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自己日子過不下去,想劫了人以進為和,謀財或者謀求招安。」
趙晟想了想:「這不難辦,速發急令給花信風,讓他在還朝途中繞一小圈,將匪患清了,」他看李爻,「晏初覺得是否妥帖?」
他眼角總是含笑,似乎無言詢問:鄭錚因禍得福,若能大難不死,正中你下懷?
李爻隻當沒看見,躬身道:「陛下英明,花長史定不辱使命。」
景平看著李爻的背影,心裏明鏡兒似的了:原來他是這番算計,一箭三雕,翻版了信安舊案。一來暫免鄭錚受辱,從長計議;二來藉口剿滅山匪;三來給皇上那讓百姓受苦的徵兵政策潑冷水,妙得很。
咳,他要是早動這種心眼子,怎會被趙家欺負得死死的。
這日下朝後,李爻就沒影兒了。
景平傍晚迴府,依舊沒見人:但晏初沒著人稍話,應該是迴家吃晚飯吧。
他正想著,聽見門口一陣犬吠,分辨滾蛋的叫聲,是有生人來了。
景平迎出去,見門口有位姑娘,正與門房遞腰牌。
那姑娘見到景平,笑著打招唿:「公子。」
景平不認得她的模樣,卻認得聲音。
「鬆釵先生怎麽來了?」景平迎上去,把人往內院迎。
鬆釵笑了一下:「王爺呢?我來向他交差。」
第135章 左右
李爻迴府時, 天快黑了。
溜達進門正遇上巡院子的常懷:「王爺,公子招待一位秦姑娘在書房等您呢。」
李爻笑著應聲,心念一轉:「常老將軍快迴來了, 近幾天這邊沒事, 你多迴家張羅張羅, 需要人手跟胡伯支調就是了。」
常健兩個兒子常年在軍中, 自己時而在朝,時而去邊關,常夫人沒得早, 府上隻有個老管家, 經年日久地缺人氣兒。
如今他快迴來了,又得了皇上的封賞,說述職之後給驃騎將軍之職。老將歸家,冷冷清清多不好。
「按發來的軍報算, 老將軍大概後天能到,」李爻隨手理衣袖, 「休整一兩日,請你爹過來,我在這邊炒幾個菜, 咱老少爺們給將軍熱鬧熱鬧, 算接風了。」
常懷呆愣地聽完, 攀出滿臉動容。
看他那架勢若非念著尊卑, 隻怕要撲過來抱李爻, 與曾經的獷猛、沒落三模三樣。
李爻受不了景平之外的男人淚眼婆娑。
尤其常懷缺胳膊斷腿依舊五大三粗、連巴鬍子生得像草原一樣, 兩眼泛著星閃實在違和。
行伍多年, 軍中不乏情感豐富的硬漢,李爻從沒細想常懷是或不是。想那常家寡薄親緣, 常少將軍大難不死,生涯巨變,動容於丁點溫暖,不足為奇。
理解歸理解。
李爻依舊讓他晃起一身雞皮疙瘩,三伏天惡寒上頭打了個顫,在他肩膀上一拍:「行了,大老爺們這德行,丟不丟人?老將軍愛吃什麽,你現在去跟胡伯說說,這兩天好準備著。」
然後,他逃跑似的穿廊過院,找景平去了。
景平有自己的書房,無奈酷愛鳩占鵲巢,好像用李爻的筆寫字,如有神助。
李爻進書房門時,見景平正不知伏案抄錄什麽,鬆釵在旁邊幫他理著紙,二人各自一杯茶,誰都不說話,畫麵頗有紅袖伴讀之靜妙。
比看常懷哭鼻子養眼多了。
李爻咳嗽一聲,二人同時抬頭。
「晏初你走路怎麽越來越沒聲音了,」景平立刻撂筆,迎上去接過李爻的外氅,在衣架上掛好,倒溫茶遞上去,「天氣熱,別喝涼水。」
鬆釵悶不吭聲,笑著看景平「賢惠」。
