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平沒理他,定聲問李爻:「太師叔想好了?確實要管這事了嗎?」
自景平扶著李爻起,便一直在他手腕間揉壓穴位,李爻氣息平復,咳嗽漸緩,平聲道:「鄭錚老師是我恩師,他身陷困頓,我不能不管。」
景平點點頭,才又對皇上道:「先皇當年能平胡哈、氐、羯、迴紇、鮮卑等八部外族,自然是文治武功皆無人出其右,但若不是萬眾歸心,沒有四海諸侯樂於免戰稱臣,隻怕山河萬裏到現在依舊搖擺於烽火硝煙中。」
說到這,他看見花信風站在趙晟身後,沖他擠眉弄眼搖晃手,示意他閉嘴。
景平隻當看見一團空氣:師父對不起,今日你就算舞出朵花來,也是透明的,我看不見。
「眾多諸侯中,信安城賀氏在大晉定都前,出城兵十萬助晉伐羯;更於四海安定後,對晉國君主俯首稱臣,甘願歲歲朝供,最終卻落得被羯人記恨、一夜滅門的下場。彼時先皇在做什麽?他為何隻收了信安,收了百姓,口稱伐羯卻不置其死地,讓那些蠻子苟延殘喘至今?」
景平不錯眼珠地看著趙晟,眼神和他的麵具一樣冷,無言地問出了最後一句:難道這不是過河拆橋嗎?
趙晟片刻無言,突然哈哈大笑,好半天止了笑聲:「初生牛犢,大刀闊斧!年輕人就該有這份銳氣。但天下之主,不能隻為一人出氣不顧萬民,」他一指李爻,「單說你太師叔帶兵伐羯,就兩次差點喪命。可那仗打到最後,必是兩敗俱傷。你何不問問他,最後為何同意走了和談這條路?不想報那仇怨嗎?為已死之人和一口氣焰,要再豁出萬千性命,為尊上者,要衡量是否值得。」
景平沒再說話。
李爻偏頭看他,見他牙關咬得緊,借著袖子的遮掩,反手拉了他的手攏進掌心,在他手背上輕輕磕了磕。
景平深吸一口氣,近乎逼視的目光淡下來了。
「但你這話說得有道理,信國公樂意歸順,一來是慧眼識真,看出大勢所趨,二來他有仁心,不願自己的城民受戰火離亂之苦。他不得善終,實在令人唏噓。這口氣不出,我大晉往後極難萬民歸心,確實該尋機會把這憋屈找補迴來。如今朝中正缺你這樣敢言的年輕人,你是晏初的師侄孫,叫什麽名字?可願隨朕迴去宏圖一展嗎?」
皇上當然不會為了年輕人的幾句厥詞就給個職位,他這樣做,多是為了李爻。
隻是就事論事,景平可以平步青雲了。
誰知景平隻輕輕鬆開李爻,向皇上異常恭敬地行了個禮:「草民賀景平,是信國公世子,當年家遭不幸,僥倖不死,才心有罔顧,如今得陛下點撥茅塞頓開,不該偏執於自家私仇。且草民胸無大誌,不想朝中為官,隻願伴太師叔鞍前馬後,伺候周全,足夠了。」
賀景平自爆身份。
小院裏突然安靜下來,無人說話。
一陣風過,皇上剛要再說什麽,李爻又咳嗽起來。他咳得急,臉漲得通紅,青筋從脖頸直攀到太陽穴,皮膚下的血管都漲起來,仿佛下一刻要爆出血來。
眾人的注意力一下被他牽扯了。
李爻哆哆嗦嗦,從懷裏摸出藥吃下,向趙晟斷斷續續道:「草民……草民咳嗽又犯了,需得緩一緩,眼下還是先把……咳咳咳……把鄭老師迎迴……咳咳咳……」
