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種生花妙筆後來甚至連白居易本人都沒法復刻,比如他後來還有一首《聽琵琶勸殷律協酒》。
何堪朔塞胡關曲,又是秋天雨夜聞。青塚葬時沙莽莽,烏孫愁處雪紛紛。由琵琶聲想到王昭君和劉細君和親胡塞的舊事,屬於絕句中的一種套路模式了,全然是聯想,不曾正麵寫到琵琶曲。】
白居易淡笑搖頭:「寫詩需有神思作輔,哪得那般容易?」
能作出《琵琶行》,便已然是天地鍾靈襄助了,豈能奢望篇篇神物。
南宋。
陸遊輕輕頷首:「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未央宮。
劉徹臉色微沉,烏孫是西域異國,根據詩意,那劉細君不就是到烏孫和親了嗎?
江都。
尚且年幼的細君公主忽然被母親抱到懷裏,恍惚間,有滾燙的眼淚落到了她的額頭上。
「我苦命的孩子……」
漢元帝時期,匈奴。
茫茫黃沙下,王昭君懷抱琵琶,悵望身後的漢土,跨過這一步,她就隻能是匈奴婦,再不是漢宮人。素手輕抬,她揮弦,哀哀切切的琴聲和著塞風嗚咽。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別矣,吾鄉。
鹹陽。
嬴政微微擰眉,表示不是很認同,讓女子往異族和親,那要軍士何用?朝堂之上豈無男兒?
【當然了,《琵琶行》這樣的神作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唐詩中寫音樂的名篇還有兩首,好巧不巧,都出現在中唐時期。】
眾人:……
好吧,已經習慣了,你們唐朝人是真的很會寫詩。
昌穀。
李賀眼神微動,瘦弱的臉上浮起一抹微笑:「應該是他的詩吧!」
【一首是韓愈的《聽穎師彈琴》。】
果然是自己。
韓愈淡然一笑,到底是忍不住多飲了一杯酒,他也有詩傳後了。
猜中的李賀笑容頓深了幾分,他對韓愈的才華人品都非常佩服,此時見對方的詩上去竟是毫不驚訝,隻不知最後一首是誰所作,竟能和此一人並列。
【另一首是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李賀:???我的詩?!
楚棠可顧不得他的驚訝,將兩首詩依次放了出來——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本便極為崇敬韓愈的蘇軾適時站了起來:「此詩從兒女語寫起,全然不提一個『琴』字,而隻著意於『聽』之一途;後從『嗟餘有兩耳』起又寫自身所感,一詩之中而分兩重境界,此詩便是琴詩中最佳者!」
蘇轍忍笑,他知道兄長對韓退之的詩文人品俱是十分欣賞,此詩一出,兄長果真當場倒戈了。
【據說蘇軾非常喜歡韓愈這首詩,把它推舉為古今琴詩第一,還曾親自下場把這首詩改成了詞。】
蘇軾:???後來的我竟然敢改偶像的詩?
蘇轍:!!!倒戈倒得這麽厲害?不愧是兄長!
楚棠將蘇軾改的那首《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放了出來。
唐朝。
韓愈饒有興趣地抬頭去看:「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
「好啊!好啊!」
韓愈猛然坐起,激動的樣子引得一旁的妻子盧氏都不禁側目,他卻渾然未覺,語氣興奮道:
「經此一改,詞中忽然便有奔放清豪之氣,長短句交錯間又似是散文句對,旁人謂我以文為詩,我頗自得,這蘇軾正是以詩為詞,何等妙手也!」
韓愈被這一首改編圈粉了,甚至準備給蘇軾寫一首和詩。
短短一首詩,竟是喚起兩代詩人的神交,緊接著,下一首出現了——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未央宮。
繼李白和那個人之後,劉徹再一次被一首詩的意境攫住了。
吳絲蜀桐製成的箜篌非同凡響,一經彈奏便可留遏行雲,似崑山美玉倏忽碎裂,九天鳳凰婉轉啼鳴;又似芙蓉在露水中飲泣,香蘭於芳叢中歡笑。
神異而詭譎的詩境終於通向神靈,湘娥、素女、女媧、神嫗、吳剛、玉兔,接一連三的仙人為樂聲所吸引,整首詩進入了一個瑰麗離奇而又迷幻的境界,想像何其神也!
「李賀寫出了一幅神仙之境啊!」他感嘆著,麵帶神往。
本還沉浸在詩句中甚至頻頻點頭表示寫得好的眾臣聞言頓時警覺:陛下您快住腦!
未央宮的臣子有些苦惱,唐朝的詩人寫得好是好,就是總引著陛下求仙。
終南山。
李白也興奮極了:「好詩!實是好詩!此詩奇之又奇,甚合我意!」
杜甫也笑道:「李賀是被稱作詩鬼吧?太白兄為仙,他為鬼,詩中俱有奇詭飄然之語,又共領騷人遠響,的確可為同調。」
有唐一代竟有如此多妙絕詩人,是大唐之幸,詩壇之幸!
