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國。
向來積極交作業的曹植第一次想逃掉,有個詞語叫東施效顰,他不想做東施。
現在他們反倒感謝起楚棠說字數不限了,若限上字數,怕不是更令人頭疼。
萬萬沒想到,對後世學子來說極為平常、極好應付的一次隨堂作業,竟是令不少文壇大佬躊躇不已,唯一有共鳴的,可能就是「字數不限」這樣的福分吧!
當然,也有例外。
明朝。
馮夢龍摩拳擦掌:「我也來試試這新文學的筆法。」
敢於接受民間新事物的馮大手早就對新文學十分感興趣了,這個作業簡直正中他的下懷。不僅是寫秋,他還盤算著嚐試用後世的文法寫寫話本子。
畢竟這種語言,看起來真的很方便。
清朝。
曹雪芹也有些躍躍欲試,不過他走了個偏鋒,他不想模仿鬱達夫的,他想模仿老舍的!反正都是新文學,應該差不到哪裏去……吧?
各位老祖宗為作業頭禿,而諸位陛下頭更禿了。由於楚棠透露出來的後世種種,他們一反思,一合計,還是覺得富民強兵才是第一要務,寇從海上來,水師之防也不能輕視,還有出海尋訪諸國,樁樁件件都是事。
另外,他們還覺得心驚的是水鏡上放出的兩首詩詞和提到新文學時隱隱用到的字眼,秦皇漢武等人敏銳地感覺到其下潛藏著驚雷,一時間對楚棠的觀感都複雜了起來,既想從她口中窺到機緣,又怕她說出什麽意想不到的話引起騷亂。
「要是楚棠能少講些新文學就好了。」
他們這樣想著。
****
幾日之後,黃昏幕下,水鏡準時亮起。
長安。
院中的白居易幾乎立時抬頭,上次橫空殺出一個鬱達夫,這次按順序,應該要講他的《琵琶行》了吧?
從房間裏出來的白行簡笑眯眯地給哥哥遞了一杯水:「兄長,別緊張。」
被看穿心事的白居易微窘,接過水杯喝了一口掩飾尷尬:「我有什麽好緊張的。」
白行簡笑著在一旁坐下:「水鏡說兄長詩作在杜工部之後,不出意外,今天就要講到吧?」
「說不定楚姑娘有什麽別的想法呢?」
白居易麵上若無其事,一雙眼卻是不受控製地往上看。
【各位同學大家好,您的新課文又上線了~】
歡脫清亮的女聲傳遍諸天萬朝:【首先進入慣常的作業評點環節。emmm這次的作業,大家寫得好像很……艱難?】
嗬嗬,你知道就好。
宋及以前的眾人一致冷哼,這次的作業花了他們最多時間!
【這次的作業其實就是個小隨筆,大家不用用文言文寫的,嗯……寫的也不是純種文言文,好像是文白夾雜的機翻,大家cos起來真是太敬業了,直接用白話文寫就好啦!很簡單的。】
唐朝。
古文大家柳宗元表情冷靜,雖然不知道機翻是什麽意思,但直覺不是什麽好詞,他堂堂當朝進士、河東柳氏,文章竟被後世一個姑娘嫌棄了。
就,有點丟人。
劉禹錫倒是沒怎麽在意,反倒一臉恍然大悟:「原來我等所寫的是文言文,而後世用的是白話。文者文飾,白者,明白曉暢,這個名字用得貼切。」
明朝。
湯顯祖道:「雜劇曲詞之中,有『賓白』之謂,與唱詞區分,或記內心獨白,或記二人交互對話,用語淺顯,後世所謂白話,莫非是取其中之意?」
【說起來,從文言到白話,也是一次語言變革,文言文雖然簡略,但是門檻是真的高啊,不太利於文化的普及。
記得我大學的時候老師要求讀《尚書》,一篇看著隻有幾行字,但是誒嘿,根本讀不懂。他們還沒有標點符號,痛苦加倍。文言文是真的很難學啊,越古老的越難學。】
韓愈對這一點倒是頗有共鳴:「周誥殷盤,佶屈聱牙。《尚書》簡而古奧,確實不易讀。」
白居易也是點頭:「上古文章,連我等讀起來都頗為吃力,楚姑娘去古更遠,怕是更難讀懂了。」
【不過古人說話也不是滿口之乎者也的,那隻是一種書麵語,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想省點字,因為寫起來很麻煩啦。
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麻頭、敝布和魚網等材料製出紙張,大大提高了紙的質量;唐宋時期又發明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四大發明之二了。
得益於這兩項技術的發展,古人擁有了更為便捷的書寫工具,文學語言形式發生了變化,從宋代開始,出現了不少白話小說,並流傳於市井,終於也有點普通人能看懂的東西了。】
東漢。
正為改造紙張而冥搜苦思的蔡倫猛然站起來:「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將這些材料搗煮成漿,再經工序錘鍊,便可造出輕薄而便於書寫的紙張,我明白了。」
他顧不得其他,一頭鑽進工房。後人說了,他現下作的,是四大發明之一,發明!
鹹陽。
嬴政眼睛頓時亮了亮,原來那書寫工具是這樣造出來的!他可真要感謝楚棠了,有這寥寥一句提示,墨家製紙的進程一定會快上許多!
