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三言兩語之間,便給魏尚走私的事定了性——這是個假新聞!


    也不知川普先生得知後,會不會跑到這公元前,找劉啟要版權費···


    繼續走在禦道之上,劉啟負手又問道:“那一萬五千的編製又是怎麽迴事?”


    “雲中一座孤城,何曾需要過那麽多兵卒?”


    欒毅心中才放下的石頭複又懸起,小心翼翼道:“從前,雲中常備士卒五千者,為弓弩三千,槍盾一千,再以千人精銳為後備;自去年那戰,祖父便認為雲中防線鞏固的困難所在,就在於兵卒過少,後繼無力。”


    “先郡守魏尚魏公,之所以不敗卻無斬獲;除匈奴‘奪屍’之俗外,主要就是因為士卒疲憊,無力掩殺而導致。”


    “況千人精銳為候補,乃不智之舉,又為無奈之策···”


    “祖父的意思是,雲中城牆弓卒弩士,須備九千人為最佳;如此戰時,可分三部,輪番上陣,弓弩無有脫力斷續之憂。”


    “槍盾亦然,以三千人為三部為良策。”


    劉啟沉思許久,終是點了點頭——雖然沒上過戰場,但作為在儲君位上被先帝耳提麵命長達二十多年的老臘肉,這點常識他還是有的。


    同一支部隊連番作戰而得不到輪換,必然會導致戰鬥力打折扣。


    微微一算,劉啟疑惑道:“其餘三千人,欒將軍可是要以精銳甲士為應急機動力量?”


    欒布點點頭,又搖了搖頭:“祖父說,槍盾弓弩俱有輪換之軍,後備機動就不需要另設。”


    “餘下三千人,祖父想奏請陛下,立一騎軍!”


    稍稍按捺住心中激動,欒毅措辭道:“以前雲中守軍之所以不能有所斬獲,還有一重要原因,就是匈奴人攻不下雲中,便策馬遠去;雲中將士隻能眼睜睜看著胡虜遠走。”


    “再者,立一騎軍為依仗,陛下將來也當有大用···”


    聽到這裏,原本還想著怎麽討價還價,把欒布要求的編製往下壓得劉啟,嚴重頓時精光大振。


    沉吟片刻,側眼盯著欒毅的眼睛道:“內吏所奏削藩之策,想必雲中也已有傳聞,不知欒老將軍有何看法?”


    欒毅麵色一正,道:“祖父確有些遇見,托微臣奏與陛下知。”


    說著,欒毅就大禮跪拜在地,用欒布的語氣複述著:“臣昧死以奏陛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想化之,亦非一日之功。”


    “當步步為營,謹慎行事;萬不可操之過急,以至天下生靈塗炭。”


    “臣老朽昏聵,以拙見汙聖聽,罪該萬死···”


    看著深深埋首的欒毅,劉啟心中百感交集。


    削藩策一出,欒布就已經看透其中利害,和可能引發的後果。


    不愧是曆經數朝而不朽的老臣!


    但是,這種勸他‘慢慢來,別著急’得言論,劉啟已經聽無數人說過了,耳朵都要起繭子了。


    現在的他,不需要有人對他的決策指手畫腳!


    他隻需要欒布給個態度:支持,還是反對。


    至於中立···


    哼哼!


    中立學大師陶青,已經讓劉啟不爽很久了!


    抬起頭,遙望著遠處的宮鍾,劉啟幽幽開口道:“除此之外,欒將軍可還有話托愛卿奏與朕?”


    欒毅站起身,拍拍褲腿上的泥土,微微附身道:“削藩策一出,諸侯必將不穩,匈奴人趁機作亂更是必然;如此一來,雲中必得重兵把守,再以騎士三千為機動。”


    “若匈奴犯邊,此騎軍可令其忌憚;天下有不測,此騎軍亦可奔馳中原,為陛下鏟除逆賊之利刃!”


    劉啟皺了一路的眉頭,在這一刻總算疏散開,胸中鬱氣被雄心壯誌替代:“好!”


    “聞欒將軍此言,朕心中大定!”


    養一萬五千的常備野戰軍,對於一個邊地城池來說,確實是耗資過甚。


    但要是這支軍隊,是為了保證將匈奴人堵在長城外,讓劉啟可以專心料理國內的諸侯割據勢力···


    這支軍隊,賣底褲都得籌錢建起來!


    更別說那三千騎兵,更是撓到了劉啟心中的癢癢處。


    臣子業績不出色,可能或被訓斥甚至貶低;那作為皇帝,難道就沒有業績壓力了?


    錯!


    跟皇帝的業績壓力相比,臣子根本就是在天堂度假!


    官員業績差,也就是丟了烏紗帽,頂天了也就是砍頭。


    皇帝要是沒業績,那後果可是嚴重多了!


    誠然,沒有人敢指責劉啟說:你這個皇帝怎麽當的?


    但像曹參那樣,敢對沒業績的皇帝亂噴口水的臣子,朝堂的多得是!


    更別提那些七老八十,無欲無求,隻想過一把周公那樣‘輔政’癮的棟梁了。


    那,皇帝業績好壞的標準是什麽?


