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韓愈李賀柳宗元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等紛紛挺起胸膛:唐詩輝煌,有他們一筆之功!
蘇軾柳永辛棄疾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王安石陸遊楊萬裏:……
謝謝,知道唐詩很難超越了,能不能不要再打擊我們大宋了?
清朝。
詩評家方扶南咬牙,神情頗有些憤憤:有人曾說,為什麽是「有人」呢?引用了他的話就不能把他的名字說出來嗎?!你這個後輩怎麽這樣不懂事!
【繼續看課文,樂為心聲,琵琶聲中融注了琵琶女的身世之感,透過音樂的變化,你聽出了琵琶女怎樣的遭際和身世呢?】
第三段內容出現在了屏幕上——「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白居易的語言平實極了,好像真的是琵琶女在他們麵前訴說似的,哀婉淒切,但由於是詩人所寫,有了詩筆潤色,所以又表現得風流婉麗,跟著一句句的詩,眾人就仿佛看到了琵琶女半生的經歷似的。
她住在長安,年少有才,十三歲就彈得一手好琵琶,被引為教坊頭部,更兼花容月貌,色藝雙絕,時人百般追捧。
她在花月春風中恣笑度日,紅羅素手,琵琶聲聲唱遍陽春。忽而一夕寥落,弟走從軍阿姨死,曾經的姐妹同人,俱是流散,而她也年華不再,隻在寂寂中託身一個商人,商人卻狠心拋下家中美眷,隻留她一人獨守空船,眼見種種,唯有茫茫莽莽的江水,冷冷浸著一輪明月。
明月照孤影,四野寂無聲。
她倏忽夢到了昔年在長安縱情歡暢的日子,在夢裏笑著笑著不禁哭了,眼淚打濕胭脂,淚痕交錯……
許多眼眶淺的人禁不住哭了,教坊之中、秦樓楚館,更有個個流落其中的女子以袖擦拭眼角,臉上早已紅淚斑斑,詩中說的,哪裏是琵琶女的身世,分明是她們每一個人的身世。
——蒲柳質,任飄蓬。
淮陰。
劉采春眼眶微紅,她是一個歌女,跟著戲班子唱一些參軍戲,在江淮一帶頗受追捧。
她是幸運的,她的丈夫與她同是伶人,夫妻一人不用受分離之苦,可若是有朝一日她容顏不再,歌喉也不復之前清亮了呢?藝中女子何其悲哀,一朝春去,剩下的盡是蕭瑟秋時。
她低眉,唱起自己盛極一時的歌:「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第54章 琵琶行4
【大家應該很容易將樂曲的起伏與第三段所述的琵琶女的身世對應上,琵琶女「轉軸撥弦三兩聲」,拉開了樂曲序幕,「弦弦掩抑聲聲思」,每一個音符都訴說著她一生的心事。
開始時,弦音跳躍,歡快而又愉悅,或許她想起了自己年少時的輝煌恣意——「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緊接著弦聲轉澀,她的情緒忽而低落下來,想到「弟走從軍阿姨死」,曾經的親人好友個個離去,她自己也是「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庭零落,隻好嫁給一個商人,曾經風華無限的琵琶手,轉瞬已經寂寂無名,不由得讓她生出無限的「幽愁暗恨」;
弦音忽轉,伴隨著「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鏗然之聲,她的內心也轉向對「商人重利輕別離」的控訴,對自己淪落命運的控訴。
這裏我們同樣可以用來折線圖表示她的情感走向,序幕拉開,對應序曲的基調;妙齡時風光無限,縱情歡暢;「老大」後門庭冷落,寂寂寥寥;獨守空閨時憤懣不平,怨嘆不公;
忽憶少年事時夢醒神傷,悲傷不已,同樣經歷了一個起始→升→降→升→降的變化。起伏變幻的琵琶曲裏,蘊含著她一生的情愫。】
唐朝。
白行簡感嘆再三:「真是一個苦命的女子。」
從「名屬教坊第一部 」到「夢啼妝淚紅闌幹」,命運之翻覆真令人無限唏噓,這些女子為什麽不能結局圓滿呢?白行簡又嘆又憐,想起馮夢龍那日交的作業,他忽然靈光一閃:
「我想到下一本傳奇要寫什麽了!」
「寫什麽?」白居易饒有興趣地問。
「便寫一個裏坊女子,邂逅風流少年,待生資財耗盡,為生計計便棄他而去。後見生之寥落,又決意從良,親身照料於他。其後生連中科舉登官及第,顯耀門庭,女子顧忌二人身份不相匹配,心生去意,然生執意不肯,情深不改,親娶她為妻,而後女子夫榮子貴、榮耀加身,滿門清華。便欲藉此文,使天下人知倡女亦有節行。」
「好!妙!」白居易聽完連聲讚嘆,「情致跌宕奇思妙想,倡女而為榮門,更是古之未聞,吾弟大才,快快寫來!」
得到兄長肯定的白行簡誌得意滿,神情振奮道:「我今夜便構意章程!」
三國。
不同於白行簡的激動,曹植卻是悠悠哀嘆,不僅是因為琵琶女悲慘的身世,他有些自傷其類了。
楚棠曾說,他的一生以建安二十五年他哥繼位為界,前期縱馬恣意少年郎,一身報國壯誌,後期遭到兄弟、侄子監視,惶惶不可終日,這和琵琶女先時被人追捧,後來獨守空船黯然神傷有什麽區別?