未央宮。
劉徹對紙倒也沒有很陌生,現下是有紙的,不過質地粗糙、數量少,極不方便,這下好了,改進方法直接送到手邊,不講新文學的時候,楚棠還是挺好的嘛!要是能把那印刷術也講講就好了,好事成雙,他不嫌多。
向來積極交作業的曹植第一次想逃掉,有個詞語叫東施效顰,他不想做東施。
現在他們反倒感謝起楚棠說字數不限了,若限上字數,怕不是更令人頭疼。
萬萬沒想到,對後世學子來說極為平常、極好應付的一次隨堂作業,竟是令不少文壇大佬躊躇不已,唯一有共鳴的,可能就是「字數不限」這樣的福分吧!
當然,也有例外。
明朝。
馮夢龍摩拳擦掌:「我也來試試這新文學的筆法。」
敢於接受民間新事物的馮大手早就對新文學十分感興趣了,這個作業簡直正中他的下懷。不僅是寫秋,他還盤算著嚐試用後世的文法寫寫話本子。
畢竟這種語言,看起來真的很方便。
清朝。
曹雪芹也有些躍躍欲試,不過他走了個偏鋒,他不想模仿鬱達夫的,他想模仿老舍的!反正都是新文學,應該差不到哪裏去……吧?
各位老祖宗為作業頭禿,而諸位陛下頭更禿了。由於楚棠透露出來的後世種種,他們一反思,一合計,還是覺得富民強兵才是第一要務,寇從海上來,水師之防也不能輕視,還有出海尋訪諸國,樁樁件件都是事。
另外,他們還覺得心驚的是水鏡上放出的兩首詩詞和提到新文學時隱隱用到的字眼,秦皇漢武等人敏銳地感覺到其下潛藏著驚雷,一時間對楚棠的觀感都複雜了起來,既想從她口中窺到機緣,又怕她說出什麽意想不到的話引起騷亂。
「要是楚棠能少講些新文學就好了。」
他們這樣想著。
****
幾日之後,黃昏幕下,水鏡準時亮起。
長安。
院中的白居易幾乎立時抬頭,上次橫空殺出一個鬱達夫,這次按順序,應該要講他的《琵琶行》了吧?
從房間裏出來的白行簡笑眯眯地給哥哥遞了一杯水:「兄長,別緊張。」
被看穿心事的白居易微窘,接過水杯喝了一口掩飾尷尬:「我有什麽好緊張的。」
白行簡笑著在一旁坐下:「水鏡說兄長詩作在杜工部之後,不出意外,今天就要講到吧?」
「說不定楚姑娘有什麽別的想法呢?」
白居易麵上若無其事,一雙眼卻是不受控製地往上看。
【各位同學大家好,您的新課文又上線了~】
歡脫清亮的女聲傳遍諸天萬朝:【首先進入慣常的作業評點環節。emmm這次的作業,大家寫得好像很……艱難?】
嗬嗬,你知道就好。
宋及以前的眾人一致冷哼,這次的作業花了他們最多時間!
【這次的作業其實就是個小隨筆,大家不用用文言文寫的,嗯……寫的也不是純種文言文,好像是文白夾雜的機翻,大家cos起來真是太敬業了,直接用白話文寫就好啦!很簡單的。】
唐朝。
古文大家柳宗元表情冷靜,雖然不知道機翻是什麽意思,但直覺不是什麽好詞,他堂堂當朝進士、河東柳氏,文章竟被後世一個姑娘嫌棄了。
就,有點丟人。
劉禹錫倒是沒怎麽在意,反倒一臉恍然大悟:「原來我等所寫的是文言文,而後世用的是白話。文者文飾,白者,明白曉暢,這個名字用得貼切。」
明朝。
湯顯祖道:「雜劇曲詞之中,有『賓白』之謂,與唱詞區分,或記內心獨白,或記二人交互對話,用語淺顯,後世所謂白話,莫非是取其中之意?」
【說起來,從文言到白話,也是一次語言變革,文言文雖然簡略,但是門檻是真的高啊,不太利於文化的普及。
記得我大學的時候老師要求讀《尚書》,一篇看著隻有幾行字,但是誒嘿,根本讀不懂。他們還沒有標點符號,痛苦加倍。文言文是真的很難學啊,越古老的越難學。】
韓愈對這一點倒是頗有共鳴:「周誥殷盤,佶屈聱牙。《尚書》簡而古奧,確實不易讀。」
白居易也是點頭:「上古文章,連我等讀起來都頗為吃力,楚姑娘去古更遠,怕是更難讀懂了。」
【不過古人說話也不是滿口之乎者也的,那隻是一種書麵語,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想省點字,因為寫起來很麻煩啦。
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麻頭、敝布和魚網等材料製出紙張,大大提高了紙的質量;唐宋時期又發明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四大發明之二了。
得益於這兩項技術的發展,古人擁有了更為便捷的書寫工具,文學語言形式發生了變化,從宋代開始,出現了不少白話小說,並流傳於市井,終於也有點普通人能看懂的東西了。】
東漢。
正為改造紙張而冥搜苦思的蔡倫猛然站起來:「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將這些材料搗煮成漿,再經工序錘鍊,便可造出輕薄而便於書寫的紙張,我明白了。」
他顧不得其他,一頭鑽進工房。後人說了,他現下作的,是四大發明之一,發明!
鹹陽。
嬴政眼睛頓時亮了亮,原來那書寫工具是這樣造出來的!他可真要感謝楚棠了,有這寥寥一句提示,墨家製紙的進程一定會快上許多!
未央宮。
劉徹對紙倒也沒有很陌生,現下是有紙的,不過質地粗糙、數量少,極不方便,這下好了,改進方法直接送到手邊,不講新文學的時候,楚棠還是挺好的嘛!要是能把那印刷術也講講就好了,好事成雙,他不嫌多。