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黑色的大幕拉開,形形色色的骨瘦如柴的人無精打采地舉著煙杆吞雲吐霧。
「是鴉片!」熟悉的畫麵讓李時珍驚唿出聲。
下一秒,一聲炮響,一樣黑眼睛黃皮膚的國民被炸翻下炮台,異邦堅船利炮就這樣悍然敲開華夏的國門。
眾人唿吸一滯,緊接著是黑壓壓的會堂,華夏官員與異邦同坐,簽署協議。畫麵上的小字清晰地標註著畫麵內容:中英簽署《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兩白銀、割讓香港島、協定關稅……
隨後,第二次鴉片戰爭、大沽口失陷、英法聯軍入侵、火燒圓明園、中法交戰、甲午海戰、八國聯軍、復辟、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天津、璦琿、北京、中法、馬關、辛醜……一個個楚棠曾經模糊提及的內容被清晰展現在眾人眼前。
筆筆史記,筆筆刀錐,而一切的一切,最後定格在一張觸目驚心的時局圖。
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憤怒,憤怒已經不足以言說。鹹陽宮中又斷裂一截桌角;未央宮裏的劉徹嘭地摔下酒杯,胸口劇烈起伏;李世民目眥欲裂,隻道自己很長一段時間可能都無法給異邦那些使節好臉色了。
「狼子野心!狼子野心!」
他都不願說「欺人太甚」,因為那是無能者無奈悲憤的怒火,他的眼裏隻看到異邦蠻夷悍然無道,冒犯聖朝國威。
「那清朝,把華夏的臉都丟盡了!」
堂堂列公,竟無一個血性男兒!
漢朝。
司馬遷、班固等一眾史家筆下如同泣血,他們忍不住想,僅是隔了數百代的他們寫下這些文字都感到錐心之痛,後世那些親歷的史家又該如何泣號,他們的後輩點燈讀史,又是如何怒之痛之?
「哀哉華夏,千年浩劫!」
明清之際。
顧炎武雙目赤紅地盯著那張時局圖,他經歷過異邦入侵的慘烈,清兵入關之時,何嚐不是似虎豹豺狼?但後世所處之局,群狼環伺,一個落後之大國,人人都可分一杯羹。
再細看那圖上種種,有人高舉銅錢,有人擁女舉杯,有人衰頹橫躺……看其服色俱是些官員鄉紳。
「國家已到危急存亡之時,廟堂之上猶然沉溺未醒,可悲!可恨!」
顧炎武捶桌大嘆,也埋怨滿清奪得寶鼎無力固守。
他們何曾想過腳下的土地是華夏的土地?當真是崽賣爺田心不疼!
諸天萬朝心情激盪,水鏡上的視頻還在繼續。眾人看到了異邦對華夏的欺淩,看到了滿清朝廷的不作為,看到了仁人誌士上書求變,看到了倒在血泊中的先驅英魂。
可他們也看到駝背少爺對革命黨的汙衊咒罵,看到無法索錢痛打義士並扒光其衣物的牢管,看到圍觀殺頭場景的庸眾,看到倒賣革命者鮮血的黑衣人,看到購得人血饅頭妄求救活自己兒子的小民,看到當真吃掉義士熱血的懵然的年輕一代……
觸目驚心的畫麵後,是一個男聲憤怒而又悲切地反問:「你們以為,喚醒一個被封建思想禁錮了幾千年的民族,是那麽容易的嗎?!你們以為,要掃除我們這個民族血液裏的麻木冷漠、惰性思維,是一日之功嗎?!」
擲地有聲,石破天驚。
所有人的反駁被堵在了嗓子裏,他們想說那聲音危言聳聽,想說他在汙衊國民、詆毀家邦,可眼前的畫麵又讓他們說不出來。
他們震驚,他們憤怒,他們清楚地知道,水鏡顯示的畫麵這正是魯迅書中所寫,鮮活的圖像遠比楚棠轉述的文字更動人心魄,在衰頹的時局下,有人以死救國,有人醉生夢死,有人麻木不仁不為所動,這就是後世的華夏,這就是魯迅眼看到的華夏!
