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醫之大者,為國為民,這便是最好的魅力!」這是跟著孫思邈的小弟子。
「艱難不改其誌,她之勇毅同樣令人側目。」韓愈也不由得對這位後世的醫者十分欽佩了。
「好古而不泥古,持今而不守今,真是胸中有丘壑。」李清照對那句繼承傳統、敢於創新非常欣賞。
另一邊,張小娘子向著水鏡一禮,喃喃著下定決心:「我願像你一樣。」
矢誌不渝,堅定向前——向醫道,向蒼生。
【其實屠女士的個人魅力,在前麵的科研品質中已經盡數體現了。
我們知道,上世紀五十年代,國際抗瘧研究屢屢受挫,新中國尚且百廢待興,便要幫助友邦克服這道世界性難題。
屠呦呦女士那時隻是一個助理研究員,卻臨危受命擔下如此重任,這固然是她能力的體現,可也是個巨大的考驗。但她並沒有搪塞推脫,而是毅然受命,說明她既有愛國之赤誠,又有大局觀念。
那個時候她的「小家」並不安穩,丈夫李廷釗因為一些原因正在外省接受教育;她的兩個女兒,一個三歲半,一個一歲出頭,家庭與事業的天平擺在了她的麵前。
她萬般糾結,最後決定將小女兒交給寧波老家的母親撫養,再將大女兒送至託兒所,隨後一頭紮進抗瘧這一一眼望不到頭的研究裏。】
楚棠插入了一段屠呦呦女士的自述,水鏡上,從容淡定的醫者眼神不改冷峻睿智,語氣平靜地說道:
「生活上有矛盾的時候,事業總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第95章 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4
眾人一時都有些默然,屠呦呦的語氣平和而至淡然,聽在他們的耳朵裏卻恍若千鈞之重。
明清兩代。
有道學者張張嘴輕哼幾聲,神色別扭著有幾分不認同:「相夫教子才是女子本事,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可是……」有人默默舉手:「她拯救萬民了啊!你不是常說國事為重嗎?」
「我那說的是男子!男子!」那道學家掛不住臉,色厲內荏地爭辯。
旁邊的人撇了撇嘴,顯然並未被這個理由說服,小聲嘟囔著:「女子心中也有家國啊!這屠醫師多厲害,尋常男子還比不上呢!」
北宋。
歐陽修嘆服著拱了拱手:「仁義而心懷天下,真乃巾幗不讓鬚眉。」
他想起自己的母親,幼時家貧,母親以荻杆教他習字,勉他勤學;後來他遭讒被貶,是母親不辭艱辛,以高齡之身伴他遠哲,勸勉他不墜心誌,盡職抒能。這世間女子之賢,豈讓他人?
唐朝。
李世民心下欽佩:「公而忘私,真乃國士。」
漢朝。
劉徹輕輕唿出一口氣:「朕算是知道為何後世的皇帝要給她授勳了。」
能力心誌品性都是一流,再怎麽褒獎也不為過。
北宋。
李清照重重地點頭:「說得沒錯!事業總是要在第一位,正如現在,鼓舞人們燃起抗金之誌才是第一要務。」
本就頗有颯爽之氣的易安居士頓時事業心爆表,開始思忖是否能起個詩社詞社,宣揚抗金事宜。
【這樣的故事我們其實聽過許多,錢學森紮根大漠隻為鍛造國之利器;於敏隱姓埋名為國鑄盾;鍾揚幾赴高原採集種子,以期留下生命的密碼……
公而忘私是一項偉大的品質,常人難及,但幸運的是,我們卻為擁有這樣品質的人所庇佑著。】
秦朝。
嬴政聽著楚棠平靜卻難掩崇敬的語氣,在心裏默念她提到的那幾個名字,包括那寥寥幾句人物事跡的分量。
「錢學森、於敏、鍾揚……」
楚棠說的沒錯,公而忘私是一項偉大的品質,常人難有,可她張口卻能如數家珍,包括這一課裏的屠呦呦,以及最開始的袁老,還有那鬱達夫、瞿秋白。這些凜然之士,生於一朝即可令萬世敬仰。
「後世賢者,緣何如此多也!」
他嘆息著,說不清是艷羨還是感佩。
漢朝。
劉徹摸了摸下巴:「朕怎麽覺著楚棠提起那些人的語氣,比提起朕和秦始皇這些個皇帝還要尊崇?」
嘶~
眾臣聞言齊齊不著痕跡地往後退了一步,恨不得把頭低到地上去。
這話也是可以說的嗎?
他們並不迴應,心裏卻忍不住順著這話想了下去。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還要尊崇」這句話說得還是太保守了,後世對皇帝的態度哪有什麽尊崇,簡直是戲謔!
劉徹眼見著自家臣子的小動作在心裏翻了個白眼,他又不是聾子,楚棠這明晃晃的偏向他聽不出來嗎?後世之人心中自有一桿秤,秤上不管什麽身份地位,隻管你品性功業。他輕嘖了一聲,尊崇的帝王心理出現了落差,卻又莫名多了些緊張——
隱隱覺著,功過人民評說比天人感應那套更令人心驚是怎麽迴事?
