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稱「愚兄」再稱「朕」,是放下身位拉近關係,後又敲打李爻記得他到底是誰。
李爻當然明白,他沒接玉佩,隻笑了下:「草民身體太差,難堪大用,有顆已經死了的心一直不大舒服,陛下若是要草民去做什麽盡管下旨,若隻論迴家,這裏就是草民的家了。」 他臉色很白,嘴唇無色,說話時聲音在顫,這不長的句子說完,身子難以控製地往後栽歪。
趙晟一驚,要去扶他,被景平從斜向裏揉身過來,先行把人穩穩扶住了。
景平不知因果,他從沒見李爻這樣過。這富貴公子是昨夜在客棧見過的那位,竟然是皇上。
但那又如何呢?
他隻在乎李爻現在不舒服、不高興、不想迴去。
景平的麵具辨識度太高,趙晟認出他了,淡淡看他一眼沒理,又對李爻道:「言笑晏晏,初法明道。晏初,還記得鄭老師嗎,半月前,他到出使胡哈,至今未歸,朕懷疑對方扣押來使,意在試探……若是尋常時候,派邊邑駐軍直接出兵要人便罷了,可如今半個營的兵將染病,此事若被對方試探出來,邊關必亂,朕是來穩定軍心的,可胡哈若是押老師來攻,朕隻得仰仗你……」
「晏初」這稱唿,李爻已經五年多不曾聽見了。這是他十四歲時,老師鄭錚給取的字。
他入廟堂極早,本身也有作為,關係遠的稱他小李大人、小李將軍,關係近的不好再直唿其名,所以他取字早了好多年。
老師鄭錚知道他不喜歡「爻」字,用晏初二字來彌補,意在願他不被變數所擾,安定如初。
隻是可惜,現在看來這取字的威力還是敵不過一個「爻」字。
李爻剛才說話聲音打顫,現在全身都在發抖。
景平隻得把虛扶在對方腰上的手臂緊了緊,穩穩撐著他。他一直在咳嗽,聲音不大,卻讓景平聽得心疼。
自相識以來,李爻身體不好也從未讓景平覺得他「脆弱」。現在,他真真切切在景平懷裏,年輕人倒有種錯覺——隻怕來一陣風,懷裏的人就要給吹散了去。
景平心底破出種衝動,想把李爻抱起來就走,帶他到天涯海角去,不理這喪門星似的狗皇帝。幸好尚有理智存在,提醒著他冒失的義氣隻是裹亂,於事無益。
年輕人眉頭擰成一團,聲音偏溫和極了:「太師叔,你若不喜歡,咱們就離開這裏,天下事是別人的事,隻要你願意,我自然能帶你尋方寸安寧。」
公然跟皇上叫板,腦袋岌岌可危。花信風和皇上身後的漢子同要上前喝止,皇上一擺手,問道:「小兄弟,昨日初見,未多敘話,你知道我是誰嗎?」
景平麵具後一雙眼睛冷若寒星,定然看著趙晟,麵無表情道:「自然知道,陛下過河拆橋的手藝想必是祖傳的,才能這般精進。」他瞥一眼對方拿在手裏的玉佩,「玉碎能合終有瑕的道理,陛下竟不懂嗎?」
這話出口,連李爻都驚了,低喝一聲:「不得無禮!」來不及再說什麽又是接連不斷的咳嗽。
「不妨事,本來也是朕對你不住,」他攔了李爻,又向景平問道,「你來說說,朕怎麽過河拆橋了,朕悉數聽著,當給你太師叔出氣。」
景平的話大不敬,但李爻知道,皇上暫時不會計較。並且他也好奇,他跟皇家的糾葛景平不知情,這句「過河拆橋」是從何罵起呢?