漢朝。
司馬遷又是痛心又是不解,他雖是文士,卻素有一顆俠義之心,近來遊歷名山大川,見慣各方風土人情。依他來看,華夏民眾自有一副熱心腸與慨然心性,絕不會在國家存亡之際如此漠然,魯迅眼裏,怎會看到這樣的百姓?!
唐朝。
韓愈嘴唇顫抖:「物傷其類,兔死狐悲,他們怎能如此無動於衷?」
宋朝。
程頤的手死死按住桌角,顫聲喃喃:「怎會如此……怎會如此,『幾千年專製造成的人心的冷漠』,難道當真是我們錯了嗎?我們鑽研的理學,把後世害了嗎?」
鵝湖。
朱熹臉色蒼白又驚又怒,整個人都晃了一下。他倡行理學,正是麵對南宋內憂外患之時局,欲要重構人心、規範天理私慾,孜孜以求,亦不過有補於世而已,可是,他的理學救不了大宋的世道人心,還被不斷曲解,又成為了阻礙後世人心的疽癰。
「一生所學,所為何來?」
他仰天長嘆。
作者有話要說:
1.你們以為,喚醒一個被封建思想禁錮了幾千年的民族,是那麽容易的嗎?!你們以為,要掃除我們這個民族血液裏的麻木冷漠、惰性思維,是一日之功嗎?!——《覺醒年代》□□
2.視頻部分內容是《示眾》《藥》的影視化3.「我」的解讀參考b站倪文尖老師4.一目了然,不言而喻是時局圖上的原話
第138章 番外之真正的結局(下)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與魯迅類似的表述其實有很多,比如老舍在《四世同堂》裏,寫到祁老太爺開始對日軍侵略無動於衷,想著自己家裏有糧食有門院,把門一關怎麽都能挨過去。這是在說民眾對抗日戰爭的冷漠,他們並看不到國家危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是鴉片!」熟悉的畫麵讓李時珍驚唿出聲。
下一秒,一聲炮響,一樣黑眼睛黃皮膚的國民被炸翻下炮台,異邦堅船利炮就這樣悍然敲開華夏的國門。
眾人唿吸一滯,緊接著是黑壓壓的會堂,華夏官員與異邦同坐,簽署協議。畫麵上的小字清晰地標註著畫麵內容:中英簽署《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兩白銀、割讓香港島、協定關稅……
隨後,第二次鴉片戰爭、大沽口失陷、英法聯軍入侵、火燒圓明園、中法交戰、甲午海戰、八國聯軍、復辟、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天津、璦琿、北京、中法、馬關、辛醜……一個個楚棠曾經模糊提及的內容被清晰展現在眾人眼前。
筆筆史記,筆筆刀錐,而一切的一切,最後定格在一張觸目驚心的時局圖。
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憤怒,憤怒已經不足以言說。鹹陽宮中又斷裂一截桌角;未央宮裏的劉徹嘭地摔下酒杯,胸口劇烈起伏;李世民目眥欲裂,隻道自己很長一段時間可能都無法給異邦那些使節好臉色了。
「狼子野心!狼子野心!」
他都不願說「欺人太甚」,因為那是無能者無奈悲憤的怒火,他的眼裏隻看到異邦蠻夷悍然無道,冒犯聖朝國威。
「那清朝,把華夏的臉都丟盡了!」
堂堂列公,竟無一個血性男兒!
漢朝。
司馬遷、班固等一眾史家筆下如同泣血,他們忍不住想,僅是隔了數百代的他們寫下這些文字都感到錐心之痛,後世那些親歷的史家又該如何泣號,他們的後輩點燈讀史,又是如何怒之痛之?