【有人曾說,白香山『江山琵琶』、韓退之『穎師琴』、李長吉『李憑箜篌』,皆摹寫聲音至文。韓足以驚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韓愈有浩然之氣,氣勢軒昂;李賀詩境瑰麗,筆筆似幽人語;白居易造語平易,寫盡人情之致。寫聲音自古就難,這三首竟然各領風騷,唐詩真的是在方方麵麵都達到了巔峰啊!】
何堪朔塞胡關曲,又是秋天雨夜聞。青塚葬時沙莽莽,烏孫愁處雪紛紛。由琵琶聲想到王昭君和劉細君和親胡塞的舊事,屬於絕句中的一種套路模式了,全然是聯想,不曾正麵寫到琵琶曲。】
白居易淡笑搖頭:「寫詩需有神思作輔,哪得那般容易?」
能作出《琵琶行》,便已然是天地鍾靈襄助了,豈能奢望篇篇神物。
南宋。
陸遊輕輕頷首:「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未央宮。
劉徹臉色微沉,烏孫是西域異國,根據詩意,那劉細君不就是到烏孫和親了嗎?
江都。
尚且年幼的細君公主忽然被母親抱到懷裏,恍惚間,有滾燙的眼淚落到了她的額頭上。
「我苦命的孩子……」
漢元帝時期,匈奴。
茫茫黃沙下,王昭君懷抱琵琶,悵望身後的漢土,跨過這一步,她就隻能是匈奴婦,再不是漢宮人。素手輕抬,她揮弦,哀哀切切的琴聲和著塞風嗚咽。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別矣,吾鄉。
鹹陽。
嬴政微微擰眉,表示不是很認同,讓女子往異族和親,那要軍士何用?朝堂之上豈無男兒?
【當然了,《琵琶行》這樣的神作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唐詩中寫音樂的名篇還有兩首,好巧不巧,都出現在中唐時期。】
眾人:……
好吧,已經習慣了,你們唐朝人是真的很會寫詩。
昌穀。
李賀眼神微動,瘦弱的臉上浮起一抹微笑:「應該是他的詩吧!」
【一首是韓愈的《聽穎師彈琴》。】
果然是自己。
韓愈淡然一笑,到底是忍不住多飲了一杯酒,他也有詩傳後了。
猜中的李賀笑容頓深了幾分,他對韓愈的才華人品都非常佩服,此時見對方的詩上去竟是毫不驚訝,隻不知最後一首是誰所作,竟能和此一人並列。
【另一首是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李賀:???我的詩?!
楚棠可顧不得他的驚訝,將兩首詩依次放了出來——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本便極為崇敬韓愈的蘇軾適時站了起來:「此詩從兒女語寫起,全然不提一個『琴』字,而隻著意於『聽』之一途;後從『嗟餘有兩耳』起又寫自身所感,一詩之中而分兩重境界,此詩便是琴詩中最佳者!」
蘇轍忍笑,他知道兄長對韓退之的詩文人品俱是十分欣賞,此詩一出,兄長果真當場倒戈了。
【據說蘇軾非常喜歡韓愈這首詩,把它推舉為古今琴詩第一,還曾親自下場把這首詩改成了詞。】
蘇軾:???後來的我竟然敢改偶像的詩?
蘇轍:!!!倒戈倒得這麽厲害?不愧是兄長!
楚棠將蘇軾改的那首《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放了出來。
唐朝。
韓愈饒有興趣地抬頭去看:「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
「好啊!好啊!」
韓愈猛然坐起,激動的樣子引得一旁的妻子盧氏都不禁側目,他卻渾然未覺,語氣興奮道:
「經此一改,詞中忽然便有奔放清豪之氣,長短句交錯間又似是散文句對,旁人謂我以文為詩,我頗自得,這蘇軾正是以詩為詞,何等妙手也!」
韓愈被這一首改編圈粉了,甚至準備給蘇軾寫一首和詩。
短短一首詩,竟是喚起兩代詩人的神交,緊接著,下一首出現了——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未央宮。
繼李白和那個人之後,劉徹再一次被一首詩的意境攫住了。
吳絲蜀桐製成的箜篌非同凡響,一經彈奏便可留遏行雲,似崑山美玉倏忽碎裂,九天鳳凰婉轉啼鳴;又似芙蓉在露水中飲泣,香蘭於芳叢中歡笑。
神異而詭譎的詩境終於通向神靈,湘娥、素女、女媧、神嫗、吳剛、玉兔,接一連三的仙人為樂聲所吸引,整首詩進入了一個瑰麗離奇而又迷幻的境界,想像何其神也!
「李賀寫出了一幅神仙之境啊!」他感嘆著,麵帶神往。
本還沉浸在詩句中甚至頻頻點頭表示寫得好的眾臣聞言頓時警覺:陛下您快住腦!
未央宮的臣子有些苦惱,唐朝的詩人寫得好是好,就是總引著陛下求仙。
終南山。
李白也興奮極了:「好詩!實是好詩!此詩奇之又奇,甚合我意!」
杜甫也笑道:「李賀是被稱作詩鬼吧?太白兄為仙,他為鬼,詩中俱有奇詭飄然之語,又共領騷人遠響,的確可為同調。」
有唐一代竟有如此多妙絕詩人,是大唐之幸,詩壇之幸!
【有人曾說,白香山『江山琵琶』、韓退之『穎師琴』、李長吉『李憑箜篌』,皆摹寫聲音至文。韓足以驚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韓愈有浩然之氣,氣勢軒昂;李賀詩境瑰麗,筆筆似幽人語;白居易造語平易,寫盡人情之致。寫聲音自古就難,這三首竟然各領風騷,唐詩真的是在方方麵麵都達到了巔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