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客掌事顯然是認得鬆釵,見是他來,笑著小跑過來,招唿小廝將二人的馬匹帶去餵草料:「秦公子來了,」他點頭哈腰,看出鬆釵對景平禮待,忙招唿著問,「這位公子看著臉生,頭次來吧,仙鄉何處啊?」


    鬆釵笑道:「這位是都城鄴陽來的景大人,總聽我說咱這比都城的樓子好,來看看是不是真的,可別露怯。」


    掌事的賠笑:「鄴陽最有名的該數月漉煙韻閣了,但那地方多是姑娘,和咱這不一樣,這要說嘛更了解男人的,還得是男人。」


    鬆釵一拍巴掌:「對不對?你說對不對?我也是這麽說的,他卻不信,所以今兒個,你把那個誰……」


    鬆釵報菜名似的一連點了十來個人的名字,「都叫來讓景大人看看。」


    晉國境內,有很多男妓館。從前朝到當今,文人墨客對男妓的包容度不知比對女子為娼高了多少倍。儒風雅士需得活在天理人慾的克謹之下,好男色便成了文人貴胄最後的遮羞布。與同性玩樂,可以僅限於玩樂,玩過之後弄不出孩子,不用負責,更可搖身一變口稱「知己」,實乃辟開了一方少遭唾棄的艷田。


    掌事聽了鬆釵的要求,接過後者遞去的一小錠金元寶,柔雅一笑,領二人到院中院去。


    這地方幽靜極了,與主樓堂中的喧囂熱鬧截然不同。


    院門打開,入眼是座木質平層小樓,頗有晉宮之風,小樓側麵一灣露天溫泉,煙熅著白霧,將泉池周圍的梅花繚繞其中。涼風送香,溫潤的梅花氣息似有似無地勾引著客人進屋去。


    鬆釵對這地方很熟,招唿景平隨意,那掌事的給二人上了茶酒吃食,便依著鬆釵的吩咐張羅人去了。


    鬆釵見景平拘謹,笑道:「大人從沒來過這樣的地方麽?」


    呃……


    如果去月漉煙韻閣找李爻那次不算的話。


    「我……很明顯嗎?」景平問道。


    鬆釵笑笑沒迴答,隻是道:「大人想想王爺,他若是來了,會如何應對,可能便會好些。」


    景平一想,依著李爻那性子肯定是……


    更鬧心了。


    但他好歹能明白鬆釵的意思,訕笑道:「可能……做不到王爺那樣。」


    鬆釵低笑出聲,道:「那也沒事,大人眼光高一點,一會兒少搭理他們,三字精髓——看不上。」


    他話音落,門外一陣窸窸窣窣的腳步聲雜亂而來。跟著,門被象徵性地敲響了。


    房門拉開,十餘名年輕男女魚貫而入,個個麵皮白嫩得像能掐出水來。


    景平初時沒想明白,象姑館不都是男的麽?怎麽還來了姑娘……


    跟著,他便想起了纓姝——纓姝當時二十來歲了,是用藥抑製了男性特徵。


    他展眸看眼前幾個做女子模樣的,年紀多是十幾歲,便明白了這是象姑館子攬客的手段,讓未長成的小少年扮作姑娘陪酒賣笑,甚至還得陪客人做些更加齷齪的事情。


    他沒動聲色,懷袖雅物從袖中抽出來,心裏念著李爻在江南與他初見時的浪蕩模樣,將摺扇一展,大冬天裝模作樣地輕打起扇來。


    鬆釵預料之外,這人剛剛分明喝水都拘謹,怎麽眨眼功夫打通任督二脈了,難不成這才是本色?


    「這都是我相熟喝茶喝酒的朋友們,」鬆釵向景平道,「有能入眼的嗎?」


    景平展眸看眾人,目光所至之處便有討好的笑容迴饋。他還記得李爻曾說「如果能有別的出路,沒人願意陪笑賣唱」,不由得心下嘆惋。


    依著鬆釵的囑咐,隻是笑了沒吱聲。


    鬆釵俊眉一揚,向掌事的問道:「不揚公子呢?隻他拿得出手,怎地不見人?」


    掌事的一聽「咳」了聲:「秦公子有日子沒來所以不知道,」他壓低了嗓音,「不揚認了太守胡大人做書法師父,時不常住去太守府上了。」


    鬆釵聽他說到一半時,臉色便沉了,待他說完嗤笑出聲:「現在他人呢?」


    掌事的道:「前天去了太守府,還沒迴來呢。」


    鬆釵起身走到案台旁。


    這屋裏琴棋詩書俱全,他往案旁走,便有極長眼力價兒的小倌幫著研墨。


    鬆釵提筆刷點成書,寥寥幾句,寫了封信塞進信封,遞給掌事的:「你去交給他,來不來由他,但他甚至是太守大人的前程,可能也就在這封信裏了。」


    掌事的見他說得鄭重,不敢耽誤,著人送信去了。


    與此同時,太守胡曉正在書房裏轉悠,像頭困在籠子裏抓狂的驢。


    「師父,您看我這幅字寫得如何?」案台邊的年輕人撂筆,將字帖吹幹提起來,卻見胡曉沒反應,奇道,「師父,怎麽了,剛才迴來就愁眉不展的?」他從筆架上拎起支幹毛筆,走到胡曉身邊,用筆尖在對方耳廓裏兜了一圈。


    胡曉登時給他鬧得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抓住他的手腕,嗔笑道:「別鬧,從前覺得你端和,私下這麽調皮。」


    那年輕人將筆翻了個花,又去捋胡曉編了小辮的鬍子:「那你跟我說說,愁什麽?」


    胡曉長嘆一聲,拉著他到窗邊羅漢榻上坐下,摟了人:「越王殿下去都城已經月餘了,說好無論事成與否都會發信迴來,可眼下信沒等來,倒是把康南王等來了,李爻這人……我暫不知道該如何相與,更不知道是不是越王出事了,皇上察覺到了什麽,才派李爻來,他來得太突然怕不是好兆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臣賊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參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參差並收藏二臣賊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