待李爻喝水、緩氣、放下杯子看向她時,才向對方恭敬一禮。
李爻看一眼景平,對鬆釵道:「沒事,不避忌,說吧。」
「蜀中不宜居,且與山匪離得近,老大人被屬下安置去了秦川,事情從頭到尾隻我一人經手,避役司裏再無旁人知道,王爺可以放心。」鬆釵道。
「你辦事我向來放心,」李爻示意鬆釵隨便坐,「鄭老師身體、精神頭兒還好嗎?」
鬆釵著女裝便持著女子的理禮節,端身淺坐,分明是位名門貴媛:「老大人似是心冷了,除了唏噓,沒有旁的不忿,且大人有一份口信差屬下帶給王爺。」
不落在字麵的內容……
李爻示意鬆釵說。
「老大人請王爺達成目的之後,不用繼續費心周旋,因為銀子他確實拿了。信安重建費用不足,多次上報補充銀錢,未有迴音,他不願眼看坍塌、滑坡折損農工性命,便挪了贓銀。他說,用老命奠在古道重建的路基之上,無怨無悔。」
李爻和景平對視一眼。
本以為事情是栽贓或誤會,竟然不是。
鄭錚此舉於情無可非議,但是於理……
若皇上死揪住不放,往後隻怕更要麻煩了。
景平在李爻肩上一搭:「未到絕境。」
鬆釵也附和:「是啊,萬不得已可以死遁,王爺莫要過於心焦。」
李爻苦笑著搖頭:「隻怕他不願意,」事已至此多論無益,他換話題,「好了,問你點私事,此去蜀中剿匪,你想去嗎?正好昭之在那邊,你若想去,我將信令給你。」
這問題奇怪,哪有讓下屬挑工作的道理?
景平眨眼旁聽。
鬆釵千人千麵,玩世不恭、逍遙風流、淡然悠遠、窈窕綽約通通都順眼,她似乎沒心事,隻是活在當前的角色裏,以至於與她相熟之人,也不知她到底是男是女;不知她經歷過什麽,才會變成今日的模樣。
趙晟想了想:「這不難辦,速發急令給花信風,讓他在還朝途中繞一小圈,將匪患清了,」他看李爻,「晏初覺得是否妥帖?」
他眼角總是含笑,似乎無言詢問:鄭錚因禍得福,若能大難不死,正中你下懷?
李爻隻當沒看見,躬身道:「陛下英明,花長史定不辱使命。」
景平看著李爻的背影,心裏明鏡兒似的了:原來他是這番算計,一箭三雕,翻版了信安舊案。一來暫免鄭錚受辱,從長計議;二來藉口剿滅山匪;三來給皇上那讓百姓受苦的徵兵政策潑冷水,妙得很。
咳,他要是早動這種心眼子,怎會被趙家欺負得死死的。
這日下朝後,李爻就沒影兒了。
景平傍晚迴府,依舊沒見人:但晏初沒著人稍話,應該是迴家吃晚飯吧。
他正想著,聽見門口一陣犬吠,分辨滾蛋的叫聲,是有生人來了。
景平迎出去,見門口有位姑娘,正與門房遞腰牌。
那姑娘見到景平,笑著打招唿:「公子。」
景平不認得她的模樣,卻認得聲音。
「鬆釵先生怎麽來了?」景平迎上去,把人往內院迎。
鬆釵笑了一下:「王爺呢?我來向他交差。」
第135章 左右
李爻迴府時, 天快黑了。
溜達進門正遇上巡院子的常懷:「王爺,公子招待一位秦姑娘在書房等您呢。」
李爻笑著應聲,心念一轉:「常老將軍快迴來了, 近幾天這邊沒事, 你多迴家張羅張羅, 需要人手跟胡伯支調就是了。」
常健兩個兒子常年在軍中, 自己時而在朝,時而去邊關,常夫人沒得早, 府上隻有個老管家, 經年日久地缺人氣兒。
如今他快迴來了,又得了皇上的封賞,說述職之後給驃騎將軍之職。老將歸家,冷冷清清多不好。
