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玩笑,知道了靖康之恥還不趕緊亡羊補牢,等著當千古罪人嗎?


    秦朝。


    六國貴族紛紛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態,鹹陽宮中,嬴政的臉色不辨喜怒,突然問道:「李斯,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如何?」


    被點名的李斯心中一凜,暗自叫苦,斟酌著道:「若說文氣,縱橫捭闔,卻也精到,隻是這結論……似有武斷。」


    「嗬~」嬴政輕笑一聲,似乎絲毫不受影響,「六國之敗,豈在一端?他自言他朝事,與朕何幹?」


    說到底,蘇洵想要論證的,不過是宋不該苟合罷了。


    李斯明白自家陛下的意思,拱手再拜:「陛下明達。」


    嬴政束手,他其實隱隱可以感覺出來,秦在後世必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否則後代文人不會多有言談。後代王朝總要總結前代滅亡之因,那秦呢?後人會如何分析秦之敗亡?


    【應該說,蘇洵的認識是深刻的,不過顯然,沒有人聽,連他的兒l子蘇轍後來都主張棄邊,蘇軾似乎對武將也頗有微詞,好像還嘴過衛青吧!宋朝有些士大夫的局限性實在太大了。】


    啊這……


    眾人覺得自己的濾鏡有點碎:「蘇家兄弟,怎麽這樣啊!」


    未央宮。


    劉徹沒好氣地讓人將桌上的《赤壁賦》收起來並決定一個月不看蘇軾的詩文,還嘴衛青,詩詞寫得再好都沒用!


    宋朝,汴梁館驛。


    猝不及防被cue到的蘇軾蘇轍兩兄弟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見麵前的蘇洵一拍桌子喝道:「混帳!」


    蘇軾一個激靈拽著弟弟趕緊跪下。蘇洵看著麵前排排跪的兒l子很鐵不成鋼:「你們……為父的文章你們是一點都沒讀啊!棄邊,虧你想得出來!」


    「父親大人勿怒,孩兒l隻是一時糊塗!」反應過來的蘇轍趕緊認錯。


    「糊塗嗎?多讀書就不糊塗了。」蘇洵笑得相當和藹,「今晚將《六國論》誦讀百遍,不讀完不許睡覺。」


    好好的兒l子一個不留神長歪了,老父親表示很糟心。


    【其實我們也可以把宋朝的種種行為和建國初期作對比。在新中國初立、一窮二白的年代,我們卻敢於迎戰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禦敵於國門之外。哦,順便說一句,對麵是十七國聯軍。】


    「嘶~」


    有人倒抽一口涼氣。


    「十七國聯軍!」


    不少將領開始咋舌,這玩意兒l,是地獄級難度吧!


    眾人都精神恍惚地聽水鏡裏繼續講述:【為什麽抗美援朝被稱作是立國之戰,是因為這一戰,打出了中國人的脊樑。經此一戰,世界終於認清了中國人民抗爭的決心——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此後七十餘年的和平,皆有賴於此。


    我們或許缺少精良的武器裝備,但從不缺乏抗爭的決心,因為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必然挨打。跪,是跪不來和平的。尊嚴,隻在劍鋒之上;真理,隻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最後一句說得擲地有聲,短暫的沉默之後,眾人都忍不住紛紛叫起好來。


    未央宮。


    劉徹隻覺這句話簡直說到了他的心坎裏:「不錯!若無強大之兵力,如何護衛疆土、保境安民?王朝尊嚴,隻有自己能給!」


    秦朝。


    嬴政也對這句話讚嘆不已:「落後必然挨打,跪不來和平。我秦先祖篳路藍縷,才得以東出函穀,逐鹿中原。秦若不強,必將被其餘六國鯨吞。後世哪一朝不是如此?偏偏宋朝不懂得這個道理。」


    唐朝。


    李世民咂摸著楚棠這番話裏的信息,後知後覺地感到心驚:「一窮二白,迎戰世界最強的國家,還是在立國之初,這個新中國,武德也太充沛了吧?!」


    如果說抗日戰爭的勝利讓他覺得振奮的話,這抗美援朝就讓他感到不可思議了,那可是一挑十七!還挑贏了!


    底下的臣子也震驚得幾近失語,隔了好一會兒l才找迴自己的聲音。


    「落後必然挨打,後人一定是經過慘痛的經驗,才悟出這樣的道理。」魏徵難得嘆息,「這些個後人,有骨氣。」


    「是啊。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一擊之勝,餘威自然可震殊俗。說出這句話的人有魄力,做出這個決定的人,更有魄力。」孔穎達的眼睛亮晶晶的,顯然也對話裏的人敬佩不已。


    明朝。


    朱元璋斂了斂神色,對著底下的兒l子說道:「再明白咱先前為什麽說要富國強兵了吧?」


    眾皇子悶悶地點頭,先前因著日軍侵華的事,他們還想著先去把日本滅了,但外敵哪裏是肅得清的?沒有日本還有別的國家,隻有做到自身的強大,敵人才不敢覬覦。水鏡真是給他們好好上了一課。


    北宋。


    趙匡胤垂首沉思,他明白楚棠的意思。她們的國家一窮二白,卻不憚與迎戰世界之強敵,贏得慘烈,也贏得漂亮。


    可大宋呢?


    靖康之變猶有良臣百姓,君王卻屈膝求和;南宋歷朝分明有仁人誌士,卻一再和議伏低做小,甚至是他這個開國之君,也未曾拿出應有之魄力,反倒讓弟弟篡位,又留弊於後世。


    想到這裏,趙匡胤的神色堅定起來:「來人!宣二府三司百官前殿議事!」


    弊政已知,不可不除。他鄭重地鋪紙提筆,將先前默記於心的《六國論》抄錄於下,又將楚棠最末說的那兩句話也抄了下來,命人張貼在前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