【科研工作屢遭波折,她卻沒有輕言放棄,矢誌不渝地在這條前路未卜的荊棘道上跋涉。更令人感佩的是,榮耀加身的她仍保持著謙遜的品質。
大家可以看到「影響世界」這一節裏,屠呦呦女士將自己的報告和其他幾個報告並提,客觀地肯定其他報告引起的熱烈反響,不誇己,不矜能。】
她一邊說一邊在ppt上呈現相關文段用以印證,眾人看得頻頻點頭,紛紛為屠呦呦的品質所折服。
「艱難不改其誌,她之勇毅同樣令人側目。」韓愈也不由得對這位後世的醫者十分欽佩了。
「好古而不泥古,持今而不守今,真是胸中有丘壑。」李清照對那句繼承傳統、敢於創新非常欣賞。
另一邊,張小娘子向著水鏡一禮,喃喃著下定決心:「我願像你一樣。」
矢誌不渝,堅定向前——向醫道,向蒼生。
【其實屠女士的個人魅力,在前麵的科研品質中已經盡數體現了。
我們知道,上世紀五十年代,國際抗瘧研究屢屢受挫,新中國尚且百廢待興,便要幫助友邦克服這道世界性難題。
屠呦呦女士那時隻是一個助理研究員,卻臨危受命擔下如此重任,這固然是她能力的體現,可也是個巨大的考驗。但她並沒有搪塞推脫,而是毅然受命,說明她既有愛國之赤誠,又有大局觀念。
那個時候她的「小家」並不安穩,丈夫李廷釗因為一些原因正在外省接受教育;她的兩個女兒,一個三歲半,一個一歲出頭,家庭與事業的天平擺在了她的麵前。
她萬般糾結,最後決定將小女兒交給寧波老家的母親撫養,再將大女兒送至託兒所,隨後一頭紮進抗瘧這一一眼望不到頭的研究裏。】
楚棠插入了一段屠呦呦女士的自述,水鏡上,從容淡定的醫者眼神不改冷峻睿智,語氣平靜地說道:
「生活上有矛盾的時候,事業總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第95章 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4
眾人一時都有些默然,屠呦呦的語氣平和而至淡然,聽在他們的耳朵裏卻恍若千鈞之重。
明清兩代。
有道學者張張嘴輕哼幾聲,神色別扭著有幾分不認同:「相夫教子才是女子本事,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可是……」有人默默舉手:「她拯救萬民了啊!你不是常說國事為重嗎?」
「我那說的是男子!男子!」那道學家掛不住臉,色厲內荏地爭辯。
旁邊的人撇了撇嘴,顯然並未被這個理由說服,小聲嘟囔著:「女子心中也有家國啊!這屠醫師多厲害,尋常男子還比不上呢!」
北宋。
歐陽修嘆服著拱了拱手:「仁義而心懷天下,真乃巾幗不讓鬚眉。」
他想起自己的母親,幼時家貧,母親以荻杆教他習字,勉他勤學;後來他遭讒被貶,是母親不辭艱辛,以高齡之身伴他遠哲,勸勉他不墜心誌,盡職抒能。這世間女子之賢,豈讓他人?
唐朝。
李世民心下欽佩:「公而忘私,真乃國士。」
漢朝。
劉徹輕輕唿出一口氣:「朕算是知道為何後世的皇帝要給她授勳了。」
能力心誌品性都是一流,再怎麽褒獎也不為過。
北宋。
李清照重重地點頭:「說得沒錯!事業總是要在第一位,正如現在,鼓舞人們燃起抗金之誌才是第一要務。」
本就頗有颯爽之氣的易安居士頓時事業心爆表,開始思忖是否能起個詩社詞社,宣揚抗金事宜。
【這樣的故事我們其實聽過許多,錢學森紮根大漠隻為鍛造國之利器;於敏隱姓埋名為國鑄盾;鍾揚幾赴高原採集種子,以期留下生命的密碼……
公而忘私是一項偉大的品質,常人難及,但幸運的是,我們卻為擁有這樣品質的人所庇佑著。】
秦朝。
嬴政聽著楚棠平靜卻難掩崇敬的語氣,在心裏默念她提到的那幾個名字,包括那寥寥幾句人物事跡的分量。
「錢學森、於敏、鍾揚……」
楚棠說的沒錯,公而忘私是一項偉大的品質,常人難有,可她張口卻能如數家珍,包括這一課裏的屠呦呦,以及最開始的袁老,還有那鬱達夫、瞿秋白。這些凜然之士,生於一朝即可令萬世敬仰。
「後世賢者,緣何如此多也!」
他嘆息著,說不清是艷羨還是感佩。
漢朝。
劉徹摸了摸下巴:「朕怎麽覺著楚棠提起那些人的語氣,比提起朕和秦始皇這些個皇帝還要尊崇?」
嘶~
眾臣聞言齊齊不著痕跡地往後退了一步,恨不得把頭低到地上去。
這話也是可以說的嗎?
他們並不迴應,心裏卻忍不住順著這話想了下去。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還要尊崇」這句話說得還是太保守了,後世對皇帝的態度哪有什麽尊崇,簡直是戲謔!
劉徹眼見著自家臣子的小動作在心裏翻了個白眼,他又不是聾子,楚棠這明晃晃的偏向他聽不出來嗎?後世之人心中自有一桿秤,秤上不管什麽身份地位,隻管你品性功業。他輕嘖了一聲,尊崇的帝王心理出現了落差,卻又莫名多了些緊張——
隱隱覺著,功過人民評說比天人感應那套更令人心驚是怎麽迴事?
【科研工作屢遭波折,她卻沒有輕言放棄,矢誌不渝地在這條前路未卜的荊棘道上跋涉。更令人感佩的是,榮耀加身的她仍保持著謙遜的品質。
大家可以看到「影響世界」這一節裏,屠呦呦女士將自己的報告和其他幾個報告並提,客觀地肯定其他報告引起的熱烈反響,不誇己,不矜能。】
她一邊說一邊在ppt上呈現相關文段用以印證,眾人看得頻頻點頭,紛紛為屠呦呦的品質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