「哀哉華夏,千年浩劫!」
明清之際。
顧炎武雙目赤紅地盯著那張時局圖,他經歷過異邦入侵的慘烈,清兵入關之時,何嚐不是似虎豹豺狼?但後世所處之局,群狼環伺,一個落後之大國,人人都可分一杯羹。
再細看那圖上種種,有人高舉銅錢,有人擁女舉杯,有人衰頹橫躺……看其服色俱是些官員鄉紳。
「國家已到危急存亡之時,廟堂之上猶然沉溺未醒,可悲!可恨!」
顧炎武捶桌大嘆,也埋怨滿清奪得寶鼎無力固守。
他們何曾想過腳下的土地是華夏的土地?當真是崽賣爺田心不疼!
諸天萬朝心情激盪,水鏡上的視頻還在繼續。眾人看到了異邦對華夏的欺淩,看到了滿清朝廷的不作為,看到了仁人誌士上書求變,看到了倒在血泊中的先驅英魂。
可他們也看到駝背少爺對革命黨的汙衊咒罵,看到無法索錢痛打義士並扒光其衣物的牢管,看到圍觀殺頭場景的庸眾,看到倒賣革命者鮮血的黑衣人,看到購得人血饅頭妄求救活自己兒子的小民,看到當真吃掉義士熱血的懵然的年輕一代……
觸目驚心的畫麵後,是一個男聲憤怒而又悲切地反問:「你們以為,喚醒一個被封建思想禁錮了幾千年的民族,是那麽容易的嗎?!你們以為,要掃除我們這個民族血液裏的麻木冷漠、惰性思維,是一日之功嗎?!」
擲地有聲,石破天驚。
所有人的反駁被堵在了嗓子裏,他們想說那聲音危言聳聽,想說他在汙衊國民、詆毀家邦,可眼前的畫麵又讓他們說不出來。
他們震驚,他們憤怒,他們清楚地知道,水鏡顯示的畫麵這正是魯迅書中所寫,鮮活的圖像遠比楚棠轉述的文字更動人心魄,在衰頹的時局下,有人以死救國,有人醉生夢死,有人麻木不仁不為所動,這就是後世的華夏,這就是魯迅眼看到的華夏!
漢朝。
司馬遷又是痛心又是不解,他雖是文士,卻素有一顆俠義之心,近來遊歷名山大川,見慣各方風土人情。依他來看,華夏民眾自有一副熱心腸與慨然心性,絕不會在國家存亡之際如此漠然,魯迅眼裏,怎會看到這樣的百姓?!
唐朝。
韓愈嘴唇顫抖:「物傷其類,兔死狐悲,他們怎能如此無動於衷?」
宋朝。
程頤的手死死按住桌角,顫聲喃喃:「怎會如此……怎會如此,『幾千年專製造成的人心的冷漠』,難道當真是我們錯了嗎?我們鑽研的理學,把後世害了嗎?」
鵝湖。
朱熹臉色蒼白又驚又怒,整個人都晃了一下。他倡行理學,正是麵對南宋內憂外患之時局,欲要重構人心、規範天理私慾,孜孜以求,亦不過有補於世而已,可是,他的理學救不了大宋的世道人心,還被不斷曲解,又成為了阻礙後世人心的疽癰。
「一生所學,所為何來?」
他仰天長嘆。
作者有話要說:
1.你們以為,喚醒一個被封建思想禁錮了幾千年的民族,是那麽容易的嗎?!你們以為,要掃除我們這個民族血液裏的麻木冷漠、惰性思維,是一日之功嗎?!——《覺醒年代》□□
2.視頻部分內容是《示眾》《藥》的影視化3.「我」的解讀參考b站倪文尖老師4.一目了然,不言而喻是時局圖上的原話
第138章 番外之真正的結局(下)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與魯迅類似的表述其實有很多,比如老舍在《四世同堂》裏,寫到祁老太爺開始對日軍侵略無動於衷,想著自己家裏有糧食有門院,把門一關怎麽都能挨過去。這是在說民眾對抗日戰爭的冷漠,他們並看不到國家危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