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多帝王同樣麵色不善,他們以程朱之學約束天下,後人說理學反動,和說朝廷反動有什麽兩樣?
清朝。
曹雪芹嘆了一口氣:「假道學禁錮人心,今日之理學,怕是二程、朱子見了,都要被嚇出一大跳來。」
另一邊,顧炎武倒是對楚棠口中的「階級」很感興趣。
「土地即為資財,魯四既是鄉紳,土產自然良多,地主之稱倒也貼切。」他略一思索,也不禁為後世的語言點頭稱讚。
「地主,地主……」
下意識沉吟幾遍,顧炎武忽然神情一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照這般說,皇帝豈不就是……最大的地主?!」
無人知道他發現了怎樣驚天的秘密,水鏡仍在繼續:【那麽,我們可以就此指認魯四老爺就是殺害祥林嫂的元兇嗎?好像可以,又好像不可以。】
【可以肯定他必然負有責任就是了。】
她轉換話頭。
【人在墜入命運之時,往往會有一個推手。祥林嫂的命運在山裏與魯鎮兩個地方反覆,連接這兩個命運節點的人,是衛老婆子。】
【衛老婆子應該也是衛家山人,她將祥林嫂介紹到魯鎮做工,後麵又夥同婆婆將祥林嫂劫迴婆家,對著魯家又將責任全推到祥林嫂身上,兩邊賺錢,誰也不得罪,隻有祥林嫂一人受傷的世界達成了。可見她也是將祥林嫂當作謀利的工具,對之毫無同情心,她的虛偽狡黠、利慾薰心同樣將祥林嫂推向死地。】
這段話說得有些許俏皮,話裏話外都是冷嘲的意味。眾人對衛老婆子這樣的人物並不陌生,左不過是個中人罷了。有人想到若是衛老婆子不夥同婆婆去抓人,或許祥林嫂就能逃過一劫,倒也跟著楚棠罵了一迴。
也有讀書人有不同的看法,認為衛老婆子開始幫著祥林嫂逃婚是不知禮數,後來幫婆婆把人帶迴去則是改正錯誤亡羊補牢。還有的則是由此聯想到那些將好人家女兒拐了騙了賣到勾欄院裏去的人販子,覺著衛老婆子雖然披著個眾人的皮,細看來倒是與拐子無異。
而圍觀的中人們卻是不樂意了。
「這又關衛老婆子什麽事?祥林嫂求到她麵上去了,他也幫她了,還想怎麽樣?」
「真是,咱們幹中人的又不是幹老媽子的。」
「楚棠到底會不會斷案啊!」
「這也要說,那我還說柳媽的責任更大呢!」
【當然,大家也很容易找到柳媽。小說中對柳媽的出場介紹很有意思,說她「是個善女人,不殺生的。」】
【「善女人」其實說的是她信佛,信佛、不殺生,該是懷有慈悲,但從小說的描述中,大家可以輕而易舉體會到迅哥兒諷刺的筆鋒。】
水鏡上再次出現相關文段。
【當祥林嫂再次說出「我真傻」這句話,似要傾訴自己的痛苦時,柳媽的反應是「不耐煩的看著她的臉。」她對祥林嫂的故事並不感興趣,轉而去問她改嫁時留在頭上的傷疤。】
【「我問你:你那時怎麽後來依了呢?」】
【「我想:這總是你自己願意了,不然……」】
【「我不信。我不信你這麽大的力氣,真會拗不過他。你後來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說他力氣大。」】
「砰——」
李家宅院裏,李清照忍不住拍起了桌案,氣得臉色通紅:「她這是什麽意思?倒是來懷疑起祥林嫂了?!」
丫鬟梅香同樣也是氣唿唿的。水鏡裏的文字犀利尖刻,楚棠讀得也算聲情並茂,讓人一下子便能想見一個女人不懷好意發問的模樣。梅香憤憤不平:「她自己去試試看呢?站著說話不腰疼,這樣汙衊祥林嫂,還說什麽善女人,哼!」
唐朝。
王維輕輕蹙起眉:「佛家……斷也沒有這樣的道理啊。」
宮中。
太平公主聽到這裏不禁冷笑連連:「怎麽,她的意思是祥林嫂要一頭撞死才合算?」
莫說祥林嫂本就是被逼的,便是她自行要改嫁,難道還有什麽錯不成?!