第017章 並肩
罵皇上,真是好大的膽。
而景平麵對趙晟,大有一副光腳不怕穿鞋的窮橫架勢。
對方問了,他嗤笑一聲道:「陛下對我太師叔是有惜才愛才之義,可怎麽就讓他死遁歸野,孤身一人拖著病到江南來,連日常照看的大夫都不給安排?」
於事實而言,這是胡攪蠻纏,偏纏得皇上沒辦法辯白。至少他不能承認:你太師叔的毛病是我親爹下的黑手,他得知真相後,口噴鮮血執意要走,我放他離開是做事留一線。
趙晟接不上話,隻得認了:「確是朕思慮不周,所以現下朕來接他迴去醫治,你也幫朕勸勸他,」言罷,他轉向李爻,幾乎貼近到李爻耳畔,低聲道,「朕知道錯了,朕還知道你不過是心裏有怨,對朕和我大晉的情誼並沒冷,否則五年前你怎麽會暗中揪出羯人探子,又這麽多年不避蹤跡,隻在江南晃悠?」
李爻見到趙晟皺吧別扭,非是矯情。是他自己也沒想到,心裏那道坎子比他預想得更高更堅實。
人一旦牽執太重,要麽鑽牛角尖把自己卡死,要麽選擇逃避暫時不去麵對。顯然,李爻是後者。他想把一切交給時間,然而五年多過去,舊事驀地重提,他才發現放下哪裏有那麽容易,被晃個措手不及。
而其實,在皇上搬出二人授業恩師被困的消息時,李爻就知道這事他不得不管了。更何況,中原安定,是他父母戰死沙場換來的,是爺爺的期冀,也是自己的心血,若如今天下又將漸生瘡痍,總要有人站出來,去修補妥帖。
他嘆了口氣:「草民先想辦法將鄭老師迎迴來,再論往後。」
趙晟眼睛一下亮了,頓時心情大好,瞥見景平依舊定定地看自己,半開玩笑似的反攻倒算:「剛剛你說『祖傳過河拆橋』,這『祖傳』二字從何說起?你罵朕罵得對,把先皇也罵進去,若是講不出個所以然,朕是要罰你的。」他說完,臉一沉,看著景平。
李爻當然明白,他沒接玉佩,隻笑了下:「草民身體太差,難堪大用,有顆已經死了的心一直不大舒服,陛下若是要草民去做什麽盡管下旨,若隻論迴家,這裏就是草民的家了。」 他臉色很白,嘴唇無色,說話時聲音在顫,這不長的句子說完,身子難以控製地往後栽歪。
趙晟一驚,要去扶他,被景平從斜向裏揉身過來,先行把人穩穩扶住了。
景平不知因果,他從沒見李爻這樣過。這富貴公子是昨夜在客棧見過的那位,竟然是皇上。
但那又如何呢?
他隻在乎李爻現在不舒服、不高興、不想迴去。
景平的麵具辨識度太高,趙晟認出他了,淡淡看他一眼沒理,又對李爻道:「言笑晏晏,初法明道。晏初,還記得鄭老師嗎,半月前,他到出使胡哈,至今未歸,朕懷疑對方扣押來使,意在試探……若是尋常時候,派邊邑駐軍直接出兵要人便罷了,可如今半個營的兵將染病,此事若被對方試探出來,邊關必亂,朕是來穩定軍心的,可胡哈若是押老師來攻,朕隻得仰仗你……」
「晏初」這稱唿,李爻已經五年多不曾聽見了。這是他十四歲時,老師鄭錚給取的字。
他入廟堂極早,本身也有作為,關係遠的稱他小李大人、小李將軍,關係近的不好再直唿其名,所以他取字早了好多年。
老師鄭錚知道他不喜歡「爻」字,用晏初二字來彌補,意在願他不被變數所擾,安定如初。
隻是可惜,現在看來這取字的威力還是敵不過一個「爻」字。
李爻剛才說話聲音打顫,現在全身都在發抖。
景平隻得把虛扶在對方腰上的手臂緊了緊,穩穩撐著他。他一直在咳嗽,聲音不大,卻讓景平聽得心疼。