李爻心眼子多得很,到底有多少,趙晟數不清。
他見李爻這般,心裏抽扯得一涼,兀自有點難過——他看不出李爻是不樂意繼續剛才的話題,還是真的咳嗽犯了。
幼時那個伴他讀書寫字、陪他去禦膳房偷點心、撈了禦花園的鯉魚現場生火烤來吃的少年早就不見了蹤影;就連九曲十八彎心思隻對外族的李相也遠得像留在了上輩子。
如今,李爻對他隻餘禮待和疏離,終歸是迴不到從前了吧。
那般赤誠,是先皇親手葬了,他則一直袖手旁觀……
但趙晟一國帝君,來此自有目的,見好就收,趕快道:「好了,快讓景平服你迴去休息,朕要去駐邑軍營,也不多待了。」說罷,他擺擺手免去眾人恭送,轉身走了。
景平則二話不說,扶李爻迴屋。
進門好半天,李爻還在咳嗽,像怎麽都停不下來。
景平急了:「怎麽藥效變得這般慢?」
李爻深吸一口氣,鼻息都在哆嗦,掀眼皮看他一眼,淺聲道:「讓你氣的。」
景平表情跟著緊張起來。他頓挫片刻,突然撩衣袍跪下了。
這倒是把李爻嚇了一跳:「這是做什麽……還沒過年呢。好了好了,你起來,我逗你的,咳咳咳……」
景平:……
他抬臉看李爻,這人剛剛都要碎了,現在又能不著四六地「逗他」,讓他不知該高興還是該惆悵。
「以為我怪你禦前莽撞?」李爻平了氣息,揚手隨意撥攏景平額前的碎發,「你家的舊事,你有自己的打算是好事。如果整件事是渾水深處有大魚,依靠皇室力量查因果是上策,而且……」
李爻心想:事情現在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皇室,即便是臨淵探龍,也要先臨深淵才行。
但這是個巨大的變數,一遭不慎便會萬劫不復,弄不好則不知要多少人陪葬。
他沒說。
見景平等他的後半句,他把「而且」之後換了因果:「而且你先確定了我要去救鄭老師,才對陛下自暴身份,算是萬般顧念我了,」他在景平頭上撫了撫,「放不下的就不逼自己放下,心意難平,必有原因,我陪你去尋一個因果。」
自景平扶著李爻起,便一直在他手腕間揉壓穴位,李爻氣息平復,咳嗽漸緩,平聲道:「鄭錚老師是我恩師,他身陷困頓,我不能不管。」
景平點點頭,才又對皇上道:「先皇當年能平胡哈、氐、羯、迴紇、鮮卑等八部外族,自然是文治武功皆無人出其右,但若不是萬眾歸心,沒有四海諸侯樂於免戰稱臣,隻怕山河萬裏到現在依舊搖擺於烽火硝煙中。」
說到這,他看見花信風站在趙晟身後,沖他擠眉弄眼搖晃手,示意他閉嘴。
景平隻當看見一團空氣:師父對不起,今日你就算舞出朵花來,也是透明的,我看不見。
「眾多諸侯中,信安城賀氏在大晉定都前,出城兵十萬助晉伐羯;更於四海安定後,對晉國君主俯首稱臣,甘願歲歲朝供,最終卻落得被羯人記恨、一夜滅門的下場。彼時先皇在做什麽?他為何隻收了信安,收了百姓,口稱伐羯卻不置其死地,讓那些蠻子苟延殘喘至今?」
景平不錯眼珠地看著趙晟,眼神和他的麵具一樣冷,無言地問出了最後一句:難道這不是過河拆橋嗎?