    遠的比不著,那就跟先帝比咯,看誰做得好。


    所以說,老爹太能幹,也不是什麽好事啊···


    作為漢太宗孝文皇帝,民間親切的稱其為‘在世聖人’的劉恆之子,劉啟業績壓力真的很大···


    每當自己實行的政策遇到什麽小阻力,便會有一大堆人跳出來,陰陽怪氣的說什麽‘先帝時天下如何安和,百姓民日子怎麽好’。


    這,才是劉啟明知削藩可能會引發叛亂,卻依舊支持晁錯的根本原因所在。


    實在是先帝老爹,把能幹的基本都給幹完了···


    而且幹得賊雞兒出色!


    天下無論平民頷首、地主豪紳,還是文人士大夫,朝臣外戚,都將先帝視作‘僅次於三皇五帝’的聖君。


    那他做比較,誰他媽不急眼?


    這麽說吧——整個東、西兩漢共二十四位皇帝,除了高祖劉邦和光武帝劉秀,因為開國之功和中興之績拍在前二外,就隻有武帝小豬因覆滅匈奴的曠世奇功,勉強排在那位前頭!


    華夏整個封建史數百位皇帝,除開國皇帝外,可能也就唐太宗能跟他比一比誰更聖明。


    劉啟能怎麽辦?


    當然是想辦法,做些先帝老爹沒能做到的事,來證明自己‘青出於藍咯’!


    但放眼望去···


    天下已經被先帝治理的幾近完美,就像s4的李哥,幾乎毫無缺陷···


    在這麽一個契機下,晁錯‘先安內,後攘外’的提議,才得到了劉啟的高度重視和讚同。


    也唯有將內部隱患所在的諸侯王打壓下去,以及將國仇匈奴人擊敗這兩件事,是先帝老爹沒能做到的。


    某種程度上來講,劉啟其實也隻是個有血有肉的人而已。


    為後世掃清障礙和外患,或許也是他的考慮因素之一,但絕不是現在主要考慮的因素。


    現在的他,也隻不過是一個,通過二十多年的學習練成老練的政治手腕,然後想一舉超越先祖功績的熱血男兒罷了!


    削藩策還沒有正式施行,隻不過在研究階段,朝堂的反對和阻力已經是讓劉啟無可奈何了;又提什麽內安諸侯而外攘匈奴呢?


    就在他這溺水般的狀態下,欒毅帶來的這個消息,無異於一個更結實的救命稻草——晁錯,已經被朝堂當做過街老鼠了···


    一個老派軍官貴族的支持,讓劉啟徹底有了信心,哪怕吳王那老二真敢反,劉啟也不虛了!


    等內部安穩之後,就是要跟匈奴人決戰!


    欒布提議的那支騎兵部隊,同樣能派上大用場!


    看著天子麵色變換,又如沐春風,欒毅心中大定:應該是順利完成任務了。


    他擔心的不是天子反對,而是···


    去年,天子為何要揪欒布的小辮子?


    還不就是因為兵權被外臣掌控,讓這位陛下寢食難安?


    要不是為了相陛下低頭納誠,他也不用特地跑一趟長安,更別提什麽跟晁錯聯姻了···


    正腹誹著,天子的暢笑聲傳至耳中。


    “朕準了。”


    “一應弓弩箭矢,長槍巨盾,俱從長安武庫調撥,過幾日朕會命少府負責清點,愛卿迴程之時帶迴雲中便是。”


    “至於騎兵···”


    劉啟摸著下巴沉思許久,終是一咬牙,道:“慕南尚在匈奴掌控,我漢家馬匹奇缺。”


    “這樣,朕命少府撥千金與雲中,欒公自可與胡商通,在雲中建個馬場;相關吏佐由太仆調任。”


    欒毅先是一喜,聽到要讓太仆衙門負責馬場後,心中又糾結起來。


    太仆那群肥頭大耳的蠢蟲,別說養馬,能別把馬宰來吃肉就不錯了!


    但要是反對,會不會讓陛下以為,祖父別有用心,心懷不軌呢···


    見欒毅並沒有想象中的喜悅,劉啟也猜到他心中的顧慮,佯怒道:“都尉可是別有高見?”


    縱是心中萬般不願,欒毅也隻能叩首拜道:“非也,臣代祖父謝陛下隆恩···”


    見此,劉啟心中那絲本能的戒備消失,一巴掌拍上欒毅的腦袋:“在朕麵前也敢耍小聰明!”


    “放心,朕隻會調雜吏,以助馬場步入正軌;雲中馬場不歸太仆管轄。”


    欒毅憨笑著摸摸後腦勺:“謝陛下~”


    二人身後遠處,看著這一幕的春陀卻是瞠目結舌。


    “陛下方才,是打了欒都尉一巴掌?”


    身邊武士疑惑道:“是,可有什麽不妥?”


    春陀置若罔聞,麵色複雜的看著正在劉啟麵前,滿臉憨笑的欒毅。


    “此子,怕是入了陛下的眼了···”


    ·


    ·


    ·


    ps:感謝踏雪逐影的一張推薦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暴躁小侯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捱沐K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捱沐K並收藏暴躁小侯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