自相識以來,李爻身體不好也從未讓景平覺得他「脆弱」。現在,他真真切切在景平懷裏,年輕人倒有種錯覺——隻怕來一陣風,懷裏的人就要給吹散了去。
景平心底破出種衝動,想把李爻抱起來就走,帶他到天涯海角去,不理這喪門星似的狗皇帝。幸好尚有理智存在,提醒著他冒失的義氣隻是裹亂,於事無益。
年輕人眉頭擰成一團,聲音偏溫和極了:「太師叔,你若不喜歡,咱們就離開這裏,天下事是別人的事,隻要你願意,我自然能帶你尋方寸安寧。」
公然跟皇上叫板,腦袋岌岌可危。花信風和皇上身後的漢子同要上前喝止,皇上一擺手,問道:「小兄弟,昨日初見,未多敘話,你知道我是誰嗎?」
景平麵具後一雙眼睛冷若寒星,定然看著趙晟,麵無表情道:「自然知道,陛下過河拆橋的手藝想必是祖傳的,才能這般精進。」他瞥一眼對方拿在手裏的玉佩,「玉碎能合終有瑕的道理,陛下竟不懂嗎?」
這話出口,連李爻都驚了,低喝一聲:「不得無禮!」來不及再說什麽又是接連不斷的咳嗽。
「不妨事,本來也是朕對你不住,」他攔了李爻,又向景平問道,「你來說說,朕怎麽過河拆橋了,朕悉數聽著,當給你太師叔出氣。」
景平的話大不敬,但李爻知道,皇上暫時不會計較。並且他也好奇,他跟皇家的糾葛景平不知情,這句「過河拆橋」是從何罵起呢?
第017章 並肩
罵皇上,真是好大的膽。
而景平麵對趙晟,大有一副光腳不怕穿鞋的窮橫架勢。
對方問了,他嗤笑一聲道:「陛下對我太師叔是有惜才愛才之義,可怎麽就讓他死遁歸野,孤身一人拖著病到江南來,連日常照看的大夫都不給安排?」
於事實而言,這是胡攪蠻纏,偏纏得皇上沒辦法辯白。至少他不能承認:你太師叔的毛病是我親爹下的黑手,他得知真相後,口噴鮮血執意要走,我放他離開是做事留一線。
趙晟接不上話,隻得認了:「確是朕思慮不周,所以現下朕來接他迴去醫治,你也幫朕勸勸他,」言罷,他轉向李爻,幾乎貼近到李爻耳畔,低聲道,「朕知道錯了,朕還知道你不過是心裏有怨,對朕和我大晉的情誼並沒冷,否則五年前你怎麽會暗中揪出羯人探子,又這麽多年不避蹤跡,隻在江南晃悠?」
李爻見到趙晟皺吧別扭,非是矯情。是他自己也沒想到,心裏那道坎子比他預想得更高更堅實。
人一旦牽執太重,要麽鑽牛角尖把自己卡死,要麽選擇逃避暫時不去麵對。顯然,李爻是後者。他想把一切交給時間,然而五年多過去,舊事驀地重提,他才發現放下哪裏有那麽容易,被晃個措手不及。
而其實,在皇上搬出二人授業恩師被困的消息時,李爻就知道這事他不得不管了。更何況,中原安定,是他父母戰死沙場換來的,是爺爺的期冀,也是自己的心血,若如今天下又將漸生瘡痍,總要有人站出來,去修補妥帖。
他嘆了口氣:「草民先想辦法將鄭老師迎迴來,再論往後。」
趙晟眼睛一下亮了,頓時心情大好,瞥見景平依舊定定地看自己,半開玩笑似的反攻倒算:「剛剛你說『祖傳過河拆橋』,這『祖傳』二字從何說起?你罵朕罵得對,把先皇也罵進去,若是講不出個所以然,朕是要罰你的。」他說完,臉一沉,看著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