趙晟片刻無言,突然哈哈大笑,好半天止了笑聲:「初生牛犢,大刀闊斧!年輕人就該有這份銳氣。但天下之主,不能隻為一人出氣不顧萬民,」他一指李爻,「單說你太師叔帶兵伐羯,就兩次差點喪命。可那仗打到最後,必是兩敗俱傷。你何不問問他,最後為何同意走了和談這條路?不想報那仇怨嗎?為已死之人和一口氣焰,要再豁出萬千性命,為尊上者,要衡量是否值得。」
景平沒再說話。
李爻偏頭看他,見他牙關咬得緊,借著袖子的遮掩,反手拉了他的手攏進掌心,在他手背上輕輕磕了磕。
景平深吸一口氣,近乎逼視的目光淡下來了。
「但你這話說得有道理,信國公樂意歸順,一來是慧眼識真,看出大勢所趨,二來他有仁心,不願自己的城民受戰火離亂之苦。他不得善終,實在令人唏噓。這口氣不出,我大晉往後極難萬民歸心,確實該尋機會把這憋屈找補迴來。如今朝中正缺你這樣敢言的年輕人,你是晏初的師侄孫,叫什麽名字?可願隨朕迴去宏圖一展嗎?」
皇上當然不會為了年輕人的幾句厥詞就給個職位,他這樣做,多是為了李爻。
隻是就事論事,景平可以平步青雲了。
誰知景平隻輕輕鬆開李爻,向皇上異常恭敬地行了個禮:「草民賀景平,是信國公世子,當年家遭不幸,僥倖不死,才心有罔顧,如今得陛下點撥茅塞頓開,不該偏執於自家私仇。且草民胸無大誌,不想朝中為官,隻願伴太師叔鞍前馬後,伺候周全,足夠了。」
賀景平自爆身份。
小院裏突然安靜下來,無人說話。
一陣風過,皇上剛要再說什麽,李爻又咳嗽起來。他咳得急,臉漲得通紅,青筋從脖頸直攀到太陽穴,皮膚下的血管都漲起來,仿佛下一刻要爆出血來。
眾人的注意力一下被他牽扯了。
李爻哆哆嗦嗦,從懷裏摸出藥吃下,向趙晟斷斷續續道:「草民……草民咳嗽又犯了,需得緩一緩,眼下還是先把……咳咳咳……把鄭老師迎迴……咳咳咳……」
李爻心眼子多得很,到底有多少,趙晟數不清。
他見李爻這般,心裏抽扯得一涼,兀自有點難過——他看不出李爻是不樂意繼續剛才的話題,還是真的咳嗽犯了。
幼時那個伴他讀書寫字、陪他去禦膳房偷點心、撈了禦花園的鯉魚現場生火烤來吃的少年早就不見了蹤影;就連九曲十八彎心思隻對外族的李相也遠得像留在了上輩子。
如今,李爻對他隻餘禮待和疏離,終歸是迴不到從前了吧。
那般赤誠,是先皇親手葬了,他則一直袖手旁觀……
但趙晟一國帝君,來此自有目的,見好就收,趕快道:「好了,快讓景平服你迴去休息,朕要去駐邑軍營,也不多待了。」說罷,他擺擺手免去眾人恭送,轉身走了。
景平則二話不說,扶李爻迴屋。
進門好半天,李爻還在咳嗽,像怎麽都停不下來。
景平急了:「怎麽藥效變得這般慢?」
李爻深吸一口氣,鼻息都在哆嗦,掀眼皮看他一眼,淺聲道:「讓你氣的。」
景平表情跟著緊張起來。他頓挫片刻,突然撩衣袍跪下了。
這倒是把李爻嚇了一跳:「這是做什麽……還沒過年呢。好了好了,你起來,我逗你的,咳咳咳……」
景平:……
他抬臉看李爻,這人剛剛都要碎了,現在又能不著四六地「逗他」,讓他不知該高興還是該惆悵。
「以為我怪你禦前莽撞?」李爻平了氣息,揚手隨意撥攏景平額前的碎發,「你家的舊事,你有自己的打算是好事。如果整件事是渾水深處有大魚,依靠皇室力量查因果是上策,而且……」
李爻心想:事情現在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皇室,即便是臨淵探龍,也要先臨深淵才行。
但這是個巨大的變數,一遭不慎便會萬劫不復,弄不好則不知要多少人陪葬。
他沒說。
見景平等他的後半句,他把「而且」之後換了因果:「而且你先確定了我要去救鄭老師,才對陛下自暴身份,算是萬般顧念我了,」他在景平頭上撫了撫,「放不下的就不逼自己放下,心意難平,必有原因,我陪你去尋一個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