想到這裏,他頗為怨念地再次看了旁邊的兄長一眼,現在才是建安十三年,他已經感受到建安二十五年在之後的悲哀了。
蘇軾柳永辛棄疾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王安石陸遊楊萬裏:……
謝謝,知道唐詩很難超越了,能不能不要再打擊我們大宋了?
清朝。
詩評家方扶南咬牙,神情頗有些憤憤:有人曾說,為什麽是「有人」呢?引用了他的話就不能把他的名字說出來嗎?!你這個後輩怎麽這樣不懂事!
【繼續看課文,樂為心聲,琵琶聲中融注了琵琶女的身世之感,透過音樂的變化,你聽出了琵琶女怎樣的遭際和身世呢?】
第三段內容出現在了屏幕上——「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白居易的語言平實極了,好像真的是琵琶女在他們麵前訴說似的,哀婉淒切,但由於是詩人所寫,有了詩筆潤色,所以又表現得風流婉麗,跟著一句句的詩,眾人就仿佛看到了琵琶女半生的經歷似的。
她住在長安,年少有才,十三歲就彈得一手好琵琶,被引為教坊頭部,更兼花容月貌,色藝雙絕,時人百般追捧。
她在花月春風中恣笑度日,紅羅素手,琵琶聲聲唱遍陽春。忽而一夕寥落,弟走從軍阿姨死,曾經的姐妹同人,俱是流散,而她也年華不再,隻在寂寂中託身一個商人,商人卻狠心拋下家中美眷,隻留她一人獨守空船,眼見種種,唯有茫茫莽莽的江水,冷冷浸著一輪明月。
明月照孤影,四野寂無聲。
她倏忽夢到了昔年在長安縱情歡暢的日子,在夢裏笑著笑著不禁哭了,眼淚打濕胭脂,淚痕交錯……
許多眼眶淺的人禁不住哭了,教坊之中、秦樓楚館,更有個個流落其中的女子以袖擦拭眼角,臉上早已紅淚斑斑,詩中說的,哪裏是琵琶女的身世,分明是她們每一個人的身世。
——蒲柳質,任飄蓬。
淮陰。
劉采春眼眶微紅,她是一個歌女,跟著戲班子唱一些參軍戲,在江淮一帶頗受追捧。
她是幸運的,她的丈夫與她同是伶人,夫妻一人不用受分離之苦,可若是有朝一日她容顏不再,歌喉也不復之前清亮了呢?藝中女子何其悲哀,一朝春去,剩下的盡是蕭瑟秋時。
她低眉,唱起自己盛極一時的歌:「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第54章 琵琶行4
【大家應該很容易將樂曲的起伏與第三段所述的琵琶女的身世對應上,琵琶女「轉軸撥弦三兩聲」,拉開了樂曲序幕,「弦弦掩抑聲聲思」,每一個音符都訴說著她一生的心事。
開始時,弦音跳躍,歡快而又愉悅,或許她想起了自己年少時的輝煌恣意——「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緊接著弦聲轉澀,她的情緒忽而低落下來,想到「弟走從軍阿姨死」,曾經的親人好友個個離去,她自己也是「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庭零落,隻好嫁給一個商人,曾經風華無限的琵琶手,轉瞬已經寂寂無名,不由得讓她生出無限的「幽愁暗恨」;
弦音忽轉,伴隨著「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鏗然之聲,她的內心也轉向對「商人重利輕別離」的控訴,對自己淪落命運的控訴。
這裏我們同樣可以用來折線圖表示她的情感走向,序幕拉開,對應序曲的基調;妙齡時風光無限,縱情歡暢;「老大」後門庭冷落,寂寂寥寥;獨守空閨時憤懣不平,怨嘆不公;
忽憶少年事時夢醒神傷,悲傷不已,同樣經歷了一個起始→升→降→升→降的變化。起伏變幻的琵琶曲裏,蘊含著她一生的情愫。】
唐朝。
白行簡感嘆再三:「真是一個苦命的女子。」
從「名屬教坊第一部 」到「夢啼妝淚紅闌幹」,命運之翻覆真令人無限唏噓,這些女子為什麽不能結局圓滿呢?白行簡又嘆又憐,想起馮夢龍那日交的作業,他忽然靈光一閃:
「我想到下一本傳奇要寫什麽了!」
「寫什麽?」白居易饒有興趣地問。
「便寫一個裏坊女子,邂逅風流少年,待生資財耗盡,為生計計便棄他而去。後見生之寥落,又決意從良,親身照料於他。其後生連中科舉登官及第,顯耀門庭,女子顧忌二人身份不相匹配,心生去意,然生執意不肯,情深不改,親娶她為妻,而後女子夫榮子貴、榮耀加身,滿門清華。便欲藉此文,使天下人知倡女亦有節行。」
「好!妙!」白居易聽完連聲讚嘆,「情致跌宕奇思妙想,倡女而為榮門,更是古之未聞,吾弟大才,快快寫來!」
得到兄長肯定的白行簡誌得意滿,神情振奮道:「我今夜便構意章程!」
三國。
不同於白行簡的激動,曹植卻是悠悠哀嘆,不僅是因為琵琶女悲慘的身世,他有些自傷其類了。
楚棠曾說,他的一生以建安二十五年他哥繼位為界,前期縱馬恣意少年郎,一身報國壯誌,後期遭到兄弟、侄子監視,惶惶不可終日,這和琵琶女先時被人追捧,後來獨守空船黯然神傷有什麽區別?
想到這裏,他頗為怨念地再次看了旁邊的兄長一眼,現在才是建安十三年,他已經感受到建安二十五年在之後的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