【很明顯,柳媽認為祥林嫂頭上的傷疤是恥辱的標記,話裏話外都是嘲諷奚落,還懷疑祥林嫂改嫁時的反抗都是裝裝樣子,質疑其對前夫不忠。】
「嗬~」
不少人聽到這裏都氣笑了,隻道這揣測太過惡意,卻也有些明清時期的道學家捋須點頭深以為然,言道若當真是貞潔烈女,合該以死明誌,而非委身於人再生一子,連頭上那疤都成了惺惺作態。
「如此水性楊花的女子,豈可擔起一座貞節牌坊!」
先前就立牌坊一事單方麵與楚棠爭論的老學究吹鬍子瞪眼振振有詞,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仿若自己占盡天理。
【還有對她的外貌描寫:「打皺的臉也笑起來,使她蹙縮得像一個核桃。」從麵相上來看,這是和祥林嫂同一階層的底層勞動婦女,隻是她的神態並不讓人舒服,「幹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額角,又釘住她的眼。」尖刻、譏諷、不懷好意。】
【她開始自己最重要的遊說——你嫁了兩個男人,將來到陰司去了,你要屬於誰呢?閻羅王為了公平起見隻好把你割成兩半。】
【這說法當然很荒謬,但是當時的人是深信不疑的。我們可以想見祥林嫂聽到這裏有多恐懼,活著的時候自己不能做一個平等的奴僕,死後到陰曹地府,竟然還不能做一個完整的鬼!閻羅王的公平竟然是這樣的!】
清朝。
曹雪芹嘆了一口氣:「假道學禁錮人心,今日之理學,怕是二程、朱子見了,都要被嚇出一大跳來。」
另一邊,顧炎武倒是對楚棠口中的「階級」很感興趣。
「土地即為資財,魯四既是鄉紳,土產自然良多,地主之稱倒也貼切。」他略一思索,也不禁為後世的語言點頭稱讚。
「地主,地主……」
下意識沉吟幾遍,顧炎武忽然神情一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照這般說,皇帝豈不就是……最大的地主?!」
無人知道他發現了怎樣驚天的秘密,水鏡仍在繼續:【那麽,我們可以就此指認魯四老爺就是殺害祥林嫂的元兇嗎?好像可以,又好像不可以。】
【可以肯定他必然負有責任就是了。】
她轉換話頭。
【人在墜入命運之時,往往會有一個推手。祥林嫂的命運在山裏與魯鎮兩個地方反覆,連接這兩個命運節點的人,是衛老婆子。】
【衛老婆子應該也是衛家山人,她將祥林嫂介紹到魯鎮做工,後麵又夥同婆婆將祥林嫂劫迴婆家,對著魯家又將責任全推到祥林嫂身上,兩邊賺錢,誰也不得罪,隻有祥林嫂一人受傷的世界達成了。可見她也是將祥林嫂當作謀利的工具,對之毫無同情心,她的虛偽狡黠、利慾薰心同樣將祥林嫂推向死地。】
這段話說得有些許俏皮,話裏話外都是冷嘲的意味。眾人對衛老婆子這樣的人物並不陌生,左不過是個中人罷了。有人想到若是衛老婆子不夥同婆婆去抓人,或許祥林嫂就能逃過一劫,倒也跟著楚棠罵了一迴。
也有讀書人有不同的看法,認為衛老婆子開始幫著祥林嫂逃婚是不知禮數,後來幫婆婆把人帶迴去則是改正錯誤亡羊補牢。還有的則是由此聯想到那些將好人家女兒拐了騙了賣到勾欄院裏去的人販子,覺著衛老婆子雖然披著個眾人的皮,細看來倒是與拐子無異。
而圍觀的中人們卻是不樂意了。
「這又關衛老婆子什麽事?祥林嫂求到她麵上去了,他也幫她了,還想怎麽樣?」
「真是,咱們幹中人的又不是幹老媽子的。」
「楚棠到底會不會斷案啊!」
「這也要說,那我還說柳媽的責任更大呢!」
【當然,大家也很容易找到柳媽。小說中對柳媽的出場介紹很有意思,說她「是個善女人,不殺生的。」】
【「善女人」其實說的是她信佛,信佛、不殺生,該是懷有慈悲,但從小說的描述中,大家可以輕而易舉體會到迅哥兒諷刺的筆鋒。】
水鏡上再次出現相關文段。
【當祥林嫂再次說出「我真傻」這句話,似要傾訴自己的痛苦時,柳媽的反應是「不耐煩的看著她的臉。」她對祥林嫂的故事並不感興趣,轉而去問她改嫁時留在頭上的傷疤。】
【「我問你:你那時怎麽後來依了呢?」】
【「我想:這總是你自己願意了,不然……」】
【「我不信。我不信你這麽大的力氣,真會拗不過他。你後來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說他力氣大。」】
「砰——」
李家宅院裏,李清照忍不住拍起了桌案,氣得臉色通紅:「她這是什麽意思?倒是來懷疑起祥林嫂了?!」
丫鬟梅香同樣也是氣唿唿的。水鏡裏的文字犀利尖刻,楚棠讀得也算聲情並茂,讓人一下子便能想見一個女人不懷好意發問的模樣。梅香憤憤不平:「她自己去試試看呢?站著說話不腰疼,這樣汙衊祥林嫂,還說什麽善女人,哼!」
唐朝。
王維輕輕蹙起眉:「佛家……斷也沒有這樣的道理啊。」
宮中。
太平公主聽到這裏不禁冷笑連連:「怎麽,她的意思是祥林嫂要一頭撞死才合算?」
莫說祥林嫂本就是被逼的,便是她自行要改嫁,難道還有什麽錯不成?!
【很明顯,柳媽認為祥林嫂頭上的傷疤是恥辱的標記,話裏話外都是嘲諷奚落,還懷疑祥林嫂改嫁時的反抗都是裝裝樣子,質疑其對前夫不忠。】
「嗬~」
不少人聽到這裏都氣笑了,隻道這揣測太過惡意,卻也有些明清時期的道學家捋須點頭深以為然,言道若當真是貞潔烈女,合該以死明誌,而非委身於人再生一子,連頭上那疤都成了惺惺作態。
「如此水性楊花的女子,豈可擔起一座貞節牌坊!」
先前就立牌坊一事單方麵與楚棠爭論的老學究吹鬍子瞪眼振振有詞,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仿若自己占盡天理。
【還有對她的外貌描寫:「打皺的臉也笑起來,使她蹙縮得像一個核桃。」從麵相上來看,這是和祥林嫂同一階層的底層勞動婦女,隻是她的神態並不讓人舒服,「幹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額角,又釘住她的眼。」尖刻、譏諷、不懷好意。】
【她開始自己最重要的遊說——你嫁了兩個男人,將來到陰司去了,你要屬於誰呢?閻羅王為了公平起見隻好把你割成兩半。】
【這說法當然很荒謬,但是當時的人是深信不疑的。我們可以想見祥林嫂聽到這裏有多恐懼,活著的時候自己不能做一個平等的奴僕,死後到陰曹地府,竟然還不能做一個完整的鬼!閻羅王的公平竟然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