡意賅:鄭錚由信安還朝,途徑蜀中,夜遭匪劫不知所蹤,與官軍交手之人落下羽箭數支,劍柄上有「羽」字燙痕。駐地官軍請令,是剿是談,請陛下示下。
兵部尚書出列道:「陛下,蜀中早有山匪盤踞,在蜀道山攏遊走,自稱豐羽寨,從前自稱劫富濟貧,更從不敢劫掠官軍,而今居然敢劫持鄭大人……」
趙晟嘆了口氣:「老師向來簡樸低調,山匪劫他作甚?」
給李爻順完毛,趙晟調頭幫景平將「撐腰」進行到底。
大罵已經被閹了的前大理寺卿逼迫忠臣自證,申斥侍政閣對景平莫須有的汙衊委實可恨,直接以「整肅」之名,跳過前幾天試行法令的步驟,將侍政閣正式從尚書台遷出,徹底交給景平歸整管理。
趙晟本以為景平定怕擺不平坊間的商賈、文人,更怕那些愛嚼舌根子的人精一人一口吐沫星子沾到李爻,好歹會推諉一番。
沒想到,對方一句「臣定不辱命」,接下了這燙手的爛山芋。
趙晟看不懂他葫蘆裏賣什麽藥了,隻得靜觀其變。
時至此時,於皇上而言前麵兩齣都是點心。
他跟著端上主菜——借兵部尚書之口提出徵兵百萬,每戶隻允許留一名男丁。
這風聲其實早傳出去了,但多數人以為是捕風捉影的謠傳,今日大夥兒眼看兵部尚書滿臉是皇上「逼良為匪」的苦澀,又不得不礙著皇上的威逼利誘,將話講完。
終於信了。
話音落,群臣譁然。
「陛下,」戶部尚書任德年出列,「日前大索貌閱,蜀中、幽州、秦川等多地收成不好,已傳匪患橫行,若是征……」
「誒,」趙晟打斷他,「到軍中來吃公糧,豈非是朕對他們的恩賜?」
「陛下,糧作收成不好,除了天時地利還有人和欠缺,農戶本就產力不足,若再將男丁大規模征走,農田無人耕種,我大晉豈非要舉國餓肚子……」
任德年向來左右逢源,今日八成氣糊塗了,話說得很不客氣,就差明言質問「陛下腦子瘸否」了。
群臣難免為他捏一把汗。
不想趙晟樂嗬起來,道:「任愛卿所慮確實。但朕非要讓男耕女織的世道變一變。我南晉將男征女耕的日子過上十年,疆域定能擴充一倍。眼下四夷八荒多國內亂,敵人孱弱之際不一舉拿下,更待何時?」他說到這看向李爻,「哦,對了,朕已經發出調令,讓常健將軍還有江南、鄯州、北域十三道的守將陸續還朝述職。晏初,這事朕還沒來得及同你講。」
李爻站在前排,眼皮都懶得掀,像個木頭樁子特別沒有存在感。
可皇上不讓他將站樁進行到底,非要叫他。
他隻得叉手一禮:「陛下英明。」
趙晟垂眸看他,輕輕笑道:「但你似乎不是這麽想的,是不是覺得朕行事瘋癲、毫無計劃?」
李爻一驚,已經開始在大朝上無理取鬧了麽?
他來氣:何止如此?我恨不能蹦起來給你一大耳光。
但他不能這麽做,躬身道:「微臣惶恐,不敢、也不曾做此念想,不知微臣有何錯漏,讓陛下誤會,還請陛下明示。」
胡攪蠻纏誰不會?
趙晟看著他笑眯眯地不說話。
李爻則低眉順眼——以不變應萬變,你不出聲我絕對不再多說半句。
殿上寂靜無聲,詭異的氣氛中暗藏較勁。
皇上待李爻向來寬和,剛剛還尊其為「王父」,轉眼二人便又當殿僵持。
鬧什麽啊?
時間在過,卻似很慢。
趙晟突然「哈哈」大笑:「朕開懷啊……」他好半天止了笑聲,問道:「諸位愛卿可知朕為何開懷?」他問罷,環視群臣。
滿朝文武,此時皆如縮尾巴鵪鶉,生怕皇上點到自己。
景平站在李爻側後方,想起前幾天陪他在茶館坐,聽說書先生胡說「要我說現實更可怕,諸位聽小老兒說書,是聽個邏輯,可現實呢?很多時候沒有邏輯。」
當時,李爻聽過笑而不語。
而在景平看來,這先生說得對也不對。
正如現在,即便瘋癲不講理如趙晟,也是自有瘋子的邏輯。景平要做的是以瘋子的邏輯抗衡瘋子。
他側跨出列,沉聲道:「微臣鬥膽猜測,陛下向來待臣、民拳拳赤誠,卻不一定能得真心迴報。人身居何位,做何事,哪怕如陛下是至尊之位,依舊不能完全自控。陛下開心,因為康南王待陛下令出必隨。」
他嘴上馬屁拍得利索,心裏卻想:我家將軍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心理防線豈是你片刻的盯視就能撼動的?
趙晟聽罷,眼角笑意濃幾分,正待再說什麽,突然見大殿門口有太監急引一人前來。
那人輕騎戎裝,腰纏黃帶,腰後插著金黃色令旗,是專呈加急文書的驛使。
這小小令官位同正五品武將,山匪不劫、官驛無阻,更有特權能直接入宮登殿。
驛使上殿行禮:「陛下,蜀中急信。」
剛剛,戶部尚書任德年還說多地鬧匪患,現在便來了急信。
不知是山匪肆虐了,還是扯旗造反了。
樊星接信,拆開遞給趙晟。
皇上幾眼看完,示意把信給李爻看。
書信言簡意賅:鄭錚由信安還朝,途徑蜀中,夜遭匪劫不知所蹤,與官軍交手之人落下羽箭數支,劍柄上有「羽」字燙痕。駐地官軍請令,是剿是談,請陛下示下。
兵部尚書出列道:「陛下,蜀中早有山匪盤踞,在蜀道山攏遊走,自稱豐羽寨,從前自稱劫富濟貧,更從不敢劫掠官軍,而今居然敢劫持鄭大人……」
趙晟嘆了口氣:「老師向來簡樸低調,山匪劫他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