「按發來的軍報算, 老將軍大概後天能到,」李爻隨手理衣袖, 「休整一兩日,請你爹過來,我在這邊炒幾個菜, 咱老少爺們給將軍熱鬧熱鬧, 算接風了。」
常懷呆愣地聽完, 攀出滿臉動容。
看他那架勢若非念著尊卑, 隻怕要撲過來抱李爻, 與曾經的獷猛、沒落三模三樣。
李爻受不了景平之外的男人淚眼婆娑。
尤其常懷缺胳膊斷腿依舊五大三粗、連巴鬍子生得像草原一樣, 兩眼泛著星閃實在違和。
行伍多年, 軍中不乏情感豐富的硬漢,李爻從沒細想常懷是或不是。想那常家寡薄親緣, 常少將軍大難不死,生涯巨變,動容於丁點溫暖,不足為奇。
理解歸理解。
李爻依舊讓他晃起一身雞皮疙瘩,三伏天惡寒上頭打了個顫,在他肩膀上一拍:「行了,大老爺們這德行,丟不丟人?老將軍愛吃什麽,你現在去跟胡伯說說,這兩天好準備著。」
然後,他逃跑似的穿廊過院,找景平去了。
景平有自己的書房,無奈酷愛鳩占鵲巢,好像用李爻的筆寫字,如有神助。
李爻進書房門時,見景平正不知伏案抄錄什麽,鬆釵在旁邊幫他理著紙,二人各自一杯茶,誰都不說話,畫麵頗有紅袖伴讀之靜妙。
比看常懷哭鼻子養眼多了。
李爻咳嗽一聲,二人同時抬頭。
「晏初你走路怎麽越來越沒聲音了,」景平立刻撂筆,迎上去接過李爻的外氅,在衣架上掛好,倒溫茶遞上去,「天氣熱,別喝涼水。」
鬆釵悶不吭聲,笑著看景平「賢惠」。
待李爻喝水、緩氣、放下杯子看向她時,才向對方恭敬一禮。
李爻看一眼景平,對鬆釵道:「沒事,不避忌,說吧。」
「蜀中不宜居,且與山匪離得近,老大人被屬下安置去了秦川,事情從頭到尾隻我一人經手,避役司裏再無旁人知道,王爺可以放心。」鬆釵道。
「你辦事我向來放心,」李爻示意鬆釵隨便坐,「鄭老師身體、精神頭兒還好嗎?」
鬆釵著女裝便持著女子的理禮節,端身淺坐,分明是位名門貴媛:「老大人似是心冷了,除了唏噓,沒有旁的不忿,且大人有一份口信差屬下帶給王爺。」
不落在字麵的內容……
李爻示意鬆釵說。
「老大人請王爺達成目的之後,不用繼續費心周旋,因為銀子他確實拿了。信安重建費用不足,多次上報補充銀錢,未有迴音,他不願眼看坍塌、滑坡折損農工性命,便挪了贓銀。他說,用老命奠在古道重建的路基之上,無怨無悔。」
李爻和景平對視一眼。
本以為事情是栽贓或誤會,竟然不是。
鄭錚此舉於情無可非議,但是於理……
若皇上死揪住不放,往後隻怕更要麻煩了。
景平在李爻肩上一搭:「未到絕境。」
鬆釵也附和:「是啊,萬不得已可以死遁,王爺莫要過於心焦。」
李爻苦笑著搖頭:「隻怕他不願意,」事已至此多論無益,他換話題,「好了,問你點私事,此去蜀中剿匪,你想去嗎?正好昭之在那邊,你若想去,我將信令給你。」
這問題奇怪,哪有讓下屬挑工作的道理?
景平眨眼旁聽。
鬆釵千人千麵,玩世不恭、逍遙風流、淡然悠遠、窈窕綽約通通都順眼,她似乎沒心事,隻是活在當前的角色裏,以至於與她相熟之人,也不知她到底是男是女;不知她經歷過什麽,才會變成今日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